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混合容器和混合容器内搅拌器的驱动机构的食品加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79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混合容器和混合容器内搅拌器的驱动机构的食品加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器,其包括混合容器和混合容器内用于搅拌器的驱动机构,在混合容器的下部区域可进行加热。
在已知的食品加工器中,为驱动混合容器内的搅拌器设置了驱动机构。采用这种食品加工器加工面团或类似物,或者加工谷粉产品。将引入混合容器的原料组分,利用驱动的搅拌器进行混合。根据搅拌器的结构,对引入的原料组分,进行揉制加工成诸如面团或类似物。还已知例如在德国专利DE-OS3507276中所述的这种类型的食品加工器装备有加热器。加热器最好设置在混合容器的底部区域,以这种方式进行加热。利用这种结构类型的食品加工器可以生产汤料,调味汁或类似物。在加热阶段,对放置在混合容器中的汤料或调味汁即时进行搅拌,搅拌造成最佳混合状态,并可改善食品的味道。
本发明的任务是用简单的方式改善这种类型的食品加工器。
通过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从属权利要求表示了本发明的各种优点。
由于这种结构提供的食品加工器,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例如,搅拌和加热,还存在烹调食品的可能性。这可通过下述方法达到,即,在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加工器中,混合容器的顶部组件设置了有通孔的基底,以便对食品准备进行蒸汽加工。在顶部组件的食品材料支撑部分设置通孔,使产生的冷凝物/湿气返回混合容器。通过加热位于混合容器中的储存区域释放出调味蒸汽。
当混合容器中的搅拌器启动时,上述作用进一步加强。在上面所述的结构中,调味蒸汽穿过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通孔,然后,围绕着被蒸煮的食品回转,所述食品位于顶部组件中。上述食品或烹调材料以这种方式吸收蒸汽中的味道。接着,在顶部组件中蒸煮期间产生的冷凝物流动穿过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通孔,返回进入混合容器。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在蒸煮过程中,特别是在产生食品的湿气时,所述湿气按照同样的路线返回混合容器。因此,位于混合容器中的储存区域产生了丰富的烹调材料的味道。启动的搅拌器使返回的湿气或冷凝物获得最佳混合。以这种方式成型的食品加工器的特殊优点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例如精炼具有香料的调味汁或类似物,不使调味汁或类似物直接接触香料。
为达到此目的,可以将香料放置在顶部组件中,通过蒸煮产生香料产生的调味冷凝物。其结果是,此冷凝物下滴通过顶部组件基底的通孔返回混合容器。此时得到的经过精炼的调味汁具有需要的味道。继续转动搅拌器可以使调味品均匀分布。在本发明的主题中得到发展的优点是,在顶部组件的基底中央设置了无通孔区域。因为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表面,该表面可以将细颗粒的香料或类似物引入顶部组件。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开口尺寸是这样设置的,即,普通的食品或具有大表面积的香料不能下落通过这些开口进入混合容器。但是与此相反,对于产生的具有粘性的冷凝物或具有粘性的湿气,这些开口足够大,可以将其返回。对于细颗粒的香料,例如盐、胡椒粉或类似物则可以下落通过通孔进入混合容器。因为具有上述结构,这些香料可以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无通孔区域。还有,在此区域由上升的蒸汽冲洗香料/食品。如上所述,无通孔区域最好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的中央部分,这样使得放置在该部分的香料或食品在这里也得到最佳的冲洗。而且,顶部组件可以成型为诸如壶状。这种形状是可以想象的,即,顶部组件成型为载头圆锥形,该顶部组件向上加宽。另外也可想象,这种壶状的顶部组件可以相对其基底表面成型为椭圆形,并且设置把手。设置的把手最好沿着椭圆形顶部组件的纵向轴线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椭圆形状的顶部组件的纵向轴线与横向轴线的长度比例大致为1.2∶1-1.5∶1。以这种形式成型的顶部组件可以保持开口向上,以便进行填充,如前所述利用把手将顶部组件放置在混合容器上,或者从混合容器上取下。在最佳实施例中,在顶部组件和混合容器之间还设置了插入式盖。在插入式盖的大致中央部分具有大开口。此中间盖有利的适合混合容器的轮廓,并且位于混合容器上。在此插入式盖上放置顶部组件。如前面所述,在蒸煮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通过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通孔返回。产生的冷凝物或湿气通过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通孔后,到达插入式盖的表面。此插入式盖最好设有向下朝着大开口倾斜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使湿气脱离大开口的外侧区域进入大开口。从此湿气进入混合容器。而且,插入式盖的大开口的中央结构有利于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从中央区域返回,冷凝物形成方位与中央搅拌器的方位一致。中央大开口以伸出的形式与顶部组件基底中的中央无通孔区域相关联,其通过这种结构产生的优点是,从混合容器上升的蒸汽基本上首先冲击无通孔区域,然后从那儿被导向顶部组件的边缘。通过将具有中央大开口的插入式盖设置在混合容器和顶部组件之间,此顶部组件的中央无通孔区域有一个有利的效果, 因为,在中央区域上升的蒸汽将冲击位于中央部分正上方的烹调材料。
