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减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470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上肢减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上肢减重训练器。



背景技术:

上肢肌肉训练器是能对上肢肌力3级以下的脑卒、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肌肉训练的医疗设备,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上肢肌肉训练器结构较复杂,因此,只有大部分的医院以及少数家庭才能使用上肢肌肉训练器,且人们在做上肢肌肉训练时,往往需要医生的现场指导才能完成训练动作,如此,将导致人们对上肢肌肉训练失去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的上肢减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肢减重训练器,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活动插设有滑板,所述支撑座以及滑板上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有用于控制滑轮阻力的刹车片;

滑动变阻器,固设于支撑座内,且电连接于刹车片;

训练控制机构,其固设于支撑座上,所述训练控制机构包括把手以及控制管,所述把手活动安装于控制管,所述控制管固连于支撑座上,所述控制管内插设有旋前管以及旋后管,所述旋前管内活动设有旋前绳,所述旋前绳一端固连把手,另一端固设有旋前板,所述旋前板活动插设于旋前管内,所述旋前管内还固设有旋前挡板,所述旋前挡板与旋前板之间设有旋前弹簧,所述旋后管内活动设有旋后绳,所述旋后绳一端固连把手,另一端固设有旋后板,所述旋后板活动插设于旋后管内,所述旋后管内还固设有旋后挡板,所述旋后挡板与旋后板之间设有旋后弹簧。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所述支撑座远离滑轮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两个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法向垂直于支撑座的法向。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相邻两个所述保护板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均固设有第一固定带,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上均固设有对应第一固定带的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固定带。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所述支撑座靠近保护板的一侧面呈圆弧状。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为滑动变阻器提供电源的电池以及用于控制电池的开关,所述开关电连接于电池,所述电池电连接于滑动变阻器。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所述控制管上设有用于活动连接把手的支撑块。

在上述的上肢减重训练器中,所述把手上开设有把手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撑座的一端活动插设有滑板,该支撑座以及滑板上均设有滑轮,滑轮上设有用于控制滑轮阻力的刹车片,滑动变阻器固设于支撑座内,且电连接于刹车片,如此,人们便可通过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档位,使得刹车片控制滑轮的阻力,从而让手臂获得不同强度的锻炼,进而方便人们自行操作,无需医生现场指导,使得人们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乐趣。

2、旋前管内活动设有旋前绳,旋前绳一端固连把手,另一端固设有旋前板,旋前板活动插设于旋前管内,该旋前管内还固设有旋前挡板,旋前挡板与旋前板之间设有旋前弹簧,并控制管上设有用于活动连接把手的支撑块,当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内,且做手臂旋前运动时,手掌便会将作用力作用于把手,而把手能够绕支撑块转动,从而使得把手通过旋前绳带动旋前板运动,而此时,旋前弹簧受到旋前板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前板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前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

3、旋后管内活动设有旋后绳,旋后绳一端固连把手,另一端固设有旋后板,旋后板活动插设于旋后管内,该旋后管内还固设有旋后挡板,旋后挡板与旋后板之间设有旋后弹簧,当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内,且做手臂旋后运动时,手掌便会将作用力作用于把手,而把手能够绕支撑块转动,从而使得把手通过旋后绳带动旋后板运动,而此时,旋后弹簧受到旋后板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后板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后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训练控制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肢减重训练器包括支撑座100、滑板110、滑轮120、刹车片121、滑动变阻器121a、训练控制机构200、把手210、控制管220、旋前管221、旋后管222、旋前绳221a、旋前板221b、旋前挡板221c、旋前弹簧221d、旋后绳222a、旋后板222b、旋后挡板222c以及旋后弹簧222d。

支撑座100的一端活动插设有滑板110,工作时,患者可根据其手臂的长度,调整滑板110与支撑座10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该上肢减重训练器适用于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且方便操作;该支撑座100以及滑板110上均设有滑轮120,滑轮120上设有用于控制滑轮120阻力的刹车片121,滑动变阻器121a固设于支撑座100内,且电连接于刹车片121,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变阻器121a具有三个档位,分别为轻档、中档、重档三个档位,如此,当人们使用该上肢减重训练器时,只需控制滑动变阻器121a,使得滑动变阻器121a改变电流大小,从而使得刹车片121控制滑轮120,进而增大或减小滑轮120的阻力,使其适用于人们不同强度的肌肉训练。

