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8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变形模型,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模型或者玩具汽车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功能,t匕如说可遥控变形为其它玩具等。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543568Y公开一种“遥控机器人变形车”,由车、机器人和遥控器组成,车由固定车面、活动车面、驱动牙箱、变形牙箱、前轮和后轮组成,固定车面构成车的前体,固定车面安装有前轮,活动车面铰链连接在后轮车轴上,活动车面罩住驱动牙箱和变形牙箱,驱动牙箱驱动后轮,机器人曲身安装在车体的下面,由变形牙箱驱动机器人直立站起,车变形为机器人,机器人收缩卷曲机器人变为车。当作为车时,能够前进、后退、左右转弯;由遥控器控制机器人站起时,车身直立,前轮抬起,机器人尤如一位武士,前进、后退、左右转身、就地旋转,控制灵活,运行自如,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如图1所示,此变形车由车体形状变形为机器人形状时,本体100顶部的凸部101作为支撑的部分与后轮102形成三点平面结构将整个本体100支撑起来,形成站立的机器人形状,同时防止变形为机器人的本体100因重心不稳而倾倒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凸部101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变形为机器人的本体100移动或者转弯时,凸部101与地面产生摩擦,使凸部101表面损坏,进而影响本体100的外形;如图2所示,当变形车由机器人变形为车体形状时,本体100上部的前轮103展开,本体100内部传动装置使整个本体向前倾倒,使前轮103与地面接触,此时前轮103与后轮102同时与地面接触,使本体100由机器人再次变形为车体形状,在本体100向前倾倒过程中,由于前轮103的支撑装置较短,前轮103向前倾斜与地面接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这样必然使本体100的振动较大,并且现有的玩具车大多是采用塑料制作的,如果本体100振动过大,本体100就容易被振动损坏,导致整个车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具有结构简单、支撑平稳、无摩擦损坏、变形振动小、不易损坏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包括本体和遥控器,本体包括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变形装置、前轮和后轮,前轮安装在本体前部,后轮安装在本体后部,本体前部通过传动装置与本体后部活动连接,传动装置一侧与设置在本体后部内的动力装置连接,另一侧与设置在本体前部内的变形装置连接,以使动力装置能驱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带动变形装置变形,使本体前部变形直立站起,形成机器人形状,或者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使本体前部向前倾倒并变形,形成车体形状,所述本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本体前部直立站起时平衡和支撑所述本体的第一平衡轮,所述本体前部靠近地面的一侧伸缩式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本体前部向前倾倒并变形时支撑和防止所述本体振动的第
二平衡轮。作为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衡轮为单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作为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平衡轮为双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且第二平衡轮中心通过伸缩杆与动力装置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装置能推动所述第二平衡轮进行伸缩工作。作为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前部和本体后部之间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本体后部内设置第二锥形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所述本体前部内设置第三锥形齿轮,在所述本体后部内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在所述本体前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的变形齿轮组,所述变形齿轮组连接有机器人手臂。作为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有伸缩杆传动齿轮,所述伸缩杆传动齿轮与所述变形齿轮组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平衡轮。作为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轴心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轴心线重合为一条直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本体后部设置第一平衡轮,可以使本体在变为机器人时不仅能支撑和平衡本体,还可以使本体与地面呈滚动摩擦形式连接,减少本体与地面的摩擦,保证本体表面不产生摩擦损坏;通过在本体前部伸缩式设置第二平衡轮,可以使本体在由机器人变形为车体时,通过伸缩式设置的第二平衡轮对倾倒的本体进行缓冲,防止本体振动过大,保证本体不被破坏,对比现有技术,此移动式变形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支撑平稳、无摩擦损坏、变形振动小、不易损坏的优点。

图1为现有遥控机器人变形车的机器人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遥控机器人变形车的车体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变形前车体形状时);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变形后机器人形状时)。图1和2中:100、本体;101、凸部;102、后轮;103、前轮。图3和4中:1、本体前部;2、本体后部;3、前轮;4、后轮;5、动力装置;6、第一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8、第一平衡轮;9、第二平衡轮;10、传动杆;11、第三锥形齿轮;12、变形齿轮组;13、机器人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包括本体和遥控器,本体包括本体前部1、本体后部2、动力装置5、传动装置、变形装置、前轮3和后轮4,前轮3安装在本体前部I,后轮4安装在本体后部2,本体前部I通过传动装置与本体后部2活动连接,传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本体前部I和本体后部2之间的传动杆10,传动杆10的一端、本体后部2内设置第二锥形齿轮7,传动杆10的另一端、本体前部I内设置第三锥形齿轮11,在本体后部2内设置动力装置5,动力装置5的输出轴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锥形齿轮7相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6,在本体前部I内设置有与第三锥形齿轮11相啮合的变形齿轮组12,变形齿轮组12连接有机器人手臂13。