这样将获得如下结果,即,位于中央区域的烹调材料将比位于边缘区域的烹调材料早些烹调。这种结构还有一个优点,即取下顶部组件之后,混合容器特别是搅拌器不立即暴露。在烹调加工期间,为了获得改善的效果,提出用盖覆盖顶部组件,所述的盖具有开口和设置用于支撑烹调材料的支撑表面。于是盖覆盖烹调空间,由此调味蒸汽进入顶部组件并充满烹调空间之中,而不能以无控制的方式泄露。因此,为放置在顶部组件中的食品或类似物提供了最佳冲洗方式。但是,为了防止压力增长过高,盖上设有排出蒸汽的开口。但是这些开口的尺寸和数量是这样设定的,即,仅有部分进入顶部组件的调味蒸汽可以通过盖中的开口。与顶部组件的基底相比较,如前面所述,顶部组件的基底除其中央部分仅有无通孔区域外,其他区域几乎整个表面都具有通孔;而盖仅有成线形排列的少数几个通孔。按照这种结构方式,最好设置两排相互对置的通孔。此外,这些通孔还可以利用调味蒸汽来冲洗位于盖的支撑表面上的烹调材料。以这种方式,设置了层状结构支撑被蒸煮食品的支撑表面。
还有,如前面所述的顶部组件,在将食品放置在盖上的情况下,可以将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引导返回穿过顶部组件上的通孔,并从盖上进入混合容器。这种结构的特殊优点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可以用同一储存装置进行蒸煮,而不使食品之间相互接触。此外,可以在盖的下侧,即,盖面对顶部组件的一侧设置环形下垂的伸出物。此伸出物向下方延伸的作用使得汇集在盖下侧的冷凝物流出返回顶部组件。盖的外轮廓最好对应于顶部组件的轮廓。另外,建议在盖上设置把手,以便将盖放置在顶部组件上。使盖上的把手与顶部组件上的把手相对应。还有的优点是盖还可以作为顶部组件的支座,例如,将顶部组件向下放在工作表面上。因为,顶部组件的下部区域面对顶部组件的基底,在此,顶部组件具有与盖的下垂的伸出物的内轮廓相适应的外轮廓。如果,用盖作为支座,将盖原来的上侧向下放置到支撑区域或类似物上,由此所述的环形下垂的伸出物朝向上方。此时将顶部组件放置到盖上,以这种方式,顶部组件的基底区域的外轮廓由盖的环形下垂的伸出物包围。于是,从顶部组件产生的任何液体穿过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开口,聚集在由环形下垂的伸出物限定的区域内。
此外,在盖上设有内侧的向上的拱形中央底部区域。在烹调操作中,这种具有拱顶形状的中央底部区域的效果是,在盖表面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直接流动到外边缘区域。当使用盖作为支座时,这种结构的效果是,随着顶部组件放置在此盖上,在环形下垂的伸出物所在的区域加大支座体积。盖的中央底部区域向上拱起的底部表面大致相同于盖的外轮廓表面。这就意味着如上所述的顶部组件和盖具有椭圆形结构,具有相应的椭圆形中央底部区域的底部表面。其优点是,开口与中央底部区域的根部区域相关联。湿气从上升的中央底部区域流出,沿着直接路径通过开口进入顶部组件。以最佳方式从位于盖的支撑表面上的烹调材料上升的冷凝物或湿气汇集和引回到盖的边缘。所述盖的边缘具有从根部区域沿周边延伸的上升部分,根部区域通到上升的周边边缘。此周边边缘封闭支撑表面,由此一方面提供可靠的汇集冷凝物和湿气;另一方面,固定放置在支撑表面上的烹调材料防止下落。从根部区域延伸的上升部分的效果是,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流动离开周边边缘流向开口,如上已述,开口设置在上升的中央底部区域的根部区域。于是形成通道,通道内设置开口。
当与这种盘形盖相关联的盖的下侧有所述环形下垂的伸出物时,该环形下垂的伸出物的尺寸是这样确定的,即,盖中的开口位于下垂的伸出物的环形封闭区域的外侧。可以证明,盖的特殊的优点是,在盖的下侧具有周边密封伸出物,以便与顶部组件的边缘协同密封。由于这种结构,防止了调味蒸汽无控制地排出。相反,调味蒸汽在由盖封闭的顶部组件中的烹调空间内回转。在所述的盖上设有周边密封伸出物。蒸汽只能直接通过设置在盖中的通孔排出。这一方面防止烹调空间内的超压过高。另一方面,蒸煮放置在盖的支撑表面上的烹调材料。最好在盖的这种结构中,盖的外轮廓与顶部组件的外轮廓大致相同。周边密封伸出物位于盖的下侧,沿着盖的边缘与盖隔开一段距离。盖放置在顶部组件上,以这种方式延伸超出密封伸出物的盖的边缘,支撑在顶部组件的边缘,而密封伸出物与内侧相配合靠住顶部组件的边缘。此外,当使用具有把手的顶部组件同样在盖上装备把手时,沿着盖的外轮廓设置圆周的密封伸出物。这种从盖的边缘区域延伸的密封伸出物的结构通过把手区域延伸。这可以通过如在盖的下侧设有横向元件实现,其在顶部组件和盖的把手之间有密封盖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盖的下侧设置环形下垂的伸出物。这可通过在盖的下侧设置内部下垂的边缘,该边缘与密封伸出物隔开,以周边肋的方式解决。此肋最好在伸出物中位于中央底部区域的根部区域。