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双面成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4425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双面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双面成型机,包括机座和数控装置,机座顶面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前后端安装有分别加工工件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两铣刀进给装置,工作台上端安装有顶压料气缸,所述工作台顶面固定有底板,底板上凸起有支承工件并与工件形状相同的支承凸台,支承凸台一端固定有横向限位挡块;所述工作台后端设置有侧压料架,侧柱下部固定有侧压料座,侧压料架通过侧压料转轴转动连接在侧压料座上;结构简单、合理,加工精度高、结构紧凑。
【专利说明】一种数控双面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工双面成型机,尤其是一种结构更加稳定的数控双面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木工数控双面成型机,一般是通过靠模和靠轮,对弯木坯料进行前后端面的铣削加工,而且安装铣刀的进给装置使固定在机身上,坯料通过工作台下方的移动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完成双面铣削,该结构虽然能完成双面铣削成型,但由于结构不够合理,工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压紧力不够容易出现偏移,影响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工精度高、结构紧凑的数控双面成型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数控双面成型机,包括机座和数控装置,机座顶面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前后端安装有分别加工工件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两铣刀进给装置,工作台上端安装有顶压料气缸,其特征是;
[0006]所述工作台顶面固定有底板,底板上凸起有支承工件并与工件形状相同的支承凸台,支承凸台一端固定有横向限位挡块,支承凸台上方设有顶压料架,顶压料架两端通过两侧柱与机座两侧固定连接,顶压料架上安装有多个顶压料气缸,每个顶压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垂直压向工件顶面的有顶压料杆,工件一端与限位挡块相抵;
[0007]所述两铣刀进给装置分别安装在工作台前后端的机座顶面上,每个铣刀进给装置均包括横向丝杆、纵向丝杆、两横向导轨、两纵向导轨、横向滑板座、纵向滑板座、纵向进给电机、铣刀驱动电机以及铣刀,两横向导轨固定在机座顶面,横向丝杆安装在两横向导轨之间,横向滑板座滑动坐设在两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丝杆驱动连接,横向丝杆一端与固定在机座内的丝杆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横向滑板座上固定有两纵向导轨,两纵向导轨之间安装有纵向丝杆,纵向滑板座滑动坐设在两纵向导轨上,并与纵向丝杆驱动连接,纵向滑板座上安装有铣刀座,纵向进给电机固定在铣刀座内腔下部,其转轴与纵向丝杆一端驱动连接,铣刀驱动电机固定在铣刀座内腔上部,铣刀座前端面安装有铣刀主轴座,铣刀通过铣刀主轴安装在统刀主轴座内,统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出统刀座顶面套设有电机带轮,对应统刀主轴另一端延伸出铣刀主轴座顶面套设有主轴带轮,电机带轮与主轴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联接,使铣刀驱动电机驱动铣刀主轴转动;
[0008]所述工作台后端设置有侧压料架,侧柱下部固定有侧压料座,侧压料架通过侧压料转轴转动连接在侧压料座上,侧压料转轴上延伸有连接摆臂,侧柱上呈纵向固定有侧压料气缸,侧压料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拉杆与连接摆臂驱动连接,侧压料架的内侧面呈纵向连接有多个与工件后端面相抵的侧压料杆;[0009]顶压料气缸、纵向进给电机、铣刀驱动电机、丝杆驱动电机、以及侧压料气缸与数控装置电气连接,以使数控装置按程序控制对应的电机、气缸启动和关闭,实现自动数控加工。
[0010]采用该结构的数控双面成型机,由于结构的改进具备如下优点:
