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3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机针上升时向下方按压缝制物的贯穿机针部周边的中压脚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如刺绣缝纫机等不用送布牙,能一边沿XY方向运送缝制物一边进行缝制的缝纫机,为了防止因与机针的摩擦使得缝制物与机针一起上升而产生的跳动,设有在机针上升时将缝制物的贯穿机针部周边向下方按压的中压脚装置。该装置通常在机针从缝制物上升时,用中压脚向下方按压缝制物,在机针从缝制物完全上升后,中压脚能与机针一起上升。公开了作为上述的中压脚装置,转动凸轮或旋钮来调节构成使中压脚上下运动摆动体的连杆的倾斜,以调节中压脚的下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里,图13所示中压脚和机针的移动轨迹。图13是以横轴作为用于使机针上下运动的上轴角度,纵轴作为距离来进行描绘的图。这里,上轴的角度,是指相对于上轴基准位置的旋转角度。在缝纫机上,一般在缝制结束时利用切线装置在缝制物下方切断缝线,之后,扫线器(wiper)横切在机针与中压脚之间,以将与机针相连的缝线切断端在缝制物上拉起。因此,当机针过于下降,或缝制的缝制物厚度过厚时,具有机针与中压脚的间隔变小、扫线器不能横切的问题。具体而言,当上轴停止在图13的48°位置时,由于中压脚前端与机针前端的距离变的非常小,所以扫线器不能横切在机针与中压脚之间。
为了解决如此的问题,提出了两个方法。第1方法是,使扫线器横切在中压脚之下的方法。根据第1方法,由于即使机针与中压脚的间隔变小而对扫线器的移动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能可靠地从缝制物拔出缝线。第2方法是,在扫线器通过之前使机针上升的方法。即,向与缝制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用于保持机针的针杆驱动马达,使机针上升而扩大机针与中压脚的间隔。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53365号公报但是,在第1方法中,由于中压脚呈环形状,机针和缝线贯穿于该环形状,所以即使用扫线器从缝制物拉起缝线,缝线仍然贯穿与中压脚之中。因此,在进行下一个线迹的缝制时,如图14所示,有时会出现与机针相连的缝线502被中压脚501所按压的情况,从而产生降低了线迹质量的问题。
此外,在第2方法中,当缝制结束以后使机针上升时,如图15所示,对线迹赋予张力的挑线杆503下降,搭在该挑线杆503与机针504之间的缝线505松弛(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因此,当扫线器动作时在机针504的上游侧,松弛的缝线505受到作用力而从机针504被拔出,从而不能可靠地从缝制物拔出缝线505。此外,从针尖拔出的缝线505成了障碍,妨碍缝制物的定位。并且,如图16所示,当缝制开始时挑线杆503上升了下降的量并拉起缝线505,产生缝线505从机针504被拔出(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线迹质量或缝制的操作性没有不良影响,能利用扫线器可靠地从中压脚拔出缝线的缝纫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将机针从缝制物拔出时,朝针板按压缝制物的中压脚;在缝制结束且缝线被切断以后,横切所述机针与所述中压脚之间并拔出穿过所述中压脚的缝线的扫线器;使所述中压脚与所述机针的上下运动同步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控制机构,其在从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到所述扫线器的动作开始时期间,以将所述中压脚下降到距针板的规定高度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这里,所谓规定高度是指扫线器可以横切机针和中压脚之间的中压脚距离针板的高度。
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缝纫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当所述中压脚的初始位置超过基准高度时,以使所述中压脚下降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基准高度是形成所述扫线器可以横切于所述机针与所述中压脚之间所需最小限度间隔的高度。
