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6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组装容易并省成本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现有一滑板装置7包含一滑板8以及一固设于滑板8下表面的自动回位装置9。当使用者使用滑板装置7时,是呈单脚或双脚踏于滑板8上的状态。一般而言,上述自动回位装置9包括一定位座91、一固设于该定位座91下的滑轮组92,以及一位于该定位座91上且固设至该滑板8下并以一轴杆94与该定位座91轴设的调整座93。当踏于滑板8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时,会使定位座91及滑轮组92绕着轴杆94产生相对于调整座93的摆转运动,而使滑板8转向。然后,可借由设置于调整座93的一容室95中的一螺杆96、一L形板片97、一垫片98,及一圈簧99,以及固设至定位座91上且贯穿至该调整座93的一开口951中的一圆杆90的相互配合来使滑板8自动回复至非转向的状态。
然而,以上述螺杆96、L形板片97、垫片98、圈簧99,及圆杆90等元件的相互配合来使滑板8自动回复至非转向的状态具有两项缺点。首先,在将螺杆96、L形板片97、垫片98,及圈簧99等元件组设至容室95中时,由于需先将圈簧99与垫片98置入容室95中,再将L形板片97覆盖于圈簧99与垫片98上方并使L形板片97的一孔洞971钩扣于圆杆90,然后将螺杆96依序穿设调整座93的一孔洞931、L形板片97的另一孔洞972、圈簧99,及垫片98的一螺孔981,而使螺杆96的一螺纹端961螺设于垫片98的该螺孔981中,因此圈簧99与垫片98会被遮住而使得组设不易。其次,如图3,当定位座91及滑轮组92绕着轴杆94产生相对于调整座93作摆转运动,是圆杆90拉动L形板片97呈偏斜并压迫到圈簧99储能,借由圈簧99的自动回复特性,透过L形板片97、圆杆90再使滑轮组92回复如图4的原位,圈簧99的被压迫与回复原位并不在一个方向上作往返,只有水平分力有功效,因此需要采用较高弹性回复力的弹簧,成本较高,使得该现有自动回位装置9的成本偏高,因此,有必要寻求解决的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整体组装容易并省成本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是包含有一固设于滑板的定位座;一设于定位座内部的弹顶单元;及一枢设于定位座下的滑轮组,该滑轮组延伸至该定位座内部设有一顶动体,该顶动体是顶抵于该弹顶单元;当踏于滑板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使滑轮组相对于滑板作摆转时,顶动体顶抵弹顶单元并储能,该弹顶单元可主动释能使滑轮组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方面没有现有的圈簧与垫片会被L形板片遮住组设不易的缺点,非常方便与快速,而弹性元件被压迫储能与释能都在同一直线上,不必像现有需要较高的弹性回复力的弹簧,成本较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滑板自动回位装置的顶视图;图2是现有滑板自动回位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现有滑板自动回位装置的滑轮组相对于调整座作摆转运动的示意图;图4是图3自动回至原位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顶抵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顶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的滑轮组相对于定位座作摆转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是包含有一固设于滑板1的定位座2;一设于定位座2内部的弹顶单元4;及一枢设于定位座2下的滑轮组3,该滑轮组3延伸至该定位座2内部设有一顶动体34,该顶动体34是顶抵于该弹顶单元4;当踏于滑板1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使滑轮组3相对于滑板1作摆转时,顶动体34顶抵弹顶单元4并储能,该弹顶单元4可主动释能,使滑轮组3回复原位,更详细说明如后该定位座2,具有一顶壁20、底壁21、前壁27及一后壁23,由顶壁20的近中段位置延伸至定位座2的后壁23,向下凹设有一组设容室22,该组设容室22,在本实施例为一中段第一容室220连通一后段第二容室221,对应于该第二容室221的尾端,在该定位座2的后壁23贯穿设有螺孔230,于该底壁21的前段位置,向上凹设有一前段第三容室210,且邻近前壁27凸设有一枢设座24,该枢设座24设有一枢设轴孔240,该前段第三容室210并与该中段第一容室220相连通,另于该顶壁20四角缘并设有定位孔25,各穿以一栓体26定位于滑板1的底部10。
该滑轮组3,是在一组设座30的后部下方横向组设有一轮轴31与二套设至该轮轴31两端的滑轮32,在前部设有一枢设座33,该枢设座33设有一枢设轴孔330,邻近该枢设座33,向上凸设有一顶动体34,在本实施例该顶动体34是为一角形顶块,该角形顶块具有一尖端顶部340及由该尖端顶部340呈对称侧斜的两斜肩部341。
该弹顶单元4,包含有一顶杆40、一弹性元件41及一顶抵器42,该顶杆40是为一螺杆,具有一第一端部400及一远离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401,在邻近第一端部400穿组一顶片403,该第一端部400的侧壁,内凹有角孔402,方便一角杆的置入并旋动,该顶片403于顶杆40被旋动时,可在该顶杆40上往复移位作微调,该弹性元件41是为一压缩弹簧,该顶抵器42,再参考图6,是在一两间隔有一定距离的上板夹420与下夹板421间,夹设有一可往复位移的顶抵件422,该顶抵件422在本实施例是两上、下抵板4220、4221的一角缘各连设有一滑轮43,上、下抵板4220、4221的板面上对应设有导槽44,各导槽44置设有一套管45,对应各导槽44在上板夹420与下夹板421设有组设孔46、47。
