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

文档序号:1725921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特别是涉及通过缝合厚材料形成接缝的方法,例如用皮革缝制成皮球等等,或(缝制)帐篷,或(缝制)帆布;方法是使两块材料的正面彼此面对,然后把材料的边缝合在一起,然后把缝合在一起的材料展开,以便把缝合边隐藏起来。
当使用缝纫机缝制皮革、帐篷、上述材料等材料时,要把两块材料的正面彼此面对叠合在一起,然后使用双线连锁缝纫机缝合材料的边沿。在使用时,把缝合好的材料展开,以便隐藏缝合边。
缝合部分的缝合强度取决于(1)每根针线(即上线)和环线(即下线)的抗拉强度,(2)在针线与环线之间的每个线结上的摩擦力,(3)在针线、环线和上层、下层材料(或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由于缝合部分的缝合强度都加在一根线上,因而缝合强度取决于一根线的强度。此外,当所缝合的材料被展开时,针线和环线会松动,每个线结会变形,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由于针线和环线而受到压缩。
根据这种现象,当缝合好的材料(或布料)展开时,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之间的接触面打开,结果使得由于针线和环线或线结暴露在材料的表面上,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如

图10所示的缝纫技术,其中使用双线连锁缝纫机通过(1)把上层布料F1和下层布料F2向前进给的同时形成两个向前的针脚和(2)形成一个向后的针脚(或回针针脚),从而形成单针脚,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加工出一条缝合接缝。
按照上面方法形成的接缝包含一个用来与针线A打结的活结针脚H,活结针脚H形成在向后针脚变成向前针脚的地方。此外,布料是通过三根针线A和三根环线B缝合在一起的。因此,增加了布料之间的挤压力,接缝松动或开裂的频率降低了。然而,由于缝制接缝的过程包含有反向针脚;因此,操作者缝制布料并不容易,而且会感到不舒服。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缝纫机缝制接缝的方法,其中缝纫机中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有一个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梭钩、一个第一针、一个第二针、和一个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梭钩,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当各针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进给材料,从而以这样一种方式,即接缝的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两条彼此独立而又相互重叠的缝合接缝。
其特点是,一条接缝由完整针脚组成,而另一条接缝由活结针脚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使用缝纫机缝制接缝的方法,其中在每一个针脚处都颠倒180度以实现往复运动的两个针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针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的方式,位于两个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梭钩之间,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当各针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进给材料,从而使用两个针线和两个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都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缝合接缝。
其特点是,上述两个线结中的一个线结是完整针脚,而另一个线结则是活结针脚。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使用缝纫机缝制接缝的方法,其中在每一个针脚中都颠倒180度以实现交替往复运动的两个针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针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的方式,位于两个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梭钩之间,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当各针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立即进给材料;其中依次形成每两个针脚就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两个针线和两个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使四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都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缝合接缝。
其特点是,上述四个线结之中的两个线结是完整针脚,而另两个线结则是活结针脚。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使用缝纫机缝制接缝的方法,其中一个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梭钩、一个对于每个针脚朝向一个方向摆动的针、和一个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依次排列;在此,针的摆动方向轮流交替为材料的进给方向和与材料进给相反的方向,这种方法的步骤如下在针形成针脚之后,立即进给材料;其中在每两个针脚处,进给运动停止,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一个针线和两个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缝合接缝。
其特点是,上述两个线结之一是完整针脚,而另一个线结则是活结针脚。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使用缝纫机缝制接缝的方法,其中缝纫机具有一个在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和其反方向之间来回摆动的针、和一个从进给方向看位于针的右侧或左侧的梭钩,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针形成针脚之后,立即进给材料,其中在每两个针脚处,进给运动停止,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一个针线和一个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缝合接缝。
其特点是,上述两个线结之一是完整针脚,而另一个线结则是活结针脚。
根据本发明,在同一个打结点上形成了一个完整针脚和一个具有高缝合强度的活结针脚,此外,同一个打结点上的两个针脚可以由同一根针来完成,因此其效果可与通过反向缝合所得到的效果相媲美。
另外,因为越过上层材料(或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有多个针线,越过下层材料(或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有多个环线。所以,加在上层和下层材料上的压缩强度非常大。因此,当将缝合到一起的材料展开时,缝合接缝不会松动或裂开。