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缝纫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当所述中压脚的初始位置超过基准高度时,按照使所述中压脚只下降超过该基准高度的量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基准高度是形成所述扫线器可以横切于所述机针与所述中压脚之间所需最小限度间隔的高度。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当扫线器拔出穿过中压脚的缝线时,能可靠地横切机针与中压脚之间,缝线不会象以往一样,被中压脚按压而降低线迹的质量,或穿过机针的缝线松弛,而不能从缝制物拔线,或缝线从机针被拔出。因此,不会对线迹的质量或缝制作业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利用扫线器可靠地从中压脚拔出缝线。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在缝制结束以后将上述中压脚下降到上述规定高度时,下降中的中压脚在下降到规定高度之前不会与缝制中的缝制物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因中压脚对缝制物的按压而降低缝制物的质量。此外,由于没有必要同时进行缝制的控制和中压脚到规定高度的下降控制,所以能减轻对缝纫机控制部的负担。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将上述中压脚下降到上述规定高度的情况,由于可以缩短将中压脚下降到规定高度的时间,所以能缩短缝制周期。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若中压脚的初始位置位于低于基准高度的位置,则驱动装置不使中压脚下降,只是在需要形成扫线器可以横切机针与中压脚之间的间隔时驱动中压脚,所以中压脚没有多余的动作,从而可以缩短缝制周期。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按照能使扫线器通过机针与中压脚之间的方式下降中压脚,并且可以最小限度地获得该下降量。因此,可以缩短中压脚下降的时间,从而可以缩短缝制周期。


图1是中压脚装置及扫线器(wiper)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中压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中压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中压脚避让机构(避让前)的侧面图。
图5是说明中压脚避让机构(避让中)的侧面图。
图6是说明中压脚避让机构(避让后)的侧面图。
图7是扫线器装置的扫线器附近的立体图。
图8是扫线器装置的侧面图。
图9是捯线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用扫线器拔出中压脚的缝线时的扫线器与机针和中压脚位置关系的侧面图。
图11是控制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用扫线器拔出中压脚的缝线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传统技术的与上轴旋转角度对应的机针和中压脚距针板高度的关系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传统技术的中问题点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传统技术的中问题点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传统技术的中问题点的图。
图中1-机针,29-中压脚,42-马达(驱动装置),100-中压脚装置,200-扫线器装置,205-扫线器,300-控制装置(驱动控制机构),M-缝纫机,T-缝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缝纫机的最佳实施方式。
<缝纫机的结构>
缝纫机M,如图1~图6所示,具有中压脚装置100、及扫线器装置200。
(1)中压脚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中压脚装置100被设在沿上下方向驱动前端设有机针1的针杆1b的上轴2上。在上轴2上固定了偏心凸轮3,在该偏心凸轮3上连结了连接连杆4。在连接连杆4上连结了摆动轴拱座5,在摆动轴拱座5上连结了摆动轴6的一端部。
在摆动轴6的另一端部上固定了调节中压脚29上下方向D1移动量的中压脚调节臂7的基端部。在中压脚调节臂7上形成了槽凸轮7a。该槽凸轮7a是弧状的长孔,该槽凸轮7a的所希望的位置和第1连杆8的一端部能灵活转动地被调节螺母9和台阶螺钉10固定。该固定位置被形成于从与摆动轴6的轴芯线交叉的位置,到该交叉位置距中压脚调节臂7一端侧的规定位置的范围之间,在该范围内可以根据所需来进行调节。
第1连杆8的另一端部通过台阶螺钉12,能灵活转动地与第2连杆11的长度部分连结。此外,调节螺母9配合的槽凸轮7a,在中压脚29处于上下往复运动的下死点时,是以台阶螺钉12的轴芯为中心的圆弧的一部分。在第2连杆11的背面侧连结了定位连杆13。
定位连杆13,在其中央部附近被台阶螺钉14能灵活转动地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5上,台阶螺钉14的位置,与中压脚29处于下死点时的台阶螺钉12位置一致。
在定位连杆13的一端部上安装了弹簧挂钩13a,并且,在缝纫机机架15上也固定了弹簧挂钩15a,在该两个弹簧挂钩之间挂有螺旋弹簧16,对安装了弹簧挂钩13a的定位连杆13的一端部向下方施加拉力。即,螺旋弹簧16作为弹簧机构,具有在第2连杆11上的与第3连杆20的连接部位P1向上方移动时,对连接部位P1向下方施加拉力的功能。在定位连杆13的另一端部连结了止动器17,第2连杆11的一端部及定位连杆13的另一端部被一个台阶螺钉18连结。此外,止动器17,与定位连杆13一起被台阶螺钉14能灵活转动地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5上。在止动器17一端部17a的上方设有限制部件19,以使限制向止动器17的上方转动。此外,该限制部件19也可以用缝纫机机架15的一部分取代。以此,由第1连杆8、第2连杆11、定位连杆13,构成了中压脚摆动机构M1。