因此,上升的蒸汽受控制地下降,在冷凝后再次返回顶部组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最好盖中的开口局部位于肋的轮廓内。由于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在顶部组件的盖上产生的冷凝物通过开口,直接进入下垂边缘的区域,从此冷凝物能流出。在有利的方式中盖的开口所在位置使得甚至在开口区域下垂的边缘齿不受影响。为此目的,下垂的边缘可以具有例如梯形的横载面,盖的开口贯穿下垂边缘的梯形表面。因此,任何穿过的冷凝物立即通过下垂的边缘齿所在的区域。由此产生的效果是,冷凝物直接流入顶部组件。另一个优点是在顶部组件和盖之间设置中间盘。在此中间盘内可放入需要蒸煮的其他食品。于是,很方便地对三层内的食品进行烹调。为此目的,在中间盘的基底设有相应的通孔,最好中间盘的基底的设置方式与顶部组件的基底的设置方式相同。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设置中央的无通孔区域。
为了保证在整个烹调空间获得最佳密封,在这种中间盘的插入方面,使中间盘的边缘位于盖的周边密封伸出物之内。插入中间盘不影响烹调空间的密封,也不影响周边密封伸出物与顶部组件的边缘之间的配合。在上面所述的具有把手的顶部组件和盖的结构中,可以同样在中间盘上设置把手。通过把手将中间盘支撑在顶部组件的把手上侧。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表现出特殊的优点,即盖的周边密封伸出物也延伸通过把手所在的区域。在盖的把手下侧设置密封伸出物部分,其效果是在此区域获得最好形式的密封。盖的把手与中间盘的把手所在的区域重叠,设置在把手所在区域的密封部分以密封方式支撑靠在顶部组件的把手的上表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盘相对顶部组件的内表面留有流通开口。为此目的,在中间盘的壁区域的外侧,中间盘可以有伸出物,利用该伸出物中间盘支撑在顶部组件的内表面。在这些伸出物之间保持有流通开口,借助这些流动开口保证上升的蒸汽也流动通过中间盘的外侧,进入由中间盘限定的顶部组件的上部,并加热中间盘中的食品。在这种结构中,中间盘的边缘最好成型为波浪形,在这种形式中波峰和波谷基本上沿铅垂方向延伸。
因此,中间盘支撑在波峰区域内顶部组件的内表面上,由此,在波谷所在的区域留出流通开口。其优点是,波浪形结构边缘沿着中间盘的全部周边设置。而且,其优点是中间盘的波浪形边缘的尺寸是以这样的方式确定的,即波浪高度大致相应于壁的厚度,而波浪的长度大致相应于壁厚的4-5倍。如上所述,在盖的下侧可以设有周边密封伸出物。为此目的,还研究建议密封伸出物的局部形成为密封带,在盖上有向内偏置的、与密封带间隔开的、支座空间的封闭壁。在该封闭壁中具有套入中间盘把手的开口。盖的密封伸出物在盖的把手所在区域连续形成密封带。为了在把手所在区域形成支座空间,在安装后的状态下,至少中间盘的把手的一部分构成支座空间的封闭壁,该封闭壁与密封带隔开并向内偏置。支座空间的封闭壁具有开口,以便使中间盘的把手通过。在安装后的状态下,这些开口几乎完全被中间盘的把手的横截面封闭。由于这种结构,烹调空间与外面的密封得到改善。只有少量的热蒸汽进入密封带和封闭壁之间形成的支座空间,由此保证把手特别是盖的那些把手不太热。
为了进一步增加这种效果,可以形成迷宫型密封,以这种方式,在顶部组件的把手上设置封闭肋,使其位于密封带的外侧。安放盖通过密封带使其在顶部组件的把手区域被支撑靠在顶部组件的把手。在支座空间的封闭壁的区域获得更有效的支撑。由位于顶部组件的把手上侧的封闭肋覆盖密封带的外侧,因此在把手所在的区域获得烹调空间的迷宫型密封。当将顶部组件放置在混合容器上时,需要帮助使用者定位,在顶部组件上限定了定位表面,该定位表面与相应的、在插入式盖上的、相对的定位表面相配合。在这种结构中,顶部组件的定位表面最好是位于顶部组件的底部,并设置成向内的弓形形状。这些向内的弓形形状与相应的向外的弓形形状相配合,例如插入式盖中的鼻状部分。除帮助使用者定位的优点以外,这些定位表面还可以防止顶部组件在插入式盖上转动。如上所述,使顶部组件呈椭圆形平面, 因为椭圆形构造将使顶部组件在插入式盖上振动或转动的同时,顶部组件滑出或脱离插入式盖。而上述定位表面可以成功地防止上述情况,因为定位表面可以防止产生转动。在此证明定位表面成型为阶梯状具有特殊的优点。最后,得到发展的优点是,定位表面沿着垂直于顶部组件的主轴线延伸。
在上述顶部组件的椭圆形结构和相应的插入式盖的构造中,顶部组件的定位表面沿着垂直于椭圆底部表面的长轴方向延伸。而且,在插入式盖上相对的定位表面同样与相应的垂直于插入式盖的椭圆支撑表面的纵向轴线方向对准。为了防止意外地从插入式盖上提起顶部组件,例如由儿童提起,则在顶部组件上设置的定位表面呈槽形切口。当顶部组件放置在插入式盖上时,这些槽形切口与相对定位表面对应配合,形成一个下把手,从而防止顶部组件被打翻。为此目的,至少设置一个相对的定位表面作为鼻状定位伸出物。最好在这种结构中,形成的下把手对置混合容器的把手,其中混合容器的插入式盖有朝向内侧的鼻状物,而顶部组件有相应形状的槽。
此外,本发明涉及在食品加工器装置中预制食品的方法,其装置包括放置在混合容器中的搅拌器和烹调食品的加热器。在改进的结构中提出使出自混合容器的蒸汽上升引导进入顶部组件容器,随后在顶部组件中的烹调材料周围流动。在烹调材料进一步扩散之后形成冷凝物;引导冷凝物朝着反方向返回混合容器。通过加热位于混合容器中的储存空间释放调味蒸汽。当启动位于混合容器中的搅拌器时,上述作用进一步加强。调味蒸汽上升进入顶部组件围绕其中的食品回转,以便进入蒸煮加工。这里的食品吸收蒸汽的味道。在烹调材料进一步扩散之后,蒸煮加工期间在顶部组件中升起的冷凝物沿着反方向回到混合容器。因此,在混合容器中的储存空间内具有丰富的烹调材料的调味品。启动搅拌器使返回的湿气或冷凝物以最佳方式混合。在改进的结构中,提供在最初的烹调材料扩散之后,引导蒸汽朝向基本封闭的顶部组件的盖流动,以便引导冷凝物。借助顶部组件的盖限定烹调空间,使蒸汽冲击盖上的冷凝物,并且使所述冷凝物从那里下落再次返回顶部组件并进入混合容器。
