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7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筋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拉筋健身器,特指一种可轻易完成拉伸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提臀、缩小腹及消除腿部疲劳,并且可美化腿部的曲线的拉筋健身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传统民俗疗法中,拉脚筋具有防止筋骨僵硬,舒筋壮骨,使血液顺畅等各种健身功能。而最常见的拉脚筋方式为使脚尖至脚跟与水平线呈一斜度拉张状态。
除了由他人压动脚部以形成拉脚筋效果之外,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拉脚筋装置,其大致包括一脚垫1,通过脚垫1的斜表面10,使脚部受到斜向拉伸,而达到拉脚筋的效果,其主要缺陷在于此种拉脚筋装置一方面因无法弹性调整拉伸角度,而使其拉筋效果受到限制之外,另方面脚部直接踩踏于一般为木制的脚垫1上,并无进一步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拉筋健身器,通过弹性组件的作用,轻易完成拉伸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缩小腹、提臀、消除腿部疲劳及柔软筋骨,达到美化腿部曲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筋健身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基座及一踏板;该基座设有内凹空间及一扶杆;该踏板是枢接于该基座的内凹空间上,该踏板的底部设有弹性组件。使踏板于前踩与后压更为省力;通过基座上的踏板将脚跟前踩及后压的动作,可拉伸腿部肌肉,消除腿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静脉曲张及抽筋的症状,更可美化腿部的曲线。
该踏板表面设有止滑的按摩凸粒可防止使用者滑倒。该踏板中段设有一穿孔并穿入该横杆与内凹空间的壁板螺设定位,故可使踏板于基座上呈前后摆动的目的。该踏板是通过枢接支柱与基座固定结合,进而可达到踏板于基座上呈前后摆动的目的。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设有一基座2与一踏板3组合而成,其中基座2设有长方体,该基座2中央围设有一内凹空间20,而于内凹空间20的壁板上设有两相互对应的穿孔21,又基座2前设有可伸缩的扶杆22;一踏板3是设于基座2的内凹空间20内,该踏板3底部中央穿设有一横杆30并定位于基座2的穿孔21上,而踏板3底部前后两端均设有弹性组件31,又踏板3表面则设有止滑的按摩凸粒32及挡边33。
使用时,参阅图3~图4所示,首先,使用者将双脚踏上基座2内的踏板3上,并将双手握持于扶杆22上,使双脚的脚板完全贴合于止滑的按摩凸粒32上,即可轻易进行拉伸腿部的运动,将脚板做前踩与后压的动作,当脚板前踩时,踏板3前端则向下压,并对踏板3下方的弹性组件31压缩;当脚板后压时,脚板3前端受压缩的弹性组件31则会产生弹性回复力将踏板3向上推,而踏板3后端下方的弹性组件31则受压缩;当脚板再往前踩时,则踏板3后端的弹性组件31即会产生弹性回复力将踏板3向上推,如此的反复动作,可拉伸腿部肌肉,消除腿部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曲张及抽筋的症状,更可美化腿部的曲线,且通过按摩凸粒32可按摩脚底,通过拉筋健身器做腿部运动,无须到户外跑步亦可达到同样的功效,且构造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以下的功效1、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健身器的踏板3前、后底部均设有弹性组件22,故可让使用者轻易完成拉伸腿部肌肉与消除腿部肌肉疲劳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健身器上设有扶杆22,可让使用者操作更为安全且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健身器的踏板3表面设有止滑的按摩凸粒32,故可对使用者的脚底做一按摩及止滑的双重功效。
4、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健身器更可达到塑身提臀与缩小复的美化曲线的功能。
5、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健身器,可通过踏板3的前踩与后压的脚部动作,达到柔软筋络及松弛筋骨不再紧绷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拉筋健身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基座及一踏板;该基座设有内凹空间及一扶杆;该踏板是枢接于该基座的内凹空间上,该踏板的底部设有弹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筋健身器,其特征是该踏板表面设有止滑的按摩凸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筋健身器,其特征是该踏板中段设有一穿孔并穿入该横杆与内凹空间的壁板螺设定位,该踏板于该基座上呈前后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筋健身器,其特征是该踏板是通过枢接支柱与基座固定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拉筋健身器,其主要是由一基座设有一内凹空间与一扶杆,以及一踏板则置于内凹空间内,踏板中央底部贯穿一横杆定位于内凹空间的壁面上,踏板底部两端下方设有弹性组件,又踏板表面设有止滑的按摩粒,如此,脚跟即可受踏板的上提与下压的动作,达到拉伸腿部肌肉、消除腿部疲劳及可轻易缩小腹,并可达到柔软筋骨与松弛筋骨不再紧绷萎缩,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曲张及抽筋的症状,更可美化腿部的曲线。
文档编号A63B22/04GK2730422SQ20042008505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日
发明者吴依柔 申请人:吴依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