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78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控制在链式线迹针脚终了时形成不易开线的结扣的缝纫机。
链式线迹针脚,如果拉结扣终端的线头,缝线就会不断地开线。为防止这样的缝纫线开线,例如,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9-290081号中公开的那种在缝纫终了时由机针和菱角的协调动作形成结扣的缝纫机。
下面对上述的缝纫机用图21(A)~图23(C)作简单地说明。
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9-290081号中公开的这种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是钉扣子的缝纫机,相对于机针的上下运动的路径使扣子506和布505左右移动,机针在扣子的两个孔中交错插通(下针),用缝线507将扣子506缝在布505上。
图21(A)出示的是在切断缝线前的最后下针之前两针的下针之后,机针501上升至上死点时的状态。这时,机针501处于扣子506一个扣眼的上方位置,菱角502钩住缝线507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
然后,如图21(B)所示,机针501位于最后下针之前的下针在扣子506扣眼上下针的位置上,同时挂线部503自线环内侧挂住第一个线环507a。
然后,如图21(C)所示,在作最后一针之前的下针时,菱角502开始钩住机针上升时形成的线环(第二个线环507b),同时靠线部504位于挂线部503的下方,在第一个线环507a外侧将线环靠住并使其保持弯曲状态。
下面,如图22(A)所示,机针501继续上升,靠线部504从第一个线环507a脱离,同时由于菱角502的旋转,将钩住的线环(第二个线环507b)从第一个线环507a中穿入后脱离菱角502。在此状态下,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的线与第二个线环507b挂在挂线部503上。然后,如图22(B)所示,作最后下针之前的下针和在同一扣眼上的最后一针下针,靠线部504以侧边将第二个线环507b归拢,菱角502又开始钩住挂在机针501上的缝线507。在此状态下,由挂线部503和靠线部504将第二个线环507b折叠,缝线松弛形成第二个线环507b。然后,如图22(C)所示,菱角502将钩住的缝线507穿过第二个线环507b,同时靠线部504脱离第二个线环507b。
在此之后,如图23(A)所示,菱角502放开第二个线环507b,并且第二个线环507b被向布505抽紧,但在这之前要放开挂在挂线部503上的第一个线环507a和第二个线环507b。这样,形成第三个线环507c,这个第三个线环507c又穿过第二个线环507b。然后,如图23(B)所示,机针501继续上升,第三个线环507c继续被拉向下方。然后,如图23(C)所示,使挂住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的那根线的状态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并使其松弛,并且,由于第二个线环507b由挂线部503和靠线部504折叠后松弛,因此在拉第三个线环507c时,第三个线环507c牵引第一个线环507a,第一个线环507a又穿过第二个线环507b。然后,将第三个线环507c原封不动地向下拉,用动切刀508和固定切刀509将第三个线环507c切断。
如上述形成的结扣,如图24(A)所示,第一个线环507a所形成的结扣部分通过第二个线环507b所形成的结扣部分被系成终端结扣。在图24(A)中所示的结扣脱开时,线头507d从第一个线环507a脱出。即,这个结扣,是由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部分的缝线507的前端部分,以在布505上缝一针的状态穿过第一个线环507a后脱出,穿过第一个线环507a后脱出的缝线507又形成第二个线环507b,跨过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的两根缝线,(即,第二个线环507b围住第一个线环507a打结),然后再一次穿过第一个线环507a而形成的结扣。
这时,缝线507的第一个线环507a部分前端部分的缝线,处于两次穿过第一个线环507a后脱出的状态,同时,在一次穿过线环之后围住第一个线环507a,自第一次穿过的同一侧再次穿过第一个线环507a,所以即使从第一个线环507a的线头507d一旦脱开,还有由缝线端部507a使线头507d还处于结扣的状态,这个结扣也不会完全开线。
但是,为形成上述的结扣,在第三个线环507c从第二个线环507b内通过并抽紧时,必须将第一个线环507a向第三个线环507c的基端一侧拖拉,并从第二个线环507b内通过,使第二个线环507b绕住第一个线环507a,但这时如果缝线不处于松弛状态,为使第三个线环507c从第二个线环507b内通过而无论怎么拉都不能使第一个线环507a从第二个线环507b通过。所以,为松弛逢线,虽驱动机针501、菱角502、挂线部503和靠线部504等使它们协调动作,但驱动它们协调动作的机器构造极为复杂。而且,在非常狭窄的空间内为使机针501、菱角502、挂线部503和靠线部504等协调动作的设置构造也极为复杂。
而且,例如,若省略挂线部503,逢线就不能松弛,所以如图24(B)所示的那样,就会形成第一个线环507a不从第二个线环507b穿过的结扣,即形成的是容易开线的结扣。而且,图24(B)所示的结扣是符合JIS(日本工业规格)-L-0120中规定的类别记号为101,107的结扣,只要线头513从最初的第二个线环512脱开,第二个线环512可以很容易地从第一个线环511脱出,产生结扣容易开线的问题。
而且,为松弛缝线,在形成结扣时就要提供多一些缝线,那么结扣本身就会变松,产生极简单地就能使结扣开线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以在链式线环缝纫终了时形成的结扣成为不易开线的结扣,同时以简单的结构就能作成这样的结扣为目的,提供一种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
要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具有可穿入缝线并可上下运动的机针,和从该机针上钩住缝线并将钩住的缝线拉长形成线环的旋转式菱角,和通过电控制为能够调节上述线环松弛程度的设定缝线张力的缝线调节装置,并由所述机针和所述旋转式菱角的协调动作形成链式针脚,其特征为,所述缝线调节装置,在所述旋转式菱角形成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的缝线环时,以松弛该线环来设定线的张力,而且在所述旋转式菱角形成最后一针的缝线环时,以使线环不松弛设定线的张力。