下面参照附图中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食品加工器的侧视图,该食品加工器包括带有位于顶部由盖子封闭作为第一实施例的顶部组件的混合容器。
图2是表示图1所示食品加工器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食品加工器的俯视图,但是已取下顶部组件和盖子,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于混合容器的是插入式盖,图4是详细描绘顶部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顶部组件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顶部组件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中VII-VII所示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VIII-VIII所示的剖视图,图9是详细描绘盖子的侧视图,图10是盖子的主视图,图11是盖子的俯视图,图12是盖子的仰视图,图13是沿图11中XIII-XIII所示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1中XIV-XIV所示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所示设备的、局部放大的视图,其表示用于混合容器的、在插入式盖上的顶部组件的支撑区域,图16是图2所示设备的、更加局部放大的视图,其表示盖子和顶部组件之间的密封结构,图17是表示由盖子封闭的顶部组件的纵向剖视详细视图,其中具有引入的中间盘,图18是又一个纵向剖视图,其中将顶部组件放置到盖子上作为支座并将盖子翻转,图19是相应于图18所示顶部组件的横向剖视图,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中间盘的俯视图,图21是沿图20中XXI-XXI所示的剖视图,图22是中间盘的主视图,图23是图20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24相应于图12的涉及第二实施例的盖的仰视图,图25是盖的主视图,图26是沿图24中XXVI-XXVI所示的剖视图,图27是沿图24中XXVII-XXVII所示的剖视图,图28是相应于图17的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详细放大的视图,图30是表示图28所示的、具有插入式中间盘的顶部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盖已被取下,图31表示图30所示的详细放大图,图32是相应于图15的表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3是相应于图6的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图1-3中所示的食品加工器具有壳体2,壳体中设有两个旋转开关3、4。壳体2的下侧还设有支撑脚。
为了将混合容器6安装在食品加工器1上,在所述食品加工器1上设置了支座7,在附图中没有详细描述上述支座7。设置在壳体2内的驱动装置8,例如以电动机方式,借助沿铅垂方向设置的与食品加工器1的垂直轴线z同轴的驱动轴9进行驱动。在混合容器6内侧的底部区域设置搅拌器10,通过联轴器以传递动力的方式与驱动轴9相连。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搅拌器10以已知方式构成,其叶片弯曲成直角相互偏离90°,通过螺纹连接装置以旋转固定方式安装到混合罐侧的轴上。用转动开关4调整搅拌器10的转速。
混合容器6的上部开口区域呈椭圆形,沿纵向延伸轴X设有伸出超过混合容器6边缘的出口11,将混合容器6插入壳体2,出口11指向壳体部分设有旋转开关3、4。在纵向轴X的端部,与出口11相对设有混合容器6的操作把手12,该操作把手12沿着混合容器6的整个高度延伸。
在混合容器6中设置的储存空间13用插入式盖14覆盖。该插入式盖14基本上定位并密封混合容器16的上部边缘。该插入式盖14成型为漏斗形,基本上位于设置的大开口15的中央。
如图1所示,插入式盖14的大开口15在搅拌器10上方与铅垂轴线z同轴设置。大开口15的壁16从插入式盖14的表面17向下延伸到储存空间13。
由表面17从大开口15所在的中央位置向外上升形成插入式盖14的漏斗形状,在外边缘是圆环形。表面17延伸到上升的环形周边18,该环形周边18朝向其自由端向外倾斜。借助这种结构,得到向上宽度增加的支座空间19。环形周边18的向上的表面定为盖周边20。
如图3得知,插入式盖14伸出部分呈椭圆形。
在盖周边20上有纵向轴线x和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横向轴线y。沿横向轴线y两侧设有相对的定位表面21。这些相对的定位表面21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延伸。这些相对的定位表面21在环形周边18上压制成型,其位于由纵向轴线x平分的两个区域内,由此,在盖周边20的区域宽度大于相对的定位表面21所在区域之间的宽度。盖周边20′的宽度相应的接近于相对的定位表面21的高度,由此形成台阶状结构。
在插入式盖14上,设有用盖23覆盖的顶部组件22,在图1-19表示了顶部组件22和盖23的第一实施例。下面将对此予以描述。
