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23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80]上述实施例的机器人玩具主体I可实现以下动作:
[0081]该机器人玩具主体1,只要挥动控制器C,机器人玩具主体I便可根据挥动方式做出相应动作。
[0082]大幅向下挥动控制器C时,该动作便会被控制器C上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73检测至IJ,让机器人玩具主体I的电动机16沿俯视图上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7。
[0083]于是,在机器人玩具主体I中,如图1lA所示,突起17c按压右侧控制杆41,让右侧控制杆41的上端向前移动(如点划线所示),从而将右侧脚部40向前推进一步。在此期间,躯体部20通过转盘17的突起17b而旋转,冠齿轮31在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固定齿轮18公转。从而让刀A往下挥。此时,由于躯体部20转动,而刀A被挥下,从正面看,便是刀A斜着挥下的样子。如此经过一定时间后,电动机16停止。
[0084]电动机16停止后,压住控制杆41的作用力F被解除,因此在脚部40的弹簧42的附加力的作用下,控制杆41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由于控制杆41按压突起17c,转盘17也向反方向旋转。此时,转盘17的突起17b也如图1lA的实线所示,与转盘17 —起反方向旋转,而由于突起17b仅在凹部18b的内部移动,因此形成凹部18b的躯体部20不会被还原。
[0085]此外,将挥下的控制器C往上挥,则电动机16反方向旋转。电动机16反方向旋转时,转盘17沿在俯视图上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如图1lB所示,在将躯体部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突起17c抵触到左侧控制杆41,将左侧控制杆41的上端向前方移动(如点划线所示),从而将左侧脚部40推进一步。在此期间,躯体部20通过转盘17的突起17b而旋转,冠齿轮31在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固定齿轮18公转。从而让刀A往上挥。如此经过一定时间后,电动机16停止。
[0086]此时,电动机16停止后,压住控制杆41的作用力F被解除,因此在脚部40的弹簧42的附加力的作用下,控制杆41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由于控制杆41按压突起17c,转盘17也向反方向旋转。此时,转盘17的突起17b也如图1lB的实线所示,与转盘17 —起反方向旋转,而由于突起17b仅在凹部18b的内部移动,因而形成凹部18b的躯体部20不会被还原。
[0087]且在该机器人玩具主体I中,在控制器C前端朝下的状态下小幅挥动控制器C,则图1lA的突起17b按实线状态沿俯视图上逆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7,突起17c再次按压右侧控制杆41,将右侧控制杆41的上端向前移动(如双点划线所示),从而将右侧脚部40向前推进一步。且在控制器C前端朝上的状态下小幅挥动控制器C,则图1lB的突起17b按实线状态沿俯视图上顺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7,突起17c再次按压右侧控制杆41,将左侧控制杆41的上端向前移动(如点划线所示),从而将左侧脚部40向前推进一步。
[0088]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变更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还可进行多种变形,此处不一一赘述。
[0089]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刀A挥上挥下的机器人玩具主体1,此外也适用于将拳打出收回的机器人玩具主体、相扑时打巴掌的机器人玩具主体,以及其他机器人玩具主体之外的玩具主体。
[0090]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将右侧腕部30通过冠齿轮31与电动机16联动,左侧腕部30是处于从动状态的,而实际上也可以让两边的腕部30都与电动机16联动。该情况下,两腕部30便可相互独立,例如做成双刀流的机器人玩具主体,或进行舞蹈动作的机器人玩具主体等。
[0091]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支撑躯体部20可相对于腰部10进行旋转的同时,也支撑腕部30可相对于躯体部20进行旋转,而实际上也可以将腕部30固定在躯体部20上。
[0092]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09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机器人玩具或其他的玩具制造领域较好地利用。
[0094]附图标记说明
[0095]I 机器人玩具主体
[0096]10 腰部
[0097]12 基台
[0098]16 电动机
[0099]17 转盘
[0100]17b 突起
[0101]17c突起(接触部)
[0102]18固定齿轮
[0103]18A固定轴
[0104]19嵌合锁定部件
[0105]20躯体部
