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674发布日期:2018-07-10 23:3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工工具,具体涉及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除直接使用原木外,木材都加工成板方材或其他制品使用。为减小木材使用中发生变形和开裂,通常板方材须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将木材堆垛进行气干。人工干燥主要用干燥窑法,亦可用简易的烘、烤方法。干燥窑是一种装有循环空气设备的干燥室,能调节和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经干燥窑干燥的木材质量好,含水率可达10%以下。使用中易于腐朽的木材应事先进行防腐处理。用胶合的方法能将板材胶合成为大构件,用于木结构、木桩等。木材还可加工成胶合板、碎木板、纤维板等。

在古建筑中木材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寺塔以及民房建筑中。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山西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高达67.31米。在现代土木建筑中,木材主要用于建筑木结构、木桥、模板、电杆、枕木、门窗、家具、建筑装修等。

而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残渣,如果不对残渣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也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残渣,如果不对残渣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也不利于环保,目的在于提供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解决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残渣,如果不对残渣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也不利于环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包括木材切割装置的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的正上方还沿传送装置方向设置有刀架,刀架靠近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切割刀,切割刀的旋转方向在刀架与传送装置之间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传送装置下方还设置有宽度大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组,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传送装置相反。本方案通过在传送装置下方设置传送带组的方法,对切割时飞溅出的木屑进行收集,在系统工作时,切割刀切割木材产生的木屑向两侧飞出,落在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将木屑传送到传送带组末端进行堆放,既不影响系统工作,还有助于废物利用。

所述传送带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在传送装置下方的相同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比传送装置长,在另一个方向比传送装置短。采用上述结构的传送带组,避免了使用一条过宽的传送带导致的难以驱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有些没有从两侧飞溅出而落到传送装置上的木屑可以在传送装置的末端落到传送带上。

所述传送带组的末端正下方还设置有与外框连接的收集槽。采用独立的收集槽便于对收集的木屑进行处理。

所述外框上还设置有由外框侧壁指向传送带组的导向板。采用上述导向板的设计,能收集的飞溅出的木屑范围更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有效的对切割时产生的木屑进行收集,有利于废物利用;

2、本实用新型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木屑收集效率高,能收集各个方向飞溅的木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外框,2-传送装置,3-刀架,4-切割刀,7-传送带,8-收集槽,9-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木材切割残渣回收系统,包括木材切割装置的外框1和设置在外框1内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2的正上方还沿传送装置方向设置有刀架3,刀架3靠近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切割刀4,切割刀4的旋转方向在刀架3与传送装置2之间与传送装置2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传送装置2下方还设置有宽度大于传送装置2的传送带组,所述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传送装置相反。本方案通过在传送装置2下方设置传送带组的方法,对切割时飞溅出的木屑进行收集,在系统工作时,切割刀4切割木材产生的木屑向两侧飞出,落在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将木屑传送到传送带组末端进行堆放,既不影响系统工作,还有助于废物利用。所述传送带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在传送装置下方的相同的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在传送装置2传送方向的比传送装置2长,在另一个方向比传送装置2短。采用上述结构的传送带组,避免了使用一条过宽的传送带7导致的难以驱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有些没有从两侧飞溅出而落到传送装置2上的木屑可以在传送装置2的末端落到传送带7上。所述传送带组的末端正下方还设置有与外框1连接的收集槽8。采用独立的收集槽8便于对收集的木屑进行处理。所述外框1上还设置有由外框1侧壁指向传送带组的导向板。采用上述导向板9的设计,能收集的飞溅出的木屑范围更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