还有,因为无需使进给方向反向,因此,操作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且确保了足够快的缝纫速度。此外,只需改装一台传统的缝纫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本实施例的各种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接缝是通过两个垂直的针使用双线连锁缝纫法制成的。这里使用的缝纫机是通过改进传统的双针缝纫机而获得的,在改进后的缝纫机中,沿着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垂直于和它们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中,沿着布料(或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着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梭钩C1、针D1、针D2、和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梭钩C2。
在操作中,首先,使用进给量设定装置(没有画出)把针D1处(靠近操作者)的布料的进给量和针D2处的布料的进给量设定为相同,从而利用针在相应的位置上各自独立地精确形成针脚。
在上述进给量设定之后开动缝纫机,就可以连续加工出图1所示的针脚。以下将对这些针脚进行解释。这里,在说明这些针脚的每幅图中,在对针线和环线的描述方式中,线的主要部分与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都不接触;而在实际情形中,这些线是紧锁在每个针脚上的,从而使得针线和环线与上下布料紧密接触。
当缝纫机工作时,布料F1和F2向前移动,由梭钩C1和针D1(即通过针线A1和环线B1)连续地形成完整针脚P,同时,由梭钩C2和针D2(即通过针线A2和环线B2)连续地形成活结针脚H,在此,由于梭钩C2和针D2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使活结针脚H产生绞扭在一起的线结。在上述过程中,每个由针线A1和环线B1产生的完整针脚P都形成在由针线A2和环线B2产生的每个活结针脚H上(即,形成在同一个缝合点上,也就是说形成在相同的打结点上),使得完整针脚P在活结针脚H之后并与之相距一个节距。因此,在接缝的每个缝合点上,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都相互重叠。
在根据以上过程形成的接缝中,在每个打结点上都会形成具有很大的打结强度的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此外,因为两根针线越过上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伸展,而两根环线越过下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伸展;所以,针线和上层布料之间的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以及环线和下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都会很大(即,加在上下布料上的压缩强度很大)。因此,当完成上述接缝的缝制后打开布料时,接缝不会松动和开裂。
此外,因为缝纫机的旋转速度(即,进给速度)与缝纫速度相一致(即,相等);所以,操作者不会感觉不舒服。还有,可以通过简单改进传统的双针缝纫机而易于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其中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与其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第二实施例以下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本发明接缝形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接缝是通过两个垂直的针使用双线连锁缝纫法制成的,两个针在进给方向上来回交替变换位置。
本实施例的缝纫机是通过改进传统的双针缝纫机而获得的,在改进后的缝纫机中,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与其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而安装着两根针的针棒在每个针脚上颠倒180度,从而实现来回往复运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中,在每个针脚上颠倒180度以便实现来回往复运动的两个针D1和D2位于梭钩C1和C2之间,其中梭钩C1和C2都绕逆时针转动,而梭钩是沿着布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的。
在操作中,首先,考虑到两针之间的间隔,使用进给量设定装置(没有画出)来设定针D1处(即,靠近操作者)的布料进给量和针D2处的布料进给量,以便在对应位置上精确地形成针脚。
在上述进给量设定之后开动缝纫机,就可以连续加工出图3所示的针脚。以下将对这些针脚进行解释。
也就是说,在两种模式之间交替切换两针与两梭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同时形成针脚。
更具体地说,当针线中的一根,也就是针线A1被梭钩C1(即,靠近操作者的梭钩)捕获时,针线A1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完整针脚P;同时,针线中的另一根,也就是针线A2被梭钩C2(即,距操作者较远的梭钩)捕获,使针线A2就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形成活结针脚H。
当布料向前前进一个节距,而针的位置相互交换时,针线A1就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形成一个活结针脚H,而在此位置的布料上此前已经形成了完整针脚P;同时,另一根针线A2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完整针脚P。因此,在产生的接缝中,同一根针在同一个打结点上形成了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从而加工效果与采用反向缝合方法得到的加工效果相似。
在按上述方法加工的接缝中,在每个针脚上都会形成反向针脚,两根针线越过上层布料在相邻线结之间伸展,而两根环线越过下层布料在相邻线结之间伸展。因此,针线和上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环线和下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都会很大。因此,当完成上述接缝的缝制后打开布料时,接缝不会松动和开裂。
此外,因为缝纫机的旋转速度(就是进给速度)与缝纫速度相等;所以,操作者不会感觉不舒服。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通过简单改进传统的双针缝纫机而易于实现,其中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与其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并且针做往复运动,以便在每个针脚上针的位置颠倒180度。第三实施例以下参照图4和图5来说明本发明接缝形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接缝也是通过两个垂直的针使用双线连锁缝纫法制成的,两个针在进给方向上来回交替变换位置。
本实施例的缝纫机是通过改进图4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缝纫机而获得的,这种缝纫机在每两个针脚(通过每个针形成的针脚)处都停止进给运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中,在每个针脚处颠倒180度以实现往复运动的两根针D1和D2位于都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梭钩C1和C2之间,在此,梭钩沿着布料的进给方向排列;并且在每两个针脚处都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布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
在操作中,首先,考虑两针之间的间隔,使用进给量设定装置(没有画出)来设定针D1处(即,靠近操作者)的布料进给量和针D2处的布料进给量,以便在对应位置上精确地形成针脚。
在实现进给量的上述设定之后开动缝纫机,就可以连续加工出图5所示的针脚。以下将对这些针脚进行解释。
