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09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浆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渣分离机构,特别适用于电力带动下的浆渣分离。
目前,电动磨浆机中的浆渣分离装置在每次使用完后都必须进行清洗,清洗过程是取下上盖及静砂轮,拧下小锁母,取出动砂轮,滤网,然后把滤网及工件上的浮物清洗干净。由于使用过程中反复装卸动砂轮,破坏了动砂轮和静砂轮的磨合面,使该面不平行,影响磨浆效果;同时搬手的用力不均和撞击容易造成动砂轮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浆渣分离装置,清洗时不用拆卸动砂轮,有效地防止了两砂轮磨合面的不平行,防止了人为造成动砂轮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改变动砂轮的几何形状,既使动砂轮工作面的另一端面制成阶梯状;同时在滤网底部加一个O形橡胶圈,把该橡胶圈塞入动砂轮的阶梯处。抽出橡胶圈,卸下滤网即可清洗。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原装置上把动砂轮的几何形状稍加改变,滤网底部加一个O形橡胶圈,所以结构简单;清洗时只抽出橡胶圈就可实现,省掉了装卸动砂轮过程,克服了拆装造成两砂轮工作面不平行和损坏砂轮现象。且清洗时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该浆渣分离装置的立轴1上从下到上依次固连有挡水盘3,滤盆9,动砂轮5和小锁母6;滤网10底部连有O型橡胶圈4,上部连有弹簧圈11,橡胶圈4塞入动砂轮5的下部,弹簧圈11把滤网10的上端压入滤盆9的内环槽中。加料管13联有上盖12,静砂轮7和大锁母8;静砂轮7与动砂轮5工作面接触并保持两面平行。壳体2和上盖12把滤盆9,动砂轮5,静砂轮7及有关件围在一个立体空间内;壳体2左侧设有出浆口,上盖12右侧设有出渣口。
工作时,物料和水通过加料管13上端加入。起动电机通过立轴1带动滤盆9滤网10及动砂轮5高速旋转,通过动、静砂轮两工作面间相互磨擦使物料磨成浆状抛到滤网10的下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浆渣从滤网10的下部移动到上部,浆在移动过程中从滤盆9的孔中流到壳体2中,从壳体2左侧的出浆口流出,渣从上盖12右侧的出渣口排出。
清洗时,取出上盖12,静砂轮7等有关件,抽出橡胶圈4,卸下滤网10,浇水刷洗后装好待用。
权利要求1.一种浆渣分离装置,该装置由固连在立轴(1)上的挡水盘(3)、滤盆(9)、动砂轮(5),小锁母(6)及滤网(10)两端的O型橡胶圈(4)和弹簧圈(11),连结在加料管(13)上的静砂轮(7)和大锁母(8)及壳体(2),上盖(12)组成;其特征是动砂轮(5)的工作面的另一端面是阶梯状,滤网(10)底部连着O型橡胶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O型橡胶圈(4)固定在滤网(10)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渣分离装置,该装置只需在原装置上把动砂轮的几何形状稍加改进,既把动砂轮工作面的另一端面改成阶梯状,同时在滤网底部加一个O型橡胶圈并把它塞入动砂轮的阶梯处。工作完清洗时只抽出橡胶圈卸下滤网就可实现。该装置结构简单,清洗方便,克服了拆装动砂轮造成的两砂轮工作面不平行和损坏砂轮现象,广泛应用于豆制品、淀粉制品加工中的浆渣分离。
文档编号A47J43/04GK2301949SQ9722375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3日
发明者宫学清 申请人:宫学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