例如,该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先将从缝线调节装置中引出的缝线穿入设置在机针上的针眼中。然后,机针下降,该机针穿透缝料,并将缝线导向缝料的下方。之后,旋转式菱角钩住该机针上的缝线。然后,由于旋转式菱角的旋转拉长缝线形成线环,同时缝线调节装置继续提供缝线。这时,缝线调节装置设定缝线的张力并调整缝线的松弛度。然后,机针上升再下降,将缝线导向缝料的下方,旋转式菱角再次钩住缝线。由于缝线被拉长又形成了新的线环,同时在先形成的那个线环穿过新线环。这样反复进行形成链式线迹针脚。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由缝线调节装置使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所形成的线环松弛而设定张力,并且当所述旋转式菱角拉最后下针形成的线环(以下,称为第三线环)时,以线环不松弛来设定张力,因此该第三个线环牵引在最后一针的两针前下针时形成的线环(以下,称为第一线环),这个被牵引的第一个线环穿过最后一针的前一针形成的线环(以下,称为第二线环)。这样,第一个线环可由第二个线环打结形成最终结扣。
然后,切断这个第三线环,此切断部分成为结扣线头部,当这个结扣开线时,即使这个线头部从第一线环脱出,线头部还处于穿过第一线环的状态,因此结扣不会完全开线。所以,如上所述形成的结扣,即使其线头部与皮肤摩擦受拉时,也不容易开线。
而且,形成第三线环时,缝线调节装置为了要设定使线环不松弛的张力,就不能提供在形成结扣时的过多的缝线,所以结扣本身就很结实,不容易开线。
而且,不象以往技术那样用挂线部503松弛缝线,只由缝线调节装置松弛缝线,因此以非常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形成上述的结扣。另外,缝线调节装置是由电来控制调整线环的松弛度,所以可以减少由机械控制来调整线环的松弛度的可动部(例如,以往例的挂线部503),因此可提高其可靠性。
另外,线环松弛状态为,形成链式针脚的缝线(线环)不是向缝料抽紧的状态,而是在缝料与缝线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
即,在缝料背面形成的链式针脚的缝线(线环)处于松弛状态。也就是说,形成比通常的链式针脚松一些的链式针脚。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其特征为,上述缝线调节装置,具有向上述机针提供缝线的缝线供给部,和对从上述缝线供给部到上述机针路径上的缝线施加压力的缝线调节元件,以及由电控制,在上述旋转式菱角在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线环时使该线环松弛,并且在上述旋转式菱角在最后下针形成线环时使该线环不松弛,这样来使上述缝线调节元件的压力变化的压力调节装置。
此处的压力调节装置,例如,由螺线管,电机等电驱动装置的输出来调节压力。
而且,通过压力调节装置由缝线调节元件变化施加在缝线上的压力,能够设定缝线的张力,来调整是拉线环的缝线还是拉来自缝线供给部的缝线。例如,若由压力调节装置根据缝线调节元件给予缝线的压力大致为零,就要拉来自缝线供给部的缝线,线环处于松弛的状态,就不将形成链式针脚的缝线向缝料抽紧。而且,即使通过压力调节装置由缝线调节元件给予缝线的压力并不接近零,也施加比形成通常的链式针脚时由缝线调节元件给予缝线的压力低的压力,这样缝线张力就变小,形成松弛的线环。即,旋转式菱角在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线环时,如上所述,由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线环处于松弛状态。
而且,若通过压力调节装置由缝线调节元件施加在缝线上非常大的压力,就要拉来自线环(链式针脚)的缝线,使缝线不松弛,缝线被向缝制物抽紧。即,旋转式菱角在形成最后下针的线环时,由缝线调节元件施予缝线比在旋转式菱角在形成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所形成线环时更强的压力(比形成通常的链式针脚时由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的压力要强),这样以很强的拉力拉来自线环(链式针脚)的缝线,使最后下针形成的线环不会松弛。并且,由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大的压力会使缝线的张力增大,而由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小的压力会使缝线的张力减小。
根据上述的发明,使最后下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在拉第三线环时,使线环不松弛,这样通过压力调节装置由缝线调节元件调节对缝线施加的压力,第三线环牵引第一线环,该被牵引的第一线环穿过第二线环,因此第一线环由第二线环打结而形成最终结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发明,其特征为,上述缝线调节装置还具有自上述缝线供给部至上述缝线调节元件路径上对缝线施加压力的第二缝线调节元件,自最初的下针开始到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为止,只由上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自最初的下针开始到最后下针的前一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从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起,上述压力调节装置通过上述缝线调节元件使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上升,由上述缝线调节元件以及上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最后下针的线环不松弛。
根据以上的发明,自由最初下针形成的线环到形成第二线环,线环处于松弛状态,并且,在形成第三线环拉缝线时线环不松弛,因此,第三线环牵引第一线环,第一线环又穿过第二线环。这样,第一线环由第二线环打结形成最终结扣。
而且,由于在形成第三线环拉缝线时线环不松弛,结扣本身也很结实,因此结扣不容易开线。