进一步的,训练控制机构200固设于支撑座100上,该训练控制机构200包括把手210以及控制管220,把手210活动安装于控制管220,控制管220固连于支撑座100上,该控制管220内插设有旋前管221以及旋后管222,旋前管221内活动设有旋前绳221a,旋前绳221a一端固连把手210,另一端固设有旋前板221b,旋前板221b活动插设于旋前管221内,旋前管221内还固设有旋前挡板221c,该旋前挡板221c与旋前板221b之间设有旋前弹簧221d,且旋前绳221a贯穿旋前挡板221c,工作时,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210内,并紧贴把手210,且当人们将手臂旋前运动时,手掌将会带着把手210运动,使得把手210通过旋前绳221a带动旋前板221b运动,而此时,旋前弹簧221d受到旋前板221b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前板221b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前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旋后管222内活动设有旋后绳222a,旋后绳222a一端固连把手210,另一端固设有旋后板222b,旋后板222b活动插设于旋后管222内,该旋后管222内还固设有旋后挡板222c,该旋后挡板222c与旋后板222b之间设有旋后弹簧222d,且旋后绳222a贯穿旋后挡板222c,工作时,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210内,并紧贴把手210,且当人们将手臂旋后运动时,手掌将会带着把手210运动,使得把手210通过旋后绳222a带动旋后板222b运动,而此时,旋后弹簧222d受到旋后板222b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后板222b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后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当人们要肩关节进行旋前训练以及旋后训练时,只需将手掌呈中立位插设于把手210内,并紧贴把手210,此后,通过肩膀旋前运动或旋后运动带动手掌运动,而此时,手掌依旧呈中立位,如此,将会使肩关节受到旋前板221b或旋后板222b的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肩关节得到锻炼,此处体现了本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并方便人们操作。

支撑座100远离滑轮120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两个保护板130,保护板130的法向垂直于支撑座100的法向,该保护板130的设置,能将手臂固定在支撑座100上,避免手臂在做肌肉训练时,手臂从支撑上脱离出来,从而确保人们训练的稳定性。

相邻两个保护板130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31以及第二安装槽132,并第一安装槽131上均固设有第一固定带131a,每个第二安装槽132上均固设有对应第一固定带131a的第二固定带132a,第一固定带131a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固定带132a,当人们要对手臂进行肌肉训练时,需先将手臂放置于支撑座100上,并使得手臂位于相邻两个保护板130之间,此后,将第一固定带131a扣接于对应的第二固定带132a,如此,人们便能将手臂固定于支撑座100上,使得人们能够稳定做手臂训练。

进一步的,不同人的手臂粗细不一样,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带131a与第二固定带132a均具有伸缩功能,如此,使得该上肢减重训练器适用于不同手臂粗细的人群,从而扩大了本设计的应用市场。

支撑座100靠近保护板130的一侧面呈圆弧状,该机构的设置,增大了支撑座100与手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能够紧贴手臂,从而使得人们能更舒适的做手臂训练。

支撑座100上还设有为滑动变阻器121a以及刹车片提供电源的电池140以及用于控制电池140的开关150,开关150电连接于电池140,电池140电连接于滑动变阻器121a,工作时,电池140持续为滑动变阻器121a以及刹车片121提供电源,且当人们将滑动变阻器121a由低档向重档调整时,滑动变阻器121a的电阻将会减小,通过滑动变器的电流将会增大,从而增大刹车片121对滑轮120的作用力,使得人们通过支撑座100在桌面上移动手臂时,滑轮120受到的更大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肌肉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如此,人们便能通过控制滑轮120的阻力,使得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且方便操作。

控制管220上设有用于活动连接把手210的支撑块223,安装时,人们需将把手210与支撑块223插销连接,并使得把手210能够绕支撑块223转动,如此,当人们对手臂进行旋前训练或旋后训练时,该支撑块223能够作为支撑点,使得手掌能够带动把手210转动,从而使得手臂得到锻炼。

把手210上开设有把手孔211,该把手孔211呈半圆状,当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孔211内时,人们便可将手掌握住把手210,如此,避免人们在做手臂训练时,手掌或手臂发生屈曲痉挛的情况,此处,体现了本设计的科学性。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210内,且做手臂旋前运动时,手掌便会将作用力作用于把手210,而把手210能够绕支撑块223转动,从而使得把手210通过旋前绳221a带动旋前板221b运动,而此时,旋前弹簧221d受到旋前板221b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前板221b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前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

当人们将手掌插设于把手210内,且做手臂旋后运动时,手掌便会将作用力作用于把手210,而把手210能够绕支撑块223转动,从而使得把手210通过旋后绳222a带动旋后板222b运动,而此时,旋后弹簧222d受到旋后板222b的挤压,产生弹力,并将弹力作用于旋后板222b上,使得患者在做手臂旋后训练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人们的手臂得到锻炼;

通过选择滑动变阻器121a低档、中档以及重档三个档位,调整滑轮120的阻力,使得手臂获得不同强度的锻炼,且方便人们自行操作,无需医生现场指导,使得人们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乐趣。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