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裁判陆战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6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裁判陆战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运用电子技术手段来替代裁判人工作的电子裁判陆战棋的设计。
发明的背景技术
到本发明提出之日为止,市场上出售的都是无使用电子技术手段的传统样式的陆战棋。陆战棋的弈法主要有两种明棋(又称亮棋)和背棋(又称暗棋)。两人弈背棋,须有第三人担任裁判,终不方便。诚然,也早有人提出运用电子技术手段来替代裁判人工作的电子裁判陆战棋的设计,但终因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嫌高,而无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裁判陆战棋的设计,这种电子裁判陆战棋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从而可望投入商品市场。
发明的说明及实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裁判陆战棋的设计。这种电子裁判陆战棋由一架电子裁判仪、带有兵种识别标记的棋子和传统样式的棋盘组成,其中的电子裁判仪又由裁判台和电子逻辑线路(含裁判结果显示方式)两部份组成。
裁判台的构造见图一。1为电子裁判仪外壳面板。2为电子裁判仪外壳底板。3为棋子插入槽挡板。挡板应有前后左右四块,合成一个刚好能容一只棋子插入的长方体槽,称为棋子插入槽,简称棋槽。棋槽也可以是非挡板式的,而在裁判仪外壳面板上制成向内凹下的凹槽。4为定接触片,简称定片。5为动接触柱,简称动柱。6为动接触点,简称动点。7为弹簧。显然,图一所示的只是半个裁判台,如果图一所示的棋槽归红子插入用,那么应有另一个样式相同的供蓝子插入用的棋槽,并还有与蓝子插入用棋槽相配套的定片、动柱、动点和弹簧。
整个裁判台共有棋槽两个、定片三十二块、动柱八根、动点八个、弹簧八根。定片与动点的规定符号及布局见图二。图二所示是无棋子插入棋槽时定片与动点相对位置的初始状态。动柱应用绝缘材料制成,至少应有绝缘措施,不使动柱与定片接触而导通电流。动点是固定在动柱上的。动点与定片应是导电的。如图二所示,动点N3、N2、N1与定片N用导线连通,动点M1、M2、M3与定片
用导线连通,导线应有适当长度,能使所连动点得以各自独立地上下移动。任一动点与相邻一对或一块定片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它们之间即相互接触连通,以图二所示初始状态时的动点M3为例,它就是与相邻一对定片A、G相互接触连通的。动点与定片接触连通的方法,可如图三所示用一对微型K型弹簧(8)制成动点,K型弹簧凭自身弹性紧触定片,也可采用其它可行的技术手段。
棋子的构造见图四。9为棋子。10为棋孔。每一只棋子的底部都须有一个棋孔,作为兵种识别标记。兵种识别标记的相互区别在于开孔位置和/或开孔深度的不同。棋子底面与四根动柱相对应而分为四个开孔区,并依据对应动点的规定符号,红子四个开孔区分别标以符号N3、N2、N1、X,蓝子四个开孔区分别标以符号M1、M2、M3、Y,见图五。棋孔开孔深度以定片A的三分之一为单位,假定定片A的三分之一长为I,则棋孔就有Ⅰ、Ⅱ、Ⅲ三个深度级,见图六。由棋子的四个开孔区与棋孔的三个深度级的十二种组合方式可得到红蓝方各十二兵种棋子共二十四个识别标号。如在蓝子开孔区M3开一个深度级为Ⅱ的棋孔,则规定该棋子的识别标号为“M3-Ⅱ”。其余类推。各子的兵种识别标号见图(表)七“识别标号”栏。
