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热式陶瓷锅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18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热式陶瓷锅配方的制作方法
一种直热式瓷埚配方,涉及以成分为特征的陶瓷成型制品。
传统的生产陶瓷埚方法,是将粘土、石英、熟料,按一定比例配料,再经成型等工艺最后烧制而成。该方法生产陶瓷埚普遍存在热稳定性不好,如用急火易使埚底炸裂,更不能干烧。
本发明目的是根据现有陶瓷埚配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方,使用该配方生产出的陶瓷埚具有热稳定性好,遇急火而不易炸裂,并可以在各种热源上蒸、煮、炒、炸、无毒,铅溶出量(mg/l<0.3,镉溶出量(mg/l)<0.03。
本发明是在现有的陶瓷埚生产工艺基础上增加几种化学原料来实现的。化学原料主要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根据各地粘土性质的不同,可在以下范围内选用,氧化铝加入量18-28%,氧化锆加入量5%-8%,氢氧化镁加入量6-20%。


图1为陶瓷埚生产传统工艺流程图;
以下根据当地粘土为主料,粘土采于内蒙古清水河县,其主要成份SIO258.32% AL2O336.63% K2O、Na2O1.24%配方如下AL2O318%石英 20%熟料 6%粘土 45%氧化锆 5%氧化镁 6%
按上述配方,采用附图1所示为传统工艺流程,即可生产出合乎本发明目的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热式陶瓷埚配方,通常的陶瓷埚生产是将一定比例的粘土、石英、熟料混合烧制而成,本发明特征在于再加入18-28%的氧化铝、5%-8%的氧化锆、6%-20%氧化镁。
全文摘要
一种直热式陶瓷锅配方,涉及以成分为特征的陶瓷成型制品。传统的陶瓷锅在急火时易炸裂,不能干烧。本发明提供一种配方、即在现有配方中加入一些化学原料,来解决现有陶瓷锅在使用中的不足,采用本发明配方生产出的陶瓷锅具有热稳定性好,遇急火也不炸裂,并可在各种热源上蒸、煮、炒、炸等,无毒,铅溶出量(mg/l)<0.3,镉溶出量(mg/l)<0.03。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71405SQ9110965
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8日
发明者石文成, 熊义远, 刘舍良 申请人:内蒙古清水河县第一陶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