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150发布日期:2020-07-24 16:5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牵引设备,特别是涉及携带方便又易于使用,以达到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牵引的目的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



背景技术:

所谓牵引,都是通过将关节拉开的拉伸运动。其中,牵引不只对关节有作用,对放松紧绷的肌肉、肌键或韧键或韧带等也有所帮助,可将造成神经根压迫的部位拉开,进而消除疼痛及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又,牵引可大致分为徒手牵引及机械牵引,徒手牵引可被视为推拿的一种,主要用来拉长紧缩的肌肉、肌键或韧带等,以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机械牵引则是使用重物或仪器来拉开关节。

请参阅图1,图1是为公知颈椎牵引设备。如图所示,公知颈椎牵引设备a为固定架设于诊所或医院的牵引设备,主要是供患者以被动式牵引方式作为颈椎牵引复健使用,其缺点有,无法在颈椎牵引的同时锻炼颈部周围的肌力,甚至还需外出前往医院或诊所才可使用固定式的颈椎牵引设备,造成携带不便等问题。

请参阅图2,图2是为公知充气式颈椎牵引设备。所述公知充气式颈椎牵引设备b有一垂直牵引单元、一俯仰牵引单元、至少一c型气囊及一充气单元,主要是佩戴在肩上,以肩膀作为支撑,靠充气往上拉伸脖子,并以被动式牵引方式进行颈椎牵引拉伸使用,其缺点有,使用时须进行按压充气,且无法同时对颈部周围肌力进行锻炼,使其整体使用上仍存有费力以及操作不便等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用于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其具有携带方便,又易于立即使用,以达到颈椎拉伸牵引,以及颈部肌力锻炼的优势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通过弹性组件、握持组件及抵靠件的硬件设计,主要是供使用者以主动式牵引方式,透过使用者颈部的自主摆动,即可拉伸牵引颈部及颈椎,藉此,可同时达到颈椎拉伸牵引以及颈部肌力锻炼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其中,至少包括:一弹性组件,设有二开放端;二握持组件,分别用以链接各所述开放端;以及一抵靠件,链接所述弹性组件,用以抵靠一使用者下巴以进行颈椎拉伸形成牵引作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每个所述开放端具有一穿环部,用以和所述握持组件链接,其中,所述握持组件更能穿过所述穿环部以进行捆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开放端的所述穿环部与所述弹性组件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穿环部为卡合结构或一链接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设有一中心部,且所述抵靠件部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相对应并卡固于所述中心部,藉以将所述抵靠件固定于所述弹性组件的中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为一橡胶管、一弹性带、一可塑性弹性体、一弹簧等任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抵靠件上设有一公母连接件,所述公母连接件为魔鬼毡、磁扣、暗扣等任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抵靠件固设于所述弹性组件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握持组件更具有一卡部,用以和所述开放端进行卡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握持组件更具有一调节设备,用以调节所述握持组件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为公知颈椎牵引设备;

图2是为公知充气式颈椎牵引设备;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立体含意图;

图4是为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立体分解含意图;

图5是为所述中心部相对应卡固于所述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含意图;

图6是为图5的剖示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握持组件链接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9a是为握持组件与所述弹性组件的所述开放端链接的一实施例;

图9b是为图9a的侧面立体含意图;

图10是为握持组件与所述弹性组件的所述开放端链接的另一实施例;

图11是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一应用含意图;

图13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牵引设备的另一应用含意图;

图14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牵引设备的携带含意图;

图15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牵引设备的收纳使用状态含意图;

图16是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的一使用含意图。

附图标记:

(公知技术)

颈椎牵引设备a

充气式颈椎牵引设备b

(本实用新型)

弹性组件11

握持组件12

抵靠件13

开放端111

穿环部112

中心部113

公母连接件131

固定部132

卡部221

调节设备222

卡合结构31

使用者40

墙面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含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要求体户范围,在先声明。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牵引设备的立体含意图,图4是为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牵引设备的立体分解含意图。所述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至少包括:一弹性组件11,设有二开放端111;二握持组件12,分别用以链接各所述开放端111;以及一抵靠件13,链接所述弹性组件11,用以抵靠一使用者下巴以进行颈椎拉伸形成牵引作动。此外,每个所述开放端111具有一穿环部112,用以和所述握持组件12链接,其中,所述握持组件12更能穿过所述穿环部112以进行捆绑。需说明的是,所述开放端111的所述穿环部112与所述弹性组件11可一体成型。所述弹性组件11可为一橡胶管、一弹性带、一可塑性弹性体、一弹簧等任一者。如图4所示,所述抵靠件13上设有一公母连接件131,所述公母连接件131可为魔鬼毡、磁扣、暗扣等任一者。其中所述握持组件12是为可绕性软质材料,例如:布料、织带或其他具触感柔软的材质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其是能够包覆于使用者手背,且可供手掌握持的握持组件12,主要是用以供因颈椎间盘突出而压迫到神经根所引起手臂或手指无力症状的患者所使用,亦适合一般手指力量较弱者握持使用,达到颈椎拉伸、肌力锻炼的效用。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是显示所述中心部相对应卡固于所述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含意图,图6是显示图5的剖示图。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所述弹性组件11设有一中心部113,且所述抵靠件13设有一固定部132,所述固定部132相对应于所述中心部113并卡固于所述中心部113,藉以将所述抵靠件13固定于所述弹性组件11的中间。如图所示,所述固定部132穿过所述中心部113并在所述中心部113的一侧进行打结,并卡固住所述抵靠件13,以防止当使用者将下巴抵住抵靠件13时,抵靠件13会因为在作颈部肌力锻炼牵引时而脱落,以达到定位及固定抵靠件13的目的。