还有,本发明的又一发明,其特征为,所述缝线调节装置具有对自所述缝线供给部到所述缝线调节元件的路径上的缝线施加压力的第二缝线调节元件,自最初的下针开始到最后一针的前一针的机针下降,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和所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自最初的下针开始到最后下针的前两针为止形成的线环不松弛,并且,从最后下针的前一针机针下降起到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为止,所述压力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缝线调节元件使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下降,使最后下针的前一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自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开始,由上述压力调节机构通过上述缝线调节元件使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上升,由上述缝线调节元件和上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最后下针的线环不松弛。
根据以上发明,自最后下针的前一针机针下降起到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为止,由于压力调节装置通过缝线调节元件使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下降,所以第二线环以松弛的状态形成。然后,在形成第三线环拉缝线时为使线环不松弛,第三线环牵引第一线环,第一线环又穿过第二线环。这样,第一线环由第二线环打结形成最终结扣。
而且,由于在形成第三线环拉缝线时不使线环松弛,结扣本身也很结实,因此结扣不容易开线。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单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适用例的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所述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内部概略立体图。
图3为所述缝纫机内部概略立体图。
图4为所述缝纫机悬臂上面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所述缝纫机的切断缝线主要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钉扣缝纫机将形成的链式针脚作直线状展开的说明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动作的时间流程表。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形成结扣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形成结扣的说明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动作的时间流程表。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钉扣缝纫机将形成的链式针脚作直线状展开的说明图。
图21为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22为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23为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中结扣的形成过程图。
图24为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中形成结扣的说明图。
图中1.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6.机针,8.挑线杆,12.上压螺线管,41.旋转式菱角,57.第二缝线调节元件(缝线调节装置),58.第一缝线调节元件(缝线调节元件,缝线调节装置),59.第三缝线调节元件,60.倒线部,61.挑线部,62.挑线部,63.挑线部,64.螺线管(压力调节装置,缝线调节装置),100.缝线,100a.第一线环(最后下针的两针前下针时形成的线环),100b.第二线环(最后下针的一针前下针时形成的线环),100c.第三线环(最后下针时形成的线环),100d.线头,200.线环,201.布。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所涉及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缝制链式线迹的钉扣缝纫机1,具有带有水平操作台面的操作台部5,和树立在操作台部5上后方部的纵机身部4,和由自该纵机身部4的上部起并与操作台部5大致呈水平向前方伸出的悬臂3构成的机头2。
在纵机身部4的内部,设置有上压螺线管12,上压螺线管12的柱塞轴12a可前后滑动。一端与柱塞轴12a连接的上压连杆13的另一端连接着可自由转动的上压杠杆14。上压杠杆14,其中间部相对于悬臂13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在其端部设置有突出部14a。
由在该上压杠杆14一边的端部上连接的拉簧15将上压杠杆14拉向前方(机针一侧)与限位杆16对接。
另外,在操作台部5上设置的夹扣装置10,其后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送扣台上(图中省略),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夹扣钳17。夹扣装置10,在其上方设置的压缩弹簧20向下方施力,通过这个力夹住夹扣钳17与和上述送扣台连接的下板11之间的布。
所述夹扣装置10,在其上方具有L形突出的弯钩部10a,弯钩部10a与上述突出部14a之间具有间隙并且相对持。当通过上压螺线管12的施力使上压杠杆14转动时,突起部14a与弯钩部10a对合上升,这样使夹扣钳17上升可将与下板11间的布放松。
在中间部的机头2内支撑着可自由转动的切断线杠杆18,其一端与上述上压连杆13的中间部可自由转动连接。在上端部的机头2内支撑着可自由转动的线切断曲柄19,在其中间部形成有凸轮槽19a,该凸轮槽19a与设置在所述线切断杠杆18的端部的滚轮(图中省略)嵌合。
前后方向动作的连接板21,其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线切断曲柄19的下端部,而其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前后动作的线切断连杆22连接。
如图5所示,动切刀23,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设置在下板11上的针板24上,并与线切断连杆22可自由转动连接。而且在针板24上固定着固定切刀25。
