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篾卷经线敷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521发布日期:2020-05-20 02:4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篾卷经线敷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篾卷的加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属于林作物的加工技术,专用于对林作物进行加工,具体涉及竹篾卷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竹篾帘是指将毛竹经过断料、分片、分层和拉丝等工艺形成竹篾,多条竹篾纬向排列,其经向方向上根据不同门幅采用多道线编织形成帘状结构,竹篾帘往复折叠堆置形成竹篾卷,竹篾卷是制备竹缠绕复合管道、竹缠绕复合管廊等竹缠绕复合制品的原材料。使用时随着竹篾帘的切断其上的经线会松散,为使得竹篾和用于编织竹篾的经线粘结牢固,需要在竹篾帘上对经线所在位置进行敷胶,使经线与竹篾粘接,避免其出现散落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在对其进行敷胶的过程中,由于敷胶处距离竹篾帘喂入端较远,竹篾帘在输送过程中会出现扭偏的现象,因此不能使得胶水完全附着在竹篾帘与经线的编织位置,加工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在对编织后的竹篾帘和经线上敷胶、以使得经线与竹篾帘粘结牢固,通过传递动力点直接敷胶、以减少竹篾帘扭偏的竹篾卷经线敷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包括用于对竹篾帘进行敷胶、以使得各根竹篾与经线粘结牢固的上胶装置,以及用于对上胶后的竹篾帘进行烘干、以加速胶水固化的烘干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上胶装置为滚筒组结构,所述滚筒组结构与竹篾帘滚动接触、并在竹篾帘的表面留下胶迹,所述胶迹的位置及条数与经线的位置及条数匹配。通过上胶装置对竹篾帘进行上胶,使得竹篾帘与经线粘结牢固,通过设置在烘干装置加速了胶水的固化,提高粘结的牢固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敷胶后的竹篾帘输送速度的调整装置。通过该调整装置可以控制竹篾帘的输送速度,以提高其输送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将竹篾帘拉断。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包括包胶滚筒、带动滚筒、储胶槽和上胶支架,所述包胶滚筒、带动滚筒和储胶槽均安装在上胶支架上,所述包胶滚筒的外表面呈轴向分布设置有多个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的位置及数量匹配,所述包胶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储胶槽,所述带动滚筒位于环状凸起的上方、且带动滚筒与气缸连接。通过设置在包胶滚筒上的环状凸起可使得环状凸起在转动的过程中在竹篾帘表面形成胶迹,沿经线的长度方向将胶水附着在竹篾帘和经线上。此上胶方式为下敷胶(即竹篾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仅下表面有胶水)。带动滚筒可上下移动,通过带动滚筒可将敷胶后的竹篾帘和经线压实、将胶水压扁、以增大胶水与竹篾帘和经线的接触面积,使得竹篾帘与经线粘结面积增大、粘结的更加牢固,同时又可以使得敷胶后的竹篾帘与环状凸起压紧、紧密接触,为敷胶后的竹篾帘在输送过程中提供输送的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还包括刮胶滚筒和旋转手轮,所述刮胶滚筒和旋转手轮均安装在上胶支架上,所述刮胶滚筒位于环状凸起的一侧、且刮胶滚筒的外表面与环状凸起的外表面相切,所述旋转手轮与刮胶滚筒连接。刮胶滚筒可以左右移动,通过控制刮胶滚筒与包胶滚筒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刮胶滚筒将附着在环状凸起上的胶水刮掉,并将附着在环状凸起上的胶水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既能避免附着在环状凸起上的胶水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胶水过多也不利于胶水的固化、需要更长的固化时间,又能避免附着在环状凸起上的胶水过少导致竹篾帘不能够与经线粘结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包括包胶滚筒、带动滚筒、上胶支架和多个滴胶管,所述包胶滚筒、带动滚筒和滴胶管均安装在上胶支架上,所述包胶滚筒的外表面为平整的圆周面,所述多个滴胶管均位于包胶滚筒的上方,所述滴胶管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的位置及数量匹配,所述带动滚筒位于包胶滚筒的下方、且带动滚筒与气缸连接。通过滴胶管将胶水滴落在包胶滚筒的外表面,包胶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在竹篾帘表面形成胶迹,沿经线的长度方向将胶水附着在竹篾帘和经线上。此上胶方式为上敷胶(即竹篾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仅上表面有胶水)。带动滚筒可上下移动,通过带动滚筒可将敷胶后的竹篾帘和经线压实、将胶水压扁、以增大胶水与竹篾帘和经线的接触面积,使得竹篾帘与经线粘结面积增大、粘结的更加牢固,同时又可以使得敷胶后的竹篾帘与环状凸起压紧、紧密接触,为敷胶后的竹篾帘在输送过程中提供输送的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还包括刮胶滚筒和旋转手轮,所述刮胶滚筒和旋转手轮均安装在上胶支架上,所述刮胶滚筒位于包胶滚筒的一侧、且刮胶滚筒的外表面与包胶滚筒的外表面相切,所述旋转手轮与刮胶滚筒连接。