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77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身体体能对于健康生活至关重要,缺乏锻炼的人容易患上不同种类的疾病。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对学生的体能参数进行测试,从而准确、方便和快速地得到测试对象的速度、加速度、耐力、爆发力和转身时的灵活度等综合指标。常用的体能测试方法是针对性的单项检测,其测量结果不具备全面性和准确性。如目前学生体能测试主要是针对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和心率等项目进行人工测试,这些项目仅能判断出测试对象是否身体健康,但是例如身体协调性、反映速度等综合性指标则不易测得。并且由于测试过程均采用人工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易受到环境、个人和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目前没有对测试对象往返跑的体能指标进行测试的系统,不利于教练员为测试对象制定出科学的运动方法,以提升测试对象的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旨在有效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方便性,进而提高测试对象的运动方法和运动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

包括终端、光感组件和与测试对象绑定的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和所述终端连接于所述光感组件,所述光感组件包括感应装置、中央处理装置、电源和通信装置,所述感应装置、通信装置和电源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所述智能手环和所述终端通过所述通信装置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光感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光感组件设置于预设的训练路径;

所述终端用于发送训练指令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所述中央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转发所述训练指令给所述智能手环,所述感应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测试对象的训练状态信息,所述中央处理装置还用于将所述训练状态信息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训练状态信息进行训练过程记录和训练效果评估,获得所述测试对象的测试参数,所述训练状态信息包括测试对象在所述预设的训练路径中的加速状态信息、折返状态信息和变向状态信息。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陀螺仪感应器,所述陀螺仪感应器用于采集与所述智能手环绑定的测试对象的移动轨迹信息,并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中央处理装置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光线感应器,所述光线感应器用于检测与所述智能手环绑定的测试对象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测试对象在所述光线感应器的感知范围内时,所述光线感应器将所述测试对象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中央处理装置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装置还连接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提供时间信息。

优选地,所述计时器为实时时钟计时器。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和力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和所述力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测试对象的触发操作并生成触发信号,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中央处理装置根据所述计时器提供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触发信号产生的时刻信息,并将所述时刻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

优选地,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连接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

优选地,所述力感应器包括压力感应器和重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和所述重力感应器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源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有充电组件。

优选地,所述通信组件包括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沿预设的训练路径设置有多个光感组件,通过将智能手环与测试对象绑定,将智能手环和终端连接于光感组件,使得教练员可以通过终端向智能手环发送训练指令,测试对象只需沿预设的训练路径执行训练指令下发的训练项目,光感组件即可获取测试对象的训练状态信息,并将训练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获得测试对象的测试参数,该种体能测试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方便性,进而提高测试对象的运动成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训练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感组件的系统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感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光感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光感组件100,终端200,智能手环300;

中央处理装置101,感应装置102,电源103,充电组件104,计时器105,通信装置106;

陀螺仪感应器201,光线感应器202,红外感应器203,力感应器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系统框图。所述测试系统可以包括光感组件100、智能手环300和终端200。所述光感组件100通过网络与一个或多个智能手环300、终端20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所述终端200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所述终端200适用于教练员,所述智能手环300适用于测试对象。

所述终端200采用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所述终端200中预存有课程信息和学员信息。所述智能手环300随身携带于测试对象,用于指示所述测试对象进行训练。所述光感组件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感组件100沿预设的训练路径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训练路径可以包括斜线路径、八角形路径、直线路径、折线路径和T形路径等。多个所述光感组件100可以悬挂、埋设、敷设于预设的训练路径。例如:沿着预设的训练路径设置有支架,多个所述光感组件100固定于支架,以满足不同训练课程的需要。

如图3所示,所述光感组件100可以包括感应装置102、中央处理装置101、电源103和通信装置106。所述感应装置102、通信装置106和电源103电性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光感组件100的整体结构请参阅图4和图5。

