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粗纱机上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

文档序号:175562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粗纱机上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纱机上取满纱放管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锭翼两侧 取满纱放管并将满纱管运出粗纱机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粗纱机是纺织工业中用来进行纺纱的机器,按照其拥有粗纱锭数的数量可分为120锭、108锭、96锭等不同锭数的粗纱机。在纺纱过程中, 粗纱机将精并后的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再缠绕到放 置在下锭杆上的纱管上,而无论是空纱管还是重达数千克的满纱管,都 需要操作工装上和卸下,既费力又费时,因此,开发一种在粗纱机上自 动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无疑将操作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将使 粗纱机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为此,本发明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即尝试利用机械装置从粗纱机两侧取满纱放管并由运输工具运出粗 纱机。为此在粗纱机上安装了--条导轨系统,导轨系统上设置一组小滑 车组,在上龙筋上设置一套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参照图1、图2、图3), 承载纱管的下锭杆4分成两排横向排列在下龙筋2上,同排中相邻下锭 杆4之间的锭距相同。上龙筋7位于下龙筋2的上方,安装在上龙筋7 上的两排锭翼23位于下锭杆4的上方,24为锭翼23上的压掌,25为设 置在下锭杆4上的空纱管,26为设置在下锭杆4上的满纱管。导轨6包 括下龙筋2两侧的移动导轨6a和位于粗纱机车后储藏区的固定导轨6b, 一个导轨转向结构(未予图示)将移动导轨6a和固定导轨6b连成一体, 依靠转向结构的调控,整个导轨系统可分别形成在粗纱机后侧的循环系 统或移动导轨6a、固定导轨6b连成一体的系统。导轨6上设置的小滑车 组5采用驱动装置1与车体分开的设计,即沿导轨6以一定间距设置数 个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的主动轮11和被动轮12分设在导轨6两侧并
依靠主动轮11与小滑车体的摩擦,驱动小滑车组5在导轨6上移动。小滑车组上设置有支承轴。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3设置在上龙筋7上,该装置拥有多组数量相 同的进退驱动装置31和退进驱动装置32,当这两种驱动装置3K 32同 时运动时,就会驱动分别设置在其上的长、短承载轴33、 34或同时相向 运动或同时相背运动,从而完成从上龙筋7的两侧到中间或从中间到两 侧的动作。每两个长承载轴33的下端安装一个前载体35,每两个短承载 轴34中部安装一个后载体36,载体35、 36上设置与其下方下龙筋2上 的下锭杆4 -一-对应的取纱放管机构37,每个取纱放管机构37中都设有 -个用于连接纱管的吊锭38。长、短承载轴33、 34的轴线与下锭杆4的纵向垂直面21平行,而 吊锭38的轴线与下锭杆2的纵向垂直面21重合,当长、短承载轴33、 34被驱动时将始终保持与下锭杆4的纵向垂直面21平行,相应的取纱放 管机构37中的吊锭38也始终沿着下锭杆4的纵向垂直面21运行,因此 可以和下锭杆4上下对准。在粗纱机上新设这些装置无疑将使利用机械装置取满纱和放管成为 可能,然而,如何使这些装置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都能最大地 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也是应予以解决的。而且,若要从锭翼两侧取 纱管,锭翼有可能影响取纱放管装置的进入,因此也应对其的动作加以 规范。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粗纱机上取满纱放管的方法,以充分发 挥粗纱机上新增装置的优势和潜能,使其各个动作前后衔接成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使这些机械装置取满纱放管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其中心思想是利用取纱放管装置从粗纱机两排锭翼的两侧进入,实施取走满纱管和安放空纱管,并由运纱小滑车进行运输。其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粗纱机上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该方法适用 于悬锭粗纱机,其特征在于运输用的导轨安装在下龙筋上,可随下龙筋上下移动,小滑车组上 支承轴的数量为粗纱锭数的两倍且支承轴间隔放置空纱管,支承轴的间 距为锭距的二分之一;满纱时,两排锭翼两臂沿下龙筋长度方向停放且两排锭翼压掌停放 在两排锭翼之间;小滑车组沿导轨运行,使小滑车组的空载支承轴与下龙筋上的下锭 杆一一对准。;安装在上龙筋上的载体移动,使载体上的吊锭与下龙筋上的下锭杆上下对准;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挂在吊锭上; 载体带着满纱管移动至正对小滑车组上的空支承轴; 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放在小滑车组上的支承轴上; 小滑车组移动半个锭距使小滑车上的空纱管正对吊锭; 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挂在吊锭上;载体移动至空纱管对准下锭杆,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放置 在下锭杆上;载体移至锭翼外侧,小滑车组承载满纱退出。使用本发明的取满纱放空管方法,在充分利用本发明人为取满纱放 空管而在粗纱机上新增的各种机械装置的功能的基础上,使其各自充分 发挥自身的功效,并注意使相互之间的动作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有条不紊地完成从粗纱机上取满纱放空管并将满纱管运出粗纱机 的工作,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取满纱、放空管的工作。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对本发明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 法做更详细地阐述。 四