刮胶滚筒可以左右移动,通过控制刮胶滚筒与包胶滚筒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刮胶滚筒将滴落在包胶滚筒上的胶水刮掉,并将附滴落在包胶滚筒上的胶水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既能避免滴落在包胶滚筒上的胶水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胶水过多也不利于胶水的固化、需要更长的固化时间,又能避免滴落在包胶滚筒上的胶水过少导致竹篾帘不能够与经线粘结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装置包括包胶滚筒、储胶槽、上胶支架和多个滴胶管,所述包胶滚筒包括上包胶滚筒和下包胶滚筒,所述上包胶滚筒位于下包胶滚筒的上方,所述上胶支架包括固定上胶支架和移动上胶支架,所述移动上胶支架通过气缸安装在固定上胶支架上,所述下包胶滚筒和储胶槽均安装在固定上胶支架上,所述下包胶滚筒的外表面呈轴向分布设置有多个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的位置及数量匹配,所述包胶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储胶槽,所述上包胶滚筒和多个滴胶管均安装在移动上胶支架上,所述上包胶滚筒的外表面为平整的圆周面,所述多个滴胶管均位于包胶滚筒的上方,所述滴胶管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的位置及数量匹配。滴胶管位置正好位于经线的上方,滴胶管所留出的胶水经刮胶滚筒滚压后,成扁平状,正好位于经线位置,胶水附着于经线上方。下包胶滚筒的环状凸起位置正好位于经线的下方,胶水附着于经线的下方,竹篾帘的上、下表面附胶。此上胶方式为上、下表面同时敷胶。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凸起的外表面和上包胶滚筒的外表面各与一个刮胶滚筒相切,每个刮胶滚筒各与一个旋转手轮连接,所述刮胶滚筒和旋转手轮均安装在上胶支架上。刮胶滚筒可以左右移动,通过控制刮胶滚筒与包胶滚筒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刮胶滚筒将附着在环状凸起上的胶水刮掉,并将附着在环状凸和包胶滚筒起上的胶水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既能避免胶水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胶水过多也不利于胶水的固化、需要更长的固化时间,又能避免胶水过少导致竹篾帘不能够与经线粘结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支架、上感应开关和下感应开关,所述上感应开关和下感应开关均安装在调整支架上、且上感应开关位于下感应开关的上方。敷胶后的竹篾帘穿过调整支架、并位于上感应开关和下感应开关之间,在对敷胶后的竹篾帘输送过程中,当上感应开关感应到竹篾帘处于绷紧状态时,可控制电机降低输送速度,当下感应开关干顶到竹篾帘向下堆积过多时,可控制电机提高输送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支架、固定滚筒、滑动滚筒、滑动支架、压紧滚筒、送料滚筒、快夹、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所述滑动支架滑动安装在烘干支架上,所述滑动滚筒和快夹均安装在滑动支架上,所述固定滚筒安装在烘干支架的一侧,所述压紧滚筒和送料滚筒均安装在烘干支架的另一侧,所述压紧滚筒与送料滚筒配合,所述送料滚筒与电机连接,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上下相对设置。通过烘干装置装置可将附着在竹篾帘上的胶水烘干、以加速胶水的固化、使得竹篾帘与经线粘结的更加牢固。将敷胶后的竹篾帘缠绕在固定滚筒和滑动滚筒,通过快夹将竹篾帘的一端夹持住,再将滑动支架滑动到烘干支架的另一侧,松开快夹、将竹篾帘放置在压紧滚筒和送料滚筒之间,压紧滚筒将竹篾帘压在送料滚筒上,通过送料滚筒的转动实现对竹篾帘的输送。通过热泵风机向烘干装置内吹热风、并通过抽风风机吸风,竹篾帘通过反复缠绕在固定滚筒和滑动滚筒在烘干装置呈s型布置,以增大其烘干面积、可实现延长烘干时间、使得附着在竹篾帘上的胶水完全固化、提高竹篾帘与经线的牢固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该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可实现传递点直接敷胶、即竹篾帘在刚刚输送的位置就可以进行敷胶,减少了竹篾帘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扭偏的现象,由于环状凸起或滴胶管与经线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可通过环状凸起或滴胶管使得包胶滚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在竹篾帘的表面形成胶迹,将胶水沿着经线的长度方向、精准的附着在竹篾帘与经线的连接位置,以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上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上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上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支架位于烘干装置右侧时烘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支架位于烘干装置左侧时烘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竹篾卷经线敷胶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竹篾帘粘结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上胶装置1、调整装置2、烘干装置3、竹篾帘4、经线5、

