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纱线端部之间的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98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纱线端部之间的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纱线端部之间的接头,例如当在连续加工从一纱线线轴退绕的纱线的过程中,纱线达到端部而必须将来自另一纱线线轴上供给的纱线开始部分接合至该端部。这样的操作特别当在织机中更换经轴时发生,当捻转在经轴上的纱线达到端部而必须将来自一新的经轴的相应纱线开始部分接合至上述端部,导致在经轴宽度上有多个这样的接头。
背景技术
在上述应用中采用的传统方法,即以系结操作把纱线的端部接合至另一纱线的开始部分,例如在DE OS 17 10 938中所描述。按照该公开文本,通过夹紧保持开始部分和端部,并然后由一种复杂机构执行系结操作。还有一种已知的接合方法在于,按照DE OS 32 47 162,使二纱线同轴心地互相对准但在它们之间具有一小段距离,并用夹紧装置保持其在此位置,此时粘合剂以定量小滴形式加入纱线开始和端部间的空隙,再用辊子作用在粘合处,并滚压所述粘合处以便在粘合处获得的直径等于纱线总体的直径。
机械地系结纱线开始部分和端部的方法导致相当程度的机械复杂性并具有相应的维护操作强度。此外,在系结处纱线的直径增加很多,这使其在很多应用中不可能连续地进行处理,因为在织机中纱线必须穿过通丝和精梳。当精梳运行时,它以高速非常接近地通过纱线,其中系结处易受相当大的摩擦和拉伸应力,这将导致纱线在系结处撕裂。因此,在织机上连续处理系结的纱线目前是不可能的。由于这些原因,当采用目前传统机械系结的方法时,力图在经轴上采用最大可能的纱线长度,以便以这样方式下节约在经轴上分别地对所有纱线系结而耗费的气力,这样的分别系结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实际上从不生产小批量(在经济上对于相对较短纺织品有利),因为小批量将使在经轴上必须有相应较短长度的纱线。另外已知的、将小滴粘合剂引入到开始部分和一被夹持纱线的端部之间的空隙中的方法实际上从未采用过,这是因为,特别是细纱线的情况中,相应地具有很小的粘合区域,它不能抵抗在纱线处理过程中的高拉伸应力,并且因而也易于撕裂。
从EP 0989 218 A1可知,还有另一种接合纱线的端部到一纱线开始部分的方法,按照该方法,端部和开始部分牢固地夹持在一个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它们重叠一相当长的长度并且在该位置捻转在一起。为了使该捻转区域具有必要的拉伸强度和S捻的阻力,在捻转区域涂敷粘合剂。该方法因此包括两个相继的步骤,首先必须将捻合的纱线牢固地夹持在所述的位置上,直到涂敷在捻转区域的粘合剂已固化。这过程严重地变慢下来,以至实际上这一方法从未建立起来。在这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捻转的纱线具有捻转回去的倾向,其结果是接头从一开始就被自动地赋予解开的倾向,除非粘合剂将两纱线真正牢固地连结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在两纱线端部之间形成一接头,所述接头能够抵御相当大的摩擦和拉伸应力,并且只导致在接头处不显著的变粗。本发明目的是这样达到的,纱线的端部定位成互相对准而不增加直径,它们各在纱线的一段长度上联结到至少一片纵向条上,所述纵向条在其面向纱线的侧面上敷施联结剂,所述联结剂以摩擦而不肯定形式,在纱线相应长度段上将纱线的端部永久地粘合到经纱条上。
在这种接头的设计中,在纱线加工过程中作用在接头上的力分布在纱线的一段长度上,该长度可能是根据纱线的类型和载荷而定的相应长度,使接头可永久地抵抗特别在随后纱线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力。所述的长度因此例如可能为几毫米或更多一些的数量级。这样,通过采用适合于所发生的力的抵抗性纵向条,有可能保证这样接合的纱线能够经受高强度拉伸和大的摩擦力,而不使后者损坏纵向条或者造成纵向条撕裂。与纱线的直径相比,纵向条导致在接合处直径仅少量增加,因为纱线本身的两端被牢固地夹持互相对准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中直径没有增加,即特别是以对接的方式,带有基本上横向延伸的切断截面,或带有在纱线端部和开始部分的斜面,,所述斜面能够在斜角截面上重叠搭接而不会有直径上的总体增加。这样产生的接头的特征也在于不含有自身解开力。