根据上述构成,当上压螺线管12动作时,随着上压连杆13的移动,如前所述的那样夹扣钳17上升,同时通过线切断杠杆18,线切断曲柄19,通过连接板21使线切断连杆22前后动作,这样使动切刀23摇动与固定切刀一起切断缝线。
这样在缝线切断的同时由夹扣钳17放松对布的夹持,由于在弯钩部10a与上述突出部14a之间有间隙,由夹扣钳17作出的对布的夹持放松动作比切断线动作略迟。
而且,如图3所示,挂有与图中未出示的电机相连的皮带26的驱动皮带轮27,可自由转动地以轴支撑在沿左右动作的驱动轴28上,并以离合机构的动作与驱动轴28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为一体。在驱动轴28上固定有遮断凸轮29,偏心凸轮30以及斜齿轮31。
所述遮断机构是众所周知的结构,遮断架32,其基端固定在在缝纫机头2内可自由转动支撑的遮断轴35的一端,在前端部设置有通过弹簧部33可前后自由移动的遮断滑块34。遮断滑块34的前端部34a与遮断凸轮29的凸轮部29a可接触止动。在遮断轴35的另一端固定着的遮断控制曲柄36的端部上设置有与以后所述的遮断控制凸轮38碰接的滚轮37。
在前端固定有旋转式菱角41的菱角轴40上,固定有与前述斜齿轮31咬合的斜齿轮39和蜗杆42。转式菱角41,如图2所示,设置在针板24和以后所述的机针6的下方。
在与遮断轴35平行展开的凸轮轴44上,固定有蜗杆斜齿轮43,左右输送凸轮45,前后输送凸轮46以及遮断控制凸轮38。所述蜗杆42与蜗杆斜齿轮43咬合。在遮断控制凸轮38的外周上具有凸轮部38a、38b,上述滚轮37与这个38a、38b嵌合。
左右输送凸轮45的槽部45a以及前后输送凸轮46的槽部46a,与所述夹扣装置10相连的图中未出示的连杆机构连接。而且,分别对应于槽部45a、46a的形状,通过上述连杆机构使上述夹扣装置10前后左右地移动。这样,上述夹扣钳17和上述下板11同时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于夹扣钳上夹持的扣子设定下针位置。
而且,中间部由悬臂3可转动支撑着的机针驱动杠杆48,其一端固定有挑线杆8和针杆49,另一端上支撑着与所述偏心凸轮30连接的可转动的曲柄连杆47的上端部。
固定在针杆49下端的机针6,设置在对应与夹扣钳17的位置上。
靠线机构,与日本特开平9-290081号中公开的结构一样,在此用图3作简单的说明,在菱角轴40上固定有外周凸轮50和带槽凸轮51。在固定在机头2上的导向板52上,安装有可自由滑动的支撑体53,在支撑体53的下部设置的叉形部嵌入在外周凸轮50上。而且,在支撑体53上安装有可自由滑动的靠线部54。
滚轮56,安装在可转动地支撑在机头2上的前后曲柄55的一端。在带槽凸轮51的凸轮部和在靠线部54的一端形成的长孔中嵌入滚轮56。这样,靠线部54可作由外周凸轮50和带槽凸轮51决定的平面运动。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机针6,旋转式菱角41和靠线部54协调动作形成线环,同时使新的线环穿过该线环,进行单线链式缝制。
下面对调节线张力的线调节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线调节装置由缝线供给部(图中未出示),挑线杠8,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倒线部60,挑线部61~63以及螺线管64等构成。
与上述上压杠杆14的上压连杆13连接的端部连接着倒线部60的一端。该倒线部60自机头2内突出在悬臂3的上方,其一端部由上压螺线管12与动切刀23的转动连动进行前后摇动。对应于该倒线部60的前后位置,在悬臂3的上部设置有前后展开的挑线部61。该挑线部61,在其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具有左右贯穿的通孔61a、61b。
在悬臂3的上部,倒线部60后方设置有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和在倒线部60的前方设置有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在悬臂3的前部,位于上下动挑线杆8的下死点下方设置有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而且,在悬臂3上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挑线部62,在上下动挑线杆8的下死点附近设置有挑线部63。而在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的后方设置有缝线供给部(图中未出示)。
自上述面缝线供给部供给的缝线,顺序从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挑线部61的通孔61b,挑线部61的通孔61a,倒线部60,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挑线部62,挑线部63,挑线杆8,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引出,最后穿入机针6的针孔。
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具有调节盘,该调节盘可调节向缝线施加的压力的强弱,这样就能够调节上述缝线供给部与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之间的缝线,以及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与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之间缝线的张力。而且,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向缝线施加压力的调节通过调节弹簧的变位进行。
而且,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也具有调节盘,该调节盘可调节向缝线施加的压力的强弱,这样就能够调节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与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之间的缝线,以及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与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之间缝线的张力。而且,通过螺线管64的推力,可使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施加缝制中缝线的压力进行连续变化。