也就是说,在两种模式之间交替切换两针与两梭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同时,形成了针脚。
更具体地说,当针线中的一根,也就是针线A1被梭钩C1(即,靠近操作者的梭钩)捕获时,针线A1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一个完整针脚P;同时,另一根针线,也就是针线A2被梭钩C2(即,距操作者较远的梭钩)捕获,使针线A2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产生出一个活结针脚H。
当布料向前前进一个节距,而针的位置相互交换时,针线A1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形成一个活结针脚H,而在相同位置的布料上此前已经形成了完整针脚P;同时,另一根针线A2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一个完整针脚P。
当布料又向前前进一个针脚,而针的位置相互交换时,针线A1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一个完整针脚P;同时,另一根针线A2,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形成一个活结针脚H,而在布料的同一位置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针脚P。
当进给运动停止,针的位置颠倒时,针线A1与环线B2一起通过梭钩C2形成活结针脚H,而在紧接此针脚之前的位置上针线A2与环线B2已经形成了一个活结针脚H;另一根针线A2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形成一个完整针脚P,而在紧接此针脚之前的位置上针线A1与环线B1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针脚P。
因此,在加工出的接缝中,在每个打结点上形成了四个线结,且在每一个打结点上由同一根针形成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因此加工效果与采用反向缝合方法的加工效果相似。
在按上述方法加工出的接缝中,在同一个打结点处有四个线结,而在每个点上都形成了反向针脚。此外,越过上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展开了四根针线,而越过下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展开了两根环线。因此,针线和上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环线和下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都会很大。因此,当完成上述接缝的缝制后打开布料时,接缝不会松动和开裂。
在本实施例中,缝纫速度低于缝纫机的旋转速度(即,进给速度);然而,因为不需要改变进给方向,所以操作者就不会觉得不舒服。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通过改进传统的双针缝纫机而实现,改进如下(1)其中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与其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2)针做往复运动,以便在每个针脚上针的位置颠倒180度;(3)在每两个针脚处,进给运动停止。第四实施例以下参照图6和图7来说明本发明接缝形成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接缝是使用Z字形针脚和摆针缝纫机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缝纫机是通过改进传统的Z字形针脚缝纫机而获得的;在改进后的缝纫机中,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和它们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且在每两个针脚处都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布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中,梭钩C1、针D、和梭钩C2沿着布料的进给方向排列;其中梭钩C1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每个针脚之后针D沿着进给方向(即,沿着进给方向或其反方向)在布料上摆动(即,针的摆动类似于Z字形针脚那样,摆动方向与进给方向相一致),梭钩C2也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梭钩C2的顶部在两个针尖N1和N2之间穿过,从而形成一个针脚;并且在每两个针脚处进给运动停止,以便在不进给布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
在操作中,首先,通过使用进给量设定装置(没有画出)设定的进给量要满足以下条件进给量要与针的摆动量相一致,同时,每个梭钩位置的调整要考虑到摆动量的因素。
当经过以上调整之后开动缝纫机时,就可以利用两个环线B1、B2和一个针线A连续加工出图6所示的针脚。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针脚。
当开动缝纫机,针D下落到梭钩C1(靠近操作者)上时,针线A就与环线B1一起通过梭钩C1而形成一个活结针脚H。然后,针D抬起到布料上方,并沿着进给方向摆动;然后针D再度落下,以便与环线B2一起通过另一个梭钩C2而产生出一个完整针脚P。然后,针D再度抬起,并沿着进给的反方向摆动,同时布料进给一个针脚。然后,针D落下,以便与环线B1一起形成一个活结针脚H。在下一步,当进给运动停止时,针D抬起,并沿着进给方向摆动,针再度落下,以便与环线B2一起产生出一个完整针脚P。以上的动作序列不断地重复,就可以在每个打结点上形成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
在上述形成接缝的过程中,在每个打结点上都形成了一个完整针脚P和一个活结针脚H。另外,虽然使用一根针线以缝合布料,但是越过上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排列了三根针线,并越过下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排列两根环线。因此,针线与上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以及环线与下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都很大(即,加在上下两层布料上的压缩强度很大)。因此,当缝合出上述接缝后打开布料时,接缝不会松动或开裂。
此外,虽然缝纫速度低于缝纫机的旋转速度(即进给速度),但是无需颠倒进给方向,因此操作者不会感到不舒服。还有,通过简单改进传统的Z字形针脚缝纫机,就可以轻易地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改进方法是,使得针与梭钩相互面对的方向与其在传统缝纫机中的方向相垂直,且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进给运动。第五实施例以下参照图8和图9来说明本发明接缝形成方法的第五实施例。
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接缝是使用Z字形针脚和摆针缝纫机形成的。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缝纫机是通过改进传统的单针缝纫机而获得的;改进方法是使得针沿着进给方向摆动(即,摆动类似于Z字形针脚中的情形,摆动方向与进给方向相一致),并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布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中,梭钩C位于针落下位置的右侧或左侧,在每个针脚之后针D在布料上方沿进给方向摆动,且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进给运动,以便使用单根针线和单根环线形成接缝。
在操作中,首先,将针的摆动量设定在针摆动前后梭钩C都可以捕捉到针线的范围内,通过使用进给量设定装置(没有画出)设定的进给量要与针的摆动量相一致,以便在预定位置上准确地形成针脚。
当完成上述调整后开动缝纫机时,就可以连续地加工出图8所示的针脚。以下将对这些针脚进行解释。