[0011]1、由于将工作台设置成固定形式,固定在机座上,而负责铣削的铣刀进给装置采用丝杆、导轨形式进行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进给,该结构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工件只需通过顶压料气缸垂直向下压紧,无需移动,有效提高压紧力,由于工作台顶面固定有底板,底板的材质采用木板或其他软质体,可以与铣刀摩擦,铣刀进给装置上的铣刀沿支承凸台轮廓进行铣削,代替了靠轮和靠模的复杂结构,进给的动作通过纵向进给电机控制,铣刀驱动电机负责驱动铣刀转动,丝杆驱动电机驱动横向丝杆,使横向滑板座沿横向丝杆横向移动,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数控装置设定程序,自动完成。
[0012]2、本实用新型的压料结构,除了顶压料气缸外,还增设了侧压料限位结构,通过侧压料架上的侧压料杆,对工件进行初始定位,配合支承凸台一端固定的横向限位挡块,使得工件在定位时,同时具备两个方向的限位结构,横向限位挡块负责X轴方向限位,侧压料杆顶紧工件后端面负责Y轴方向限位,即能保证工件能够精确地支承在支承凸台上,进行待加工,Y轴方向限位完成后,在铣刀铣削前,侧压料架通过侧压料气缸的驱动,绕侧压料座向外转动,避免与铣刀进给装置碰撞,在下次装料时,再复位转动顶紧下一个工件进行限位对齐,该结构能够使工件定位更加准确,有效提高铣削精度。
[001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4]所述铣刀座前端面固定有拖板盖,铣刀主轴座与拖板盖之间通过燕尾结构呈上下升降滑动连接;铣刀主轴座通过与拖板盖之间的燕尾槽结构,实现上下升降调节。
[0015]所述底板上凸起有支承工件并与工件形状相同的两支承凸台;构成双工位形式,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件进行压紧、加工。
[0016]所述侧压料架底部连接有限位连接板,限位连接板往工作台后端方向延伸有限位顶杆,在侧压料杆与工件后端面相抵时,限位顶杆与工作台后端同样构成限位相抵状态;限位顶杆的作用是对侧压料架实现转动限位,避免侧压料架转动过度。
[0017]所述横向丝杆两端分别通过丝杆轴承安装在工作台前后端的机座顶面上;丝杆进行驱动,有效提闻横向进给的加工精度。
[0018]所述侧压料座上设有同轴心的上套筒和下套筒,侧压料架通过侧压料转轴转动插接在上套筒和下套筒上,连接摆臂由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侧压料架延伸出;结构简单、合理,使侧压料架实现快速转动。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I)、本实用新型数控双面成型机,由于将工作台设置成固定形式,固定在机座上,而负责铣削的铣刀进给装置采用丝杆、导轨形式进行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进给,该结构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工件只需通过顶压料气缸垂直向下压紧,无需移动,有效提高压紧力,由于工作台顶面固定有底板,底板的材质采用木板或其他软质体,可以与铣刀摩擦,铣刀进给装置上的铣刀沿支承凸台轮廓进行铣削,代替了靠轮和靠模的复杂结构,进给的动作通过纵向进给电机控制,铣刀驱动电机负责驱动铣刀转动,丝杆驱动电机驱动横向丝杆,使横向滑板座沿横向丝杆横向移动,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数控装置设定程序,自动完成。
[0021](2)、本实用新型数控双面成型机,除了顶压料气缸外,还增设了侧压料限位结构,通过侧压料架上的侧压料杆,对工件进行初始定位,配合支承凸台一端固定的横向限位挡块,使得工件在定位时,同时具备两个方向的限位结构,横向限位挡块负责X轴方向限位,侧压料杆顶紧工件后端面负责Y轴方向限位,即能保证工件能够精确地支承在支承凸台上,进行待加工,Y轴方向限位完成后,在铣刀铣削前,侧压料架通过侧压料气缸的驱动,绕侧压料座向外转动,避免与铣刀进给装置碰撞,在下次装料时,再复位转动顶紧下一个工件进行限位对齐,该结构能够使工件定位更加准确,有效提高铣削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数控双面成型机,包括机座I和数控装置2,机座I顶面101固定有工作台3,工作台3前后端安装有分别加工工件4前端面401和后端面402的两铣刀进给装置5,工作台3上端安装有顶压料气缸6,其特征是;
[0027]所述工作台3顶面固定有底板7,底板7上凸起有支承工件4并与工件4形状相同的支承凸台701,支承凸台701 —端固定有横向限位挡块702,支承凸台701上方设有顶压料架8,顶压料架8两端通过两侧柱9与机座I两侧固定连接,顶压料架8上安装有多个顶压料气缸6,每个顶压料气缸6的活塞杆连接垂直压向工件4顶面403的有顶压料杆10,工件4 一端与限位挡块702相抵;