具体地说,纵向条材料可以为已知的塑料,诸如聚氯乙烯或聚酯,它们即使为特别薄的纵向条形式,也能够抵抗高拉伸和剪切力,其厚度例如为0.05mm。
产生在纵向条和纱线端部之间的摩擦性非正(frictional non-positive)的连接是有利的,其中用粘合剂作为联结剂。另一个同样合适的联结剂是热塑材料。上述联结剂是施加于各纵向条的联结剂。此外,也可使纵向条本身成为联结剂,此时用热塑性材料作为制成纵向条的材料。此外,联结剂也可能是钩绒紧固机构形式,其中纵向条的、面向纱线的表面和纱线端部表面形成钩绒紧固机构的典型部件,即钩面及绒面。
纱线端部和纵向条之间的接头可以有利地如此设计,即纵向条包围纱线的相应端部。这导致在纵向条和纱线端部之间接头在纱线周缘的广阔范围内,并结果成为特别有抵抗力的接头。不过,也有可能利用两条对置的纵向条来将两纱线端部联结在一起,其结果是作用在接头的力被传递到两纵向条。为使接头特别加强,纵向条可以如此方式设置,即它们从纱线端部径向地突出于侧面,并在所述区域联结在一起。
加强接头的另一可能性在于使纱线端部保持成互相隔开一距离,并且各纱线端部被保持在两纵向条之间,所述纵向条在纱线端部之间区域内联结在一起。一种特别结实的接头可通过纵向条本身在纱线端部之间区域内联结在一起来获得。
如果使用两纵向条来固定于纱线的各端,它们可有利地以重叠方式在侧面联结在一起,这导致在重叠区域内特别高的可载荷性,其中重叠具有足够长度。当然,可能把纵向条对接地联结在一起。不过对于这样的联接部,在联接部上必须用具有特别拉伸强度的接合剂,因为整个拉伸载荷并因而在接头中所产生的应力都集中在该点处。
产生接头的另一可能性在于利用至少又一片纵向条使两对纵向条连接在一起。在这一情况中,上述联接部用覆盖该联接部的又一纵向条覆盖,这相应地加强了接合。
如以上对于各实施方案所描述,在许多不同布置中,为了加工一组例如供给到织机的经线并横向越过这样一组经线而需要进行接合。在这样的情况可以并立地设置接头。不过,也可能使接头一个接一个地交错布置,如果特别重视在接合区域一组经线的横向尺寸时这样是有利的。在这样情况下交错布置有利。
附图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呈现在附图中,其中

图1显示用单片纵向条在两纱线端部之间形成的一接头;图2显示按照图1中II-II线截取的剖面;图3显示用纵向条部分地包围一纱线端部的接头;图4显示用纵向条包围大部分纱线端部的另一变型;图5显示用两对置的纵向条的一接头;图6以剖面形式显示用两对置的纵向条(各几乎包围纱线端部的一半)的一接头;图7显示用两纵向条的一接头,其中所述纵向条从纱线端部横向突出并在该处联结在一起;图8显示相似于图1的表示,其基本的设计按照图7的基本设计原理,且纱线端部大致为横向地切断;图9显示相似于图8的一接头,但纱线端部以斜角切断;图10显示用重叠的纵向条的一接头,所述纵向条用摩擦性非正连接来联结;图11显示各纱线端部用两纵向条,各纱线端部的两纵向条以对接方式相互会合;图12显示相似于图11的一接头,但用另一纵向条来进行接合连接;图13显示相似于图12的一接头,但用两片附加的纵向条来进行接合连接;图14显示具有并立设置的接头的一组纱线的俯视图;图15显示具有一个接一个设置的接头的一组纱线,且诸接头布置成两排接头;图16显示相似于图15的布置,但具有设置为一个接一个的四排交错的接头;图17显示用于制作一组纱线的接头的一装置的基本表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定位成互相对准的纱线1和2的端部之间的一接头。在它们的互相面对的侧面上,纱线端部1和2具有大致径向的分界面。两纱线1和2的端部之间的连接由纵向条4来建立,该纵向条4利用其携带的粘合剂通过摩擦性非正的连接方式永久地联结纱线1和2端部。纵向条4为塑料材料,用已知的热塑性材料作为粘合剂。因此,纵向条4有效地造成包括两纱线1和2端部的连续的纱线,且纵向条4区域内截面只有少量增加,结果使这样接合的纱线能够方便地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
