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702阅读:2920来源:国知局
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松紧调整装置,尤指一种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



背景技术:

请配合参看如图6至图9所示,现有健身车80包括一第一支撑柱81、一第二支撑柱82、一底座83以及一皮带松紧调整装置90,该第一支撑柱81的底部以及该第二支撑座82的底部均设置于该底座83的顶面,使得该第一支撑柱81与该第二支撑柱82为前、后间隔设置,该皮带松紧调整装置90与该第一支撑柱81以及该第二支撑柱82相连结,该皮带松紧调整装置90包括一安装部91、一驱动轮92、一飞轮93、一锁固组94、一惰轮95以及一皮带96,该安装部91沿着前、后方向与该第一支撑柱81的中段处以及该第二支撑柱82的顶部相固接,其中,该安装部91包括一五通固定管911以及两间隔设置的轴座杆912,该五通固定管911与该第一支撑柱81的后侧面中段处相固接,各轴座杆912是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且包括一前端以及一后端,各轴座杆912的前端与该五通固定管911一体成型,各轴座杆912在远离该五通固定管911的后端贯穿形成有一沿着前、后方向设置的长孔913,该驱动轮92与该安装部91的五通固定管911相枢接而位于该五通固定管911的一侧。

该飞轮93是透过一横向穿设于该两长孔913的飞轮轴931而与该两轴座杆912相结合,使得该飞轮93能够相对该两轴座杆912转动,其中,该飞轮轴931为一螺杆,该锁固组94锁固于该两轴座杆912以及该飞轮93的飞轮轴931,该锁固组94包括两单眼螺栓941、两固定螺帽942、两调整块943以及两锁固螺帽944,该两单眼螺栓941分别套设于该飞轮轴931的两端且分别抵靠于该两轴座杆912的外侧面,且该两单眼螺栓941分别延伸容置于该两长孔913中,该两固定螺帽942分别锁固于该两飞轮轴931的两端,该两调整块943分别设有一贯孔945且分别套设于该两单眼螺栓941的自由端,并分别与该两轴座杆912的后端相抵靠,该两锁固螺帽944分别锁固于该两单眼螺栓941的自由端并分别抵靠该两调整块943,该惰轮95是通过一惰轮轴951而与其中一轴座杆912的内侧面相结合,使得该惰轮95能够相对该两轴座杆912转动并位于其中一轴座杆912的中段处,该皮带96绕设于该驱动轮92的外环周面、该飞轮93的中心处以及该惰轮95的外周面上半部,则该驱动轮92转动时,能够通过该皮带96带动该飞轮93及该惰轮95转动。

现有健身车80的皮带松紧调整装置90在调整皮带96松紧的方式为:先旋松该两固定螺帽942,使得相对于轴座杆912和固定螺帽之间的两单眼螺栓941解除紧固状态,再通过旋松或旋紧两锁固螺帽944,使得该两单眼螺栓941能带动该飞轮93的飞轮轴931,在该两长孔913中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进而调整该皮带96的松紧程度后,再锁固两固定螺帽942,然而,该调整过程繁锁实为不便,故现有皮带松紧调整装置90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健身车的皮带松紧装置操作不便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的操作简便,且结构简单的惰轮调整皮带松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先前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其是设于一健身车上,该健身车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支撑柱、两第二支撑柱、一五通固定管以及两轴座管,该第一支撑柱设置于该底座的顶面,该两第二支撑柱设置于该底座的顶面,且该第一支撑柱与该两第二支撑柱为前、后间隔设置,该五通固定管固接于该第一支撑柱的后侧面,该两轴座管的前端与该五通固定管相固接,且该两轴座管分别与该两第二支撑柱的顶端相固接,该两轴座管为间隔设置,该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包括:

一驱动轮,该驱动轮与该五通固定管相互枢接;

一飞轮,该飞轮是通过一横向穿设于该两轴座管的飞轮轴而与该两轴座管相结合;

一调整组,该调整组设置于其中一第二支撑柱,该调整组包括一调整螺丝以及一调整盘,该调整螺丝穿设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柱,该调整盘枢设于该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柱上,并与该调整螺丝的尾端相固接;

一惰轮组,该惰轮组与该调整组的调整盘相枢接,该惰轮组包括一转轴以及一本体,该转轴穿设该调整盘,该惰轮组的本体套设于该转轴;以及

一皮带,该皮带绕设于该驱动轮的外环周面、该飞轮的中心处以及该惰轮组的本体的外周面上半部。

前述的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其中该调整盘贯穿设有一轴心孔、一调整孔以及一结合孔,该轴心孔、调整孔以及结合孔呈一三角形配置,该轴心孔与设置有调整组的第二支撑柱相枢接结合,该调整孔与该调整螺丝呈现一垂直连结状态,该惰轮组的转轴穿设于该调整盘的结合孔。