包胶滚筒11、刮胶滚筒12、带动滚筒13、环状凸起14、储胶槽15、旋转手轮16、上胶支架17、滴胶管18、

调整支架21、上感应开关22、下感应开关23、

烘干支架31、固定滚筒32、滑动滚筒33、滑动支架34、压紧滚筒35、送料滚筒36、快夹37、

上包胶滚筒111、下包胶滚筒112、

固定上胶支架171、移动上胶支架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参见图1-4、11-17)。

本实施例中的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包括用于对竹篾帘4进行敷胶、以使得各根竹篾与经线5粘结牢固的上胶装置1,以及用于对上胶后的竹篾帘4进行烘干、以加速胶水固化的烘干装置3,上胶装置1为滚筒组结构,滚筒组结构与竹篾帘4滚动接触、并在竹篾帘4的表面留下胶迹,胶迹的位置及条数与经线5的位置及条数匹配;上胶装置1和烘干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敷胶后的竹篾帘4输送速度的调整装置2;上胶装置1、调整装置2和烘干装置3沿着竹篾帘4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上胶装置1包括包胶滚筒11、刮胶滚筒12、带动滚筒13、储胶槽15、旋转手轮16和上胶支架17,包胶滚筒11、刮胶滚筒12、带动滚筒13、储胶槽15和旋转手轮16均安装在上胶支架17上,包胶滚筒11的外表面呈轴向分布设置有多个环状凸起14,该环状凸起14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5的位置及数量匹配,包胶滚筒11的下方设置有储胶槽15,工作时环状凸起14的下部位于储胶槽15内胶水的液面以下,带动滚筒13位于环状凸起14的上方、且带动滚筒13与气缸连接;刮胶滚筒12位于环状凸起14的一侧、且刮胶滚筒12的外表面与环状凸起14的外表面相切,旋转手轮16与刮胶滚筒12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2包括调整支架21、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均安装在调整支架21上、且上感应开关22位于下感应开关23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支架31、固定滚筒32、滑动滚筒33、滑动支架34、压紧滚筒35、送料滚筒36、快夹37、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滑动支架34滑动安装在烘干支架31上,滑动滚筒33和快夹37均安装在滑动支架34上,固定滚筒32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一侧,压紧滚筒35和送料滚筒36均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另一侧,压紧滚筒35与送料滚筒36配合,送料滚筒36与电机连接,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上下相对设置;此时热泵风机设置在烘干支架31的下方,抽风风机设置在烘干支架31的上方。