[0028]所述两铣刀进给装置5分别安装在工作台3前后端的机座I顶面101上,每个铣刀进给装置5均包括横向丝杆501、纵向丝杆502、两横向导轨503、两纵向导轨504、横向滑板座505、纵向滑板座506、纵向进给电机507、铣刀驱动电机508以及铣刀509,两横向导轨503固定在机座I顶面101,横向丝杆501安装在两横向导轨503之间,横向滑板座505滑动坐设在两横向导轨503上,并与横向丝杆501驱动连接,横向丝杆501 —端501-1与固定在机座I内的丝杆驱动电机510驱动连接,横向滑板座505上固定有两纵向导轨504,两纵向导轨504之间安装有纵向丝杆502,纵向滑板座506滑动坐设在两纵向导轨504上,并与纵向丝杆502驱动连接,纵向滑板座506上安装有铣刀座511,纵向进给电机507固定在铣刀座511内腔下部511-1,其转轴507-1与纵向丝杆502 —端502-1驱动连接,铣刀驱动电机508固定在铣刀座511内腔上部511-2,铣刀座511前端面511-3安装有铣刀主轴座512,铣刀509通过铣刀主轴513安装在铣刀主轴座512内,铣刀驱动电机508的输出轴508-1延伸出铣刀座511顶面511-4套设有电机带轮514,对应铣刀主轴513另一端延伸出铣刀主轴座512顶面512-1套设有主轴带轮515,电机带轮514与主轴带轮515通过皮带(图中省略)驱动联接,使铣刀驱动电机508驱动铣刀主轴513转动;
[0029]所述工作台3后端设置有侧压料架11,侧柱9下部固定有侧压料座12,侧压料架11通过侧压料转轴1101转动连接在侧压料座12上,侧压料转轴1101上延伸有连接摆臂1102,侧柱9上呈纵向固定有侧压料气缸13,侧压料气缸13的活塞杆通过拉杆14与连接摆臂1102驱动连接,侧压料架11的内侧面1103呈纵向连接有多个与工件4后端面402相抵的侧压料杆15 ;
[0030]顶压料气缸6、纵向进给电机507、铣刀驱动电机508、丝杆驱动电机510、以及侧压料气缸13与数控装置2电气连接,以使数控装置2按程序控制对应的电机、气缸启动和关闭,实现自动数控加工。
[0031]采用该结构的数控双面成型机,由于结构的改进具备如下优点:
[0032]1、由于将工作台3设置成固定形式,固定在机座I上,而负责铣削的铣刀进给装置5采用丝杆、导轨形式进行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进给,该结构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工件4只需通过顶压料气缸6垂直向下压紧,无需移动,有效提高压紧力,由于工作台3顶面固定有底板7,底板7的材质采用木板或其他软质体,可以与铣刀509摩擦,铣刀进给装置5上的铣刀509沿支承凸台701轮廓进行铣削,代替了靠轮和靠模的复杂结构,进给的动作通过纵向进给电机507控制,铣刀驱动电机508负责驱动铣刀509转动,丝杆驱动电机510驱动横向丝杆501,使横向滑板座505沿横向丝杆501横向移动,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数控装置2设定程序,自动完成。
[0033]2、本实用新型的压料结构,除了顶压料气缸6外,还增设了侧压料限位结构,通过侧压料架11上的侧压料杆15,对工件进行初始定位,配合支承凸台701 —端固定的横向限位挡块702,使得工件4在定位时,同时具备两个方向的限位结构,横向限位挡块702负责X轴方向限位,侧压料杆15顶紧工件4后端面402负责Y轴方向限位,即能保证工件4能够精确地支承在支承凸台701上,进行待加工,Y轴方向限位完成后,在铣刀509铣削前,侧压料架11通过侧压料气缸13的驱动,绕侧压料座12向外转动,避免与铣刀509进给装置碰撞,在下次装料时,再复位转动顶紧下一个工件4进行限位对齐,该结构能够使工件4定位更加准确,有效提高铣削精度。
[0034]作为本实施例的更具体实施方案:
[0035]所述铣刀座511前端面511-3固定有拖板盖517,铣刀主轴座512与拖板盖517之间通过燕尾结构呈上下升降滑动连接;铣刀主轴座512通过与拖板盖517之间的燕尾槽512-2、燕尾凸台517-1结构,实现上下升降调节。
[0036]所述底板7上凸起有支承工件4并与工件4形状相同的两支承凸台701 ;构成双工位形式,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件进行压紧、加工。
[0037]所述侧压料架11底部连接有限位连接板16,限位连接板16往工作台3后端301方向延伸有限位顶杆17,在侧压料杆15与工件4后端面402相抵时,限位顶杆17与工作台3后端301同样构成限位相抵状态;限位顶杆17的作用是对侧压料架11实现转动限位,避免侧压料架11转动过度。
[0038]所述横向丝杆501两端分别通过丝杆轴承518安装在工作台3前后端的机座I顶面101上;丝杆对铣刀进给装置5进行驱动,有效提高横向进给的加工精度。
[0039]所述侧压料座12上设有同轴心的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侧压料架11通过侧压料转轴1101转动插接在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上,连接摆臂1102由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之间的侧压料架11延伸出;结构简单、合理,使侧压料架11实现快速转动。