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打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8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纱打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打断和分解粗纱的装置。
技术背景在纺纱过程中,细纱工序由于整排落粗纱,导致部分粗纱有余留,余留部分 依靠人工将其撕断分解后回收再处理,存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飞 絮污染的缺点。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粗纱打断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机包括吊顶、设于一水平面上罗拉和上皮辊以及设于另一水平面上的下罗 拉和下皮辊,上罗拉和位于其下方的下罗拉均为凹面罗拉,主电机传动连接下罗 拉,同时下罗拉传动连接上罗拉,当下罗拉和上罗拉转动时,它们的转速比为2-3:1,且分别与下皮辊和上皮辊的最近距离为0,位于上罗拉上方的吊顶固定在 横梁上,下罗拉的下方设有收集箱。当悬挂在吊顶的粗纱先后从上罗拉和上皮辊之间以及下罗拉和下皮辊之间穿 过时,由于下罗拉和上罗拉的转速不同,因此形成的夹持力把分段粗纱拉断,最' 后落入收集箱内。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机装有吊顶l的数量为13个,它们悬挂在横梁8上, 中心距为10cm收集箱6设在该机的的下方,主电机7位于该机的机头部分,上罗 拉2直径为10cm,弧长为1/2 Ji ,上皮辊3直径为10cm,下罗拉4与下皮辊5尺 寸构造相同,位置相对。处于一水平面上罗拉2和上皮辊3位于吊顶1的下方, 处于另一水平面上的下罗拉4和下皮辊5位于收集箱6的上方。上罗拉2和位于 其下方的下罗拉4均为凹面罗拉,安装在该打断机内的主电机7驱动连接下罗拉 4,同时下罗拉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上罗拉2,当下罗拉4和上罗拉2转动时,下 罗拉4与上罗拉2之间转速比为2:1,且它们分别与下皮辊5和上皮辊3之间的 间隙在0~0. 4cm之间。当对粗纱9进行打断分解吋,首先将粗纱悬挂在吊顶l上,打开主电机7, 下罗拉4和上罗拉2同时转动,当上罗拉2转到与上皮辊3之间的距离为'O. 4cm 时,把粗纱9的纱头喂入上罗拉2与上皮辊3之间,当上罗拉2转到和上皮辊3 的间隙为0时,粗纱被它们夹持住,并向下牵引进入下罗拉4与下皮辊5之间的 空隙,同时传动上皮辊3,上皮辊3依靠惯性转动,完成下一个循环。当上罗拉2 与上皮辊3之间以及下罗拉4与下皮辊5之间的间隙同时为0时,即粗纱9同时 受到上罗拉2与上皮辊3握持力以及下罗拉4与下皮辊5的拉力时,由于下罗拉 4的转速是上罗拉2的两倍,粗纱9在下端拉力和上端的握持力同时作用下被拉 断分解,打断后的粗纱9纱段落入收集箱内6,便于进一步回收再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粗纱打断机,包括吊顶(1)、设于一水平面上罗拉(2)和上皮辊(3)以及设于另一水平面上的下罗拉(4)和下皮辊(5),其特征在于上罗拉(2)和位于其下方的下罗拉(4)均为凹面罗拉,主电机(7)传动连接下罗拉(4),同时下罗拉(4)传动连接上罗拉(2),当下罗拉(4)和上罗拉(2)转动时,它们的转速比为2-3∶1,且分别与下皮辊(5)和上皮辊(3)的最近距离为0,位于上罗拉(2)上方的吊顶(1)固定在横梁(8)上,下罗拉(4)的下方设有收集箱(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打断机,其特征在于下罗拉(4)通过 齿轮和上罗拉(2)传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纱打断机,包括吊顶(1)、设于一水平面上罗拉(2)和上皮辊(3)以及设于另一水平面上的下罗拉(4)和下皮辊(5),上罗拉(2)和位于其下方的下罗拉(4)均为凹面罗拉,主电机(7)传动连接下罗拉(4),同时下罗拉(4)传动连接上罗拉(2),当下罗拉(4)和上罗拉(2)转动时,它们的转速比为2-3∶1,且分别与下皮辊(5)和上皮辊(3)的最近距离为0,位于上罗拉(2)上方的吊顶(1)固定在横梁(8)上,下罗拉(4)的下方设有收集箱(6)。该打断机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D01H5/00GK101225562SQ200810013688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
发明者于传文, 尹延征, 王长青, 谢松才, 赵焕臣 申请人: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