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四肢动物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90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电动四肢动物玩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电动玩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四肢动物玩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售的电动四肢动物玩具,大都功能简单,一般只能实现站立行走功能,其动作花样少,姿态造型简单,无法模拟四肢动物实现后坐、直立等姿势,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对儿童缺乏吸引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动四肢动物玩具,它动作花样多,姿态造型丰富。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四肢动物玩具,包括头部、躯干部、前肢、后肢、尾巴,头部位于躯干部的前方,尾巴位于躯干部的后方,尾巴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前肢上端铰接在躯干部的前端,后肢上端铰接在躯干部的后端,在躯干部内腔里面安装有驱动两前肢同步摆动的前肢驱动机构、驱动两后肢同步摆动的后肢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尾巴与躯干部固定连接;当前肢和后肢均着地而且四肢均处于垂直状态时,尾巴的下端与水平支撑面之间的竖向距离等于后肢转轴与水平支撑面之间的竖向距离的2/3~9/10;

当前肢和后肢均着地、前肢固定处于垂直状态、而后肢下端在靠近前肢下端的位置附近前后摆动时,后肢下端的摆动轨迹存在这样一个第一分界点:当后肢下端摆动到该第一分界点前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后端的前方;当后肢下端摆动到该第一分界点后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下端的前方,而且位于前肢下端的后方;

当后肢和尾巴后端着地、前肢离地、而后肢下端在靠近尾巴下端的位置附近前后摆动时,后肢下端的摆动轨迹存在这样一个第二分界点:当后肢下端摆动到该第二分界点前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后端的前方;当后肢下端摆动到该第二分界点后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下端的前方。

前肢的最大摆动幅度、后肢的最大摆动幅度符合以下条件:当整只玩具平放在水平支撑面上、且前肢向前摆动到极限位置、后肢向后摆动到极限位置时,躯干部的底面接触到水平支撑面,前肢向前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后肢向后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

所谓四肢着地,是指四肢下端接触到水平支撑面;所谓尾巴后端着地,是指尾巴后端接触到水平支撑面;所谓前肢离地,是指前肢离开水平支撑面。

所谓前肢(后肢)处于垂直状态,是指前肢(后肢)的长向垂直于躯干部的长向,即垂直于躯干部的前后方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四肢动物玩具能够产生多种姿势,包括四肢站立姿势(即四肢末端着地状态)、平趴姿势(即前肢向前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后肢向后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前趴姿势(即前肢向前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后肢处于垂直状态)、后趴姿势(即后肢向后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前肢处于垂直状态)、后坐姿势(即两后肢与尾巴末端着地、两后肢下端向前摆动到接近于躯干部的底面的状态)、直立仰头姿势(即两后肢与尾巴末端着地、两后肢下端向后摆动到接近于尾巴的状态)。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前肢驱动机构、后肢驱动机构的动作过程,就能够实现各种姿势的自动切换,不同姿势的切换过程就生动地模仿出四肢动物的各种动作过程,十分生动趣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在四肢站立姿势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后肢下端向前摆动到达第一分界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后肢下端继续向前摆动且躯干部绕后肢下端向后摆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前肢向上挥舞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后肢下端向后摆动后到达第二分界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后肢下端继续向后摆动、躯干部绕后肢下端向前摆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后肢下端向后摆动至接近水平状态后的后趴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前肢下端向前摆动至水平状态、后肢下端向后摆动至水平状态的平趴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前肢下端向前摆动至接近水平状态后的前趴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该电动四肢动物玩具包括头部1、躯干部2、前肢3、后肢4、尾巴5,头部1位于躯干部2的前方,尾巴5位于躯干部2的后方,尾巴5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前肢3上端铰接在躯干部2的前端,后肢4上端铰接在躯干部2的后端,在躯干部2内腔里面安装有驱动两前肢同步摆动的前肢驱动机构、驱动两后肢同步摆动的后肢驱动机构;尾巴5与躯干部2固定连接;当四肢(两前肢3和两后肢4)均着地而且四肢均处于垂直状态时,尾巴5的下端与水平支撑面6的竖向距离(如图1中h所示)等于后肢转轴40与水平支撑面6的竖向距离(如图1中e所示)的5/6。

图2所示,当前肢3和后肢4均着地、前肢3固定处于垂直状态、而后肢4下端在靠近前肢3下端的位置附近前后摆动时,后肢4下端的摆动轨迹存在这样一个第一分界点A:当后肢4下端摆动到该第一分界点A前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4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5后端的前方;当后肢4下端摆动到该第一分界点A后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4下端的前方,而且位于前肢3下端的后方。换个角度讲,在图2中,后肢4下端刚好摆动到第一分界点A,此时整个玩具的重心刚好位于A点正上方,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后肢4下端继续沿图2中箭头a的方向向前摆动,则整个玩具的重心将位于后肢4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5后端的前方,于是整个玩具的躯干部将沿图2中箭头b的方向向下下掉,即绕后肢下端向后摆动,演变成为如图3所示的姿势;反之,如在图2中,后肢4下端沿与图中箭头a相反的方向向后摆动,整个玩具的重心将位于后肢4下端的前方,而且位于前肢3下端的后方,于是玩具保持四肢着地站立的姿势,例如图1所示的姿势,或者图7所示的姿势。

图5所示,当后肢4和尾巴5后端着地、前肢3离地、而后肢4下端在靠近尾巴5下端的位置附近前后摆动时,后肢4下端的摆动轨迹存在这样一个第二分界点B:当后肢4下端摆动到该第二分界点B前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4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5后端的前方;当后肢4下端向后摆动到该第二分界点B后方时,整个玩具的重心位于后肢4下端的前方。换个角度讲,在图5中,后肢4下端刚好摆动到第二分界点B,此时整个玩具的重心刚好位于B点正上方,如果此时,后肢4下端沿图5中箭头d的方向向后摆动,则整个玩具的重心将位于后肢4下端的前方,于是整个玩具的躯干部将沿图5中箭头f的方向向前下掉,即绕后肢4下端向前摆动,演变成为如图6所示的姿势(下掉过程后肢4及前肢3可相对于躯干部2继续摆动);反之,在图5中,如后肢4下端沿与图5中箭头d相反的方向向前摆动,整个玩具的重心将保持位于后肢4下端的后方,而且位于尾巴5下端的前方,于是玩具保持直立仰头(利用后肢4及尾巴5着地)的姿势,例如图4所示的姿势。

上述玩具中,前肢3的最大摆动幅度、后肢4的最大摆动幅度符合以下条件:当整只玩具平放在水平支撑面6上、且前肢3向前摆动到极限位置、后肢4向后摆动到极限位置时,躯干部2的底面接触到水平支撑面6,前肢3向前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后肢4向后伸展而处于水平状态,如图8所示,即可以作出平趴的姿势。当然,上述玩具还可以作出前趴姿势(如图9所示)或后趴姿势(如图7所示)。

图3、图4所示,当玩具利用两后肢4及尾巴5形成三点着地时,前肢3腾空,因此前肢3可以上下挥舞。

上述图1至图9中各个图中的状态之间的演变过程,就是该四肢玩具的各种动作过程。

上述实施例中,当四肢(两前肢3和两后肢4)均着地而且四肢均处于垂直状态时,尾巴5的下端与水平支撑面之间的竖向距离h也可以改为等于后肢转轴40与水平支撑面6之间的竖向距离 e的2/3,或者9/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