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2984发布日期:2018-06-02 04:17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锯刀。



背景技术:

目前电锯一般发动机带动链条或圆锯片转动实现切割,其优点是携带方便,操作简易,缺点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链条或锯片360°转动,360°都很锋利,如果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绊倒,极有可能倒在链条上,造成不可逆的巨大伤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时候电锯切割比较硬的物体的时候,会被反作用力弹出,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后来人们在链条或锯片加了保护套以防此类事件发生,如申请号为“201420101541.9”专利名称为“一种安全电锯”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电锯,包括锯片,所述锯片上设有半封闭保护套,所述半封闭保护套上设有把手,所述半封闭保护套开口处设有吹风装置。通过在半封闭保护套开口处设置吹风装置,能实现在电锯的同时及时将木料碎屑吹走;并且在吹风装置一侧设置瞄准装置,能实现不用事先标记路线,为锯片提供清晰明了的瞄准点。但是保护套大大限制了电锯的使用方便性和范围,只适用于锯床或者直径较小的木材伐木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既安全又不限制使用场合的锯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箱、设在机箱内的发动机、传动机构,以及两个刀状的锯片,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主动轮与发动机连接,

所述锯片包括刀体和刀柄,所述刀体伸出机箱外,所述刀体除顶部的刀刃上设有锯齿,两个所述刀柄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从动轮的两侧,且铰接点对称位于从动轮中心的两侧;

两个刀刃的最小距离小于2mm。

两个所述刀柄的远离从动轮的另一端上分别开有相同的长条形的铆接孔,两个铆接孔铆接在同一个铆接点上,所述铆接点固定在机箱上。

所述机箱的顶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把手一和把手二。

所述发动机为电机或燃油发动机。

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一个铆钉一,所述铆钉一上开有两个环形的凹槽,两个铆接孔分别铆接在两个凹槽中。

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两个轴向拼接的铆钉二,两个铆接孔分别铆接在两个铆钉二上。

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一个铆钉三,所述铆钉三包括铆柱、铆芯和螺母,所述铆柱为中空,所述铆柱的内壁设有螺纹一,所述铆柱的外壁上、连接螺母的一端设有螺纹二,所述铆芯外壁设有与螺纹一与适配的螺纹三;

所述螺母包括可适配在铆柱外壁上的螺段一和可适配在铆芯外壁上的螺段二,所述螺段一的内壁上设有与螺纹二适配的螺纹四,所述螺段二的内壁上设有与螺纹三适配的螺纹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刀状的锯片取代传统的链锯和圆形锯片,顶端无锯齿,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从顶部接触到锯刀而造成的伤害,锯屑会向同一方向排出而不是传统的链锯和圆形锯片的360°排出,方便收集。将两个锯片设在同一个从动轮的两侧并对称于从动轮的中心,使两个锯片可以对物体进行交替切割,在相同的功率下,切割速度大于传统链锯和圆形锯;刀柄的另一端铆接在同一个铆接点上,防止刀片窜位;此外,在同一个螺母上设两个不同内径的螺纹,可用于调节铆钉的长度,可解决锯刀使用时间长了后的松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铆钉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铆钉三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机箱,11是把手一,12是把手二,21是刀体,211是锯齿,22是刀柄,221是铆接孔,3是主动轮,4是从动轮,5是皮带,6是铆钉一,61是凹槽,71是铆柱,72是铆芯,73是螺母,731是螺段一,732是螺段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机箱1、设在机箱1内的发动机、传动机构,以及两个刀状的锯片,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从动轮4和皮带5,所述主动轮3与发动机连接,

所述锯片包括刀体21和刀柄22,所述刀体21伸出机箱1外,所述刀体21除顶部的刀刃上设有锯齿211,两个所述刀柄2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从动轮4的两侧,且铰接点对称位于从动轮4中心的两侧;发动机带动主动轮3转动,主动轮3进而带动从动轮4转动,然后铰接在从动轮4上的锯片将随着从动轮的转动作交替的上下前后运动,从而实现持续地对物体进行切割。

两个刀刃21的最小距离小于2mm,两个刀刃21最好是平行设置,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小,确保切割刀物体的位置足够近,以实现持续切割同一位置。

两个所述刀柄22的远离从动轮4的另一端上分别开有相同的长条形的铆接孔221,两个铆接孔221铆接在同一个铆接点上,所述铆接点固定在机箱1上,即内壁上,这样锯片在就不会随着从动轮4的转动任意窜动,并且在切割时,操作人员通过铆接点给予锯刀向下的压力,保证切割的顺利进行。

所述机箱1的顶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把手一11和把手二12,方便两只手共同操作施力。

所述发动机为电机或燃油发动机。

如图2所示,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一个铆钉一6,所述铆钉一6上开有两个环形的凹槽61,两个铆接孔221分别铆接在两个凹槽61中,并保证两个刀刃尽量平行,这样,两个锯刀在切割过程中就不会相互碰到而影响对方,或相互碰擦导致切割不能顺利进行。

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两个轴向拼接的铆钉二,两个铆接孔分别铆接在两个铆钉二上,效果同上。

如图3-4所示,所述铆接点处设有一个铆钉三,所述铆钉三包括铆柱71、铆芯72和螺母73,所述铆柱71为中空,所述铆柱71的内壁设有螺纹一,所述铆柱71的外壁上、连接螺母73的一端设有螺纹二,所述铆芯72外壁设有与螺纹一与适配的螺纹三;铆柱71固定在机箱的内壁上。

所述螺母73包括可适配在铆柱71外壁上的螺段一731和可适配在铆芯72外壁上的螺段二732,所述螺段一731的内壁上设有与螺纹二适配的螺纹四,所述螺段二732的内壁上设有与螺纹三适配的螺纹五。连接时,先松开螺母73,拧动铆芯72调节好其伸出铆柱的长度,然后拧上螺母73,螺段一731连接在铆柱71的外壁上,螺段二732连接在铆芯72上,直至得到需要的铆柱的长度,为了防止螺母73松动,还可以在其后面增加一个防松螺母。

所述刀体上的非锯齿区域设有若干开口,便于散热和排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带动主动轮3转动,主动轮3进而带动从动轮4转动,然后铰接在从动轮4上的锯片将随着从动轮的转动作规律的交替的上下前后运动,进而对物体进行持续的冲击和切割。

本发明用刀状的锯片取代传统的链锯和圆形锯片,顶端无锯齿,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从顶部接触到锯刀而造成的伤害,锯屑会向同一方向排出而不是传统的链锯和圆形锯片的360°排出,方便收集。其切割动作更接近于刀,切割较硬(如砖头等)的物体时也不会弹出。此外,较传统的链锯和圆形锯片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切割埋在泥土中的树根,不会被卡住,也不会带动泥土乱飞。因此,本发明比传统的电锯更安全,使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