顶部组件22基本上呈截头圆锥形。顶部组件的壁24从椭圆形支撑表面25向上宽度逐渐增加。椭圆形支撑表面25的纵向轴线x与垂直于其的横向轴线y的长度比例相应于插入式盖14的纵轴线和横轴线的长度比例。在此实施例中,这个比例大约为1.2∶1。顶部组件的壁24的倾斜度相应于插入式盖14的环形周边18的倾斜度,在此大约为45°。顶部组件22的高度是这样选择的,即其基本上相应于支撑表面25的纵向轴线x的半径。
顶部组件的壁24的下部区域有锥形的顶部区域26。该顶部区域26的高度大致等于顶部组件22的总高度的五分之一。通过这种结构形成顶部组件台肩27。借助台肩27使顶部组件22位于插入式盖14上,顶部组件22支撑在插入式盖14的盖周边20上。在此配合关系中,台肩26区域外轮廓相应于插入式盖14中环形周边18的内轮廓。在该顶部区域26,顶部组件22的纵向轴线x上设有定位表面28。这些定位表面28相应于插入式盖14中相对的定位表面21延伸。它们垂直于纵向轴线x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横向轴线y,在横向轴线y的两侧延伸。还有,这些定位表面28在顶部组件的壁24中形成阻挡部分。对准并垂直于支撑表面25的定位表面28的高度相应于顶部区域26的高度,而且低于插入式盖14中相对的定位表面21的高度。通过定位表面28的阻挡部分,使得顶部组件的台肩27所在的区域较大,顶部组件22借助台肩27座落在插入式盖14上,并支撑在较宽的盖边缘区域20′。
因为定位表面28和插入式盖14中相对的定位表面21相互对应设置,一方面有助于使用者定向放置顶部组件22;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顶部组件22在插入式盖14上转动。
限定顶部组件基底29的支撑表面25设置在高于周边支撑边缘30的位置。此高度尺寸大约为顶部组件的壁24和顶部组件的基底29的厚度。
在顶部组件的基底29上设置了通孔31,这些通孔31几乎沿着支撑表面25的全部区域分布。只有在支撑表面25的中央区域32上顶部组件的基底29是密闭的,即,没有通孔。这个区域32大约为支撑表面25的全部区域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所述通孔3 1成型为纵向槽,在此实施例中,槽的宽度大约为1-1.5毫米,其长度大约为10-12毫米。选择通孔31使他们沿着平行于横向轴线y延伸。
在朝向上方的端部,在顶部组件的壁24上设有向上方水平伸出的顶部组件的边缘33。
在横向轴线y的两侧沿着纵向轴线x,在顶部组件的壁24上设有把手34。这些把手34的上侧设有横截面呈圆扇形的槽35。
由顶部组件的壁24和顶部组件的基底29形成的向上开口的空间称为烹调空间36。
因为用转动开关3调整的加热器61加热,混合容器6中的储存器37释放调味蒸汽,该调味蒸汽通过大开口15从混合容器6出来。这些蒸汽通过支座空间19后,再通过顶部组件的基座29的通孔31充满烹调空间36。这些进入烹调空间36的调味蒸气在图1和2中由箭头a表示。食品特别是烹调材料38,位于烹调空间36的支撑表面25上,利用调味蒸汽进行蒸煮。由此产生的冷凝物以及烹调材料38产生的湿气通过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29中的通孔31返回混合容器6。通过通孔31后,冷凝物和湿气经过插入式盖14的漏斗形结构,到达大开口15所在的区域和储存空间13(箭头b)。由于大开口15的轴线z与搅拌器10的轴线同轴设置,冷凝物或返回的湿气进入搅拌器10直接影响的范围。由此,与烹调材料38混合的返回湿气以最佳方式直接汲入储存器37进行搅拌。于是,在储存器37和烹调材料38之间有效的互相交换调味剂,而它们没有直接相互接触。
借助支撑表面25的封闭区域32的结构,也可以向烹调空间36提供微小颗粒的调味品或类似物。由于这些微小颗粒的调味品或类似物将穿过通孔31,对于这种用途通孔31就太大了。这样微小颗粒的调味品或类似物可以放在中央封闭区域32。在这里,还可以采用调味蒸汽冲洗调味品,由此形成丰富调味品的冷凝物。如上所述,冷凝物再返回到混合容器6并在储存器37中混合。
通过使用上述盖23进一步支持这种操作方式。借助盖23烹调空间36被覆盖。
如图11所示的平面图,盖23的轮廓与顶部组件22和插入式盖14的轮廓相类似。在此,延伸的表面近似于椭圆,如前面所述,顶部组件22的纵向轴线x与横向轴线y的比例相应于插入式盖14的轴线之比。盖23的底部区域的外尺寸相应于顶部组件22在顶部组件的边缘33区域的尺寸。
盖23基本上包括盖底39,其通过环形周边40的边缘。相应于顶部组件22的壁24的环形周边40向外倾斜。利用这种方式盖23成型为板状。
此外,盖23具有内部向上拱起透镜形状的中央底部区域41,该中央底部区域41是盖底39的一部分。从中央底部区域41的根部区域42,盖底39向上延伸到环形周边40的区域部分43。
在根部区域42的附近向上延伸的区域部分43设有开口44。如图11所示,这些开口44设置在纵向轴线x的两侧,在每一侧,这些开口44占据了根部区域42的一部分。在纵向轴线x的两侧设置的这种排列的开口44分别沿着根部区域排列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全部根部区域42的周边,开口44大致占据了根部区域42的二分之一。这些开口44在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尺寸大约是顶部组件22中通孔31尺寸的两倍。
与顶部组件22的设置方式相同,盖23的横向轴线y的两侧,沿着纵向轴线x的延伸方向,在环形周边40的外侧设有把手45。这些把手45是这样成型的,即当盖23座落在顶部组件22上时,把手45与顶部组件22的把手重叠。