具体的说,上胶装置1中,包胶滚筒11由电机带动,转动方向如图1所示。包胶滚筒11上的环状凸起14的下部处于储胶槽15中胶水的液面以下,而相邻两个环状凸起14之间所形成的环状凹槽的下部则处于储胶槽15中胶水的液面以上、不与胶水接触,包胶滚筒11转动,将胶水附着于环状凸起14的圆面上,并在竹篾帘4的下表面形成胶迹。

刮胶滚筒12无动力,有人工转动旋转手轮16进行控制,将刮胶滚筒12的外壁压至与包胶滚筒11的外壁相切,依靠与包胶滚筒11的摩擦力带动刮胶滚筒12旋转,刮胶滚筒12的作用为挤压包胶滚筒中附着的胶水,使胶水厚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厚度,既能避免附着在环状凸起14上的胶水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胶水过多也不利于胶水的固化、需要更长的固化时间,又能避免附着在环状凸起14上的胶水过少导致竹篾帘4不能够与经线5粘结牢固。

带动滚筒13由气缸带动升降,无旋转动力,当设备开始使用时,气缸收缩,带动滚筒13上升,带动滚筒13与包胶滚筒11之间有间隙,以便于穿过竹篾帘4,当竹篾帘4穿过后,气缸拉伸,带动滚筒13下降,将竹篾帘4与带动滚筒13及包胶滚筒11上的环状凸起14三者压紧,依靠包胶滚筒11的动力,将敷胶后的竹篾帘4出。

调整装置2中,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上胶装置1中时由包胶滚筒11带动,在烘干装置3中时由送料滚筒36带动,因包胶滚筒11和送料滚筒36两个滚筒由不同的电机带动,带动的速度有一定的差异,在竹篾帘4连续输送的情况下,会产生竹席时紧时松的情况,调整装置2的目的就在与协调前后的速度。

包胶滚筒11的速度为恒定,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不够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堆积,堆积会导致竹篾帘4向下弯曲,下感应开关23感应到竹篾帘4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增加;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过快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拉紧从而使上感应开关22感应到竹篾帘4处于绷紧状态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减少。

烘干装置3中,滑动支架34可左右滑动,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右侧,操作人员将敷胶后的竹篾帘4穿过固定滚筒32和滑动滚筒33、使得敷胶后的竹篾帘4呈s型布置,如图13、14所示,穿完后用快夹37将竹篾帘4的一端压住,由人工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左侧,并锁螺丝固定,放松快夹37,将竹篾帘4拉出并由压紧滚筒35将竹篾帘4压在送料滚筒36上。

穿竹篾帘4作业完成后,有热泵风机从下部向上方吹风,烘干装置3的顶部有抽风风机抽风,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烘干装置3内部有效行程为12米,保证敷胶后的竹篾帘4的一端输出烘干装置3时胶水已被固化并有一定的牢固度。

竹篾帘4的截面与经线5的截面所在位置如图3、17所示,包胶滚筒11上的环状凸起14与竹篾帘4接触,环状凸起14可以覆盖竹篾帘4上经线5的位置,相邻两个环状凸起14之间形成的环状凹槽则不与竹篾帘4接触,故上胶位置仅为经线5的位置,环状凹槽的下部也处于储胶槽15内胶水的液面以上、则不与胶水接触、不上胶,带动滚筒13无胶水。此上胶方式为下敷胶(即竹篾帘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仅下表面有胶水),竹篾帘4上表面无胶水,不仅如此也可以对竹篾帘4的上表面进行敷胶,也可以同时对竹篾帘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两面敷胶。

