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4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线圈的换装作业能达到轻易、快捷,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



图1所示,一般编织带机于装设线圈支撑装置1时,是分别将两线圈支撑装置1设于放线及收线位置处,使该等线圈支撑装置1分别具有放线及收线的使用功能,而一般的线圈支撑装置1大致包含有设于编织带机两侧的支架11,而二支架11上分别开设有可供线圈12两端架设的凹槽111,当使用一般的线圈支撑装置1进行编织作业时,先将一环绕有编织线的线圈12搬运至该线圈支撑装置1的支架11上,并将该线圈12两端的轴杆121对应置入该支架11的凹槽111中,使线圈12达到定位,以供做为编织时放线作业的用途,之后,再将一未环绕有编织线的线圈12架设于编织机另一侧的支架11上,其装设方式如前所述,当线圈12定位完成之后,则供做为编织时收线作业的用途,待编织作业完成之后,仍需分别将编织机两侧放、收线完成后的线圈12自支架11搬下,再进行线圈12的更换,并依此作业方式重复进行编织的编织运转。
然而,一般线圈支撑装置11于编织作业上,一般必须以人工先将一环绕有编织线的线圈12搬至于线圈支撑装置1一侧的支架11上,做为编织放线的用途,再将一未环绕有编织的线圈12架设于编织机另一侧的支架11上,做为收线的用途,方能进行编织机的放线或收线动作,且待编织作业完成之后,仍需借由人力分别将放、收线完成后的线圈12自支架11搬下,以进行线圈12更换,但是,由于线圈12体积大且具有相当的重量,尤其是环绕有编织线的线圈13重量更大,若直接以人力进行搬动换装,着实耗力费时且不具经济效益,因此无法达到省力。迅速换装的功效。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可使线圈的换装作业能达到轻易、快捷,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该线圈支撑装置的二支架是分别枢设于编织带机的座体上,且二支架间又连设有一可连动支架同步摆动的连杆,并于一支架外侧接设有一可连动该等支架摆动的操控件,再者,于二支架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支撑件,且于该等支撑件上并对应形成有一定位槽,当欲进行编织机的线圈换装作业时,先操作该操控件连动支架置于地面,再推动线圈以定位于二支架的支撑件上,再将支架上摆至编织的放线或收线定位,而达到线圈的装设目的,同时,借由二支架上的定位槽,使得线圈的轴杆在摆动的过程中能稳固定位于该线圈支撑装置的二支架上,再者,如欲卸下该线圈时,只须操作操控件连动支架向下摆动回复至地面,就可轻易取出该线圈,而能达到简易、迅速的线圈换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包含有设于编织带机侧边的座体,以及二对应立设于座体上的支架,而二支架之间可供一线圈架设,特别是在于,二支架分别枢设于该座体上,且于二支架间又连设有一连动支架摆动的连杆,并于任一支架外侧接设有一可连动该等支架摆动的操控件,再者,二支架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支撑件,且该等支撑件上并对应形成有一定位槽,当欲进行编织机的线圈换装作业时,可借由操作该操控件使支架进行上下摆动,并利用形成于二支架上的支撑件,以支撑定位线圈,而能达到轻易、快捷的装设或拆卸等功效。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所示是一般线圈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放线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放线架的支架下摆状态示意图;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放线架的支架上摆状态示意图;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收线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收线架的支架下摆状态示意图;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收线架的支架上摆状态示意图。
如图2并配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撑装置2,其包含有一座体21,以及二对应立设于座体21上的支架22,而二支架22之间可供一线圈20架设,而二支架22分别枢设于座体21上,且于二支架22间又连设有一连杆23,而可连动支架22同步摆动,并于一支架22外侧接设有一可连动该等支架22摆动的操控件,即如图中所示,该操控件为一与连杆23连接的弯折状握杆24,再者,于二支架22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支撑件25,且于该等支撑件25上并对应形成有一定位槽251,且于定位槽251一端又分别形成有一扩大部252。
续如图4所示,当使用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撑装置2进行线圈换装作业时,可借由操作该握杆24,使连动支架22进行向下摆动,当握杆24的自由端向下抵触地面4时,就可滚动一预置于地面上的线圈20至二支架22之间,并使该线圈20的轴杆201对应于支撑件25上,并借由支撑件25上的定位槽251一端又分别形成有一扩大部252,借使线圈20的轴杆201可经由该扩大部252而轻易滚动至支撑件25的定位槽251内,而使线圈20的轴杆201完全定位于该线圈支撑装置2的二支架22上,当该线圈20定位于本实施例线圈支撑装置2的二支架22上后,再借由操作该握杆24,向上拉起使的连动支架22向上摆动,即如图5所示,直至该握杆24摆动至编织机(图中未示出)的设定放线位置,就能达到简易、迅速的放线架的线圈20换装作业。