任一识别标号的棋子插入棋槽,必有三根动柱受棋子底面压迫,压下距离Ⅲ,另有一根动柱则落入棋孔中,压下距离由棋孔深度所决定,或压下距离Ⅱ,或压下距离Ⅰ,或无压下距离(不受压)。显然,动柱的压下距离决定了动点的压下距离,动点的压下距离则破坏动点与定片的初始接触连通状态,并决定新的连通状态,也就是说,不同识别标号的棋子将决定不同的连通状态。如识别标号为“N3-Ⅱ”的红方军长插入己方棋槽,就有动点N2、N1、X随同所在的三根动柱被压下距离Ⅲ,动点N2、N1无连通,动点X连通定片N,动点N3所在的动柱落入棋孔中,压下距离Ⅰ,动点N3连通定片A、H,这时,整个连通状态是动点N3、N2、N1、X与定片A、H、N相互连通,因为动点N3、N2、N1始终与定片N连通,所以在描述连通状态时略去这三个动点,所以规定将红方军长所决定的此种连通状态称为“AHNX状态”,简称“AHNX”。其余类推。各子所决的连通状态见图(表)七“连通状态”栏。
裁判台中的定片、动点应依据同符号连通原则,与电子逻辑线路中相同符号的连接点用导线连通。电子逻辑线路见图八。如图所示,电子逻辑线路中所用电子元件仅为十六只晶体二极管。11为外接电源插座。12为电源选择开关。13为直流电电流换向开关。灯W、V是显示裁判结果的指示灯,所以应有不同的光色。灯W示蓝子胜,灯V示红子胜,灯W、V同亮则表示两子对等或一方是炸弹,灯W、V俱不亮则表示其中有一方是军棋,棋局终。
当如图二所示的动点、定片与如图八所示的电子逻辑线路相连通后,即形成一个具有裁判逻辑功能的系统,当裁判台接受辨认了红蓝两子的识别标号以后,该系统就能作出准确的裁判,指示灯作出显示。
发明的实战裁判演示弈棋时,红蓝两子相“碰”,各自将棋子插入己方棋槽,假定红方是师长,连通状态为“AENX”,蓝方也是师长,连通状态为“BDMY”,即形成一个回路,指示灯W、V同亮,两子对等,俱去,见图九(为演示图的简洁明了起见,在图中略去了动点与定片,即是假定动点与定片已重合在电子逻辑线路中相同符号的连接点上,这样做并不改变原有系统的逻辑特性)。
除双方地雷不能相“碰”外,任一对红蓝棋子都可作这样的演示,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运用电子技术手段来替代裁判人工作的电子裁判陆战棋,由电子裁判仪,带有兵种识别标记的棋子及传统样式的棋盘组成,其中电子裁判仪又由裁判台和电子逻辑线路(含裁判结果显示方式)两部份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裁判台由棋槽、定片(4)、动柱(5)、动点(6)及弹簧(7)构成;所说棋子的兵种识别标记是棋子底面上的一个棋孔(10)。
2.如权利要求
项1所述的裁判台,共有棋槽两个、定片三十二片、动柱八根、动点八个、弹簧八根,按图一、图二所示方式组装而成。动柱应用绝缘材料制成,至少应有绝缘措施,不使动柱与定片接触而导通电流。动点与定片应是导电的。
3.如权利要求
项1、2所述的定片与动点,动点可选择接触连通相邻一对或一块定片,接触连通的方法可如图三所示,用一对微型K型弹簧(8)制成动点,K型弹簧凭自身弹性紧触定片;也可采用其它可行的技术手段。
4.如权利要求
项1所述的电子逻辑线路,所用电子元件是十六只晶体二极管,加上开关、指示灯等零件,按图八所示方式组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
项1、2、4所述的电子裁判仪,其如图二所示的动点、定片,与如图八所示的电子逻辑线路依据同符号连通原则用导线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
项1所述带有兵种识别标记的棋子,其棋孔因兵种不同而有开孔位置和/或开孔深度的不同,棋子底面与四根动柱相对应而分为四个开孔区(图五),棋孔的开孔深度以如图二所示定片A的三分之一长为单位,分为三个深度级(图六),四个开孔区与三个深度级的十二种组合方式,区分出棋子的十二个兵种。
专利摘要
一种运用电子技术手段来替代裁判人工作的电子裁判陆战棋包括电子裁判仪、带有兵种识别标记的棋子(9)和传统样式的棋盘,棋子的兵种识别标记是棋子底部的一个棋孔(10),不同兵种的棋子的棋孔有开孔位置和/或开孔深度的不同。裁判仪具有接受辨识棋子的兵种识别标记的功能,可担当陆战棋的裁判工作。裁判仪中所用电子元件仅为十六只晶体二极管。
文档编号A63F3/00GK86100330SQ86100330
公开日1987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14日
发明者李向宇 申请人:李向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