搅拌叶及使用该搅拌叶的馒头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6432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搅拌叶及使用该搅拌叶的馒头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叶(304),包括:传动轴(101),传动轴(101)通常呈圆柱形,中部设通孔;设于传动轴(101)侧面的叶片,该叶片与传动轴(101)的连接处呈一条线段,该线段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角小于90度,叶片厚度为2毫米到4毫米,叶片与传动轴(101)的连接处形成加厚层(201),加厚层厚度从X到0毫米渐变,X为0.5毫米至2毫米。在连接处进行加厚,采用该加厚方式和厚度参数,可在不过分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得搅拌叶的使用寿命更长。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叶及使用该搅拌叶的馒头机。 搅拌叶及使用该搅拌叶的馒头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厨房劳动转由小家电来完成。馒头作为中国传统主 食,制作工艺相比于米饭而言稍显复杂,因此,在市场上一直没有相关的家用馒头机出现。 多篇专利中记载了一种家用馒头机,该类型馒头机包括可盛水的外桶及设于外桶内的内 桶,内桶与外桶间设一支撑座,但是,上述专利中公开的馒头机在使用过程中,皆存在各种 各样的问题。
[0003] 比如,现有的馒头机搅拌叶,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皆不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叶及使用该搅拌叶的馒头机。以解决现 有馒头机搅拌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搅拌叶,包括带轴孔的传动 轴及一端设于所述传动轴侧面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厚度为2毫米到4毫米,所述 叶片与所述传动轴的连接处形成加厚层,所述加厚层厚度从X到〇毫米渐变,所述X为〇. 5 毫米至2毫米。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叶片包括靠近所述传动轴的第一叶片和向传 动轴内弯折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83度到90度,所述第二 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75度到82度。此时的传动轴底面,不限于传动轴底部面 积,可向外扩展。采用上述角度范围,使得面团在揉制过程中受到力度适中和方向恰当的压 力,最终形成更为适宜于制作馒头的面团,使得后期蒸熟后的馒头口感更好。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传动轴为所述叶片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 一。采用该方案,既能保证传动轴与叶片件连接的稳固性,又便于安装且节约材料。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方案为:所述叶片厚度为2. 5毫米,所述X为1. 3毫米。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叶片长度为所述第二叶片长度的四分之 一到五分之二。采用本方案,使得在面团揉制的过程中,搅拌叶受到的阻力不会过大或过 小。同时,面团也能得到充分的搅拌。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85度, 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80度。采用该角度,馒头口感达到了最佳值。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叶片长度为所述第二叶片长度的三分之 一。采用该角度,馒头口感达到了最佳值。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优选方案为:一种设有上述七个方案中任一一项所述搅拌叶的 馒头机,包括容置面团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另一端与所述内桶内侧壁的距离为6 毫米至8毫米。采用该距离,面团不会因离搅拌叶过远而未能充分搅拌,也不会因内桶与搅 拌叶过近,面团可活动的空间范围过小。
[0013]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优选方案为:所述内桶呈圆柱形,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棱, 叶片另一端相对于凸棱305的距离为2毫米至3毫米。采用该方案,圆形结构相比于方形 结构而言,更利于搅拌,同时凸棱的设置,能辅助搅拌叶对面团进行搅拌。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现有的搅拌叶结构,于连接处过薄,仅能完成面包制 作过程中的搅拌,而制作馒头所需的面团相比于制作面包所需的面团而言水分更少,则在 面团揉制过程中,搅拌叶受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处进行加厚,采用该加厚 方式和厚度参数,可在不过分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得搅拌叶的使用寿命更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实施例1的搅拌叶后视图。
[0017] 图2为实施例1的搅拌叶立体图。
[0018] 图3为实施例1的搅拌叶安装结构图。
[0019] 附图标记:101-传动轴,102-第一叶片,103-第二叶片,104-折棱,201-加厚层, 301-电机,302-外桶,303-内桶,304-搅拌叶,305-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 实施例1。
[0022] 参考图1、图2及图3, 一种搅拌叶304,包括:传动轴101,传动轴101通常呈圆柱 形,中部设通孔;设于传动轴101侧面的叶片,该叶片与传动轴101的连接处呈一条线段, 该线段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角小于90度。叶片厚度为2毫米到4毫米,叶片与传动轴 101的连接处形成加厚层201,加厚层厚度从X到0毫米渐变,X为0. 5毫米至2毫米,优选 叶片厚度为2. 5毫米,优选X为1. 3毫米,于此处,该加厚层201通常为采用一定半径的倒 圆角或一渐变的斜面。
[0023] 上述叶片包括靠近传动轴101的第一叶片102和向传动轴101内弯折的第二叶片 103,第一叶片102和第二叶片103间具有一折棱4,第一叶片102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 角为83度到90度,第二叶片103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角为75度到82度,优选方案为 : 第一叶片102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角为85度,第二叶片103与传动轴101底面的夹角为 80度。上述传动轴101的底面,既为内桶303的内底面。
[0024] 上述传动轴101为叶片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传动轴101的高度指的是下 底面到上表面的高度,叶片高度指的是:搅拌叶304安装完成后,叶片最高处相对于内桶 303内底面的高度。
[0025] 上述第一叶片102长度为第二叶片103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第一叶片102 长度为所述第二叶片103长度的三分之一。其中,第一叶片102的长度指的是第一叶片102 与传动轴103连接处向外延伸的最长长度,第二叶片103的长度指的第二叶片103相对于 折棱104向外延伸的最长长度。
[0026] 实施例2。
[0027] 参考图1至图3, 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述搅拌叶的馒头机,于其内部设有电机301、 外桶302、内桶303、搅拌叶304。其中,内桶303设于外桶302内,内桶303与外桶302皆为 圆柱形,搅拌叶304的传动轴101安装于内桶303内的转轴上,电机301带动转轴转动从而 带动搅拌叶304转动。
[0028] 其中,搅拌叶304上的叶片另一端与内桶303内侧壁的距离为6毫米至8毫米。该 端部为叶片离传动轴101的最远端,内桶303内侧壁最里端。
[0029] 其中,内桶303内侧壁等间距设有四个凸棱305,该凸棱305沿内桶303内底面向 上部开口的方向设置,向内桶303内部空腔内凸起,通常凸棱305的高度小于内桶303的深 度。此时,叶片另一端相对于凸棱305的距离为2毫米至3毫米,相对于内桶最远侧壁的距 离为6-8毫米。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搅拌叶,包括带轴孔的传动轴及一端设于所述传动轴侧面的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厚度为2毫米到4毫米,所述叶片与所述传动轴的连接处形成加厚层,所述加厚层 厚度从X到〇毫米渐变,所述X为〇. 5毫米至2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靠近所述传动轴的第一叶 片和向传动轴内弯折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83度到90度, 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75度到82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为所述叶片高度的三分之一 到二分之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厚度为2. 5毫米,所述X为1. 3 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长度为所述第二叶片长度 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二。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 为85度,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传动轴底面的夹角为80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长度为所述第二叶片长度 的三分之一。
8. -种设有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搅拌叶的馒头机,包括容置面团的内桶,其特 征在于:所述叶片另一端与所述内桶内侧壁的距离为6毫米至8毫米。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馒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呈圆柱形,内侧壁上设有至少 一个凸棱,叶片另一端相对于凸棱305的距离为2毫米至3毫米。
【文档编号】A47J43/07GK203885365SQ20142021771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朱泽春, 王科, 张勇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