实施例2(参见图5-7、11-17)。

本实施例中的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包括用于对竹篾帘4进行敷胶、以使得各根竹篾与经线5粘结牢固的上胶装置1,以及用于对上胶后的竹篾帘4进行烘干、以加速胶水固化的烘干装置3,上胶装置1为滚筒组结构,滚筒组结构与竹篾帘4滚动接触、并在竹篾帘4的表面留下胶迹,胶迹的位置及条数与经线5的位置及条数匹配;上胶装置1和烘干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敷胶后的竹篾帘4输送速度的调整装置2;上胶装置1、调整装置2和烘干装置3沿着竹篾帘4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上胶装置1包括包胶滚筒11、刮胶滚筒12、带动滚筒13、旋转手轮16、上胶支架17和多个滴胶管18,包胶滚筒11、刮胶滚筒12、带动滚筒13、旋转手轮16和滴胶管18均安装在上胶支架17上,包胶滚筒11的外表面为平整的圆周面,多个滴胶管18均位于包胶滚筒11的上方,滴胶管18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5的位置及数量匹配,带动滚筒13位于包胶滚筒11的下方、且带动滚筒13与气缸连接;刮胶滚筒12位于包胶滚筒11的一侧、且刮胶滚筒12的外表面与包胶滚筒11的外表面相切,旋转手轮16与刮胶滚筒12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2包括调整支架21、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均安装在调整支架21上、且上感应开关22位于下感应开关23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支架31、固定滚筒32、滑动滚筒33、滑动支架34、压紧滚筒35、送料滚筒36、快夹37、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滑动支架34滑动安装在烘干支架31上,滑动滚筒33和快夹37均安装在滑动支架34上,固定滚筒32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一侧,压紧滚筒35和送料滚筒36均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另一侧,压紧滚筒35与送料滚筒36配合,送料滚筒36与电机连接,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上下相对设置;此时热泵风机设置在烘干支架31的上方,抽风风机设置在烘干支架31的下方。

具体的说,上胶装置1中,包胶滚筒11由电机带动,转动方向如图5所示。包胶滚筒11上部由胶水泵通过滴胶管18将胶水流淌至包胶滚筒11的外表面,滴胶管如图6所示,通过包胶滚筒11的转动,胶水会呈现环形线圈状,并在竹篾帘4的上表面形成胶迹。

刮胶滚筒12无动力,有人工转动旋转手轮16进行控制,将刮胶滚筒12的外壁压至与包胶滚筒11的外壁相切,依靠与包胶滚筒11的摩擦力带动刮胶滚筒12旋转,刮胶滚筒12的作用为挤压包胶滚筒中附着的胶水,使胶水呈扁平环形状态、并使胶水厚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厚度,既能避免附着在包胶滚筒11上的胶水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胶水过多也不利于胶水的固化、需要更长的固化时间,又能避免附着在包胶滚筒11上的胶水过少导致竹篾帘4不能够与经线5粘结牢固。

带动滚筒13由气缸带动升降,无旋转动力,当设备开始使用时,气缸收缩,带动滚筒13下降,带动滚筒13与包胶滚筒11之间有间隙,以便于穿过竹篾帘4,当竹篾帘4穿过后,气缸拉伸,带动滚筒13上升,将竹篾帘4与带动滚筒13及包胶滚筒11三者压紧,依靠包胶滚筒11的动力,将敷胶后的竹篾帘4出。

调整装置2中,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上胶装置1中时由包胶滚筒11带动,在烘干装置3中时由送料滚筒36带动,因包胶滚筒11和送料滚筒36两个滚筒由不同的电机带动,带动的速度有一定的差异,在竹篾帘4连续输送的情况下,会产生竹席时紧时松的情况,调整装置2的目的就在与协调前后的速度。

包胶滚筒11的速度为恒定,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不够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堆积,堆积会导致竹篾帘4向下弯曲,下感应开关23感应到竹篾帘4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增加;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过快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拉紧从而使上感应开关22感应到竹篾帘4处于绷紧状态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减少。

烘干装置3中,滑动支架34可左右滑动,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右侧,操作人员将敷胶后的竹篾帘4穿过固定滚筒32和滑动滚筒33、使得敷胶后的竹篾帘4呈s型布置,如图13、14所示,穿完后用快夹37将竹篾帘4的一端压住,由人工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左侧,并锁螺丝固定,放松快夹37,将竹篾帘4拉出并由压紧滚筒35将竹篾帘4压在送料滚筒36上。