而且,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根据向缝线施加的压力,向第一线调节元件58与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之间的缝线,以及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与布之间的缝线施加张力,第三缝线调节元件59施加缝线的张力是一定的。
挑线杆8在机针6上升的同时也上升,这时由于挑线杆8远离挑线部63,所以上述缝线供给部与上述机针之间的线的路径加长,缝线受到拉伸。这时,通过螺线管64调节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的压力,能够调整是由挑线杆8从缝线供给部拉出线还是从机针6拉线。
另外,图中虽未出示,钉扣缝纫机1具有控制缝纫机动作的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线调节装置,调整向缝线施加的压力(缝线的张力)。
该控制装置,测出缝纫机运转状态,由图中未出示的信号输出编码器,和CPU(中央处理器),和记忆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和作为上述CPU操作领域的RAM(随机存储存储器),根据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控制上压螺线管12和螺线管64的驱动器等构成。
当通过上述编码器检测出缝纫机的运转状态时,CPU就把握住机针6的上下位置和旋转式菱角41的旋转位置,在规定的时间点上使螺线管64动作,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调对缝线施加的压力。
若对此进行详细说明的话,即通常在进行缝制时,以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不对缝线施加压力来驱动控制螺线管64。而根据上述编码器检测出的缝纫机的运转状态,对缝制的最终阶段时的打结扣动作,自作完最后下针机针上升起到切断线为止,为使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向缝线施加的压力升高,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向缝线施加压力。在作完最后下针机针6上升时,由线环系紧链式针脚那样的压力通过螺线管64驱动控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
下面根据以上的构成对钉扣缝纫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踩动起动杠杆(图中未出示)时,遮断架32向A方向转动,解除遮断滑块34与凸轮部29a的接合,通过所述遮断机构,驱动皮带轮27与驱动轴28连接,开始沿B方向转动。
这样凸轮轴44也按C方向转动,遮断控制曲柄36的滚轮37搭在遮断控制凸轮38的凸轮部38b上,即使踏在起动杠杆上的脚离开,遮断滑块34也不能向反A的方向转动,驱动轴28继续旋转。
由偏心凸轮30的动作,通过曲柄连杆47使机针驱动连杆48摇动,针杆49和挑线杆8也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这时机针6上下动作,安装在菱角轴40端部的旋转式菱角41沿D方向旋转,而且由靠线部54的协调动作形成单线链式缝制。
即,若以这样运转,通过左右输送凸轮45,前后输送凸轮46的转动,由夹扣钳17的动作以布上扣子的扣孔所定顺序机针6向扣孔中下针形成单线链式缝制。
如果在遮断控制凸轮38的凸轮部38a上插入滚路滚轮37,遮断架32向与A相反的方向旋转,遮断滑块34与遮断土路凸轮29对接。这时,通过上述的遮断机构,解除驱动皮带轮27与驱动轴28的连接,然后,驱动轴28作惯性转动,遮断滑块34前端部34a与遮断凸轮29的凸轮部29a停止对接。这样,机针6和挑线杆8也停止上下运动。
然后,上压螺线管12动作,上压连杆13向后方摇动。这样使切断线杠杆18和切断线曲柄19转动,使切断线连杆22向前方摇动。这时,动切刀23转动,以动切刀23与固定切刀25切断缝线。与此同时,上压杠杆14转动,倒线部60向后方摇动,这样使线的路径加长,从缝线供给部拉出缝线。而且,由于上压杠杆14的转动,使突出部14a与弯钩部10a对接,夹扣装置10和夹扣钳17上升,但是,由于突出部14a与弯钩部10a之间有间隙,所以夹扣装置10和夹扣钳17的上升要比切断缝线晚。
下面对钉扣缝纫的动作以及在钉扣缝纫的最终阶段的打结扣动作参照图6~图17进行说明。图8~图17,按顺序逐阶段地出示了就在缝线打结的动作中机针6,旋转式菱角41以及靠线部54的协调动作关系,位置关系,无论其中的哪张图,(A)为剖面图,(B)为立体图,符号100为缝线,符号202为扣子。
首先,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调节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即调节缝线的张力。通过该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当挑线杆8上升,拉缝线时,以线环不完全拉向布201来调节压力。而且,由控制装置控制螺线管64,调节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的加压为零。
当踩动图中未出示的起动杠杆时,如上所述,通过上述遮断机构使驱动皮带轮27和驱动轴28连接,单线链式缝制开始(时刻为0)。
机针6下针在扣眼中,穿到布201的背面,旋转式菱角41从机针处钩住缝线(时刻T1),形成线环。然后,机针6上升,在下一个规定扣孔处下针,这时旋转式菱角41从机针处钩住缝线(时刻T2)。该新线环穿过先形成的线环,同时旋转式菱角41放开先钩住缝线,机针6又上升(时刻T2~时刻T3)。这时,由挑线杆8的上升使线的路径加长,使缝线受拉,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使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使该线环不完全拉向布201(图6)。以上的动作反复进行(时刻T3~时刻T5),如图6所示,线环200以松弛的状态,形成线环200不完全拉向布201的松弛单线链式。这种单线链式的缝制针脚比通常的单线链式缝制具有较松的缝制针脚,在形成缝制针脚的线环200(缝线100)和布201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只通过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这个压力比通常的链式缝制施加于线的压力要小,所以形成缝制针脚的线环200(缝线100)处于松弛状态。
