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1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吊器,尤其涉及一种以人体自身重量为重力、通过手工控制的悬吊器。
背景技术
现今8字环式悬吊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因此在攀岩、探洞、高空作业、高空绳索下降等都有广泛应用,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的缺点是自锁有困难,使用时人们必须对工作绳自由端施加持续的拉力才能控制下降速度,如果需要长时间在空中悬停,必须将工作绳自由端进行固定处理;因此,由于操作上的不方便,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讲,使用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今8字环式悬吊器自锁有困难、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吊器,在吊体上设置U形穿绳件,U形穿绳件的U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在吊体上还设置有绕绳轮,绕绳轮上设置有缠绕绳索的凹槽,将承载人体重量的吊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在吊孔另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工作绳固定端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下垂至低处,人体与吊孔连接固定;当人体单独由吊孔承吊时,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由于相互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人体悬停在高处、悬吊器处于自锁状态;当人体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时,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悬吊器由具有吊孔的吊体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U形穿绳件构成,U形穿绳件的U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在吊体上还设置有绕绳轮,绕绳轮上设置有缠绕绳索的凹槽,所述吊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在吊体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工作绳固定端经穿绳孔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经穿绳孔下垂至低处,人体通过连接件与吊孔连接固定,当人体单独由吊孔承吊时,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互相接触并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使人体处于悬停状态,当人体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时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U形穿绳件为圆形钢材弯曲而成,所述吊体上设置有固定插孔,所述U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分别插入所述固定插孔当中并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局部椭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圆角。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平面。[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绕绳轮轮体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绕绳轮轮体由左轮片、右轮片贴合固定而成的给合式结构,左轮片、右轮片贴合固定之后构成V形绳索凹槽。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吊体的一个面设置有第一 U形穿绳件、第一绕绳轮,而在吊体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第二 U形穿绳件、第二绕绳轮,第一 U形穿绳件与吊体之间构成第一穿绳孔,第二 U形穿绳件与吊体之间构成第二穿绳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绕绳轮通过紧固件与吊体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绕绳轮以焊接的方式与吊体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悬吊器,由于设置偏向一侧吊孔和操作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使悬吊器具有自锁功能,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当需要下降时,只需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使悬吊器发生偏转即可解除自锁并使人体下降,操作简单方便。

图1、图2、图3为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图5、图6、图7为结构示意图,图4为立体图,图5为平面图,图6、图7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图9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悬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体,1.1穿绳孔,1.1A第一穿绳孔、1.1B第二穿绳孔,1. 2吊孔,1. 3腰部,1. 4操控手柄,1. 5.1、1. 5. 2固定插孔;2. U形穿绳件,2A第一 U形穿绳件,2B第二 U形穿绳件,2.1、2. 2插脚;3.1工作绳固定端,3. 2工作绳自由端;4.连接件;5.人体,5.1 人手;6.绕绳轮,6.1A V形凹槽,6.1Al圆角,6. 1A2平面,6.1B椭圆形凹槽,6. 2安装孔,6A第一绕绳轮,6B第二绕绳轮,6-1左轮片,6-2右轮片;7.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为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图2中显示,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由具有穿绳孔1.1、吊孔1. 2的吊体I构成。图3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显示,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1.1中穿过并套接在吊体腰部1. 3上,工作绳固定端3.1经穿绳孔1.1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3. 2经穿绳孔1.1下垂至低处,人体5通过连接件4与吊孔1. 2连接固定。使用时,由于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自锁有困难,因此使用者在下降过程中,必须对工作绳自由端3. 2施加持续的拉力才能控制下降速度,如果需要长时间悬停,必须将工作绳自由端进行固定处理,因此,由于操作上的不方便,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讲,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图5、图6、图7为结构示意图,图4为立体图,图5为平面图,图6、图7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图9为使用时的结构不意图,图8为悬停时的结构不意图,图9为下降时的结构不意图。在图4、图5中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悬吊器由具有吊孔1. 2的吊体I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U形穿绳件2构成,U形穿绳件2为圆形钢材弯曲而成,吊体上设置有固定插孔1. 5.1、1. 5. 2,U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2. 1,2. 2分别插入固定插孔1. 5.1、1. 5. 2当中并焊接固定在吊体I上,U形穿绳件2的U形口与吊体之间构成穿绳孔1. 1,在吊体上还设置有绕绳轮6,将承载人体重量的吊孔1. 2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在吊孔1. 2另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1. 