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97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收纳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用于存放篮球、足球、排球等的篮球车使用十分普遍,但传统的篮球车结构固定,在其不存放体育器材时储藏放置所占的空间较大,同时现有篮球车多擦用铁管螺丝固定,零件多,安装繁琐,拆卸不方便,且重量大,不利于移动携带。并且,传统的篮球车都采用上开口型设计,在放置物比较小或东西不多时,存取体育器材时都必须逐一越过储物车上顶面才能完成存取,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篮球车体积大、重量大,拆装费力,不利于外出携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包括扶手支架、篮球框、底座及线网,所述篮球框、底座均与所述扶手支架活动连接,且所述篮球框设置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篮球框通过线网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扶手支架和/或篮球框设置有对篮球框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扶手支架和/或底座上设置有对底座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

下面对其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篮球框设置为开口环状,且所述篮球框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两个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扶手支架两侧铰接,每个所述连接端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篮球框下方的第一限位件,且当所述篮球框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扶手支架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篮球框的连接端进行卡止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上、或者设置于所述篮球框的所述连接端处。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作用下,所述篮球框可绕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向上旋转90度、并与所述扶手支架相叠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置为具有厚度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扶手支架相互铰接;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底板或扶手支架上的第二限位件,当所述底座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扶手支架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底板进行卡止限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作用下,所述底座可绕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向上旋转90度、并与所述扶手支架相叠合。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支架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扶手支架底部,当所述底座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扶手支架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滑轮与底座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支撑所述扶手支架垂直竖立。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支架设置有弧状顶部,且所述弧状顶部设有拖拉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篮球框和所述底座的边缘上设有多个相互对称的铁钩,所述线网与所述铁钩扣合、并与所述篮球框与底座配合形成网状封闭式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铁钩包括与所述篮球框或所述底座连接的两个固定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钩体部,且所述钩体部弯曲设置为开口环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平行设置的篮球框与底座活动连接在扶手支架上,配合预设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实现篮球框与底座的自由旋转,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收起,避免占用空间;配合线网,组成封闭式空腔以容纳多个篮球,同时线网结构简单又富有弹性,使用者可以通过掰开网线即可拿出篮球,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扶手支架,110-第一限位结构,112-第一限位件,120-第二限位结构,122-第二限位件,130-把手,200-篮球框,300-底座,310-底板,320-侧板,400-铁钩,500-线网,600-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包括扶手支架100、篮球框200、底座300及线网500,所述篮球框200、底座300均与所述扶手支架100活动连接,且所述篮球框200设置于底座300的上方,所述篮球框200通过线网500连接至所述底座300,所述扶手支架100和/或篮球框200设置有对篮球框200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110,所述扶手支架100和/或底座300上设置有对底座300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120。通过将平行设置的篮球框200与底座300活动连接在扶手支架100上,配合预设的第一限位结构110和第二限位结构120,实现篮球框200与底座300的自由旋转,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收起,避免占用空间;配合线网500,组成网状封闭式空腔以容纳多个篮球,同时线网500结构简单又富有弹性,使用者可以通过掰开网线即可拿出篮球,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线网设置为弹力网。

此外,所述篮球框200可设置为开口环状,且所述篮球框200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两个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扶手支架100的两侧铰接,每个所述连接端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包括突出设置于篮球框200下方的第一限位件112,当篮球框2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12对所述篮球框200的连接端进行卡止限位。利用第一限位件112对篮球框进行限位,使其在能被固定在与支架垂直的平面上,从而形成容纳篮球的密闭圆柱体容腔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12设置于扶手支架100上,或设置于篮球框200的所述连接端处。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的作用下,所述篮球框200可绕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向上旋转90度,并与所述扶手支架100相叠合。配合第一限位结构110,使用者在不需要便用时或需要搬动该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时,只需要往上拔动即可將篮球框收纳起來,避免占用空间。而且,可将所述第一限位件112设置为开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两个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固定设置在扶手支架100的两侧,并使该第一限位件112与扶手支架100保持垂直,并且将所述篮球框20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为直连接杆,并使该直连接杆伸入到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靠近扶手支架的内侧位置,并铰接于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两侧的板上,该直连接杆可在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中开口的上部空间转动。此外,由于受到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底部的板的限制,使直连接杆及篮球框不能向第一限位件112下方转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两个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篮球框20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上,并使该第一限位件112与所述篮球框200保持平行,并在扶手支架100的两侧分别突出设置一根直连接杆,并使该直连接杆伸入到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靠近篮球框的内侧位置,并使该直连接杆铰接于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两侧的板上,使该直连接杆可在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中开口的上部空间转动。此外,由于受到U型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112底部的板的限制,使直连接杆及篮球框不能向第一限位件112下方转动。

此外,所述底座300可设置为具有厚度的底板310,所述底板310与所述扶手支架100相互铰接。而且,还在底板310周侧设置有对底板310和扶手支架进行支撑的侧板320,侧板之间还可设置加强筋。此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底板310或扶手支架上的第二限位件122,当底座3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底板的第二限位件122与所述底板310进行卡止限位。利用所述底板310或扶手支架上的第二限位件122对底座卡止限位,在底座300展开时,与所述篮球框200平行以形成规则容腔的雏形。而且,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的作用下,所述底座300可绕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向上旋转90度,并与所述扶手支架100相叠合。与篮球框200类似,底座300在不需要时同样可以收起,以简化该篮球车的空间与结构。