图1是粗纱机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没有显示上龙筋,也没有显示小 滑车组;图2是取放纱管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粗纱机的侧视示意图,此时小滑车组位于固定导轨上,其支承 轴上设置有空纱管;图4是本发明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图号的说明:1:驱动装置;2:下龙筋;3:取纱放管装置;4:下锭杆;5:小滑车组;6:导轨;7:上龙筋;11:主动轮;12:被动轮;18:进入口;21:纵向垂直面;23:锭翼;24:压掌;25:空纱管;26:满纱管;31:进退驱动装置;32:退进驱动装置;33:长承载轴;34:短承载轴;35:前载体;36:后载体;37:取纱放管机构;38:吊紐。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本发明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包括 运输用的导轨安装在下龙筋上,可随下龙筋上下移动,小滑车组上支承轴的数量为粗纱锭数的两倍且支承轴间隔放置空纱管,支承轴的间距为锭距的二分之一S00;满纱时,两排锭翼两臂沿下龙筋长度方向停放且两排锭翼压掌停放在两 排锭翼之间SIO,两排锭翼的这种排列方式打通了取纱放管机构从锭翼两 侧进入的通路,因而可使取纱放管机构中的吊锭顺畅地运行至下锭杆的 上方,并不会被压掌阻挡;小滑车组沿导轨运行,使小滑车组的空载支承轴与下龙筋上的下锭杆--一对准S12。由于小滑车上支承轴间的轴距是下锭杆间锭距的一半, 而且小滑车组中空载的和承载空纱管的支承轴是间隔设置的,这使空载 的支承轴之间恰好是一个锭距,当空载的支承轴和下锭杆---对准(即 支承轴位于下锭杆旁且与下锭杆距离最近)时,每个下锭杆旁都停有一 个空载的支承轴以用于接受从下锭杆上卸下的满纱管。同理,承载空纱 管的支承轴之间也是一个锭距,只要小滑车组移动半个锭距,也可使每 个下锭杆旁都停有一个空纱管;
安装在上龙筋上的载体移动,使载体上的吊锭与下龙筋上的下锭杆上下对准S14,载体(包括前载体和后载体)的移动分别是在进退驱动装 置和退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其上携带的众多取 纱放管机构始终沿着下锭杆的纵向垂直面移动并使其中的吊锭最终和下 锭杆上下对准;通过下龙筋的上升使满纱管挂在吊锭上S16,下龙筋下降使下锭杆与满纱 管分离S18,即,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挂在吊锭上;载体带着满纱管移动至正对小滑车组上的空支承轴S20,这一阶段中 载体的动作,是由进退驱动装置和退进驱动装置反向驱动来完成; 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放在小滑车组上的支承轴上S22。 g卩,下 龙筋上升使支承轴取下吊锭上的满纱,下龙筋下降使吊锭与满纱管分离, 至此,取满纱管的工作完成;小滑车组移动半个锭距使小滑车上的空纱管正对吊锭S24;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挂在吊锭上S26;即,下龙筋上升使空 纱管挂到吊锭上,下龙筋下降使空纱管与承载轴分离;载体移动至空纱管对准下锭杆S28,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放 在下锭杆上S30,至此放空管的工作完成;载体移至锭翼外侧S32,小滑车组承载满纱退出S34。至此,整个取满纱放空管的过程结束,粗纱机继续纺纱,整套取纱 放管装置等待下一个取满纱放空管程序的开始。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粗纱机上从锭翼两侧自动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悬锭粗纱机,其特征在于运输用的导轨安装在下龙筋上,可随下龙筋上下移动,小滑车组上支承轴的数量为粗纱锭数的两倍且支承轴间隔放置空纱管,支承轴的间距为锭距的二分之一;满纱时,两排锭翼两臂沿下龙筋长度方向停放且两排锭翼压掌停放在两排锭翼之间;小滑车组沿导轨运行,使小滑车组的空载支承轴与下龙筋上的下锭杆一一对准;安装在上龙筋上的载体移动,使载体上的吊锭与下龙筋上的下锭杆上下对准;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挂在吊锭上;载体带着满纱管移动至正对小滑车组上的空支承轴;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满纱管放在小滑车组上的支承轴上;小滑车组移动半个锭距使小滑车上的空纱管正对吊锭;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挂在吊锭上;载体移动至空纱管对准下锭杆,通过下龙筋的升降,使空纱管放置在下锭杆上;载体移至锭翼外侧,小滑车组承载满纱退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从粗纱机锭翼两侧取满纱放空管的方法,主要包括满纱时锭翼两臂沿上龙筋长度方向停放且压掌位于两排锭翼之间,小滑车组上的支承轴要间隔放置空纱管,沿导轨进入下龙筋并与下锭杆一一对准,携带取纱放管机构的载体从两侧移至中间使吊锭对准下锭杆,下龙筋上升使吊锭取满纱后再随着载体移至小滑车组上方,并将满纱管放置在小滑车的支承轴上;小滑车组移动半个锭距,吊锭取下空纱管然后随载体移至下锭杆上方,下龙筋上升使空纱管放置在下锭杆上,小滑车组带着满纱管退出而载体则返回原处。整个过程各个动作前后衔接,使为取纱放管设置的装置有条不紊地完成从粗纱机上取满纱放空管并将满纱管运出粗纱机的工作。
文档编号D01H9/02GK101165240SQ20061001614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6日
发明者孔繁苓, 杨长青, 坚 王 申请人: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