在第2连杆11的另一端部,利用台阶螺钉21能灵活转动地连结了第3连杆20的一端部。在第3连杆20的另一端部,利用台阶螺钉23以相对于第3连杆20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能灵活转动地连结了第4连杆22的一端部。由该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构成中压脚连杆部件24。
在第4连杆22的另一端部,利用台阶螺钉26连结了连杆中继板25。在连杆中继板25上固定了中压脚拱座27,在中压脚拱座27上保持了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压脚杆28。在中压脚杆28的下端部,安装了在将机针1从缝制物拔出时向针板按压缝制物的中压脚29。在中压脚杆28的上端部设有螺旋弹簧30,并通过螺栓31及螺母32安装在中压脚拱座27上。
台阶螺钉23,与方形板牙33及导向部件34一起连结了第3连杆20和第4连杆22。即,在第4连杆22的正面侧设有导向部件34,在该导向部件34的正面侧设有方形板牙33,第3连杆20、第4连杆22、方形板牙33、导向部件34由一个台阶螺钉23连结。
方形板牙33,具有填补台阶螺钉23、第3连杆20和第4连杆22的连结部P3之间的间隙的衬垫作用,以防止各连杆松动,顺利地驱动各部件。
导向部件34是略呈三角形状的板材,上端部34t能灵活转动地由台阶螺钉35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5上。在导向部件34的下端部附近,沿上下方向形成了长孔34a。该长孔34a,被形成比台阶螺钉23的螺纹部直径稍大的宽度,在该长孔34a穿过台阶螺钉23。即,导向部件34,能使第3连杆20和第4连杆22的连结部P3沿上下方向D1移动,并且,能限制向横切第3连杆20和第4连杆22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的移动。
此外,在导向部件34上,利用台阶螺钉37能灵活转动地将使导向部件34向横切第3连杆20和第4连杆22直列方向移动的移动连杆36的一端部连结在长孔34a的上部附近。在移动连杆36的另一端部连结了偏心凸轮38,在该偏心凸轮38上连结了可变轴39的一端部。在可变轴39的另一端部上,通过轴承40、锥齿轮41与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42连接。即,马达42,依次将其驱动传递给可变轴39、偏心凸轮38、移动连杆36,利用移动连杆36使导向部件34移动,而能使中压脚29与机针1的上下运动同步来进行上下运动。
在锥齿轮41上,噛合了锥齿轮43,以便能向与可变轴39轴向垂直的方向D5输出马达42的驱动。在锥齿轮43的后端同轴连接了轴承44、中压脚升降凸轮45等。
中压脚升降凸轮45,如图4~图6所示,一方面被形成以通过转动中心的中心线为界限,从转动中心到外圆周面的距离几乎相等的圆弧状(以下,称为维持部45a),另外一方,从转动中心到外圆周面的距离,是比从维持部45a的转动中心到外圆周面的距离大、并且逐渐变化的形状(以下,称为变化部45b)。
中压脚升降凸轮45,升降使中压脚29上升到缝制结束以后的避让高度位置P5的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凸轮,且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外圆周面能与设在中压脚提升部件46一端部上的圆筒状滚子47的外圆周面对接。即,当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维持部45a与滚子47对接时,中压脚提升部件46不上升(参照图4),当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变化部45b与滚子47对接时,中压脚提升部件46上升(参照图5及图6)。即,由中压脚升降凸轮45、中压脚提升部件46、滚子47,构成了中压脚避让机构M2。
中压脚提升部件46,其中腹部能灵活转动地被销子48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5上。中压脚提升部件46被设置为其另一端部位于中压脚拱座27的下方,由于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变化部45b与滚子47对接、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另一端上升,而使中压脚拱座27上升,使中压脚29上升到避让高度位置P5(参照图6)。此外,在缝纫机机架15上,在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上方位置设有弹簧挂钩49,在该弹簧挂钩49上挂着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其另一端部被挂在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附近。由此,总是对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施加向上方的拉力。
