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21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组件,具体的说是安装在环锭细纱机上用于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锭细纱机在工作时,纤维须条在牵伸区受罗拉加压的影响,其截面呈扁平状。当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即进入加捻工序,从而形成细纱。为消除从前罗拉钳口部位到加捻过程中所形成的“加捻三角区”,避免纤维须条中的在加捻过程中受力不均,发生成纱毛羽多、成品细纱的抗拉强度低、条干粗细不均、质量差的现象,目前采用的方法多是在原有细纱牵伸机构的下游增设负压气动集束区,使经前罗拉钳口线由多孔输送带输出的纤维须条受到负压气流的作用而紧密集聚,改变了其截面的扁平形状,从而消除纺纱加捻三角区。气动集束区设有负压抽吸装置,它包括负压源和管壁上开有吸气缝的异形截面吸管,并通过一套封闭的负压输送管道将负压源与异形截面吸管连通,所述输送带即套在异形截面吸管的外壁上。该负压抽吸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输送纤维须条的输送带为多孔透气带,难免会有小部分短绒在负压作用下通过透气带进入到负压管路中,吸附在负压源附近,久而久之会因为棉绒聚集影响风压、风量,甚至造成风机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灵活、便于拆装清理的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别之处是它安装在负压输送管道中,其构成中包括套筒和滤筒,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负压输送管道,所述滤筒外壁为滤网,滤筒位于套筒内,两者之间留有径向间隙。
上述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所述套筒与滤筒的径向间隙为10~15毫米。
上述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所述套筒内设有滤筒托架,滤筒托架与滤筒固定连接,滤筒即设置在滤筒托架上,滤筒托架上还设有衬垫。
上述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所述套筒上端设有滤筒顶盖,滤筒顶盖的内孔与负压输送管道外壁相连接,滤筒顶盖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孔相连接,滤筒顶盖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
上述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所述套筒两端设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组件,可以有效消除负压抽吸装置中棉绒阻塞负压源的现象,保持管道的通畅。它采用套筒和滤筒的嵌套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负压输送管道上的任何部位。其整体构成小巧、结构简单、布局灵活、便于拆装清理。安装该过滤组件,可不影响现有设备的结构设置和空间布局,因此非常适宜用在现有设备的改造中。本实用新型造价低、易于实现,除使用在环锭细纱机中的负压抽吸装置外,亦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管路过滤装置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包括套筒1和设置在套筒中的滤筒2,套筒的上下两端连接负压输送管道4,它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负压输送管道的任意部位上。滤筒由固定连接在套筒上的滤筒托架7支撑,滤筒的上口8通过衬垫6与负压输送管道连通。滤筒和套筒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为10~15毫米。滤筒顶盖3位于套筒上端,其内孔与负压输送管道外壁相连接;外壁与套筒的内孔相连接,滤筒顶盖的外壁上设置的环形凸台19可起到定位作用。为使结合处严密,套筒的上下端均设有密封垫圈5、18。工作时混有棉绒的负压气体通过负压输送管道经套筒的上游口进入滤筒中,并由滤筒壁上设置的滤网溢出,经滤筒和套筒之间的间隙由套筒下游口流出。在此过程中,混入气体中的棉绒被滤网阻挡,积留在滤筒中,定期清理滤筒中的积沉棉绒,即可保证负压源不被堵塞。
参看图2,滤筒为筒状结构,它由上口8、底板11、支杆10和滤网9组成,上口为圆环状,底板为圆片体,两者之间由4~10根支杆连接,滤网包覆在支杆的外侧。
参看图3,这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环锭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上的一种安装位置示意图。负压源20依次连通负压输送管道4、负压吸风筒13、负压吸管14、异形截面吸管16。异形截面吸管位于牵伸罗拉15与辅助罗拉17之间,异形截面吸管的上壁对应纤维须条的流向位置设有吸气缝,纤维须条经过此缝时,受负压作用其边缘上的纤维聚拢起来,改变了其横截面的扁平状态,因此不会出现“加捻三角区”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弊病。该实施例中,负压输送管道是从吸棉风筒12中穿过,位于对称设置的两排纱锭中间。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负压输送管道的中部,位于吸棉风筒之中。此种安装方式,易于过滤组件的定位,且不占用空间位置。
清理积存的棉绒时,先抽出连接在滤筒顶盖上的负压主管道,取出滤筒顶盖和衬垫,然后取出滤筒清理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安装在负压输送管道(4)中,其构成中包括套筒(1)和滤筒(2),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负压输送管道(4),所述滤筒外壁为滤网(9),滤筒位于套筒内,两者之间留有径向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滤筒的径向间隙为10~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设有滤筒托架(7),滤筒托架与滤筒固定连接,滤筒即设置在滤筒托架上,滤筒托架上设有衬垫(6)。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端设有滤筒顶盖(3),滤筒顶盖的内孔与负压输送管道外壁相连接,滤筒顶盖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孔相连接,滤筒顶盖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两端设有密封垫圈(5)和密封垫圈(18)。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细纱机负压抽吸装置中的过滤组件,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过滤组件的配置问题。其特别之处是它安装在负压输送管道中,构成中包括套筒和滤筒,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负压输送管道,所述滤筒外壁为滤网,滤筒位于套筒内,两者之间留有径向间隙。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消除负压抽吸装置中棉绒阻塞负压源的现象,保持管道的通畅。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负压输送管道上的任何部位。其整体构成小巧、结构简单、布局灵活、便于拆装清理。安装该过滤组件,可不影响现有设备的结构设置和空间布局,因此非常适宜用在现有设备的改造中。除用于环锭细纱机外,亦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管路过滤装置中。
文档编号D01H5/66GK2672098SQ20042001565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
发明者张晓方, 李汉英, 魏立勤, 赵长顺 申请人:张晓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