[004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控双面成型机,包括机座(1)和数控装置(2),机座(1)顶面(101)固定有工作台(3),工作台(3)前后端安装有分别加工工件(4)前端面(401)和后端面(402)的两铣刀进给装置(5 ),工作台(3 )上端安装有顶压料气缸(6 ),其特征是; 所述工作台(3)顶面固定有底板(7),底板(7)上凸起有支承工件(4)并与工件(4)形状相同的支承凸台(701),支承凸台(701) —端固定有横向限位挡块(702),支承凸台(701)上方设有顶压料架(8 ),顶压料架(8 )两端通过两侧柱(9 )与机座(1)两侧固定连接,顶压料架(8 )上安装有多个顶压料气缸(6 ),每个顶压料气缸(6 )的活塞杆连接垂直压向工件(4 )顶面(403)的有顶压料杆(10),工件(4) 一端与限位挡块(702)相抵; 所述两铣刀进给装置(5)分别安装在工作台(3)前后端的机座(1)顶面(101)上,每个铣刀进给装置(5)均包括横向丝杆(501)、纵向丝杆(502)、两横向导轨(503)、两纵向导轨(504)、横向滑板座(505)、纵向滑板座(506)、纵向进给电机(507)、铣刀驱动电机(508 )以及铣刀(509 ),两横向导轨(503 )固定在机座(1)顶面(101),横向丝杆(501)安装在两横向导轨(503)之间,横向滑板座(505)滑动坐设在两横向导轨(503)上,并与横向丝杆(501)驱动连接,横向丝杆(501) —端(501-1)与固定在机座(1)内的丝杆驱动电机(510)驱动连接,横向滑板座(505)上固定有两纵向导轨(504),两纵向导轨(504)之间安装有纵向丝杆(502 ),纵向滑板座(506 )滑动坐设在两纵向导轨(504 )上,并与纵向丝杆(502 )驱动连接,纵向滑板座(506)上安装有铣刀座(511),纵向进给电机(507)固定在铣刀座(511)内腔下部(511-1),其转轴(507-1)与纵向丝杆(502) —端(502-1)驱动连接,铣刀驱动电机(508)固定在铣刀座(511)内腔上部(511-2),铣刀座(511)前端面(511-3)安装有铣刀主轴座(512),铣刀(509)通过铣刀主轴(513)安装在铣刀主轴座(512)内,铣刀驱动电机(508)的输出轴(508-1)延伸出铣刀座(511)顶面(511-4)套设有电机带轮(514),对应铣刀主轴(513)另一端延伸出铣刀主轴座(512)顶面(512-1)套设有主轴带轮(515),电机带轮(514 )与主轴带轮(515 )通过皮带(图中省略)驱动联接,使铣刀驱动电机(508 )驱动铣刀主轴(513)转动; 所述工作台(3)后端设置有侧压料架(11),侧柱(9)下部固定有侧压料座(12),侧压料架(11)通过侧压料转轴(1101)转动连接在侧压料座(12)上,侧压料转轴(1101)上延伸有连接摆臂(1102),侧柱(9)上呈纵向固定有侧压料气缸(13),侧压料气缸(13)的活塞杆通过拉杆(14)与连接摆臂(1102)驱动连接,侧压料架(11)的内侧面(1103)呈纵向连接有多个与工件(4)后端面(402)相抵的侧压料杆(15); 顶压料气缸(6 )、纵向进给电机(507 )、铣刀驱动电机(508 )、丝杆驱动电机(510 )、以及侧压料气缸(13)与数控装置(2)电气连接,以使数控装置(2)按程序控制对应的电机、气缸启动和关闭,实现自动数控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控双面成型机,其特征是,所述铣刀座(511)前端面(511-3)固定有拖板盖(517),铣刀主轴座(512)与拖板盖(517)之间通过燕尾结构呈上下升降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控双面成型机,其特征是,所述底板(7)上凸起有支承工件(4)并与工件(4)形状相同的两支承凸台(7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控双面成型机,其特征是,所述侧压料架(11)底部连接有限位连接板(16),限位连接板(16)往工作台(3)后端(301)方向延伸有限位顶杆(17),在侧压料杆(15)与工件(4)后端面(402)相抵时,限位顶杆(17)与工作台(3)后端(301)同样构成限位相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控双面成型机,其特征是,所述横向丝杆(501)两端分别通过丝杆轴承(518)安装在工作台(3)前后端的机座(1)顶面(101)上。
6.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数控双面成型机,其特征是,所述侧压料座(12)上设有同轴心的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 ),侧压料架(11)通过侧压料转轴(1101)转动插接在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上,连接摆臂(1102)由上套筒(1201)和下套筒(1202)之间的侧压料架(11)延伸出设计。
【文档编号】B27C5/06GK203738929SQ201320871725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邓道彬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俊联鸿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