前述的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其中该调整组包括一第一调整块以及第二调整块,该第一调整块横向穿设于相对应第二支撑柱中,该第二调整块穿设于该调整盘的调整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功效增进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惰轮组设计于该调整组上的设计,让使用者可省力且简便的调整惰轮组的本体位置,进而省力且简便的调整该皮带的松紧程度,相较于现有健身车在调整皮带松紧度时,过程繁锁且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调整组的设计,让操作者仅需调整该调整螺丝即可便利且迅速的达成调整皮带松紧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健身车上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局部放大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放大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健身车上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置一健身车上的操作侧视图。

图6为现有健身车的皮带松紧调整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现有健身车的皮带松紧调整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外观图。

图8为现有健身车的皮带松紧调整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外观图。

图9为现有健身车的皮带松紧调整装置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实用新型内容来实现,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惰轮调整皮带松紧装置设置于一健身车70且包括一驱动轮10、一飞轮20、一调整组30、一惰轮组40以及一皮带50,其中:

该健身车70包括一底座71、一第一支撑柱72、两第二支撑柱73、一五通固定管74以及两轴座管75,该第一支撑柱72斜向朝前设置于该底座71的顶面,该两第二支撑柱73斜向朝后设置于该底座71的顶面,且该第一支撑柱72与该两第二支撑柱73为前、后间隔设置,其中一第二支撑柱73外侧面靠近顶部处凸设有一螺纹转轴731,进一步,该第二支撑柱73横向贯穿设有一安装孔732,且沿着前、后方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733,该穿设孔733与该安装孔732相通,该五通固定管74固接于该第一支撑柱72的后侧面,该两轴座管75的前端与该五通固定管74相固接,且该两轴座管75分别与该两第二支撑柱73的顶端相固接,使得该两轴座管75为间隔设置。

该驱动轮10与该五通固定管74相枢设结合,使得该驱动轮10能够相对该五通固定管74转动,该飞轮20是通过一横向穿设于该两轴座管75的飞轮轴21与该两轴座管75相结合,使得该飞轮20能够相对该两轴座管75转动,该调整组30设置于设有该螺纹转轴731的第二支撑柱73,该调整组30包括一第一调整块31、一调整螺丝32、一调整盘33以及一第二调整块34,该第一调整块31为一圆柱形块体且穿设于该安装孔732中,该第一调整块31径向贯穿设有一螺纹孔311,该调整螺丝32经该穿设孔733而与该第一调整块31的螺纹孔311相结合。

该调整盘33通过一固定螺帽331锁固于该螺纹转轴731,该调整盘33贯穿设有一轴心孔332、一调整孔333以及一结合孔334,该轴心孔332、调整孔333以及该结合孔334呈一三角形配置,该螺纹转轴731穿设该轴心孔332而经由该固定螺帽331锁固,该第二调整块34穿设该调整盘33的调整孔333,且该第二调整块34径向贯穿设有一凹槽341,使得该调整螺丝32的自由端经该第一调整块31而与该第二调整块34的凹槽341相结合,该惰轮组40与该调整盘33相枢接,该惰轮组40包括一转轴41以及一本体42,该转轴41穿设该调整盘33的结合孔334,该惰轮组40的本体42套设于该转轴41,使得该本体42能相对该转轴41转动,该皮带50绕设于该驱动轮10的外环周面、该飞轮20的中心处以及该惰轮组40的本体42的外周面上半部,则该驱动轮10转动时,能够通过该皮带50带动该飞轮20及该惰轮组40的本体42转动。

如图4与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欲调整使皮带50的紧度增加时,相对该第一调整块31旋转该调整螺丝32,使得该调整螺丝32可向上推动该调整盘33,即该调整盘33以该轴心孔332为轴心转动,使得该惰轮组40的本体42向上移动,而让该皮带50相对绷紧,相较于现有健身车中该飞轮93需通过该飞轮轴931在该两长孔913中纵向移动,进而调整该皮带96的松紧程度,让使用者在搬动该飞轮93相对该两长孔913中移动实为不便的缺失,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惰轮组40设计于该调整组30上的设计,让使用者可省力且简便的调整惰轮组40的本体42位置,进而省力且简便的调整该皮带50的松紧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