再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撑装置3,其主要构件大致如前一实施例所述,其不同是在于,该等支架32的支撑件35一侧又分别枢设有一补强架36,且每一补强架36对应于支撑件35的定位槽351位置处形成有一定位口361,并令当该支架32向上摆动至一设定的距离时,该等支架32的支撑件35可封挡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并连动补强架36向上摆动,再者,该等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一端形成有一导引部362,该导引部362可导引线圈30的轴杆301顺利推滚至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内。
如图7所示,当使用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撑装置3进行收线架的线圈30换装作业时,可借由操作该握杆34,使握杆34连动支架32向下摆动,当握杆34的自由端向下抵触地面5时,再滚动一预置于地面5上的线圈30至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内,并借由定位口361上形成有一导引部362,而能使线圈30的轴杆301轻易架设于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内,再如图8所示,当该线圈30定位于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后,再借由操作该握杆34,向上拉起支架32向上摆动,当该支架32向上摆动至一设定的距离时,该等支架32的支撑件35可封挡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并连动补强架36向上摆动,同时使线圈30的轴杆301能完全座落于补强架36的定位口361中并受支撑件35的挡制,此时,持续向上摆动该握杆34直至该线圈支撑装置3达到编织机的设定收线位置,就能达到简易、迅速的收线架的线圈30换装作业。
由上述的说明,而将本实用新型与一盘的线圈支撑装置作一比较,当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所述的优点及功效1.能达到省力、迅速的线圈换装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线圈支撑装置2的二支架22分别枢设于编织带机的座体21上,该二支架22间又连设有一可连动支架22同步摆动的连杆23,并于一支架22外侧接设有一可连动该等支架22摆动的握杆24,当欲进行编织机的线圈20换装作业时,可借由操作握杆24使支架22向下摆动至抵触地面4,就可使线圈20轻易地由地面4上推滚至支架22的支撑件25中,再将支架22上摆至放线或收线的编织定位,而达到线圈20的装设目的,相反地,如欲拆卸该线圈20时,只须操作该握杆24连动支架22向下摆动回复至地面4,就可轻易取出线圈20,而能达到省力、迅速的线圈20换装目的。
2.能达到安全、稳固的定位效果如前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支撑装置2,于二支架22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支撑件25,该等支撑件25上并对应形成有一定位槽251,且于定位槽251一端又分别形成有一扩大部252,借使线圈20的轴杆201可经由该扩大部252而轻易推滚至支撑件25上的定位槽251内,使线圈20的轴杆201能完全定位于该线圈支撑装置2的二支架22上,进而于进行编织机的收、放线作业时能达到安全、稳固的定位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包含有设于编织带机侧边的座体,以及二对应立设于座体上的支架,而二支架之间可供一线圈架设,其特征在于二支架分别枢设于该座体上,且于二支架间又连设有一连动支架摆动的连杆,并于任一支架外侧接设有一可连动该等支架摆动的操控杆,再者,二支架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支撑件,且该等支撑件上并对应形成有一定位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控件可为一与连杆连接的握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支撑件可分别枢设于相对应的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支撑件的定位槽一端又分别形成有一扩大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支撑件的一侧另分别枢设有一补强架,且补强架上形成有一定位口,并令支撑件可封挡补强架的定位口。
专利摘要一种编织带机的线圈支撑装置,其包含有设于编织带机侧边的座体,以及二对应立设于座体上而可供一线圈架设的支架,特别是,二支架分别枢设于该座体上,并于二支架间又连设有一可连动支架同步摆动的连杆,且于一支架外侧接设有一可运动该等支架摆动的操控杆,当进行编织机的线圈换装作业时,可借由操作该操控件使支架摆动,以连动连杆将线圈支撑定位,所以使用上具有轻易、快捷的线圈换装功效。
文档编号D04C3/48GK2455741SQ0026505
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明正 申请人:陈明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