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保鲜食品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51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保鲜食品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保鲜食品柜,属于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
国内外普遍使用电冰箱,冷冻柜来冷藏食品,主要以低温制冷技术来创造低温环境,使食品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主要缺点是把生、熟、冷、热的食品都贮放在一个箱体内,使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以致使食品不能保鲜而变味,既不卫生,也不清洁,实有碍于健康,有些熟食在低温情况下贮放,使食用口感稍差,即使再次重新加温煮烧,也并不能恢复其口味,因此亟需有一种食品柜,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无味的缺点,又能保鲜防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保鲜食品柜,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根据加热消毒的原理,采用电加热方法,使温度保持在60-75℃之间,既能防腐保鲜,又能保持其口味,而且耗电小,切合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保鲜食品柜,其特征在于柜体外壳(1)与保鲜室(2)之间充填以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9),电热膜加热元件(4)紧贴于保鲜室(2)外表面,保鲜室(2)内壁外口与柜体外壳(1)表面正面交接处用塑料件(3)连接,可装设开关、指示灯,限温器(5)放置于适当位置处,柜体内分成A、B、C、D四层保鲜室(2)。
B、C D三个保鲜室(2)内可放置一搁板(7)。
柜体装有柜门(8),柜门(8)共4个,与保鲜室(2)相适应。


图1立式热保鲜食品柜示意图;图2卧式热保鲜食品柜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热保鲜食品柜的结构详细叙述由
图1,柜体外壳(1)是由PVC层压钢板或喷塑钢板冲压制成,加热保鲜室(2)由不锈钢薄钢板制成,紧贴保鲜室(2)外表面,均布着面状电热膜加热元件(4),在外壳(1)与保鲜室(2)之间充填以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9),保鲜室(2)内壁外口与柜体外壳(1)表皮正面交接处,由塑料件(3)连接,该塑料件(3)用来安装小电器(6),包括开关、指示灯,也用作柜门的依托,而且形成内壁与外皮金属之间的绝热阻隔避免出现热桥,提高保温效果,限温器(5)把柜内温度限定在60-75℃,可以放置于室内任何合适位置,但要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又不妨害食品的放入或取出。
食品柜柜体内从上往下分成A、B、C、D四层保鲜室(2),B、C、D三层保鲜室(2)的中央位置可添装一搁板(7),该搁板(7)可以是固定式或活动抽拉式,这样在A室内可放入一盘菜肴,B、C、D室内可放入二盘菜肴,可以灵活组合来适应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无用空间的用电损失,柜门(8)也与保鲜室(2)相适应分成4个。
由图2,卧式食品柜的结构与
图1的立式结构相似,只是A、B两室竖立布置,C、D两室并列布置(图2未画出柜门等件),其中C、D两室也可放置搁板。
柜内温度选定为70℃,以牛奶为例常在60-75℃温度下保温15分钟,可以杀灭病菌,达到消毒目的,但对于其营养物质却毫无损坏,也能保持其口味,因此选定70℃作为保鲜的最佳温度。
采用电热膜面状电加热元件作为发热元件,电热膜具有热反应迅速,热效率高,耐高温急变性能好,热惯性小,发热均匀,也没有明火。
限温器(5)可以选用双金属片式固定限温器或温度可调式限温器,这些属市售产品,因此不予赘述,也可采用控温仪。
柜体内分成多个保鲜室,自成加热控温系统,其容积尺寸,其比例是1∶2∶2∶2,或1∶2∶3∶4,可以根据菜肴盘数启用相应的保鲜室,既切合实际需要,又可减少电量消耗。
柜门和柜体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充填,其导热系数低,壁厚应大于20mm,为了减少热桥的散热损失,所以在保鲜室内(2)内腔金属壁与外壳(1)之间设置塑料件予以隔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热保鲜食品柜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电热膜加热元件,热效率高,发热均匀,没有明火;2、使用安全;3、耗电少,柜内分成多个保鲜室,可根据菜肴数量启用;4、限温器可保证温度保持于70℃左右,使菜肴温热可口;5、可防止熟食腐败变味;6、外壳和保鲜室之间充填以泡沫塑料,可使热量不易散失。
权利要求1.一种热保鲜食品柜,其特征在于柜体外壳(1)与保鲜室(2)之间充填以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9),电热膜加热元件(4)紧贴于保鲜室(2)外表面,保鲜室(2)内壁外口与柜体外壳(1)表面正面交接处用塑料件(3)连接,可装设开关、指示灯,限温器(5)放置于适当位置处,柜体内分成A、B、C、D四层保鲜室(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柜,其特征在于B、C D三个保鲜室(2)内可放置一搁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柜,其特征在柜体装有柜门(8),柜门(8)共4个,与保鲜室(2)相适应。
专利摘要一种热保鲜食品柜,柜体外壳与保鲜箱之间充填以聚氨酯泡沫塑料,柜内分成四层保鲜箱A、B、C、D,保鲜箱外表面紧贴以电热膜加热元件,保鲜箱内可放置一搁板,柜内装有限温器,命名温度限定在70℃左右,使食品可保鲜不致腐败,且保持其口味。耗电小,经济实用。
文档编号A47J39/00GK2364818SQ98248238
公开日2000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7日
发明者朱方汉, 朱众 申请人:朱方汉, 朱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