请参阅图7,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握持组件链接的局部放大示图。如图所示,所述弹性组件11的所述穿环部112,邻近于所述开放端111,使所述握持组件12能穿过所述穿环部112以进行捆绑于所述弹性组件11上。

请参阅图8,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另一实施例立体图。于本实施例,所述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至少包括:一弹性组件11,设有二开放端111;二握持组件12,分别用以连各所述开放端111;以及一抵靠件13,链接所述弹性组件11,用以抵靠一使用者下巴以进行颈椎拉伸形成牵引作动,其中,所述抵靠件13固设于所述弹性组件11之内。此外,每个所述开放端111具有一穿环部112,用以和所述握持组件12链接,其中,所述握持组件12更能穿过所述穿环部112以进行捆绑。需说明的是,所述开放端111的所述穿环部112与所述弹性组件11可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9a及图9b,图9a是显示握持组件与所述弹性组件的所述开放端链接的一实施例,图9b是显示图9a的侧面立体含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握持组件12穿过所述穿环部112,通过卡部221卡扣于所述开放端111,以定固所述握持组件12。此外,所述握持组件12更具有一调节设备222,用以调节所述握持组件12的长度。另外,所述穿环部112可为卡合结构或一链接组件。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设备(未示出)可为二个握持组件,主要是透过缝合及公母连接件的连接,形成一可调整握持长度的握持组件,当用户在携带时所需的握持组件不够长而需要加长时,即能够将握持组件上的另一握持组件分离,以加长握持组件的长度,达到方便携带的优势。

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显示握持组件与所述弹性组件的所述开放端链接的另一实施例,图11是显示图1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在所述弹性组件11的所述开放端上已固设有一卡合结构31,用以和所述握持组件12作链接。

请参阅图12,图1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一应用含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40可将手指套入握持组件12,并将抵靠件13抵住其下巴,当使用者40站立时并将双手抬高,并让手和握持组件12、弹性组件11以及抵靠件13之间形成三角形,进而通过牵引设备抵靠下巴时,并自主摆动以进行颈椎拉伸的牵引作动,藉以达到颈椎的拉伸牵引,并可同时达到颈部肌力锻炼的优势;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者可将手指套入握持组件,并将抵靠件抵住其后颈部,透过自主摆动以进行颈椎拉伸的牵引作动,藉此达到颈椎的拉伸牵引的优势。

请参阅图13,图13是显示应用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另一应用含意图。如图所示,使用者40可将手指套入握持组件12,并将抵靠件13抵住其下巴,再将手和握持组件12抵靠于墙面41,当使用者靠墙时,让手和握持组件12、弹性组件11以及抵靠件13之间形成三角形,可将牵引设备的抵靠件13抵靠在使用者40下巴,藉此进行颈椎拉伸形成牵引作动,以达到颈椎拉伸牵引以及颈部肌力锻炼的目的。此外,无论是采用坐姿或者是站立的姿势,皆可将双手抵靠墙面,并可自行调整双手间距,藉此控制自己所能承载的牵引拉力,让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双手之间距位置,用以调整弹性组件的弹力度强弱。举例来说,若双手间距较远,且双手形成180度角时,则双手所需支撑的力度较少,且弹性组件的弹力强度也愈大;若双手形成平行并与下巴垂直时,则双手所需支撑的力度较多,且弹性组件的弹力强度愈小。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根据自我的状况,适时适度的调整双手间距,还能够有效避免弹性组件因摩擦脸颊所造成的不适感,且双手抵靠墙面亦可减缓手臂举高造成手酸的问题,还可避免当牵引设备进行商品化后无法对应每个使用者的脸颊及所需长度的优势。

请参阅图14,图1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携带含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牵引设备可将弹性组件11环绕用户40的腰间,并将其绑于腰间,以达到携带便利的目的。

请参阅图15,图1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的收纳使用状态含意图。如图所示,用户可将弹性组件11及握持组件12弯折放置于所述抵靠件13内,并用抵靠件13根据既有的折线对折包覆并收纳所述牵引设备。

请参阅图16,图1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的一使用含意图。如图所示,使用者40可手握收纳后的所述应用于颈部肌力锻炼与颈椎拉伸的牵引设备,以进行握力锻炼,藉此提升手握力度

上述所公开的附图及说明,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大凡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