穿竹篾帘4作业完成后,有热泵风机从上部向下方吹风,烘干装置3的底部有抽风风机抽风,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烘干装置3内部有效行程为12米,保证敷胶后的竹篾帘4的一端输出烘干装置3时胶水已被固化并有一定的牢固度。

竹篾帘4的截面与经线5的截面所在位置如图6、17所示,滴胶管18的位置正好位于经线5的上方,滴胶管18所流出的胶水经刮胶滚筒12滚压后,成扁平状,正好位于经线5的位置,胶水附着于经线5的上方。此上胶方式为上敷胶(即竹篾帘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仅上表面有胶水),竹篾帘4下表面无胶水。

实施例3(参见图8-17)。

本实施例中的竹篾卷经线敷胶机,包括用于对竹篾帘4进行敷胶、以使得各根竹篾与经线5粘结牢固的上胶装置1,以及用于对上胶后的竹篾帘4进行烘干、以加速胶水固化的烘干装置3,上胶装置1为滚筒组结构,滚筒组结构与竹篾帘4滚动接触、并在竹篾帘4的表面留下胶迹,胶迹的位置及条数与经线5的位置及条数匹配;上胶装置1和烘干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敷胶后的竹篾帘4输送速度的调整装置2;上胶装置1、调整装置2和烘干装置3沿着竹篾帘4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上胶装置1包括包胶滚筒11、储胶槽15、上胶支架17和多个滴胶管18,包胶滚筒11包括上包胶滚筒111和下包胶滚筒112,上包胶滚筒111位于下包胶滚筒112的上方,上胶支架17包括固定上胶支架171和移动上胶支架172,移动上胶支架172通过气缸安装在固定上胶支架171上。

本实施例中的下包胶滚筒112和储胶槽15均安装在固定上胶支架171上,下包胶滚筒112的外表面呈轴向分布设置有多个环状凸起14,该环状凸起14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5的位置及数量匹配,包胶滚筒11的下方设置有储胶槽15,工作时环状凸起14的下部位于储胶槽15内胶水的液面以下,上包胶滚筒111和多个滴胶管18均安装在移动上胶支架172上,上包胶滚筒111的外表面为平整的圆周面,多个滴胶管18均位于包胶滚筒11的上方,滴胶管18的位置及数量与经线5的位置及数量匹配;环状凸起14的外表面和上包胶滚筒111的外表面各与一个刮胶滚筒12相切,每个刮胶滚筒12各与一个旋转手轮16连接,刮胶滚筒12和旋转手轮16均安装在上胶支架17上。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2包括调整支架21、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上感应开关22和下感应开关23均安装在调整支架21上、且上感应开关22位于下感应开关23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支架31、固定滚筒32、滑动滚筒33、滑动支架34、压紧滚筒35、送料滚筒36、快夹37、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滑动支架34滑动安装在烘干支架31上,滑动滚筒33和快夹37均安装在滑动支架34上,固定滚筒32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一侧,压紧滚筒35和送料滚筒36均安装在烘干支架31的另一侧,压紧滚筒35与送料滚筒36配合,送料滚筒36与电机连接,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上下相对设置;在烘干支架31的上方和下方各安装有一个热泵风机和抽风风机,位于烘干支架31上方的热泵风机与位于烘干支架31下方的抽风风机对应设置,位于烘干支架31上方的抽风风机与位于烘干支架31的热泵风机对应设置。

具体的说,上包胶滚筒111和下包胶滚筒112分别由左、右两个电机带动,上包胶滚筒111由一个电机带动,转动方向如图8所示。上包胶滚筒111的上部由胶水泵通过滴胶管18将胶水流淌至上包胶滚筒111的外表面,滴胶管如图9所示,通过上包胶滚筒111的转动,胶水会呈现环形线圈状;与上包胶滚筒111相切的刮胶滚筒12无动力,由人工转动旋转手轮16,将刮胶滚筒12压至与上包胶滚筒111相切,依靠与上包胶滚筒111的摩擦力带动刮胶滚筒12旋转,刮胶滚筒12的作用为挤压上包胶滚筒111上附着的胶水,使胶水扁平环形状态。

