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1524214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制备抗癌静脉乳主药-薏苡仁中性油脂的提取方法。
中药薏苡仁(又称米仁)中抗癌、增强免疫、提供能量营养的有效部位-薏苡仁油脂早已引起重视。获取薏苡仁油脂的方法很多,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压榨。六十年代日本学者从其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抗癌成分为薏苡仁酯,其提取工艺为薏苡仁粉 (丙酮提取)/(三次) 提取物 (溶于石油醚)/(过滤、浓缩) 棕红色糖浆 (溶于石油醚)/(注入硅胶柱·石油醚冲洗) 石油醚残留物 (溶于石油醚·加0.2NKOH)/(分离酸性物) 中性物。中性物需再经氧化铝柱层析、硅胶层析等流程,才能得到薏苡仁酯。整个提取工艺显得复杂,得率甚低,制品成本昂贵,难以形成商品。八十年代国内有人以薏苡仁石油醚提取物制得薏苡仁油,进而制得静脉乳。但该方法无碱处理流程,酸性成分不能分离,其制品实际酸价偏高,不能对人临床使用。另据日本文献报道,认为薏苡仁石油醚提取物,对动物抑瘤试验无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较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符合制备静脉乳要求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本方法既简化了薏苡仁酯纯提工艺,又解决了有疗效的静脉用制剂问题。
本发明的提取方法如下薏苡仁粉用丙酮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提取的粗品为红棕色油状物。由于粗品中含有大量无益有害的杂质和几乎一倍以上的酸性物(如游离脂肪酸、色素等),所以先行将粗品进行吸附脱色处理。经处理后的提取物为黄色油。本发明不采用硅胶柱层析工艺,因而分离成本大大下降。黄色油含有大量酸性脂,故要采用碱炼皂化处理以中和酸性成分,分离得乳状物。利用丙酮分子的二极特性,加入足量丙酮破乳溶解,乳状物开始变成澄明物。此刻再加入适量的石油醚进行萃取,酸性成分(包括原乳状物中的水分)转入丙酮层;弃去丙酮层,中性物则留在石油醚层中。如果用常规的物理方法是难以除尽酸性成分与多余碱的,且代价昂贵,工序繁琐,回收石油醚后,倒入真空蒸馏沸水中充分煮沸,则可洗尽有机溶剂和碱的残留物,弃去水层,再真空加热100℃使油中水分挥发尽。由此得到纯度较高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最后经再次吸附分离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
该油脂95%以上为多元醇混合酯,而其主要组分为三酸甘油酯。
该油脂的理化常数为酸价<0.50;比重0.9140~0.9180(23℃);碘价100.00~105.00;皂化价185.00~195.00;折光率1.4720~1.4735(20℃)。该油脂的用途主要作为主药制备抗癌静脉乳或口服。
实施例取100kg薏苡仁粉,用丙酮提取,回收丙酮后得到丙酮提取物粗品5kg,进行吸附、脱色。加入152gNaOH(或KOH)配成浓度为2%的热碱液进行充分碱炼皂化,加入碱量是依据粗品酸价而定,而加热则是为了加快皂化速度和使皂化充分。静置至充分分层,分离得乳状物。以2-3次热蒸馏水洗至乳状物呈中性(PH6-7左右)后,加入1∶1丙酮破乳溶解澄明,再补充适量的石油醚进行萃取,使溶液充分分层后弃去丙酮层,中性物则留在石油醚层。加入吸附剂吸附色素及致热原等残余物质。过滤后溶液回收石油醚得中性油。把中性油移至真空蒸馏沸水中沸滚半小时,静置至充分分层,取中性油真空加热100℃使油中水分挥发尽,得到的中性油液再次加入吸附剂吸附分离,得淡黄色中性油脂约2kg,即为本发明所述精制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最后分装经160℃干热灭菌2小时即为产品,它可供制备静脉乳和口服。
所述的吸附剂可以是1%活性炭、3%白陶土、10%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
用本发明提取薏苡仁中性油脂,方法简单,经济合理,制品成本低,提取的薏苡仁中性油脂主要作抗癌的静脉乳主药。
权利要求
1.一种以薏苡仁粉为原料,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主要包括①丙酮提取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得提取物;②吸附脱色吸附剂吸附脱色;③碱炼皂化加入NaOH(或KOH),分离得乳状物;④丙酮破乳加入足量丙酮破乳溶解,得澄明物;⑤石油醚萃取加入适量石油醚,分层、分离得中性物;⑥沸洗、脱水置入真空蒸馏沸水充分煮沸,再真空加热脱水得中性油液;⑦吸附分离用吸剂吸附分离,得本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在碱炼皂化和丙酮破乳工序之间,可以增加对乳状物的热水洗工序,得中性乳状物。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在石油醚萃取和沸洗、脱水工序之间,可以再次进行吸附脱色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制备抗癌静脉乳主药——薏苡仁中性油脂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薏苡仁粉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吸附脱色、碱炼皂化、丙酮破乳、石油醚萃取、沸洗、脱水、吸附分离等工序,即可制得配制抗癌静脉乳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本发明方法简单,经济合理,制品疗效高于已有技术,成本又低,还便于制备乳剂。
文档编号C11B1/10GK1070680SQ92110839
公开日1993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大鹏 申请人:李大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