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

文档序号:1715539阅读:1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后复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锦纶织物荧光染色后的荧光剂剥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化纤织物在染色在间歇设备上生产比较多,间歇设备有着耗能低,设备占用空间小,批量大小灵活的优点,生产中经常有荧光上色后机器未清洗干净导致。后道染色时织物沾染上荧光剂,严重影响产品色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锦纶织物织物应用广泛,在化纤染整企业加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损失,除了重视规范操作以外,优秀的荧光去除方法和助剂研发也是很重要的。
利用光的补色原理增加纺织晶白度的方法过程称为增白整理,又称加白。经过漂白的纺织品仍含有微黄色的物质,加强漂白会损伤纤维。运用增白剂能使蓝色和黄色相补,在对纤维无损伤时可提高纺织品的白度。增白方法有上蓝和荧光两种。前者在漂白的织物上施以很淡的蓝色染料或颜料,借以抵消黄色,由于增加了对光的吸收,织物的亮度会有所降低而略显灰暗。而荧光增白剂是接近无色的有机化合物,上染于织物后,受紫外线的激发而产生蓝、紫色荧光,与反射的黄光相补,增加织物的白度和亮度,效果优于上蓝。荧光增白也可以结合漂白、上浆或防皱整理同浴进行。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由于其能显著提高纸张的白度,所以荧光增白剂在造纸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在餐巾纸的生产过程中,有些企业也采用荧光增白剂来达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特殊的粉状有机物,能够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波,并将吸收的能量转换,辐射出400 500nm的紫色或蓝色荧光,并以其来弥补被基质反射损失的紫色或蓝色波长。因此可以说荧光增白剂既增白又起到一定的紫外线吸收作用。白色产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以期达到"遮黄"的目的,荧光增白剂是使反射光数量增加起到"加光"的作用,与加蓝增白的"减光"作用不同,从而使制品表面亮度增加,使产品色彩更清晰、鲜明,达到"容光焕发"的增白效果。
锦纶织物在一般以各种规格的塔丝隆、尼丝纺、牛津布等形式最为常见,染色以酸性染料为主。常用的锦纶(己二酸和己二胺的高聚物)有一定的亲水性,既可用疏水性的非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的分散液,又可用水溶性的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尼龙增白常与氧化剂漂白或保险粉还原漂白一起进行。因此,必须耐氧化剂和还原剂。又因漂白后采用高温和酸处理,又必须耐热和耐酸。所以锦纶织物的荧光去除加工必须参照锦纶纤维的织物结构和染色性能选择合适的去除助剂和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能有效去除残留在锦纶织物上的荧光剂,并解决因荧光剂残留的存在造成的染色偏差、色花等问题;并且,可适应现有设备,实施效果好、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包括使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在含有剥除剂的溶液中进行反应,所述剥除剂包括(a)次氯酸或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b)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和(C)脂肪醇聚氧乙烯(5 6)醚。
所述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为次氯酸盐。优选次氯酸钠。
所述垸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可选自垸基磷酸脂、烷基磷酸脂钠盐、烷基磷酸脂钾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钾盐。本发明优选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
所述锦纶织物包括由锦纶织物构成的如塔斯隆、尼丝纺、牛津布等纯锦纶织物,及其他含锦纶织物、锦纶混纺交织类织物。
所述剥色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在小样与生产中均与常用染色设备相同,无特殊要求。
所述剥除剂溶液中使用剥除剂用量为3 4% (O.W.f),浴比1: 30。剥
除剂化料的时候应控制溶剂温度。所述剥色处理温度为95 100°C,优选温度为98°C,剥色处理时间依据荧光情况选择为40 60min, PH在4.2 5.8之间,优选PH在4.5 5.5之间。
剥色后处理,用热水洗和冷水洗各两次。使用l 4g/L保险粉60'C处理15 50分钟,浴比l: 15。然后再用热水洗和冷水洗各一次。剥色后的织物按照常规上色方法上色。
综上,对于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进行荧光剥除以便后道工序上染其他颜色的整个具体步骤是荧光剥除一水洗 保险粉处理一水洗一上色。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发明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选用专门针对酸性荧光染料显色机理选用优良的荧光去除药剂,并针对锦纶织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设备和条件。本发明与传统的荧光去除方法相比,能有效去除残留在锦纶织物上
