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9324发布日期:2021-11-06 03:3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老年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质量及力量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体能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综合征。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肌少症患者将超过2亿人。肌少症会增加住院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成本和住院费用,感染率和死亡率增高。因此,对患者和社会造成多方面沉重负担。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019提倡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在治疗潜在医疗因素同时需要给予适当的干预预防肌少症发生或发展,强调尽可能提供恰当的个体化干预方案对治疗肌少症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抗阻运动具有刺激净肌肉蛋白质合成代谢的能力,并且是唯一能有效提高肌肉质量的运动方式,因此,被首选为肌少症的最佳运动方式。
3.肌肉减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非常容易引起骨折以及关节损伤等问题。患有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肌肉减少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4.老年肌少症患者康复需要借助锻炼器材,而现有的康复器材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6.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7.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沿基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每块活动板的顶面均固定有两块竖向设置的隔板,两块隔板之间形成放置肘部的放置空间。
8.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面均开设卡口,每个卡口内均安装有弹性回复机构,所述弹性回复机构上固定有拉带,所述拉带的末端安装拉环。
9.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顶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底面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分布若干凸棱,相邻的凸棱直径形成定位间隙,且滑槽的底面另一侧和活动板之间通过弹性伸缩机构连接,活动板的底面还固定定位块,有弹性伸缩机构顶起活动板、以使得定位块未插入任一的定位间隙。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包括弹簧、连接杆、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滑动插接有固定块,其中一个固定块和滑槽滑动连接,另一个固定块和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套设在连接杆外侧,其两端分别抵触于两个固定块。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回复机构包括连接弹簧,中心杆、滑动座,其中,中心杆的两端
分别固定有一个滑动座,两个滑动座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卡口的相对两内壁,滑动座上均固定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和卡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拉带的一端和中心杆连接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卡口的内壁固定有连接套,其中,第一连接柱和连接套螺旋连接,第二连接柱和滑动座螺旋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人的胳膊肘部放置到两个隔板之间,下压对应的活动板,使得活动板底面的定位块位于两个凸棱之间,活动板无法沿着滑槽继续滑动,然后手持拉环,带动拉带活动,带动卡口内的滑动座沿着卡口内壁滑动,此时在弹性回复机构的弹力作用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反复的拉动拉环,能够起到良好的手臂锻炼的作用。
15.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人体进行调节,当肘部不再下压活动板时,定位块从相邻的凸棱之间抽出,滑动活动板调节至合适位置,再将肘部放置在两块隔板之间即可,此时能够在新的位置继续使用本装置,以便于适用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的康复锻炼使用,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肌少症患者长时间使用,体积小,便于携带。
16.本实用新型还能用于患者的下肢锻炼,在下肢锻炼时,将拉环绑定在小腿上,通过下肢的移动带动拉环移动,从而使得拉带带动对应的滑动座运动,同理,达到和上肢锻炼相同的效果,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处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立体图。
23.图标:基板1、滑槽2、活动板3、隔板4、拉带5、拉环6、支撑柱7、束紧带8、弹簧10、连接杆11、固定块12、凸棱13、卡口14、连接套15、第一连接柱16、第二连接柱17、连接弹簧18、中心杆19、滑动座2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请参照图1

4,一种肌少症患者肢体肌肉康复的简易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的顶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活动板3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每块活动板3的顶面均固定有两块竖向设置的隔板4,两块隔板4之间形成放置肘部的放置空间。
32.所述基板1的相对两侧面均开设卡口14,每个卡口14内均安装有弹性回复机构,所述弹性回复机构上固定有拉带5,所述拉带5的末端安装拉环6。
33.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基板1的顶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内底面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分布若干凸棱13,相邻的凸棱13直径形成定位间隙,且滑槽2的底面另一侧和活动板3之间通过弹性伸缩机构连接,活动板3 的底面还固定定位块,有弹性伸缩机构顶起活动板3、以使得定位块未插入任一的定位间隙。
34.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包括弹簧10、连接杆11、固定块12,所述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滑动插接有固定块12,其中一个固定块12和滑槽2滑动连接,另一个固定块12和活动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簧10套设在连接杆11 外侧,其两端分别抵触于两个固定块12;弹性伸缩机构能够在活动板3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将其顶起使得定位块抽出相邻的凸棱13之间。
35.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回复机构包括连接弹簧18,中心杆19、滑动座20,其中,中心杆1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滑动座20,两个滑动座20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卡口 14的相对两内壁,滑动座20上均固定有连接弹簧18,连接弹簧18的另一端和卡口14的内壁固定连接,拉带5的一端和中心杆19连接固定。
36.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弹簧1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柱16、第二连接柱17,卡口14的内壁固定有连接套 15,其中,第一连接柱16和连接套15螺旋连接,第二连接柱 17和滑动座20螺旋连接;以方便安装拆卸,能够便于长久使用本装置,不易损坏。
3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人的胳膊肘部放置到两个隔板4 之间,并且下压对应的
活动板,使得活动板3底面的定位块位于两个凸棱13之间,此时活动板3无法沿着滑槽2继续滑动,然后手持拉环6,带动拉带5活动,带动卡口14内的滑动座29 沿着卡口内壁滑动,此时在弹性回复机构的弹力作用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反复的拉动拉环6,能够起到良好的手臂锻炼的作用,并且本装置能够根据人体进行调节,当肘部不再下压活动板3时,定位块从相邻的凸棱13之间抽出,滑动活动板 3调节至合适位置,再将肘部放置在两块隔板14之间即可,此时能够在新的位置继续使用本装置。
38.本装置也可用于患者的下肢锻炼,其中,拉环6上设置为由两个半环铰接形成的结构,两个半环的连接端可通过锁扣结构进行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在下肢锻炼时,将拉环6绑定在小腿上,通过下肢的移动带动拉环移动,从而使得拉带5带动对应的滑动座29运动,同理,达到和上肢锻炼相同的效果。
3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