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71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涉及一种竹纤维粘胶浆粕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浆粕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二类,现有竹浆粕产品多为不溶性浆粕,聚合度高(DP>1000),存在甲种纤维素百分含量低以及不可纺等主要技术缺陷,只能用于造纸生产;而可溶性粘胶竹浆粕采用硫酸盐法一步法蒸煮工艺,存在如下一些技术缺陷(1)反应性能不良;(2)可纺性差,需掺合棉浆粕方可进行粘胶纺丝(即混合纺);(3)粘胶成丝后纤维强度差;(4)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大城市浆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不溶性竹浆粕变性生产为可溶性粘胶纯竹纤维浆粕的工艺方法,使其可单独进行粘胶纺丝,提高白度和甲种纤维素纯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依浆粕生产工艺,主要有碱预浸渍、二次蒸煮、平板(带)式洗料、渗漂、洗料、除杂等。
在上述工艺基础上,具体工艺流程按1、碱预浸渍;2、二次蒸煮;3、疏解;4、平板(带)式洗料;5、除砂、浓缩;6、渗漂、洗料;7、漂白;8、酸处理、洗料;9、后除砂、浓缩;10、抄造。其中所述碱预浸渍是经过开棉机将不溶性竹浆粕开松、去杂,经分离喷碱后喂入螺旋压榨机,对粉碎、碱预浸渍后的不溶性竹浆粕纤维进行挤压渗透,工艺参数用碱(NaOH)量19-26%,浴比1∶3.75-1∶3.90,投料送入蒸球温度≥80℃。
所述二次蒸煮是对已经过一次蒸煮的竹浆粕进行第二次蒸煮。工艺步骤是(1)投料后蒸球不进汽转20-30分钟;(2)高温高压蒸煮,其中,升温曲线2小时,总升温时间2小时,3次升温2次放汽,末次升温后保温温度在170-175℃之间,压力0.77±0.02MPa/cm2。
所述平板(带)式洗料是将疏解后浆料洗料,其技术参数为半浆含碱≥2000g/m3,洗浆速度30米/分,洗浆后减量80-100g/m3。
所述渗漂洗料的技术参数时间90-120分钟,氯用比0.15-0.25%,酸比0.8-0.9%,碱量10-30g/m3。
本发明效果1、本发明将不溶性竹浆粕变性生产成可溶性粘胶竹浆粕,其指标比较如下表表1 竹浆粕变性生产前后指标比较项目 单位 变性生产前 变性生产后水份 % 10±1聚合度DP 1341 500±20甲纤 % ≤87.1 ≥93.0灰份≤% 1.130.10铁质≤ P.P.M 28 14吸碱值> % 709 570白度≥% - 81小尘埃< >0.03-3.0mm2105 50大尘埃< >3.0mm221反应性能 7C.C. -- 通过2、采用本变性生产工艺的粘胶竹浆粕产品可与同类粘胶棉浆粕产品相媲美,见下表2表2粘胶竹浆粕、粘胶棉浆粕一级品技术指标比较项目 单位 粘胶竹桨粕粘胶棉浆粕(部颁标准)水份 % 10±1 -聚合度 DP 500±20 500±20甲纤≥%93.0 93.0灰份≤%0.10 0.11铁质≤ P.P.M 1420吸碱值>% 570 500白度≥% 81 81小尘埃<0.03-3.0mm250 140大尘埃< >3.0mm21 1反应性能 7.C.C 通过 通过3、与棉浆粕生产比较,减少生产废水排放量35%。
本发明开辟了竹纤维粘胶浆粕生产新途径,开发粘胶浆粕新品种,有利于大城市利用技术优势使粘胶浆粕生产可持续发展。


附图,本发明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本发明工艺流程图,具体工艺流程按1、碱预浸渍;2、二次蒸煮;3、疏解;4、平板(带)式洗料;5、除砂、浓缩;6、渗漂、洗料;7、漂白;8、酸处理、洗料;9、后除砂、浓缩;10、抄造。其中1、碱预浸渍,经过开棉机将不溶性竹浆粕产品开松、去杂,经旋风分离喷碱后喂入螺旋压榨机,对粉碎、碱预浸渍后的不溶性竹浆粕纤维进行挤压渗透,为提高变性生产竹桨粕的甲种纤维素纯度和降低聚合度作准备,为二次蒸煮的蒸煮均匀性奠定基础。
主要技术参数用碱(NaOH)量19-26%,浴比1∶3.75-1∶3.90,投料送入蒸球温度≥80℃。
2、二次蒸煮。对于不溶性竹浆粕生产时已经过一次蒸煮,本发明进行第二次蒸煮,为二步法蒸煮。采用高温高压,三次升温、二次放汽,工艺目的是降低不溶性竹浆粕聚合度,提高甲纤纯度。工艺步骤是(1)投料后蒸球不进汽转20-30分钟;(2)高温高压蒸煮。
主要技术参数升温曲线2小时,总升温时间2小时,3次升温2次放汽,末次升温后保温温度在170-175℃之间,压力0.77±0.02MPa/cm2。