图2显示图1中沿II-II线的剖面。
图3用剖面显示按照图1和2的接头的一改进形式。图3中接头包括一纵向条5,它包围纱线2的端部实质上超过大约180°的一区域,并且因此提供具有特别高负载能力的接头。
图4显示一种纵向条实质上包围整个纱线2端部的一接头。可以看到,在该情况中纵向条6在纱线2端部的周向延伸如此之远,以至在纵向条6的边缘之间只留下很狭小的空隙。
图5显示一种利用两片纵向条7和8的接头。两纵向条7和8通过其本身联结至在纱线2的端部(并联结至另一纱线端部,该另一纱线端部未显示),两纵向条各在纱线2端部圆周上只延伸相对较小的部分。
按照图6,有两片纵向条9和10,各包围纱线2端部且其程度几乎与图3中所示纵向条相同。
图7显示一种接头,它同样包括两片纵向条11和12,不过这两片纵向条在侧面径向地突出,并如此在纵向条11和12联结在一起的区域形成两翼13、14。在图13和14中的接头在这种情况可以做成特别加强,其结果使这种类型的接合对于摩擦和拉伸应力特别有抵抗力。
图8表示按照图7中接头的侧视图,后者为一剖面图。从图8可以清楚地看到,纱线1和2端部的面对两侧如何形成,就是,类似于图1中实施方案,通过大致径向切口3,这样的切口当然在纱线1和2端部均存在。
关于真实的接头,图9显示与图8同样的实施方案,但在这一情况中,纱线1和2两端部的内侧的设计不同,在这一情况中,通过斜角切断来相互重叠。
上述实施方案是其中形成接头的纵向条延伸过纱线1和2端部的各种例子中的几个,其结果是使任何发生的拉伸从一纱线(例如1)端部传递到相应的纵向条11或12,并再从其传递到另一纱线2端部。不过,接头也可用不同方式做成,即纵向条在纱线1和2端部面对的侧面之间设置重叠或对接的联接部,然后由这些联接部吸收发生的拉伸力。
为此目的,图10显示一种实施方案,其中纱线1和2的两端部各由两纵向条15/16和17/18联结,纵向条15/16突入纱线1和2端部之间的空间,并在该区域与纵向条17和18重叠。在重叠区域,纵向条15/16和17/18牢固地联结在一起,例如通过粘合剂,如此在纱线1和2的两端部之间建立起接头。
在图11中显示在图10中接头的一变型,其中纵向条15/16和17/18在联接部19上以对接形式会合,联接部19同时形成粘结或焊接联接部。只要粘结或焊接联接部有足够的结合力,这样的设计对于拉伸力和摩擦有足够的抵抗力。
在图12显示图10和12所示设计的另一变型,其中纵向条15/16和17/18互相保持一个小距离,所述距离在该情况中用另一纵向条20桥接。所述纵向条20胶合在纵向条15/16和17/18的面对端上,并如此形成两纱线1和2的端部之间的接头。
在图13中显示一种加强接合,其中不是用一片纵向条(按图12的纵向条20),而是再加设一纵向条,即有两纵向条21和22,它们互相对置并用粘合连接把两对纵向条15/16和17/18的端部保持在一起。
在有关纺织品的制造中在两纱线端部之间制作接头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织物的编织中,其中有多组纱线供应到相应的加工机器中。利用现有传统技术,这是通过从并排捻转各根纱线的诸经轴上移去各组纱线来完成的。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干扰加工机器的操作,当经轴将结束时有关纱线的端部必须联结到一新的经轴的纱线端部,为此目的必须使大量纱线联结在一起,即多达几千纱线。因此这种接合方法是代表在纺织品生产中关键和复杂技术步骤的技术。由于制作接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力图采用尽可能大的经轴,不过,这样必须生产相应较大的批量,这样,其中相应地很少需要制作大量接头。在生产标准货物的情况,大批量一般没有特别大问题。不过,如果所生成的货物为流行商品,其中织物仅需要几百米或更少,老的和新的经轴纱线的接合和现在相关的长期停机时间牵涉如此之高的成本,以至在小批量基础上生产的织物将相当地更为昂贵。
因此,就存在最初所描述的创造制作这样一种接头的可能性问题,该接头要特别能够抵抗应力,并且容易制作和在纺织品生产中不会特别地破坏机器的连续性。