的荧光剂,并解决因荧光剂残留的存在造成的染色偏差、色花等问题;即使是比较严重的染色病疵,也可得到较满意的回修解决。
2. 本发明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在小样与生产中均与常用染色设备相同,无特殊要求,可适应现有设备,实施效果好、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待剥荧光坯布310T尼丝纺。
选用荧光剥除剂剥除剂包含有次氯酸钠、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
和脂肪醇聚氧乙烯(5 6)醚。
先加荧光剥除剂3% (o.w.f),并调节PH值至4.2 4.5之间,并控制浴比1: 30,使用常用染色设备进行剥色处理,处理温度98°C,保温时间50min,拿出后水洗,再用2g/L保险粉60'C处理15分钟,再经洗净后上色。染料配方为(o,w.f): 100n/。酸性NR艳蓝 0.15%
100%酸性67#橙 0.02%100%酸性2B红 0.01%结果无荧光残留,无色花,色偏不明显。
5实施例二
待剥荧光坯布228T塔斯隆。
选用荧光剥除剂剥除剂包含有次氯酸钠、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 和脂肪醇聚氧乙烯(5 6)醚。
先加荧光剥除剂4% (o.w.f),并调节PH值至4.5 5.5之间,并控制 浴比1: 30,使用常用染色设备进行剥色处理,处理温度98°C,保温时间 40min,拿出后水洗,再用3 g/L保险粉60'C处理40分钟,再经洗净后上色。 染料配方为(o,w,f); 100M酸性AB灰 1.0%
100%酸性67#橙 0.85% 100。/。酸性2B红 0.15% 中性194#黑 0.38% 结果无荧光残留,无色花,色光准确。
实施例三-
待剥荧光坯布210T格子尼丝纺。
选用荧光剥除剂剥除剂包含有次氯酸钠、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
和脂肪醇聚氧乙烯(5 6)醚。
先加荧光剥除剂4% (o.w.f),并调节PH值至5 5.8之间,并控制浴 比l:30,使用常用染色设备进行剥色处理,处理温度98'C,保温时间40min, 拿出后水洗,再用2g/L保险粉60'C处理30分钟,再经洗净后上色。 染料配方为(o.w.f): 100y。酸性NR艳蓝 3%
100%酸性67#橙 0.8% 100。/。酸性2B红 0.02%
结果无荧光残留,无色花,无色偏。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发明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 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 发明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总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权利要求
1. 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在含有剥除剂的溶液中进行剥色处理反应,所述剥除剂包括(a)次氯酸或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b)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和(c)脂肪醇聚氧乙烯(5~6)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为次氯酸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为垸基聚氧乙烯醚磷酸脂钠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剥除剂溶液中剥除剂用量为3 4% (o.w.f),浴比为1: 3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锦纶织物选自全锦纶织物、锦纶混纺交织织物、含锦纶织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色处理反应温度为95 100°C ,处理反应时间为40 60min,PH在4.2 5.8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在剥色处理之后,水洗后,使用1 4g/L保险粉60'C处理15 50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锦纶织物的荧光剥除方法,包括使布面留存有荧光剂的锦纶织物在含有剥除剂的溶液中进行剥色处理反应,剥除剂包括次氯酸或在酸性溶液里能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烷基磷酸脂类化合物和脂肪醇聚氧乙烯(5~6)醚。剥除剂溶液中使用剥除剂3~4%(o.w.f),浴比1∶30。处理温度为95~100℃,处理反应时间为40~60min,pH在4.2~5.8之间。剥色处理之后,水洗后,使用1~4g/L保险粉60℃处理15~50分钟。本发明能有效去除残留在锦纶织物上的荧光剂,并解决因荧光剂残留的存在造成的染色偏差、色花等问题;即使是比较严重的染色病疵,也可得到较满意的回修解决;并且,可适应现有设备,实施效果好、成本低。
文档编号D06P5/02GK101481883SQ200810244098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强 周, 张建芳, 佳 段, 谢小云, 钱琴芳, 陆子明, 黄中权 申请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