当开动缝纫机,针D下落到进给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即,靠近操作者的位置)上时,针线A与环线B一起产生出一个活结针脚H。然后,针D抬起到布料的上方并沿着进给方向摆动,然后针D再度落下,以便与环线B在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即,在针落下的两个预定位置之间)加工出一个完整针脚P。然后,针D再度抬起,并沿着进给运动的反方向摆动,同时布料进给一个针脚的距离。然后针D落下,以便与环线B一起在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加工出一个活结针脚H。下一步,虽然进给运动停止,但是针D抬起并沿着进给方向摆动,针再度落下,以便与环线B一起在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加工出一个完整针脚P。上述动作序列不断重复,以便在每个打结点上形成完整针脚P和活结针脚H。
在上述形成的接缝中,在每个打结点上都形成了一个完整针脚P和一个活结针脚H,并且针线和环线将布料牢固地缝合在一起。就每个针脚而言,越过上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排列着三根针线,而越过下层布料在相邻打结点之间排列着三根环线。因此,针线与上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以及环线与下层布料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摩擦力都很大。因此,当缝合出上述接缝后打开布料时,接缝不会松动或开裂。
此外,虽然缝纫速度低于缝纫机的旋转速度(即进给速度),但是无需改变进给方向,因此,操作者不会感到不舒服。还有,通过简单改进传统的Z字形针脚缝纫机,就可以轻易地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改进方法是,针的摆动要沿着进给方向,并且进给运动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改动和变化可能仍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其中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梭钩、第一针、第二针、和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梭钩沿所缝合材料进给方向依次排列,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当针同时并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进给材料,从而以这样的方式,即接缝的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都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两个独立的相互重叠的接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形成方法,其中一条接缝由完整针脚组成,而另一条接缝由活结针脚组成。
3.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其中在每个针脚上颠倒180度以实现往复运动的两个针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针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的方式,位于两个逆时针转动的梭钩之间,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当针同时而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进给材料,以便用两根针线和两根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接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两个线结之一是完整针脚,而另一个线结是活结针脚。
5.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其中在每个针脚上颠倒180度以实现往复运动的两个针以这样一种方式,即针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排列的方式,位于两个逆时针转动的梭钩之间,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针同时而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之后立即进给材料,在依次形成每两个针脚的地方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两根针线和两根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四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接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缝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四个线结中的两个线结是完整针脚,而另外两个是活结针脚。
7.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其中逆时针转动的第一梭钩、在每个针脚上朝向一个方向摆动的针、和逆时针转动的第二梭钩沿着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依次排列,此处针的摆动方向在进给方向及其反方向之间来回转换,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针形成一个针脚之后立即进给材料,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一根针线和两根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接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缝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两个线结中的一个线结是完整针脚,而另外一个线结是活结针脚。
9.一种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所述缝纫机具有针和从进给方向看去位于针的右侧或左侧的梭钩,其中针的摆动方向在所缝合材料的进给方向和进给方向的反方向之间切换,这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针形成一个针脚之后立即进给材料,在每两个针脚处停止进给运动,以便在不进给材料的情况下形成下一个针脚,并使用一根针线和一根环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两个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一条缝合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缝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两个线结中的一个线结是完整针脚,而另外一个线结是活结针脚。
全文摘要
一种使用缝纫机加工出结实的接缝的方法,其中不需要反向缝合。在缝纫机中,一个逆时针转动的第一梭钩、一个第一针、一个第二针、和一个逆时针转动的第二梭钩沿着进给方向依次排列。每当针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形成针脚时,所缝合的材料进给一次,以便以这样一种方式,即接缝的线结在每个打结点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两个相互重叠的独立接缝,其中一条接缝由完整针脚组成,而另一条接缝由活结针脚组成。
文档编号D05B1/12GK1446970SQ03107910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5日
发明者藤仓隆志, 村谷弘志, 柳本孝仁 申请人:美佳飒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