在盖23的下侧还设有沿周边密封的伸出物46,以便与顶部组件22的边缘33协同进行密封。此密封伸出物46在纵向轴线x的两侧沿着环形周边40延伸,并且与环形周边40隔开。由此形成位于盖下侧的支撑台肩47。在把手45所在的区域,密封伸出物46通到设置在把手45下侧密封台肩48。这些密封台肩48沿着把手45的外边缘设置,其位于纵向轴线x的两侧。
各把手45之一的两个密封台肩48借助呈圆扇形的密封带49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带49相对纵向轴线x大致位于把手45下侧的中央。如图14中的纵向剖视图所示,密封带49向下延伸超过密封伸出物46。
此外,盖23对应于它的外轮廓具有椭圆形下垂的伸出物50。下垂的伸出物50设置在顶部组件底的根部42的下侧。位于由下垂的伸出物50限定的中间区域外侧的上述开口44穿过盖底39。由下垂的伸出物50限定的伸出表面大致相应于内部向上拱起的中央底部区域41的伸出表面。
当盖23放在顶部组件22上时进行密封覆盖烹调空间36。盖23的支撑台肩47与顶部组件的边缘33相邻接,在非把手区域,借助密封伸出物46与顶部组件的壁24的内表面相配合而密封,在重叠的把手34和45所在的区域,借助密封台肩48和密封带49进行有效的密封。密封台肩48沿着其外边缘支撑在把手34的上侧。密封带49相应地插入把手34的槽35中。于是形成沿着盖23和顶部组件22的协同的周边密封。
因为现在覆盖了烹调空间36,对放在烹调空间36的烹调材料38进行蒸煮是极佳的。进入的调味蒸汽现在不能无控制地向外泄漏,只可能通过盖23的开口44上受控制的出口排出。通过小数量的开口44,设置受控制的蒸汽通道。但是,这些通道还可以用来蒸煮另外的食品51,这些另外的食品51放置在作为支撑表面52的盖底39上(见图中箭头c)。
由于中央底部区域41和上升的部分43形成的拱形结构,使烹调空间36中上升的蒸汽沉积在盖底39的下侧,冷凝并朝向下垂的伸出物50的方向流动(见箭头d)。在此如上所述,在直接朝向设置通孔31的方向,可有效的将冷凝物排放返回烹调空间36,使冷凝物流入混合器6。此外,放置在盖23上的蒸煮食品51在此产生的冷凝物或湿气通过开口44返回。而且,在此有效的使冷凝物的下降方向朝向支撑表面25中通孔31所在的区域。由于上升的中央底部区域和上升的区域部分43相结合,因此是很便利的。开口44位于中央底部区域41和上升的区域部分43之间是非常有利的。
如图1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顶部组件22和盖23之间设置中间盘53。此中间盘53的形状相应于顶部组件22,但是,其高度大约仅为顶部组件22的二分之一。从中间盘的基底54朝向上方延伸的中间盘壁55之间的宽度逐渐增加,其倾斜度相应于顶部组件22的倾斜度。在中间盘的壁55的顶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环形圈56。环形圈56的下侧支撑着横向元件57。当中间盘53插入顶部组件22时,横向元件57面向把手34所在的区域并靠近把手34的自由端。
与顶部组件的基底29的结构方式相同,中间盘的基底54设置通孔58,以留出中央封闭区域59。
中间盘53位于盖23和顶部组件22之间,这样使中间盘53的边缘包括在盖23的环形周边的密封伸出物的范围内。借助起支撑作用的横向元件57中间盘53支撑在顶部组件22的把手34上,即在槽35的区域。在此,环形圈56由盖23的把手45覆盖,密封带49朝向外侧密封环形圈56的支座空间。
由于这种结构,可以便利地同时蒸煮三层食品或类似物。除前面提到的两层,即,顶部组件的基底29和盖的基底39以外,还设置了另外一层--第三层。上升的调味蒸汽穿过顶部组件29的通孔31,以及中间盘的基底54的通孔58。同时,由于使用了中间盘53,使得形成的冷凝物或湿气返回。还可以想到这样的连接方式,即,中间盘53的基底54的结构相应于盖的基底39的结构,以便保证改善冷凝物或类似物的返回。
上述盖23也可以用作顶部组件22的支座,例如,将顶部组件22放置在工作表面上。为了达到此目的,将盖23颠倒放置,即,盖23原来的下面朝上,放置在工作表面或类似物上。此时,环形下垂的伸出物作为顶部组件22的定位伸出物。以这种配合方式,顶部组件22的基底区域的外轮廓与下垂的伸出物50的内轮廓相适应。
当顶部组件22以上述方式放置在盖23上时,由支撑边缘30将顶部组件22支撑在原始中央基底区域41的下侧,靠近下垂的伸出物50处。借助下垂的伸出物50在基底区域的环形定位作用,防止顶部组件22产生横向位移。此时,在顶部组件基底29下侧由中央基底组件41形成的中空空间被环形下垂伸出物50所界定,并形成下垂盘形空间60。在此,继续收集通过顶部组件22的基底29的湿气。
所有从顶部组件边缘33排出的冷凝物都收集在环形下垂的伸出物50和周边密封伸出物46之间的区域。盖23的上升区域43防止此冷凝物流过盖23的通孔44,这是因为区域43的倾斜度指向环形周边密封伸出物46的方向。
在图20-23中,表示了顶部组件22和盖23的中间盘53的第二实施例。
中间盘53包括基本上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中间盘基底54,从基底54向上延伸宽度逐渐增加的中间盘壁的55,中间盘的壁55的倾斜度相应于顶部组件22的倾斜度。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中间盘的壁55成型为波浪形,其中波峰70和波谷71沿着中间盘的倾斜的壁55的铅垂方向延伸。其结果是形成波浪形的边缘72。如图20中具体所示,波浪形沿着整个圆周边缘72延伸,波浪的高度h大致相应于中间盘的壁55的壁厚d。而且波浪形状的尺寸呈这种方式,即波长1相应的大致为壁厚d的4-5倍,(如图2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形成具有均匀波浪形状的中间盘的壁55和边缘72,沿着整个圆周边缘有35-45个波浪形状,最好为40个波浪形状。