下包胶滚筒112由另一个电机带动,带动方向如图8所示。下包胶滚筒112上环状凸起14的下部处于储胶槽15内胶水液面以下,下包胶滚筒112转动,将胶水附着于环状凸起14的外表面上;与下包胶滚筒112相切的刮胶滚筒12无动力,由人工转动旋转手轮16,将刮胶滚筒12压至与环状凸起14相切,依靠与下包胶滚筒112的摩擦力带动刮胶滚筒12旋转,刮胶滚筒12的作用为挤压环状凸起14上附着的胶水,使胶水厚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厚度。

当设备开始使用时,气缸拉伸,上包胶滚筒111、以及与上包胶滚筒111相切的刮胶滚筒12上升,上包胶滚筒111与下包胶滚筒112之间有间隙,以便于穿过竹篾帘4:当竹篾帘4穿过后,气缸收缩,上包胶滚筒111、以及与上包胶滚筒111相切的刮胶滚筒12下降,将竹篾帘4与上包胶滚筒111及下包胶滚筒112三者压紧,依靠上包胶滚筒111和下包胶滚筒112的动力,将竹篾帘4拉出。

调整装置2中,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上胶装置1中时由包胶滚筒11带动,在烘干装置3中时由送料滚筒36带动,因包胶滚筒11和送料滚筒36两个滚筒由不同的电机带动,带动的速度有一定的差异,在竹篾帘4连续输送的情况下,会产生竹席时紧时松的情况,调整装置2的目的就在与协调前后的速度。

包胶滚筒11的速度为恒定,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不够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堆积,堆积会导致竹篾帘4向下弯曲,下感应开关23感应到竹篾帘4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增加;若送料滚筒36的速度过快时,敷胶后的竹篾帘4会在中间拉紧从而使上感应开关22感应到竹篾帘4处于绷紧状态后,送料滚筒36的转速减少。

烘干装置3中,滑动支架34可左右滑动,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右侧,操作人员将敷胶后的竹篾帘4穿过固定滚筒32和滑动滚筒33、使得敷胶后的竹篾帘4呈s型布置,如图13、14所示,穿完后用快夹37将竹篾帘4的一端压住,由人工将滑动滚筒33滑动至烘干支架31的左侧,并锁螺丝固定,放松快夹37,将竹篾帘4拉出并由压紧滚筒35将竹篾帘4压在送料滚筒36上。

穿竹篾帘4作业完成后,有热泵风机从上部向下方吹风,烘干装置3的底部有抽风风机抽风,同时有热泵风机从下部向上方吹风,烘干装置3的顶部有抽风风机抽风,敷胶后的竹篾帘4在烘干装置3内部有效行程为12米,保证敷胶后的竹篾帘4的一端输出烘干装置3时胶水已被固化并有一定的牢固度。

竹篾帘4的截面与经线5的截面所在位置如图9、17所示,下包胶滚筒112上的环状凸起14与竹篾帘4接触,环状凸起14可以覆盖竹篾帘4上经线5的位置,相邻两个环状凸起14之间形成的环状凹槽则不与竹篾帘4接触,故上胶位置仅为经线5的位置,环状凹槽的下部也处于储胶槽15内胶水的液面以上、则不与胶水接触、不上胶,通过环状凸起14对竹篾帘4的下表面进行敷胶;滴胶管18的位置正好位于经线5的上方,滴胶管18所流出的胶水经刮胶滚筒12滚压后,成扁平状,正好位于经线5的位置,胶水附着于经线5的上方,通过滴胶管18对竹篾帘4的上表面进行敷胶。此上胶方式为上、下表面同时敷胶(即竹篾帘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胶水)。

除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实现对竹篾帘经线部位敷胶以外,还可以采用向包胶滚筒11内注胶,随着工作时包胶滚筒11的转动,通过包胶滚筒11表面设置的出胶口向外均匀出胶,与竹篾帘4接触后涂敷到竹篾帘4上经线5所在位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