4 ;图6、图7中显示,绕绳轮6上设置有缠绕绳索的凹槽和若干安装孔6.2 ;图4、图5显示,紧固件7将绕绳轮6固定在吊体I上。图8、图9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悬停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1.1穿过并绕过绕绳轮6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工作绳固定端3.1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3. 2下垂至低处,人体5通过连接件4与吊孔1. 2连接固定;当人体5单独由吊孔1. 2承吊时,工作绳固定端3.1与工作绳自由端3. 2两者之间由于相互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人体5悬停在高处、悬吊器处于自锁状态。图9为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当需要下降时,人手5.1通过操控手柄1. 4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时,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3.1与工作绳自由端3. 2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图6、图7中显示,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轮6为一体式结构,绳索凹槽的截面呈V形结构,绳轮6具有V形凹槽6. 1A。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吊体I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第一 U形穿绳件2A、第一绕绳轮6A,而在吊体I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第二 U形穿绳件2B、第二绕绳轮6B,这是一个双工作绳的悬吊器,第一 U形穿绳件2A与吊体I之间构成第一穿绳孔1. 1A,第二 U形穿绳件2B与吊体I之间构成第二穿绳孔1. 1B。使用时,第一根工作绳从第一穿绳孔1.1A穿过并绕过绕绳轮6A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其固定端固定在高处,自由端下垂至低处;同理,第二根工作绳从第二穿绳孔1.1B穿过并绕过绕绳轮6B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其固定端固定在高处,自由端下垂至低处;人体通过连接件与吊孔连接固定;当人体单独由吊孔承吊时。使用时,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由于相互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人体悬停在高处、悬吊器处于自锁状态。需要下降时,人手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轮绳索凹槽截面为局部椭圆形结构,绳轮6具有椭圆形凹槽6. 1B。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轮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绳轮6具有V形凹槽6.1A并且槽底为圆角6.1Al。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轮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绳轮6具有V形凹槽6.1A并且槽底为平面6.1A2。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轮6是由左轮片6-1、右轮片6-1贴合固定而成的组合式结构,左轮片6-1、右轮片6-1贴合固定之后构成V形凹槽6. 1A。本实用新型提示,组合式绕绳轮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绕绳轮凹槽的截面也可以是其它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吊孔的另一侧设置拉绳的方式来控制悬吊器偏转,只要能够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方式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示,在其它实施例中,U形穿绳件与吊体之间除了采用焊接的方式之夕卜,也可以采用其它公知的形式固定。本实用新型提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绕绳轮与吊体之间除了采用紧固件固定之外,也可以采用包括焊接在内的其它公知固定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悬吊器,其特征是,悬吊器由具有吊孔的吊体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U形穿绳件构成,U形穿绳件的U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在吊体上还设置有绕绳轮,绕绳轮上设置有缠绕绳索的凹槽,所述吊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在吊体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工作绳固定端经穿绳孔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经穿绳孔下垂至低处,人体通过连接件与吊孔连接固定,当人体单独由吊孔承吊时,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互相接触并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使人体处于悬停状态,当人体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时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U形穿绳件为圆形钢材弯曲而成,所述吊体上设置有固定插孔,所述U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分别插入所述固定插孔当中并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吊体的一个面设置有第一U形穿绳件、第一绕绳轮,而在吊体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第二 U形穿绳件、第二绕绳轮,第一 U形穿绳件与吊体之间构成第一穿绳孔,第二 U形穿绳件与吊体之间构成第二穿绳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局部椭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绳索凹槽截面呈V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绕绳轮轮体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绕绳轮轮体由左轮片、右轮片贴合固定而成的给合式结构,左轮片、右轮片贴合固定之后构成V形绳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吊器,其特征是,所述绕绳轮通过紧固件与吊体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悬吊器,为了解决现今8字环式悬吊器自锁有困难、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吊器,在吊体上设置U形穿绳件,U形穿绳件的U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在吊体上还设置有绕绳轮,绕绳轮上设置有缠绕绳索的凹槽,将承载人体重量的吊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在吊孔另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悬吊器偏转的操控手柄,使用时,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工作绳固定端固定在高处,工作绳自由端下垂至低处,人体与吊孔连接固定;当人体单独由吊孔承吊时,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由于相互压紧、阻止工作绳滑行,人体悬停在高处、悬吊器处于自锁状态;当人体通过操控手柄对悬吊器施加拉力时,悬吊器发生偏转使工作绳固定端与工作绳自由端两者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两者分离,绳子开始滑行、人体下降。
文档编号A63B29/02GK202844414SQ2012205278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何少敦 申请人:何少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