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娱乐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蹦极式蹦跳装置如中国专利CN2442691Y公开的“蹦床”,该蹦床包括弹性床面,弹性床面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立杆,各支撑架立杆上均导向移动的装配有滑套,各滑套的上端均连接有拉绳,各拉绳经过设置于对应支撑架拉杆顶端的换向滑轮换向后与设置于弹性床面下方的同一电动葫芦传动相连,各滑套的下端通过各自对应的弹性带与同一安全带传动相连。该蹦床在使用时,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电动葫芦来控制滑套的升降,蹦跳人员便可站在弹性床面上做相应的蹦跳动作;同时蹦跳人员在上下蹦跳的过程中,通过电动葫芦控制滑套的上下移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助力效果,有助于节省蹦跳人员的体力。现有的这种蹦极式蹦跳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在同一时刻,一个蹦极式蹦跳装置只能用于一个人蹦跳,不能多人同时娱乐、训练,当有多个人需要蹦跳时,必须排队依次等候;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葫芦设置于弹性床面的下方,不仅造成电动葫芦与弹性带之间的拉绳必须有较长的长度,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拉绳还需要经过相应的换向滑轮换向后才能通过滑套与弹性带相连,换向滑轮的设置增加了支撑架栏杆的结构复杂程度,同时也增加了拉绳的布置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绳布置简单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0006]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座及其上设置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立柱,竖向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首端与竖向立柱固定、末端朝远离竖向立柱方向横向悬伸的悬臂,悬臂的末端设置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缠绕有末端朝下悬伸的拉绳,拉绳的末端连接有下端设置有安全带的弹性带。所述的悬臂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动葫芦和安全带与各悬臂一一对应。所述的悬臂有两个,两个悬臂由设置于所述竖向立柱上端的同一根顶部横梁的两端构成。所述竖向立柱和顶部横梁均为空心管结构。所述顶部横梁的中部固设有用于由上至下插装于所述竖向立柱顶端内孔中的横梁连接柱,横梁连接柱与竖向立柱之间横向穿装有实现其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横梁连接螺栓。所述的竖向立柱包括上段立柱部分和下段立柱部分,所述下段立柱部分的顶端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连接柱,所述上段立柱部分的下端套装于所述立柱连接柱上,所述上段立柱部分与所述立柱连接柱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结构可拆连接。[0012]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对应安全带下方的弹性床面。[0013]所述的底座包括至少一根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部横梁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底部横梁,所述的竖向立柱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结构可拆连接于所述底部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电动葫芦直接设置于悬臂的末端,拉绳的一端缠绕于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另一端与弹性带相连,不需要在悬臂上设置相应的换向滑轮,悬臂的结构较为简单,同时也降低了拉绳的布置难度;另外也缩短了拉绳的所需长度,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0015]进一步的,各悬臂分别支撑各自对应的安全带,同时成辐射状延伸的各悬臂还能保证各安全带之间互不影响,这样,使用时一个蹦极式蹦跳装置可以实现至少两个人同时的娱乐、训练。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的实施例如图f 2所示: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座11及其上设置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立柱10,竖向立柱的顶端固设有水平设置的顶部横梁1,顶部横梁和竖向立柱均为空心管结构,顶部横梁的中部固设有用于由上至下插装于竖向立柱顶端内孔中的横梁连接柱3,蹦极式蹦跳装置还包括沿横向穿装于竖向立柱和横梁连接柱上的横梁连接 螺栓7。顶部横梁的两端构成了两个首端与竖向立柱固定、末端分别朝远离竖向立柱方向横向悬伸的悬臂。在各悬臂的末端均设置有电动葫芦2,各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均缠绕有末端朝下悬伸的拉绳8,各拉绳的末端均通过弹性带12连接有安全带(图中未示出)。竖向立柱包括上段立柱部分4和下段立柱部分6,下段立柱部分的顶端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连接柱5,上段立柱部分的下端套装于立柱连接柱上,上段立柱部分与立柱连接柱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结构9可拆连接。底座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底部横梁,底部横梁的长度延伸方向与顶部横梁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竖向立柱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结构可拆于底部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二螺栓连接结构包括固设于竖向立柱底端的连接盘13及穿装于连接盘与对应底部横梁上的连接螺栓。[0019]本实用新型的蹦极式蹦跳装置通过将电动葫芦设置于悬臂的末端,减小了拉绳所需长度,也降低了拉绳的布置难度,同时还可以实现两个人同时蹦跳运动,空心管状结构的顶部横梁和竖向立柱降低了整个蹦极式蹦跳装置的重量,而顶部横梁与竖向立柱可拆连接、竖向立柱由上、下段立柱部分构成及竖向立柱与底座的可拆连接使得整个蹦极式蹦跳装置运输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各安全带的下方设置弹性床面;悬臂的个数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其它数量,当然两个悬臂还可以由两根相交成一定角度的顶部横梁构成;顶部横梁和竖向立柱还可以为实心结构;顶部横梁、竖向立柱和底座还可以为焊接在一起的固定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座及其上设置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立柱,竖向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首端与竖向立柱固定、末端朝远离竖向立柱方向横向悬伸的悬臂,悬臂的末端设置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缠绕有末端朝下悬伸的拉绳,拉绳的末端连接有下端设置有安全带的弹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动葫芦和安全带与各悬臂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有两个,两个悬臂由设置于所述竖向立柱上端的同一根顶部横梁的两端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立柱和顶部横梁均为空心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梁的中部固设有用于由上至下插装于所述竖向立柱顶端内孔中的横梁连接柱,横梁连接柱与竖向立柱之间横向穿装有实现其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横梁连接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立柱包括上段立柱部分和下段立柱部分,所述下段立柱部分的顶端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连接柱,所述上段立柱部分的下端套装于所述立柱连接柱上,所述上段立柱部分与所述立柱连接柱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结构可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对应安全带下方的弹性床面。
8.根据权利要求r7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至少一根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部横梁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底部横梁,所述的竖向立柱通过第二螺 栓连接结构可拆连接于所述底部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座及其上设置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立柱,竖向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首端与竖向立柱固定、末端朝远离竖向立柱方向横向悬伸的悬臂,悬臂的末端设置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缠绕有末端朝下悬伸的拉绳,拉绳的末端连接有下端设置有安全带的弹性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绳布置简单的助力蹦极式蹦跳装置。
文档编号A63B5/00GK203108063SQ2013201088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文杰 申请人: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