而且,可将所述第二限位件122也设置为开口向上或向外侧的U型板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两个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固定设置在扶手支架100底部的两侧,并使该第二限位件122与扶手支架100保持平行(或保持垂直),并且在所述底座300上设置与底板310保持平行(或保持垂直)的两个直连接杆,并使该直连接杆伸入到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靠近扶手支架100的内侧位置,并铰接于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两侧的板上,该直连接杆可在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中开口的上部空间转动。此外,由于受到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底部的板的限制,使直连接杆及底座300不能向第二限位件122下方转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两个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310上,并使该第二限位件122与所述底板310保持平行(或保持垂直),并在扶手支架100的底部两侧分别突出设置一根直连接杆,使该直连接杆与扶手支架100保持平行(或保持垂直),并使该直连接杆伸入到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靠近底板310的内侧位置,并使该直连接杆铰接于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两侧的板上,使该直连接杆可在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中开口的空间转动。此外,由于受到U型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122底部的板的限制,使直连接杆及底座300不能向第二限位件122下方或内侧转动。

此外,所述扶手支架100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600,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设于所述扶手支架100底部,当底座3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滑轮600与底座300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支撑所述扶手支架100垂直竖立。

并且,所述扶手支架100包括弧状顶部,且所述弧状顶部设有可拖拉该篮球车的把手130。通过设置把手130,使得篮球车在移动时可进行方便拖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篮球框200与所述底座300的边缘上设有多个相互对称的铁钩400,所述线网500与所述铁钩400扣合,并与所述篮球框200与底座300配合形成网状封闭式空腔,以用于装纳篮球。而且,所述铁钩包括与所述篮球框或所述底座连接的两个固定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钩体部,且所述钩体部弯曲设置为开口环状。所述线网500可与设置为开口环状的钩体部扣紧,不易松脱。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包括扶手支架100、篮球框200、底座300及线网5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支架100整体框架通常使用两根平行的竖杆,配合多根横杆相连组成,在扶手支架竖立的时候,两根竖杆刚好作为支撑骨架;所述篮球框200、底座300均与所述扶手支架100活动连接,且所述篮球框200设置于底座300的上方,所述篮球框200通过线网500连接至所述底座300,所述扶手支架100和/或篮球框200设置有对篮球框200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110,所述扶手支架100和/或底座300上设置有对底座300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120。在本实施例中,篮球框200和底座300分别与扶手支架100上的横杆进行活动连接,上述第一限位结构110和第二限位结构120可以设置在所述横杆上,起到对篮球框200和底座300进行限位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线网设置为弹力网。

此外,所述篮球框200设置为开口环状,且所述篮球框200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两个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扶手支架100两侧铰接,每个所述连接端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0包括设置于篮球框200下方的第一限位件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0上的第一限位件112可设置为凹形环扣,该凹形环扣设于扶手支架100上的横杆上。同时,所述凹形环扣还设有螺纹孔,环状篮球框位于开口部两端的部分刚好可以安装在凹形环扣中,并通过螺丝与上述螺纹孔进行匹配加固。当篮球框2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第一限位件112对所述篮球框200进行卡止限位。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形环扣凹面在下,当篮球框200旋转至扶手支架100垂直面时,篮球框200开口位置处的连接端与凹形环扣的凹面相抵,阻止篮球框200继续向下翻转,从而支撑所述篮球框200设于所述扶手支架100的垂直面。通过使用凹形环扣与篮球框200相互配合,使得篮球框20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向上折叠收起;同时,将凹面设于下方,篮球框200开口部两端与凹面相抵,阻隔篮球框200向下转动,从而保持与扶手支架100垂直的状态。

此外,所述底座300可设置为具有厚度的底板310,所述底板310与所述扶手支架100相互铰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包括底板的第二限位件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22可设置为长条板,且在该长条板侧边的两端均设有凹形环扣,通过凹形环扣可与扶手支架100底部两端相连并可对所述底板进行加固及限位,当底座3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底板的第二限位件122与所述底板310进行卡止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支架100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600,在本实施例中,扶手支架100底部的横杆向外突出,并通过预设的小柱杆与扶手支架100相连,以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该结构能保证扶手支架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还能平稳竖立,而两个滑轮即分别安装在该突出的横杆两端。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20设于所述扶手支架100底部,所以该底座300安装完成之后,也是位于扶手支架100的底部,当底座300翻转至其所在平面与扶手支架100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滑轮600与底座300位于同一水平面,所以能够支撑扶手支架100垂直竖立,在篮球框200和底座300同时展开时,即形成一个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

同时,所述扶手支架100设置有弧状顶部,且所述弧状顶部设有拖拉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的把手通过设置把手,使得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篮球车在移动时可进行方便拖拉。

进一步地,所述篮球框200与所述底座300的边缘上设有多个相互对称的铁钩400,所述线网500与所述铁钩400扣合,并与所述篮球框200与底座300配合形成网状封闭式空腔,以用于装纳篮球。通过设计多个铁钩,能够轻松的将线网扣合在其上,从而变成一个封闭式空腔容纳篮球,操作简单便捷,使用者可以不费劲将其装配,并且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将其拆卸下来。而且,所述铁钩包括与所述篮球框或所述底座连接的两个固定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钩体部,且所述钩体部弯曲设置为开口环状。所述线网500可与设置为开口环状的钩体部扣紧,不易松脱。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所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