[0106]30 腕部
[0107]31 冠齿轮
[0108]31a 轴部
[0109]31b 凸部
[0110]32 基部
[0111]32b 凹部
[0112]40 脚部
[0113]41控制杆
[0114]41a 轴
[0115]42 弹簧
[0116]43 前轮。
【主权项】
1.一种玩具,具备玩具主体和控制器,其玩具主体上有控制装置,控制器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来对玩具主体进行遥控,其特征在于, 所述玩具主体具备: 电动机,其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可正反方向旋转; 第一动作体,其构成为形成有凹部,可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第二动作体,其被分别设置在其左右,通过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被按压至初期位置上; 转盘,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被所述电动机旋转; 在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接触部和突起,其中接触部为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有选择性的按压左右设置的所述第二动作体中的I个使得该第二动作体克服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而动作,而突起则与所述凹部嵌合,伴随所述转盘的旋转按压所述凹部的边缘使得所述第一动作体沿该转盘的旋转方向旋转; 在所述凹部中所述突起以可游动的状态嵌合,在所述第二动作体克服所述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进行动作后,在借助所述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返回初始位置期间,所述突起不按压所述凹部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玩具主体为机器人玩具主体, 所述第一动作体为安装在腰部的可旋转的躯体部, 所述躯体部上安装有左右的脚部, 所述左右的脚部分别具备推进机构,该推进机构具有:由控制杆构成的所述第二动作体,该控制杆在所述脚部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其中间部通过轴可旋转的被支撑着以使得其下端部在前后方向可摇动;车轮,其设置于所述控制杆的下端部;单向离合机构,其在所述控制杆往后方摇动时锁住所述车轮,在所述控制杆往前方摇动时解除所述车轮的锁定;所述外力附加装置,其在所述控制杆往前方摇动的方向上在控制杆上附加外力;该推进机构通过蹬踏地面使得蹬踏地面一侧的脚部往前方移动, 所述接触部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按压所述左右设置的脚部中的I个脚部的控制杆上端部,使得该控制杆克服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而摇动, 所述突起伴随所述转盘的旋转按压所述凹部的边缘使得所述躯体部沿该转盘的旋转方向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轴线的轴与所述躯体部之间,在所述控制杆下端部摇动完成至后方时位置,设置有防反转机构,该防反转机构通过所示电动机在所述躯体部被反转之前阻止所述躯体部的反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齿轮,在所述躯体部上,设置有冠齿轮,其与所述固定齿轮咬合,随着所述躯体部的旋转,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固定齿轮公转,本玩具构成为依靠该固定齿轮的旋转让腕部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冠齿轮的轴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由凸部及凹部中的一种构成的冠齿轮侧嵌合部;在腕部的基部设置有由凸部及凹部中的另一种构成且嵌合在凸部及凹部中的一种上的腕部侧嵌合部,该腕部侧嵌合部嵌合在所述冠齿轮的轴部上;在所述腕部侧嵌合部上设置的所述凸部或凹部的个数设定为与所述冠齿轮齿数相同或为冠齿轮齿数的倍数。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腕部的前端可安装刀。
【专利摘要】一种玩具,用1个电动机16转动转盘17,通过转盘17使第一动作体20旋转,然后,在通过转盘17使第二动作体41从初始位置克服外力附加装置的附加力动作时,让转盘17的突起17b以可游动的状态嵌合在第一动作体20的凹部18b中,使第二动作体41回到初始位置时,转盘17不发生反转。这样一来,可以仅仅让由一个电动机驱动的两个动作体中的一个动作。
【IPC分类】A63H13/06, A63H11/18, A63H30/04, A63F9/00
【公开号】CN204932837
【申请号】CN201490000021
【发明人】永井智人, 山崎泰宽
【申请人】株式会社多美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4日
【公告号】US9242183, US20150209683, WO2015111196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