相应于第一实施例,在中间盘的基底54设有开口58。
中间盘的基底54相应于顶部组件22成型为椭圆形,纵向轴线x与横向轴线y的比例大约等于1.2∶1。在中间盘53上纵向轴线x的两侧铸造出U形把手73。将把手73铸造在中间盘的壁55的内侧,把手73的U形臂74与壁55形成一体。这些从中间盘的壁55延伸的U形臂沿着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超出壁55。在U形臂74的端部由U形的横向元件连接,以形成把手73。
在图24-27中表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顶部组件的盖23。此实施例中的开口44基本上不同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所述开口44的一部分位于下垂的伸出物50的轮廓中。以这种方式,下垂的伸出物50中的齿76甚至不受开口44所在区域的影响。这种安排,开口44设置在基底中央区域部分41的根部,但位于下垂的伸出物50的一侧远离基底的中央区域部分41。
同样,盖23的下侧具有周边的密封伸出物46,以便与顶部组件22的边缘33协同进行密封。此密封伸出物46沿着环形周边40在纵向轴线x的两侧延伸,并且与环形周边40间隔开。在环形周边40所在的区域设有支撑肋77,盖23的肋77支撑在顶部组件的边缘33。相应于第一实施例,密封伸出物46在把手45所在的区域连续形成密封带49的边缘部分。在各个把手45所在的区域,向内偏置并与密封带49隔开地设有支座空间的封闭壁78,从而形成支座空间79。各支座空间79的封闭壁78具有两个开口80,以便其与中间盘53的把手73相配合。
顶部组件22、盖23和中间盘53的安装位置如图28-31所示。将中间盘53放入顶部组件22,以这种方式,中间盘43的把手73支撑在顶部组件22的把手34上,支撑位置处于其U形臂74所在的区域。如图28所示,中间盘的基底54位于顶部组件22的二分之一高度位置。因为中间盘的壁55具有波浪形结构,在波谷71和顶部组件的壁24的内侧之间区域形成流通开口81。由此,上升的蒸汽也可通过中间盘53的外侧进入顶部组件22的上部区域,并围绕位于中间盘53上的烹调材料流动。
将盖23放置到顶部组件22上,形成密封覆盖的烹调空间36。由盖23的支撑肋77连接靠在顶部组件的边缘33上并且进行密封,在无把手区域,由密封伸出物46邻接顶部组件的壁24的内表面。在重叠的把手34和45所在的区域,形成有效的迷宫式密封。为此目的,盖23的密封带49连接靠在顶部组件22的把手34上。在把手34的上侧设置封闭肋82,以便在安装位置使封闭肋82位于放置的密封带49的外侧,(如图29所示)。但是,支座空间的封闭壁78支撑在顶部组件的边缘33上。在支座空间的封闭壁78和密封带49之间形成的支座空间79几乎被完全封闭。以这种配合方式,支座空间的封闭壁78中的开口80几乎完全被中间盘的把手73的各U形臂74的横向部分填满。
由于这种结构,上升的热蒸汽不直接对着中间盘的把手73的表面。相反,上升的蒸汽首先对着支座空间的封闭壁78,仅有少量蒸汽通过开口80进入设有中间盘的把手73的U形横向元件75的支座空间79。因此,盖23的把手不太热。
而且,因为中间盘53的把手73呈U形结构,这种结构便于抓握。
为了防止顶部组件22卸下时滑脱,将顶部组件的把手34的下侧成型。
在第二实施例中,顶部组件22的定位表面28成型为槽形下切口。这些下切口与设置在插入式盖14中相对定位表面21上的鼻状定位伸出物83相配合。伸出物83形成在出口11区域的圆周边缘18的内侧。以扛杆运动的方式将顶部组件22放到插入式盖14上,使鼻状定位伸出物83进入定位表面28的槽形下切口。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无意中将顶部组件22从插入式盖14上抬起。
以上描述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已经公开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对于单独的或任何组合的实现本发明都具有重要性。所有公开的特征都与发明相关。在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中,作为完整文件也包括相关/附属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的文本)中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加工器(1),其包括混合容器(6)和驱动器(8),以便驱动混合容器(6)中的搅拌器(10),混合容器(6)的底部区域是可加热的,其特征是用于混合容器(6)的顶部组件(22)有带通孔的基底(29),以便对食品(38)进行蒸煮处理,通孔(31)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29)的烹调材料支撑部分,形成的冷凝物/湿气返回混合容器(6)。
2.按照权利要求1或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顶部组件的基底(29)具有中央无通孔区域(32)。
3.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顶部组件(22)和混合容器(6)之间设有插入式盖(14),该插入式盖(14)具有基本上在中央的大开口(15)。
4.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顶部组件(22)上盖有盖(23),所述盖(23)具有开口(44),以及用于支撑烹调材料(51)的支撑表面(52)。