接着,进行打结扣动作。在时刻T4形成第一线环100a(最终下针的两针前的下针时形成的线环),机针6上升的状态出示在图8中。图8出示的是时刻T5的状态。
然后,机针6处于最后一针的前一针下针的位置(另一个扣孔上),机针6开始下降(图9)。当机针6进一步下降然后开始上升时,旋转式菱角41开始从机针6上钩住缝线,靠线部54接触第一线环100a(图10,图7的时刻T6)。
在这之后,机针6继续上升,靠线部54从第一线环100a处离开,由旋转式菱角41钩住的缝线100,形成第二线环100b,同时第二线环100b穿过第一线环100a,第一线环100a脱离旋转式菱角41(图11)。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是使第一线环100a不完全拉向布的压力,挑线杆8从上述缝线供给部拉出缝线,所以形成第一线环100a的缝线的长度加长,第一线环100a较为松弛。
在此,在与最后一针的前一针下针的扣孔同一个扣孔上开始下针,使第二线环100b靠在靠线部54的一侧,旋转式菱角41又开始从机针6上钩住缝线(图12),这时,螺线管64动作,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图7的时刻T7)。这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设定得比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大。然后,旋转式菱角41开始将钩住的缝线穿过第二线环100b,靠线部54从第二线环100b离开(图13)。在着一状态下,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同样第二线环100b靠在靠线部54上,缝线的路径加长,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所进行的单线链式缝制的缝制针脚(即,线环200)中拉缝线。这样,靠线部54从第二线环100b离开时形成第二线环100b的缝线变长,第二线环100b处于松弛状态。
在这之后,形成穿过第二线环100b的第三线环100c(图14)。机针6继续上升,第三线环100c继续向下拉(图15)。如上所述,第一线环100a和第二线环100b处于松弛状态,在拉第三线环100c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与第三线环100c一同第一线环100a也受到牵引穿过第二线环100b(图16)。
使第三线环100c原封不动地向下拉,如上所述,通过遮断机构,使驱动皮带轮27和驱动轴28连接解除,并且使机针6和挑线杆8停止上下运动(如图7所示的T8)。然后,上压螺线管12动作,动切刀23、固定切刀25动作(图16),切断第三线环100c(如图7、图17的T9)。然后夹扣钳17上升,解除对布的夹持(如图7所示的T10)。这时,倒线部60向后方摇动,缝线路径加长,为以后的缝制动作拉出缝线,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比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大,所以穿入机针6孔中的缝线不从机针6脱开,而从上述缝线供给部拉出缝线。
如上述所形成的结扣,第一线环100a形成的结扣部分是通过第二线环100b形成的结扣部分所系结的结扣。也就是说,这个结扣,其缝线端部100d从第一线环100a穿出,从第一线环100a穿出的缝线端部100d跨过形成第一线环100a的两根线(即,第二线环100b在第一线环100a上的结扣),再次从第一线环100a穿出结扣。即,比形成缝线100的第一线环100a更靠前端的线两次穿过第一线环100a,同时在第一次穿过之后又绕住第一线环100a,从第一次穿过的同一侧再次穿过第一线环100a,所以即使缝线端部100d从一个第一线环100a中脱出,通过线环100a线端部100d还处于打结状态,结扣不会完全开线。
参照图18,这样形成的打结的缝线端部100d(图18(A)),首先从第一线环100a脱开(图18(B))。这时,从一个第一线环100a中脱出的缝线端部100d处于从第一线环100a穿出的状态(图18(C))。
所以,即使缝线端部与皮肤摩擦受拉,缝线端部100d也不会从第一线环100a中脱出,形成了不容易开线的结扣。
而且,形成第三线环100c之后,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调节压力,由挑线杆8拉缝线形成结实的,不容易开线的结扣。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螺线管64的驱动输出调节缝线松弛程度,可以不用设置象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那样的挂线部503。所以,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作出上述结扣。。而且,不用象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那样用挂线部503机械调整线的松弛度,通过对螺线管64的电控制调整线环的松弛度,与以往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相比可动部比较少,提高了缝纫机的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线调节装置实施例2进行说明。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该实施例省略了如图1~图5所示的与实施例1具有一样结构的说明,而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虽在图中没有出示,实施例2的钉扣缝纫机1具有控制缝纫机动作的控制装置。上述的缝线调节装置,具有控制调整缝线张力的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检测缝纫机的运转状态,由图中未出示的输出信号编码器,和CPU(中央处理器),和记忆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根据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控制上压螺线管12和螺线管64的驱动器等构成。各部分由数据总线等连接。通过该控制装置,控制对螺线管64的驱动,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调节对缝线施加的压力。而且,通过该控制装置,还控制螺线管64的动作时间。
即,通过上述编码器检测出缝纫机的运转状态,向CPU输出这一状态。根据其检测输出,CPU把握住机针6的上下位置和旋转式菱角41的旋转位置,在规定时间点使螺线管64动作,调节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