在两纱线端部之间的接头的上述设计极为适合于在供给到诸如在织机的加工机器以前接合两组纱线中各纱线端部。按照下面深入的描述,在上述环境中制作接头的过程是,使定位成沿同一方向互相对准的两组纱线的纱线端部沉积在一横向带子上,以使一组纱线的纱线端部与另一组纱线的纱线端部相对,横向带子在需要联结的纱线端部区域中横向于纱线组地延伸并横穿过诸纱线组,诸纱线端部在其上通过横向带子所携带联结剂的激活而联结到横向带子并因而相互联结,此后横向带子被延伸在沿纱线端部并在其间延伸的一切割器分割成为各具有一纵向条的各个接头,在所有情况下,这导致包含接头的各根连续纱线。这一过程容许在两组纱线基础上快速制成多个大致并置的接头。该过程容易执行,因此在小批量的情况中也可能在纱线端部之间制成必需接头,而不至于使其成为最终产品尤为昂贵的因素。
利用横向带子制作接头已经提供坚固的接合或联接。不过,也可能再改善接合的质量,即利用两条胶带,其中对置的横向带子放置在沉积在第一横向带子上的纱线端部上。所述对置横向带子同样通过联结剂的激活联结至纱线的端部,于是切割器将两横向带子分割成为两片纵向条,其中各纱线端部具有一接头。
这样对两组纱线的各个纱线的端部接合的工艺,可以各种方式进行。如此,如图14所示,可以在一组纱线中直接为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接头。不过,可替代地,纱线1和2的端部可以布置为一个在一个之后的交错模式,如图15和16中对于接头29和30所示。图15显示两排接头,在其中接头设置为一个在一个之后的交错方式;而图16显示布置成为四排的接头30,这些接头从纱线端部到纱线端部设置为一个在一个之后的交错方式。
图17显示用其将两组纱线的各个纱线端部联结在一起的装置的基本表示图。这是根据这样的一个过程的,在其中纱线21的端部沉积在一横向带子20上,纱线21的端部被另一横向带子覆盖,即对置的横向带子22,两横向带子20和22通过由横向带子所携带的联结剂的激活而联结到纱线21的端部。在这情况中的联结剂例如为冷粘合剂。这样联结到纱线21的横向带子20和22然后被引导通过压辊23和24,使所述的三零件20、21和22密切联结。同时,如此产生的多组纱线的复合单元进一步向前运输,由压辊23和24从供给辊子25和26(上面捻转两横向带子20和22)中抽出复合单元。
在离开两压辊23和24后,牢固地夹持在横向带子20和22之间的诸组纱线进入切割器27的区域,切割器沿纱线端部割穿各横向带子,这对于纱线各端产生如上面描述的两纵向条,所述纵向条然后产生包括包含该两纵向条的接头的各根连续的纱线。该设备因此提供连续的各纱线,每一纱线具有上述类型的接头。
在上述EP 0 989 218 A1(在此,特别见图6到7)中描述了纱线的端部放置在它们可成用于接合的关系的位置的方法。把纱线端部放置在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意义中、它们可以接合在一起位置的方法因此是不言自明的。
权利要求
1.在两纱线(1,2)端部之间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定位成互相对准而不增加直径的纱线(1,2)的端部各在一段纱线长度内联结到至少一片纵向条(4),所述纵向条(4)在其面向纱线(1,2)的端部的侧面上设有联结剂,所述联结剂以摩擦性非正的方式(图1,图2)在纱线相应长度段上把纱线(1,2)的端部永久地结合到纵向条(4)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联结剂为粘合剂。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联结剂为热塑性的。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形成联结剂。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和纱线表面形成钩-绒紧固机构。
6.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纱线(1,2)的端部以基本上横向延伸的切断截面(3)(图1,8)互相对准。
7.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纱线(1,2)的端部切成斜面,而斜角截面重叠地互相对准(图9)。
8.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5,6)包围纱线(2)端部(图3,图4)。