5.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盖(23)具有内部向上拱起的中央基底区域(41)。
6.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开口(44)与中央基底区域部分(41)的根部区域(42)相关联。
7.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从根部区域(42)延伸的盖(23)的环形周边具有上升部分(43),其伸到上升的环形边缘(40)。
8.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盖(23)的下侧设有周边密封伸出物(46),该周边密封伸出物(46)与顶部组件(22)的边缘(33)协同密封。
9.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盖(23)的下侧,以周边肋的形式限定一个与密封伸出物(46)隔开的向下垂的内边缘(50)。
10.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盖(23)的开口(44)的局部位于肋的轮廓区域。
11.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开口(44)所在的区域下垂的边缘齿(76)不受影响。
12.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 中间盘(53)位于顶部组件(22)和盖(23)之间。
13.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 中间盘(53)的边缘位于盖(23)的周边密封伸出物(46)的范围之内。
14.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 中间盘(53)相对于顶部组件(22)的内表面留有使物品流动的开口(81)。
15.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中间盘(53)的边缘(72)成型为波浪形,以这种方式,波峰(70)和波谷(71)大致上沿铅垂方向延伸。
16.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波浪的高度(h)大致相应于中间盘(53)的壁厚(d),波长(1)大致相应于壁厚(d)的4-5倍。
17.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密封伸出物(46)的局部成型为密封带(49),而且盖(23)设有向内偏置的、与密封带(49)隔开的、支座空间封闭壁(78),在封闭壁(78)上设有与中间盘(53)的把手(73)相配合的开口(80)。
18.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在顶部组件(22)的把手(34)上,设有封闭肋(82),而且所述封闭肋(82)位于放置的密封带(49)的外侧。
19.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顶部组件(22)上设有定位表面(28),其与插入式盖(14)上相对的定位表面(21)对应配合。
20.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定位表面(28)呈阶梯状。
21.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定位表面(28)沿垂直于顶部组件(22)的纵向轴线(x)方向延伸。
22.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顶部组件(22)上的定位表面(28)成型为槽形下切口。
23.按照或特别按照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加工器,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相对的定位表面(21)成型为鼻状定位伸出物(83)。
2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器(1)处理食品的方法,其包括容纳在混合容器(6)中的搅拌器(10)和烹调食品的加热器(61),其特征是出自混合容器(6)的蒸汽上升进入顶部组件的容器(22),流动到容纳在顶部组件的容器(22)中的烹调材料(38)周围,在烹调材料(38)进一步扩散后,以冷凝物形式朝着反方向返回混合容器(6)。
25.按照或特别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烹调材料(38)开始扩散后,蒸汽流向基本上封闭的顶部组件的盖(23),以便引导冷凝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器(1),其具有混合容器(6),用于驱动混合容器(6)内的搅拌器(10)的驱动机构(8),容器的下部区域可加热。为简单地改善这种类型的食品加工器(1),在混合容器(6)的顶部组件(22)设置了具有通孔的基底,以便对食品(38)进行蒸煮烹调。通孔设置在顶部组件的基底中的支撑板内,引导冷凝物和湿气返回混合容器(6)。
文档编号A47J27/00GK1149244SQ95193311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8日
发明者尤维·凯姆克, 斯蒂芬·多纳尔, 奥利弗·拉普 申请人:沃维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