如作详细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为,在进行单线链式缝制时,控制驱动螺线管64,使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然后,进行最后一针的两针之前的下针,机针6上升之后到达上死点起,控制驱动螺线管64,使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不施加的压力。而且,在作最后下针缝线上升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以在线环结扣上打结的压力对缝线施加的压力,而控制驱动螺线管64。
下面,对单线链式缝制动作,以及在单线链式缝制的最终阶段的打结动作参照图8~图17、图19以及图20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9所示,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调节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即调节缝线的张力。而且,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螺线管64,使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即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给予缝线张力。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的压力和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的压力,就是当单线链式缝制线受拉时,使线环完全抽紧在布201上的使线环不松弛的压力。而且,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的压力,在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不对缝线施加的压力时,当挑线杆8拉缝线时也不能使线环完全拉在布201上,是使线环松弛的压力。
由各个缝线调节元件调节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当踩动图中未出示的起动杠杆时,通过上述遮断机构连接驱动皮带轮27和驱动轴28,单线链式缝制开始(时刻0)。
机针6下针在扣眼中,穿到布201背面时,旋转式菱角41钩住机针6上的缝线(时刻T11),形成线环。然后,机针6上升,当进行下一个规定扣眼上下针时,旋转式菱角41钩住缝线,形成新的线环(时刻T12)。这个新的线环从先形成的线环中穿过,同时旋转式菱角41放开先形成的线环,机针6又上升(时刻T12~T13)。这时,由于挑线杆8的上升使缝线路径加长,缝线受拉,通过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和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压力的调节,先形成的线环可完全抽紧在布201上(图20)。以上的动作反复(时刻T13~T15),如图20所示,形成线环200几乎完全抽紧在布201上的单线链式缝制。这时,形成缝制针脚的线环200处于不松弛状态。
下面,进行打结动作。在时刻T14形成第一线环100a(最终下针的两针前的下针时形成的线环),就是图8中所示的机针6上升的状态。图8也出示的是时刻T15的状态。在时刻T15,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螺线管64,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为零,只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
下面,使机针6处于最终下针之前的下针的位置(另一个扣眼上)上,机针6开始下降(图9)。机针6继续下降至上升开始,旋转式菱角41从机针6上钩住缝线,靠线部54与第一线环100a接触(图10、图19的时刻T16)。
在此之后,机针6继续上升,靠线部54从第一线环100a离开,由旋转式菱角41钩住的缝线100形成第二线环100b,同时第二线环100b从第一线环100a中穿出,第一线环100a脱离旋转式菱角41(图11)。在这一状态下,只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施加的压力,形成第一线环100a的缝线长度变长,第一线环100a处于松弛状态,第一线环100a不完全靠紧在布201上。
在此,开始在与最终下针之前下针的同一个扣眼处下针,第二线环100b靠在靠线部54的一侧,当由旋转式菱角41从机针6上开始钩住缝线时(图12),螺线管64动作,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图19的时刻T17)。这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大于刚才(时刻0~时刻T15)的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张力,同时也大于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压力。然后,由旋转式菱角41钩住的缝线开始从第二线环100b穿出,靠线部54离开第二线环100b(图13)。在这一状态下,同样第二线环100b靠在靠线部54上,缝线路径加长,缝线受拉,靠线部54离开第二线环100b时,在先的第一线环100a上松弛线的一部分,拉向第二线环100b,所以使形成第二线环100b的缝线加长,第二线环100b处于松弛状态。
在此之后,形成穿过第二线环100b的第三线环100c(图14)。机针6进一步上升,第三线环100c被向下拉(图15)。如上所述,第一线环100a和第二线环100b处于松弛状态,第三线环100c在受拉时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所以与第三线环100c一同第一线环100a也受到牵引穿过第二线环100b。
就这样原封不动地向下拉第三线环100c,如上所述,由遮断机构解除驱动皮带轮27与驱动轴28的连接,机针6和挑线杆8停止上下运动(图9的时刻T18)。然后,上压螺线管12动作,使动切刀23,固定切刀25动作(图16),这样切断第三线环100c(图17、图19的时刻T19),然后夹扣钳17上升,解除对布的夹持(图19的时刻T20)。这时,倒线部60摇向后方,使缝线路径加长,拉出缝线,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比由第二缝线调节元件57对缝线施加的压力大,所以穿入机针6的缝线不从机针6脱出,而从缝线供给部抽出缝线。