(2)扫线器装置的结构扫线器装置200,如图1、图7~图10所示,具有设于缝纫机机架15内的螺线管(省略图示);与该螺线管连结的多个连结连杆201;连结于该连结连杆201前端的摆动连杆202;与摆动连杆202连结的凸轮部件203;使凸轮部件203旋转的轴部件204;基端部与轴部件204连结的扫线器205。
即,当通过连结连杆201将螺线管的驱动传递给摆动连杆202后,摆动连杆202沿上下方向摆动,摆动连杆202沿上下方向的摆动被凸轮部件203转换为旋转运动,使轴部件204旋转。由于轴部件204的旋转,扫线器205,如图8所示,其前端部以基端部为中心转动。在扫线器205的前端部,如图9所示,形成了被形成为钩状的捯线部205a,该捯线部205a在未使用时位于中压脚29与机针1之间的缝线T的侧方位置,在摆动连杆202摆动并使用扫线器205时,如图8及图10所示,其前端部横切并中压脚29与机针1之间并上升。通过扫线器205的前端部横切中压脚29与机针1之间并且向上方转动,被形成钩状的捯线部205a能拉起并拔出穿在中压脚29上的缝线T。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如图11所示,缝纫机M通过作为驱动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300控制进行缝制动作、中压脚29的下降动作等。控制装置300具有进行各种处理的CPU301、储存程序或数据的存储器302。
在存储器302中,形成了CPU301进行处理的工作区303、记录用于处理的数据的数据区304、储存了用于使中压脚装置100进行各种动作的程序的程序区305。
在数据区304中,储存了用于控制缝制的缝制数据304a,在该缝制数据304a中包含能使扫线器205横切距针板的机针1与中压脚29之间的中压脚29距针板的高度数据。具体而言,被储存的高度数据,是形成扫线器205可以横切于机针1与中压脚29之间所需最小间隔的基准高度数据。
在程序区305中,储存了驱动控制程序305a,其能实现当缝制结束以后,中压脚29位于比基准高度高的位置时,将中压脚29只下降超过基准高度部分的功能。换言之,驱动控制程序305a,能实现当缝制结束以后中压脚29位于比基准高度高的位置时,使中压脚29下降到基准高度的功能。此外,作为中压脚的高度数据,也储存了缝制结束以后中压脚29的高度,CPU301通过从缝制数据304a读取基准高度数据和中压脚高度数据,可以进行两数据的比较。
<缝纫时的中压脚动作>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中压脚装置100的动作。
当驱动了上轴马达使偏心凸轮3转动时,连接连杆4的前端向与上轴2的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直列方向D2的横切的方向D3)摆动,连结于连接连杆4上的摆动轴拱座5也向相同方向摆动。通过摆动了摆动轴拱座5,由于摆动轴6也摆动,所以第1连杆8的一端部成为摆动支点且第1连杆8的另一端部向与摆动轴6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直列方向D2的横切的方向D3)摆动。随着第1连杆8另一端部的摆动,第2连杆11的另一端部向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的直列方向D2摆动,被连结于第2连杆11另一端部的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向其直列方向(上下方向)D2摆动。由于随着第3连杆20与第4连杆22的摆动,连结于第4连杆22的中压脚杆28沿上下方向D1向下方移动,所以中压脚29也向上下方向移动。
<由扫线器进行的从中压脚拔线的动作>
以下,说明利用扫线器装置200拔出穿在中压脚29中缝线的拔线动作。
如图12所示,当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以后并切断了缝线时(步骤S1),从缝线切断后稍微延迟一会后,上轴2停止,并停止机针1及中压脚29的驱动(步骤S2)。此时,CPU301通过实行驱动控制程序305a,CPU301读取储存于数据区304的缝制数据304a,并比较缝制结束后的中压脚数据和基准高度数据,判断中压脚高度是否比基准高度(例如距针板的高度为2mm)高(步骤S3)。此时,当中压脚高度位于比基准高度高的位置时(步骤S3是),CPU301,向马达42输送将中压脚29只下降中压脚高度与基准高度之差部分的信号。并且,马达42根据接收的驱动信号将中压脚下降(步骤S4)。另一方面,当中压脚高度低于基准高度高的位置时(步骤S3否),CPU301不对马达42输送驱动信号,并移到步骤S5的处理。