本体后部2设置有用于在本体前部I直立站起时平衡和支撑本体的第一平衡轮8,本体前部I靠近地面的一侧伸缩式设置有用于在本体前部I向前倾倒并变形时支撑和防止本体振动的第二平衡轮9,其中第一平衡轮8为单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第二平衡轮9为双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且第二平衡轮9中心通过伸缩杆(图中暂未示出)与动力装置5连接,以使动力装置5能推动第二平衡轮9进行伸缩工作。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有伸缩杆传动齿轮,伸缩杆传动齿轮与变形装置的变形齿轮组12相啮合设置,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平衡轮9。第一锥形齿轮6的轴心线与第二锥形齿轮7的轴心线呈垂直设置,第二锥形齿轮7的轴心线与第三锥形齿轮11的轴心线重合为一条直线。本体变形为机器人形状(即从图3变形为图4形状):通过遥控器遥控启动动力装置5工作,动力装置5的输出轴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顺时针转动,第一锥形齿轮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7呈逆时针转动,使得整个本体前部I转动,直至本体前部I旋转到与本体后部2垂直的位置,在本体前部I旋转变形的同时第二锥形齿轮7则通过传动杆10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也呈逆时针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带动变形齿轮组12转动,变形齿轮组12推动机器人支臂13从本体前部I伸出,此时第一平衡轮8与两后轮4形成三点支撑平面,遥控器在遥控变形为机器人的本体前进时,由于第一平衡轮8也是轮体结构,所以与地面的接触是滚动式接触,与地面的摩擦非常小,不容易产生摩擦损坏,同时形成的三点支撑也能很平稳的支撑本体的移动,防止本体倾斜损坏。本体变形为车体形状(即从图4变形为图3形状):通过遥控器遥控启动动力装置5工作,动力装置5的输出轴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逆时针转动,第一锥形齿轮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7呈顺时针转动,使得整个本体前部I转动,直至本体前部I旋转到其内部的前轮3与地面接触位置,在本体前部I旋转变形的同时第二锥形齿轮7则通过传动杆10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也呈顺时针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带动变形齿轮组12转动,变形齿轮组12将机器人支臂13收回到本体前部I内部,并且本体前部I在刚开始旋转时,变形齿轮组12带动伸缩杆传动齿轮转动,伸缩杆传动齿轮将伸缩杆推出,伸缩杆则推出第二平衡轮9,使本体前部I内的前轮3接触到地面前第二平衡轮9已经与地面接触,对本体的倾斜进行缓冲,防止本体振动过大,降低本体损坏的可能性。[0028]并且将第二平衡轮9设置为双轮结构,也是为了使本体在变形过程中能更加稳定,不出现侧翻的情况。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包括本体和遥控器,本体包括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变形装置、前轮和后轮,前轮安装在本体前部,后轮安装在本体后部,本体前部通过传动装置与本体后部活动连接,传动装置一侧与设置在本体后部内的动力装置连接,另一侧与设置在本体前部内的变形装置连接,以使动力装置能驱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带动变形装置变形,使本体前部变形直立站起,形成机器人形状,或者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使本体前部向前倾倒并变形,形成车体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本体前部直立站起时平衡和支撑所述本体的第一平衡轮,所述本体前部靠近地面的一侧伸缩式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本体前部向前倾倒并变形时支撑和防止所述本体振动的第二平衡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轮为单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衡轮为双轮结构,其表面设置有防振橡胶圈,且第二平衡轮中心通过伸缩杆与动力装置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装置能推动所述第二平衡轮进行伸缩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前部和本体后部之间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本体后部内设置第二锥形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所述本体前部内设置第三锥形齿轮,在所述本体后部内设置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在所述本体前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的变形齿轮组,所述变形齿轮组连接有机器人手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有伸缩杆传动齿轮,所述伸缩杆传动齿轮与所述变形齿轮组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平衡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轴心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轴心线重合为一条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包括本体和遥控器,本体包括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变形装置、前轮和后轮,本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在本体前部直立站起时平衡和支撑本体的第一平衡轮,本体前部靠近地面的一侧伸缩式设置有用于在本体前部向前倾倒并变形时支撑和防止本体振动的第二平衡轮。通过在本体后部设置第一平衡轮,使本体在变为机器人时能支撑和平衡本体,并使本体与地面呈滚动摩擦形式连接,防止摩擦损坏的产生;通过在本体前部伸缩式设置第二平衡轮,使本体在由机器人变形为车体时,可通过第二平衡轮对倾倒的本体进行缓冲,防止本体振动过大,保证本体不被破坏。
文档编号A63H3/46GK202920968SQ20122063991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汉民 申请人: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