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悬吊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20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重装置3上方预设位置,该感测器212可为磁簧开关。
[0037]上述负重装置3,设置于立架11预设处,并于负重装置3上方具有一预设的活动空间,负重装置3包含有数个配重块31、至少一吊杆32与一插销33所组成(如图5所示)。其中,各配重块31为固定重量的块体,且各配重块31贯穿形成有一杆孔311,使各配重块31可活动的叠置于立架11预设处,并使叠置后各配重块31相邻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销孔312,且各配重块31的杆孔311位置相互对应。提供吊杆32穿过各配重块31的杆孔311,其中吊杆32 —端与第二牵引线25 —末端连接,且吊杆32具有数个与各配重块31的第一销孔31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销孔321。使插销33可选择性的插设于第二销孔321及第一销孔312中,且通过插设位置的不同,调节吊杆32 —次拉升的总配重块31数(总重量)。
[0038]是以,上述即为本创作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减重悬吊结构各部构件介绍,接着再将本创作的组装方式及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0039]首先,使用者可依身体状况,通过调节负重装置3的插销33位置(如图5所示),选择性的插设于预定数量配重块31的第一销孔312、第二销孔321位置,以决定本次扶持的力量后(由举升的配重块总数决定),使用者则可站立于悬吊绳一 141、悬吊绳二 142的自由端下方,利用控制器触发动力源211作动,驱使螺杆213朝下运动,使两个连接于螺杆213未端的第一牵引滑轮214、第二牵引滑轮215同步朝下位移,并藉由此一向下移动的位差,提供第一牵引线23—松弛的空间,使得第一牵引线23—端连接的悬吊绳一 141、悬吊绳二 142自由端可被使用者顺势下拉,而勾扣于使用者穿着的防护衣4预设处;此时,第一牵引线23另一端连接的动滑轮组24,亦同步下降位移,而缠绕连接于动滑轮组24上的第二牵引线25亦相对形成松弛状态。实施时,请参阅图6所示,进一步可配合一跑步机5使用,方便使用者可原地达成行走的训练。
[0040]当悬吊绳一 141、悬吊绳二 142自由端妥适的勾扣于使用者的防护衣4后,使用者利用控制器触发动力源211作动,驱使螺杆213朝上运动,使两个连接于螺杆213未端的第一牵引滑轮214、第二牵引滑轮215同步朝上位移,并藉由此一向上位移的位差,拉扯第一牵引线23、第二牵引线25形成紧绷状态,并拉动预定配重块3向上升起至预设高度时,配重块3会触发感测器212,使感测器212中断控制器电力,以停止动力螺杆组21作动,此时负重装置3的重量则藉由第一牵引线23、第二牵引线25传递至连接的悬吊绳一 141、悬吊绳二 142,而对使用者形成一常态扶持力。
[0041]如此,当使用者运动过程中,由于负重装置持续的借由牵引机构、而对第一牵引线23、第二牵引线25传递扶持的力量,以确保使用者运动时的安全性;因此,只要负重装置3设置的重量大于使用者体重时,使用者可完全被负重装置3的重量所悬吊,通过肌力训练的过程,逐一减少此一扶持的力量,以增加训练的强度。
[0042]承上所述,负重装置3设置于立架11预设处,并于负重装置3上方具有一预设的活动空间,且此一活动空间大于动力螺杆组21的作动总行程;故动力源211因故失效时,由于动力源211是驱动螺杆213作动,故其行程有所限制,不会有无限制拉扯使用者的情况,再者,纵使螺杆213行程阻止失效,其牵引机构的第一牵引线23也会拉动动滑轮组24以连动第二牵引线25而拉升负重装置3的吊杆32及配重块31朝上方的活动空间上升,除避免动力源211直接将使用者拉升于半空中的缺陷外,更可在吊杆32及配重块31上升至预设位置时,即触发设置于立架11上的感测器212,而切断动力源211电力,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0043]另外,本创作减重悬吊结构,至少可达成以下进步效益;
[0044]本创作减重悬吊结构的动力螺杆组,并不直接施力于使用者,故不会有机械动力过于激烈,而造成使用者受伤的缺陷。更不会因故障而收拢悬吊绳,造成使用者被吊升至半空中的缺失,又或被卷夹受伤的危险。
[0045]本创作减重悬吊结构,是使用配重块辅助,并可根据体重及所需负载,轻易且简单的搭配合适数量的配重块。
[0046]本创作减重悬吊结构,其负重装置上方预留有活动空间,可作为动力源故障时的安全保护,即当动力源故障时,会导引拉力往负重装置的方向拉动,而不会将使用者吊起来。
[0047]本创作减重悬吊结构,其负重装置的配重设计,可快速、简单的让使用者根据当下(恢复)状态,自由调整配重块数量,而不需专业及过于复杂的电控设定,即可完成设定与处理。