9.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纱线(2)的端部用两片对置的纵向条(7,8,9,10)联结在一起(图5,6)。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11,12)从纱线端部径向地突出于侧面,并在所述区域(13,14)内联结在一起(图7)。
11.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纱线(1,2)的端部保持成互相隔开一距离,并且各纱线(1,2)的端部保持在两纵向条(15,16;17,18)之间,所述纵向条(15,16;17,18)在纱线(1,2)的端部之间区域内联结在一起(图10)。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15,16;17,18)在侧面重叠地联结在一起(图10)。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15,16;17,18)在侧面对接地联结在一起(图11)。
14.按照权利要求11的接头,其特征在于,纵向条(15,16;17,18)由至少另一片纵向条联结在一起(图12,13)。
15.在一组供应到加工机器的经线中布置多个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的接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接头(28)为并立设置(图14)。
16.在一组供应到处理机器的经线中布置多个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的接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接头(29,30)以一个接一个之后的交错方式布置(图15,16)。
17.在供应到加工机器、例如织机以前产生按照任何权利要求1到16中任一项的接头、以便联结两组纱线中各个纱线端部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定位成互相在同一方向对准的两组纱线的纱线(21)端部被沉积在一条横向带子(20)上,使一组纱线的纱线(21)端部与另一组纱线的纱线端部相对,横向带子(20)在需要联结的纱线(21)的端部区域内相对各组纱线横向延伸并且横跨过诸纱线组,纱线(21)端部于是通过由横向带子(20)所携带的联结剂的激活而联结至横向带子(20)并因此也互相联结,此后横向带子(20)被沿纱线(20)端部并在其间延伸的切割器分割成为各具有一纵向条的各个接头,这导致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接头的各根连续的纱线(图17)。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沉积在横向带子(20)上的纱线(21)的端部上放置一条对置的横向带子(22),所述对置的横向带子(22)同样通过联结剂的激活而联结至纱线端部,由此切割器(27)分割两横向带子(21,22)成为两纵向条,各纱线(21)端部具有一接头(图14,17)。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的工艺,其中接头以一个接一个的交错方式设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各交错设置的排,对于并立设置的接头,沉积一条横向带子和如果需要、一条对置的横向带子,后者被切割器分割成为单独的接头,并被设置成一个接一个的交错方式,各接头具有纵向条(图15,16,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两纱线端部之间的接头,定位成互相对准而不增加直径的两纱线端部各在一段长度上联结到至少一片纵向条。纵向条在其面对纱线端部的侧面上设有联结剂,所述联结剂在纱线的相应长度段上以摩擦性非正的方式将纱线端部永久性地结合到纵向条上。
文档编号D03J1/18GK1543424SQ02815953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福克-海约·桑德斯, 福克-海约 桑德斯 申请人:福克-海约·桑德斯, 福克-海约 桑德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