通过这样的方法,将中压脚29移动到基准高度的位置以后,CPU301向螺线管输送驱动信号(步骤S5)。螺线管根据接收的驱动信号驱动连结连杆201,摆动连杆202因连结连杆201的驱动而摆动,凸轮部件203因摆动连杆202的摆动而旋转。轴部件204,因凸轮部件203的旋转而旋转,随着轴部件204的旋转,扫线器205以基端部为转动中心,形成于前端部的捯线部205a以横切中压脚29与机针1之间的方式移动,并将缝线T拉向与机针1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并且,通过扫线器205超过规定量的移动,拔出穿在中压脚29中的缝线T。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1,通过CPU301实行了驱动控制程序305a,马达42能在缝制结束以后将中压脚29下降到基准高度。因此,在扫线器205拔出穿在中压脚29中的缝线T时,能可靠地横切在机针1与中压脚29之间,不会如以往一样,或因中压脚29按压了缝线T而降低了线迹质量,或因穿在机针1的缝线T松弛,不能从缝制物拔出缝线,而从机针1拔出缝线T。因此,不会对线迹质量或缝制的作业产生不良影响,能用扫线器205可靠地将缝线T从中压脚29拔出。此外,通过改变基准高度,即使缝制物厚度变化,也可以柔软地对应。
此外,由于马达42能在缝制结束了以后将中压脚29下降到基准高度,所以下降到基准高度过程中的中压脚29不与缝制中的缝制物接触,可以防止因中压脚29按压缝制物而降低缝制物的质量。此外,由于不需要同时进行缝制控制和中压脚29下降到基准高度的下降控制,所以能减轻对控制装置300的负担。
此外,由于CPU301通过实行驱动控制程序305a,当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以后的中压脚29高度超过了形成扫线器205能横切于机针1和中压脚29之间所需的最小限度间隔的基准高度时,马达42使中压脚29下降,所以若中压脚高度位于比基准高度低的位置,则马达42不使中压脚29下降。因此,由于只在机针1和中压脚29之间需要形成扫线器205能横切的间隔时驱动中压脚29,中压脚29没有多余的动作,可以缩短缝制周期,所以能降低缝制成本。
此外,由于CPU301通过实行驱动控制程序305a,当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以后的中压脚29高度超过了形成扫线器205能横切于机针1和中压脚29之间所需的最小限度间隔的基准高度时,马达42只使中压脚29下降超过该基准高度的部分,所以不仅能按照使扫线器205通过机针1和中压脚29之间的方式下降中压脚29,还能最小限度地获得其下降量。因此,可以缩短下降中压脚29的时间,由于能缩短缝制周期,所以能降低缝制成本。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驱动控制程序,也可以是按照在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使中压脚下降到基准高度的方式来控制马达的结构。由此,可以与最终线迹的缝制并行而是中压脚下降至规定的高度。所以,可以缩短将中压脚下降到基准高度的时间,由于能缩短缝制周期,所以能降低缝制成本。
此外,由驱动控制程序进行的马达控制,按照将中压脚下降到基准高度的方式而构成,但也可以按照下降到比基准高度低的高度的方式而构成。
此外,使中压脚下降的时期,不局限于缝制结束以后及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只要在最终线迹开始时到扫线器动作开始之间任何时间都可以。
此外,由螺线管驱动扫线器的驱动机构,连杆的数量等也可以自由地变更,下降中压脚时的基准高度也可以根据缝纫机的种类或扫线器的大小、和机构自由地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将机针从缝制物拔出时,朝针板按压缝制物的中压脚;在缝制结束且缝线被切断以后,横切所述机针与所述中压脚之间并拔出穿过所述中压脚的缝线的扫线器;使所述中压脚与所述机针的上下运动同步而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控制机构,其在从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到所述扫线器的动作开始时为止的期间,以将所述中压脚下降到扫线器可以横切机针和中压脚之间的距针板的规定高度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当所述中压脚的初始位置超过基准高度时,以使所述中压脚下降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基准高度是形成所述扫线器可以横切于所述机针与所述中压脚之间所需最小限度间隔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机构按照使所述中压脚只下降超过该基准高度的量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缝纫机(M),具有在将机针(1)从缝制物拔出时,朝针板按压缝制物的中压脚(29);在缝制结束且缝线(T)被切断以后横切机针(1)与中压脚(29)之间并拔出穿过中压脚(29)的缝线(T)的扫线器(205);使中压脚(29)与机针(1)的上下运动同步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42);从缝制的最终线迹开始时到扫线器(205)的动作开始时期间,以将中压脚(29)下降到距针板的规定高度的方式来控制驱动装置(42)的驱动控制机构。这样,对线迹质量或缝制的操作性没有不良影响,并能利用扫线器可靠地从中压脚拔出缝线。
文档编号D05B29/02GK1789537SQ200510137008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3日
发明者日塔隆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