[0048]以上所述说明,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确本创作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创作所作的均等变化,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变,仍应属本创作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吊架体,所述悬吊架体包含至少一立架及数条缠绕连接于立架的悬吊绳; 负重装置,所述负重装置设置于立架预设处,且立架在负重装置上方具有预设的活动空间; 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置于立架上,并分别与负重装置及每根悬吊绳连接,牵引机构包含; 定滑轮组,定滑轮组包含数个设置于立架预设位置的定滑轮; 第一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缠绕穿过定滑轮组后,第一牵引线的一端分别与同方向的每根悬吊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则吊悬连接一动滑轮组; 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二牵引线缠绕穿过定滑轮组及动滑轮组后,第二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立架,另一端连接负重装置; 动力螺杆组,所述动力螺杆组设置于立架上,并提供第一牵引线缠绕穿过,而选择性的使第一牵引线及第二牵引线形成紧迫或松弛,所述动力螺杆组包含有控制器、电气连接控制器,并受控制器触发而行止的动力源、电气连接控制器,并受外力触发而中断控制器电力的感测器、受动力源连动伸缩的螺杆、两个连接于螺杆未端、并提供第一牵引线缠绕连接的第一牵引滑轮及第二牵引滑轮; 其中,负重装置通过第一牵引线及第二牵引线传递一扶持力量至每根悬吊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负重装置包含有数个配重块、至少一吊杆与一插销所组成;其中,每块配重块为固定重量的块体,且每块配重块贯穿形成有一杆孔,使每块配重块能够活动的叠置于立架,并使叠置后每块配重块相邻间分别形成第一销孔,而杆孔则提供吊杆穿过,其中吊杆一端与第二牵引线末端连接,并且吊杆具有数个与第一销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销孔,所述插销能够选择性的插设于任意一个第二销孔和第一销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立架设有至少一悬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立架及悬臂预设处,设有数个转向滑轮,每根悬吊绳分别与对应的转向滑轮缠绕连接,转向滑轮引导每根悬吊绳的两端分别位于立架悬臂预设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定滑轮组包含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每个定滑轮根据预设位置分别设置于立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牵引线依序缠绕连接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牵引滑轮、第三定滑轮及第二牵引滑轮后,第一牵引线两端分别连接动滑轮组的轮架及同方向的每根悬吊绳的其中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重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牵引线依序缠绕连接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及动滑轮组的动滑轮后,第二牵引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架及负重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重悬吊结构,其包括;悬吊架体、设于悬吊架体的牵引机构及一设于悬吊架体并与牵引机构连接的负重装置;其中,悬吊架体具有数条缠绕穿过的悬吊绳,且悬吊绳一端与牵引机构连接;通过上述机构的组成,使用者可通过拉扯悬吊绳的自由端,而经由牵引机构的传递以连动负重装置,使负重装置相对于使用者形成一扶持力量,且此扶持力量可根据使用者肌力训练的需求,通过调节负重装置加以调节。
【IPC分类】A63B22-02, A63B21-068, A63B21-075
【公开号】CN204428686
【申请号】CN201520076436
【发明人】张志寅
【申请人】乾宏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