实施时,所述终端200用于发送训练指令给所述光感组件100。所述训练指令包括预存于所述终端200中的课程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训练指令和教练员根据所述测试对象的训练情况进行自主定制的第二训练指令。所述光感组件10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训练指令和所述第二训练指令,并转发所述第一训练指令和所述第二训练指令给所述智能手环300。所述智能手环300用于向所述测试对象发出训练指示,方便所述测试对象按照所述训练指令进行训练。所述光感组件100还用于获取所述测试对象的训练状态信息,并将所述训练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200。所述终端200用于接收所述训练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训练状态信息进行训练过程的记录和训练效果的评估,以及获得所述测试对象的测试参数。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其中,所述训练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测试对象在所述预设的训练路径中的加速状态信息、折返状态信息和变向状态信息等。所述测试参数可以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心率、速度、加速度、耐力、爆发力和转身时的灵活度等。

在实施时,终端200亦可将训练指令分别发送至光感组件100和智能手环300。智能手环300对训练指令进行显示,以使测试对象根据训练指令进行训练。所述智能手环300还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对象的心率信息,并将所述心率信息发送给所述光感组件100,以使所述光感组件100将所述心率信息转发给终端200。所述光感组件100在接收到训练指令后启动感应模式,在测试对象进入预设的训练径路后,对测试对象在预设的训练路径中进行指定训练时的加速状态信息、折返状态信息和变向状态信息等训练状态信息进行感应,并将训练状态信息发送至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信装置106可以包括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即所述通信装置106为近距离通信装置,可以支持多种通信方式。所述光感组件100通过所述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智能手环300和终端200进行通信,所述光感组件100与所述光感组件100之间也能通过所述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均为近场通信单元。所述光感组件100通过所述蓝牙单元、Zigbee单元、WiFi单元、NFC单元和RFID单元能够具备星状通讯能力、网状通讯能力和树状通讯能力。所述星状通讯能力、网状通讯能力和树状通讯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训练模式、课程和训练场地,有效确保数据交互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102可以包括陀螺仪感应器201。所述陀螺仪感应器201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陀螺仪感应器201用于采集与所述智能手环300绑定的测试对象的移动轨迹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将接收到的所述移动轨迹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200。所述终端20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移动轨迹信息进行显示。其中,所述终端200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发送第一参数设置指令。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指令对所述陀螺仪感应器201的灵敏度参数进行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对测试对象进行训练的不同训练内容和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102可以包括光线感应器202。所述光线感应器202用于检测与所述智能手环300相绑定的测试对象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测试对象在所述光线感应器202的感知范围内时,所述光线感应器202则会感知到所述测试对象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测试对象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用于将所述位置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200。所述终端20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息进行显示。所述终端200还用于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发送第二参数设置指令。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指令对所述光线感应器202的光线距离参数进行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对测试对象进行训练的不同训练内容和要求。其中,光线感应器202也叫做亮度感应器,能够用来感应光线强弱。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还连接有计时器105。所述计时器105可以包括实时时钟,所述实时时钟可以是晶振及电容组成的时钟电路。所述计时器105用于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提供时间信息。

实施时,所述感应装置102可以包括红外感应器203和力感应器204。所述红外感应器203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连接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红外感测光线。当所述测试对象触碰到所述红外感测光线时,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向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发送感应信号。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生成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还根据所述计时器105提供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触发信号产生的时刻信息,并将所述时刻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200。所述终端200对所述时刻信息进行记录和显示。而所述力感应器204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力感应器204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当所述测试对象触碰到所述压力传感器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发送触发信号。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还根据所述计时器105提供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触发信号产生的时刻信息,并将所述时刻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200。所述终端200对所述时刻信息进行记录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200用于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向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发送第三参数设置指令。所述中央处理装置101接收所述第三参数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三参数设置指令对所述红外感应器203的感应距离和所述力感应器204的感应大小进行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对测试对象进行训练的不同训练内容和要求。

其中,所述电源103可以包括锂电池、纽扣电池和干电池等。优选地,所述电源103为锂电池。而所述锂电池连接有快速充电组件104,所述快速充电组件104用于为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锂电池可选为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及方法,沿预设的训练路径设置有多个光感组件,通过将智能手环与测试对象绑定,将智能手环和终端连接于光感组件,使得教练员可以通过终端向智能手环发送训练指令,测试对象只需沿预设的训练路径执行训练指令下发的训练项目,光感组件即可获取测试对象的训练状态信息,并将训练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获得测试对象的测试参数,该种体能测试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方便性,进而提高测试对象的运动成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