蒸煮效果DP 545±25,甲纤≥95%,甲纤提高率≥9.1%,反应性能7c.c.可获通过。为后道工序生产奠定工艺技术基础。
3、疏解蒸球倒料后直接输送至打浆机进行轻刀疏解。
技术要求无小浆团,理顺纤维。
4、平板(带)式洗料。疏解后浆料送带式真空洗浆机洗料,目的简化工序,节约电力和化工料,且高效、连续、均匀去杂、汰碱,为后工序提高浆粕白度作工艺保证。
主要技术参数半浆含碱≥2000g/m3,洗浆速度30米/分,洗浆后减量80-100g/m3。
5、除砂、浓缩。
二道除砂,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类型,开放式除砂主要目的是排渣,密闭式除砂利用离心力除杂。除砂瓶型号600#、606#等。除砂工作压力>0.25MPa。
圆网浓缩除去大灰尘,浓缩浆浓。
主要技术参数浆浓由3%浓缩至4.5%。
6、渗漂、洗料。采用渗漂技术提高白度,降低灰份。与氯化工艺比较具有不降聚合度、节省化工料且提高白度效果佳等优点。其主要技术参数时间90-120分钟,氯用比0.15-0.25%,酸比0.8-0.9%,碱量10-30g/m3及加其他化工助剂。水洗,氯化处理30分钟后,残碱达到0.04g/l,白度≥58%。
7、漂白目的是继续去除色素、杂质并降聚且不损伤甲纤。根据浆料聚合度等指标确定用氯量、用碱量、及时间和温度。主要技术参数漂后效果白度≥72%,DP520±20,甲纤≥93%,灰份<0.15%,铁质≤14P.P.M,吸碱值570,反应性能7c.c.通过。
8、酸处理、水洗酸处理除去灰份、铁质。水洗洗去残留在浆料中的各种酸溶性杂质。
9、后除砂、浓缩及10、抄造,二工序与棉浆粕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依工艺流程生产,经批量生产后,由粘胶纺丝厂将本发明生产的粘胶竹浆粕产品单独进行粘胶纺丝获得成功,且成丝质量优良,纤维强度、白度明显提高,与棉浆粕比较可纺性强。其物理指标均已到GB/T14463-93标准一等品,丝束外观光泽,爽滑,除具有透气性、染色性、悬垂性好外,还具有柔软、弹性耐磨、光亮、凉爽、抑菌等特性,特别适应制作夏季服装,如T恤、女式时装、床上用品等,为新一代“绿色纤维”。
权利要求
1,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依浆粕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主要有碱预浸渍、二次蒸煮、平板(带)式洗料、渗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碱预浸渍是经过开棉机将不溶性竹浆粕开松、去杂,经分离喷碱后喂入螺旋压榨机,对粉碎、碱预浸渍后的不溶性竹浆粕纤维进行挤压渗透,工艺参数用碱(NaOH)量19-26%,浴比1∶3.75-1∶3.90,投料送入蒸球温度≥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二次蒸煮是对已经过一次蒸煮的竹浆粕进行第二次蒸煮,工艺步骤是(1)投料后蒸球不进汽转20-30分钟;(2)高温高压蒸煮,其中,升温曲线2小时,总升温时间2小时,3次升温2次放汽,末次升温后保温温度在170-175℃之间,压力0.77±0.02MPa/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平板(带)式洗料是将疏解后浆料洗料,其技术参数为半浆含碱≥2000g/m3,洗浆速度30米/分,洗浆后减量80-100g/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渗漂的技术参数时间90-120分钟,氯用比0.15-0.25%,酸比0.8-0.9%,碱量10-30g/m3。
全文摘要
本发明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涉及一种竹纤维粘胶浆粕生产工艺。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依浆粕生产工艺,主要有碱预浸渍、二次蒸煮、平板(带)式洗料、渗漂。本发明将不溶性竹浆粕变性生产成可溶性粘胶竹浆粕;粘胶竹浆粕与粘胶棉浆粕一级品技术指标比较相近或更优,与棉浆粕生产比较,减少生产废水排放量35%;本发明开辟了竹纤维粘胶浆粕生产新途径,开发粘胶浆粕新品种,有利于大城市利用技术优势使粘胶浆粕生产可持续发展。
文档编号D21C1/06GK1385287SQ0211217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1日
发明者沈望浩, 郑明伟, 孙金莲, 陈建中, 宋才根, 江兴兰, 夏重光, 方顺荣, 陶杰荣 申请人:上海化纤浆粕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