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943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现今大多数的椭圆机10除了会于主立架12近顶端处设有固定扶手14外,通常又会在主立架12的两侧,设有与踏板连杆16连动的两活动扶手18,以便供使用者在使用时,其双手可随意地选择固定扶手14加以握持保持身体平衡,抑或是选择握持活动扶手18以使双手能随脚部运动一并摆动。
因此,如图5所示,该习用椭圆机10其活动扶手18的摆动幅度通常都会超过固定扶手14的既定位置(尤指接近使用者方向而言),当然,这样的传统设计在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使用者在使用之初欲踩上踏板19时,以及使用之后欲离开踏板19时,便会产生若干安全性方面的困扰;其原因在于当使用者欲踩上踏板19以使用该椭圆机10时,该踏板19在受力后,其活动扶手18会立即随之连动,此时,若使用者手部系握持于活动扶手18处,则常会让使用者手脚难以在摆动瞬间掌握身体重心,进而常常发生跌倒意外事情,而若此时使用者手部系握持于固定扶手14处,则手部又极可能会被活动扶手18所强力撞击而受到伤害,换言之,当使用完毕而欲离开时,使用者还是得面临相同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藉以完全免除使用者担心受到伤害的心理负担,更进一步有效提升其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其特点是,在椭圆机的主立架近顶端,固设有一向使用者方向延伸且成匚形的弯折状固定安全扶手,该固定安全扶手的两端向下形成有第一握持部,由第一握持部之后又再向相对于使用者身体外侧而横向形成有第二握持部,该第二握持部恰位于活动扶手的偏摆行程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藉由以上结构,在使用上、下椭圆机时,能为使用者确实握持而不受活动扶手的影响,从而充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图1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依图1所示图例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3系依图1所示图例的侧视图。
图4为习用椭圆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习用椭圆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进一步深入洞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结构特征,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首先,还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图,由图可知,其主要系于椭圆机20的主立架22近顶端,固设有一向使用者方向延伸且成匚形的弯折状固定安全扶手30,并使该固定安全扶手30的两端先向下形成第一握持部32,复由第一握持部32之后又再向相对于使用者(未示于图)身体外侧而横向形成第二握持部34,以便使第二握持部34恰位于活动扶手24的偏摆行程之外,藉以有益于使用者上、下椭圆机20的安全维护。
于是,利用上述设计特征,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踩上或欲离开踏板26时,甚至是使用状态中,不论活动扶手24如何摆动,均将不会触及固定扶手30的第二握持部34,因此,其便可稳稳握牢该第二握持部34以逐行安全上、下椭圆机20的步骤,进而达到预期的安全目的。
综观以上所言,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诸多实质增进功效和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椭圆机的固定安全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椭圆机的主立架近顶端,固设有一向使用者方向延伸且成匚形的弯折状固定安全扶手,该固定安全扶手的两端向下形成有第一握持部,由第一握持部之后又再向相对于使用者身体外侧而横向形成有第二握持部,该第二握持部恰位于活动扶手的偏摆行程之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椭圆运动机的固定安全扶手,其主要系于一椭圆机的主立架近顶端,固设有一向使用者方向延伸且成匚形的弯折状固定安全扶手,并使该固定安全扶手的两端先向下形成第一握持部,又由第一握持部之后再向相对于使用者身体外侧而横向形成第二握持部,以便使该第二握持部恰位于活动扶手的偏摆行程之外,藉以有益于使用者上、下椭圆机的安全维护。
文档编号A63B22/00GK2885328SQ20062003963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王国梁, 吴凉舟 申请人:王国梁, 吴凉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