如上述形成的结扣,即形成第一线环100a的结扣部分是通过形成第二线环100b的结扣部分所打结的结扣。也就是说缝线端部100d穿过第一线环100a,穿过第一线环100a的缝线端部100d跨过组成第一线环100a的两根线(即,第二线环100b将第一线环100a打结),然后以再次穿过第一线环100a的状态打结。这个结扣是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扣。
在此的实施例,以钉扣缝纫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对钉扣缝纫机以外的缝纫机实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缝线调节装置使最后一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拉由最终下针形成的第三线环100c时,以使缝线不松弛来对缝线设定张力,所以该第三线环牵引在最终下针的两针之前形成的第一线环,该被牵引的第一线环穿过最终下针之前形成的第二线环,这样第一线环以第二线环形成结扣,该结扣为很难开线的结扣,因此链式缝制针脚也不会开线。而且,由于形成了结实的结扣,结扣不容易开线,因此链式缝制针脚也不容易开线。另外,由电控制形成结扣,比机械控制形成的结扣可减少可动部分,还可提高可靠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发明,为使最终下针的至少前一针所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在拉第三线环时,为使线环不松弛,通过压力调节装置调节由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使第三线环牵引第一线环,该被牵引的第一线环穿过第二线环,所以可形成第一线环是用第二线环所系结的结扣。该结扣是很难开线的结扣,所以链式缝制针脚也很难开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发明,第一线环由第二线环结扣可形成最终结扣。所以,第一线环由第二线环结扣可形成最终结扣,并且链式缝制针脚才不易开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具有可穿入缝线并上下动作的机针,和从该机针上钩住缝线并将钩住的缝线拉长而形成线环的旋转式菱角,和由电控制并为调节上述线环的松弛度而设定缝线张力的缝线调节装置,由所述机针和所述旋转式菱角的协调动作形成链式针脚,其特征为,具有所述旋转式菱角在最后一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线环时以使该线环松弛设定张力,同时所述旋转式菱角在形成最后一针的线环时以使该线环不松弛设定张力的控制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其特征为,所述缝线调节装置,具有向所述机针提供缝线的缝线供给部,和自所述缝线供给部起到所述机针为止的路径上对缝线施加压力的缝线调节元件,和通过电来控制所述旋转式菱角在最后一针的至少前一针形成线环时以使该线环松弛变化压力,并且所述旋转式菱角在形成最后一针的线环时,以使该线环不松弛变化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其特征为,所述缝线调节装置,具有对自所述缝线供给部起到所述缝线调节元件为止的路径上的缝线施加压力的第二缝线调节元件,从最初下针起到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为止,只由所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从最初下针起到最后下针的前一针为止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自最后下针后机针上升起,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使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上升,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和所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最后一针的线环不松弛。
4.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其特征为,所述缝线调节装置具有自所述缝线供给部起到所述缝线调节元件为止的路径上对缝线施加压力的第二缝线调节元件,自最初一针起到最后下针的前一针下针为止,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和所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自最初一针起到最后一针的前两针为止形成的线环不松弛,并且,在最后一针之前的一针,自机针下针到机针上升,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使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下降,使最后一针之前的一针形成的线环松弛,并且,自最后一针下针之后机针上升时起,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使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的压力上升,由所述缝线调节元件和所述第二缝线调节元件对缝线施加压力,使最后下针的线环不松弛。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其特征为,所述缝制链式缝纫机是钉扣缝纫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可形成不容易开线的在缝制链式线迹终了时的结扣,同时以简单的结构形成该结扣。由机针6和旋转式菱角41的协调动作形成链式线迹,自形成最初的线环起到由挑线杆8拉第三线环100c为止,通过螺线管64使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自拉出第三线环100c起,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压力,通过螺线管64调节由第一缝线调节元件58对缝线施加的压力。
文档编号D05B61/00GK1298974SQ0013419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9日
发明者椎名隆行, 小田洋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