组设时,先将弹性元件41套组于顶杆40的外围使弹性元件的一端410顶抵于顶片403,再将其置入于后段第二容室221,摆转该顶杆40使其第一端部400穿过后壁的螺孔230并外露,并将该顶抵器42设于中段第一容室220,先将下夹板421置于中段第一容室220的底面2200再将顶抵件422放于该下夹板421上,并使顶抵件422一端的滑轮43凸出于前段第三容室210,再上覆该上板夹420,各穿以一栓体48经过组设孔46、套管45、组设孔47而将顶抵器42定位在中段第一容室220,定位后,顶抵件422的另一端受该弹性元件41的另一端411所顶抵,且因为套管45与导槽44的作用,使该顶抵件422可对着前段第三容室210作凸出与缩回的往复位移,再将该滑轮组3整体由该定位座2的底壁21往上与定位座2作组设,先使顶动体34进入前段第三容室210内,且使顶动体34的呈对称侧斜的两斜肩部341分别顶抵于一滑轮43,穿以一栓体5经过枢设座33的枢设轴孔330将其枢设于定位座2的枢设座24枢设轴孔240处,使滑轮组3与定位座2可彼此枢转或称摆转。
于静止时或是滑轮组3与滑板1呈同一方向时,如图8,顶动体34的尖端顶部340正对准着弹性元件41,而由该尖端顶部340呈对称侧斜的两斜肩部341,各顶抵于一滑轮43呈平衡,使用时,当踏于滑板1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作转弯,如图9,使滑轮组3相对于滑板1作摆转时,即相对于定位座2作摆转,使顶动体34相对于顶抵件422作摆转,使顶动体34的一斜肩部341对一滑轮43作滑擦顶抵,渐渐的该斜肩部341将整个顶抵件422往后段第二容室221顶移,使弹性元件41被压缩而储能,则弹性元件41随时会有一释能的动作,意即弹性元件41会顶推顶抵件422回原位,连带会顶抵顶动体34回原位,也就是说会使滑轮组3回复呈与滑板1,再如图8同一方向的原位置,使运动者在转弯后具有自动回正的功能,方便操控,倘滑板的滑轮组3若无此自动回正的功能,则运动者需要有纯熟的技巧加以控制本身的重心反偏使其回正,操控者操控极不易。
又上述的该顶杆第一端部400侧部壁内凹有角孔402,当以一角杆置入并旋动,该顶片403,可在该顶杆40上往复移位,借由顶片403在该顶杆40上的往复移位,可作弹性元件41的弹力加强或调弱的微调。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包含有一固设于滑板的定位座;一设于定位座内部的弹顶单元;及一枢设于定位座下的滑轮组,该滑轮组延伸至该定位座内部设有一顶动体,该顶动体是顶抵于该弹顶单元;当踏于滑板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使滑轮组相对于滑板作摆转时,顶动体顶抵弹顶单元并储能,该弹顶单元可主动释能使滑轮组回复原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该定位座,具有一顶壁、底壁、前壁及后壁,由顶壁的近中段位置延伸至定位座的后壁,向下凹设有一组设容室,该组设容室是由一中段第一容室连通一后段第二容室,对应于该第二容室的尾端在该定位座的后壁贯穿设有螺孔,于该底壁的前段位置向上凹设有一前段第三容室,且邻近前壁凸设有一枢设座,该前段第三容室并与该中段第一容室相连通,以该顶壁固设于该滑板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该弹顶单元,包含有一顶杆、一弹性元件及一顶抵器,该顶杆是为一螺杆,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远离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在邻近第一端部穿组一顶片,该顶抵器,是在一两间隔有一定距离的上板夹与下夹板间,夹设有一可往复位移的顶抵件,该顶抵件是在两上、下抵板的一角缘各连设有一滑轮,两上、下抵板的板面上对应设有导槽,各导槽置设有一套管,对应各导槽在上板夹与下夹板设有组设孔,该弹性元件是套组于顶杆的外围使弹性元件的一端顶抵于顶片,并置组入于该定位座的后段第二容室,该顶杆的第一端部是穿过后壁并外露,该顶抵器是设于该中段第一容室,且顶抵件一端的滑轮凸出于该前段第三容室,顶抵件的另一端受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所顶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该滑轮组,是在一组设座的后部下方横向组设有一轮轴与二套设至该轮轴两端的滑轮,在前部设有一枢设座,邻近该枢设座,向上凸设有一顶动体,该顶动体是为一角形顶块,该角形顶块具有一尖端顶部及由该尖端顶部呈对称侧斜的两斜肩部,该滑轮组整体由该定位座的底壁往上与定位座作组设,并使顶动体进入前段第三容室内,且使顶动体的呈对称侧斜的两斜肩部分别顶抵于一滑轮,穿以一栓体经过枢设座枢设于定位座的枢设座处,该滑轮组与定位座可彼此枢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该顶杆的第一端部的侧壁,内凹有角孔,方便一角杆的置入并旋动,使该顶片在该顶杆上往复移位作弹性元件弹力的微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是在于该弹性元件是为一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的自动回位装置,是包含有一固设于滑板的定位座;一设于定位座内部的弹顶单元;及一枢设于定位座下的滑轮组,该滑轮组延伸至该定位座内部设有一顶动体,该顶动体是顶抵于该弹顶单元;当踏于滑板上的使用者重心左右改变使滑轮组相对于滑板作摆转时,顶动体顶抵弹顶单元并储能,该弹顶单元可主动释能使滑轮组回复原位。
文档编号A63C17/26GK2744380SQ200420084429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3日
发明者陈圣还 申请人:陈圣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