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纱机部件,特别是可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实现角度调整的 成型转子,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成型转子在细纱机中的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转子轴承4位于固定转子座内固装在琵
琶架7上,其上部被凸轮6触压,琵琶架一端铰接机架、另一端装有链轮8,链条通过导 轮9连接细纱机钢领板10。随凸轮转动,成型转子及琵琶架上、下摆动,链轮通过链条 带动钢领板上、下移动完成纺纱。目前,细纱机成型转子的中心轴与凸轮轴平行,成型转 子仅可以沿其中心轴转动,而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固定的,即无法调整成型转子与 凸轮的轴向接触状态, 一旦发生凸轮与成型转子偏磨,或因成型转子、凸轮两者之一损坏 更换时,会造成成型转子与凸轮的点接触,此时,成型转子所承受的压强增大,极易造成 凸轮局部磨损加剧或导致转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转子 轴承轴线角度的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构成中包括固定转子座、转子轴和安装在转子轴中部的 转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增设活动转子座,转子轴两端位于活动转子座上,活动转子座位 于固定转子座内,活动转子座两侧的外伸轴由一对轴线与转子轴轴线垂直的轴承支撑,轴 承位于固定转子座内。
上述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所述活动转子座为盒装,其顶部开放,底部设有油孔。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细纱机成型转子与凸轮之间接触状态无法调整的问题进行了改 进,增设活动转子座,将转子轴承安装在活动转子座内,活动转子座由一对轴线与转子轴 承轴线垂直的轴承支撑。改进后,可使转子轴承在转动的同时自动调整其轴线角度,无论更换转子轴承还是更换凸轮始终可使两者在工作中保持正常的接触状态,避免偏磨及点接 触,从而提高了转子轴承和凸轮的使用寿命,并可提高成型转子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成型转子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固定转子座;2.活动转子座;2-1.外伸轴;2_2.油孔; 3.轴承;4.转子轴承;5.转子轴;6.凸轮;7.琵琶架;8.链轮;9.导轮;10.钢领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l、图2,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固定转子座l、活动转子座2,转子轴5、转 子轴承4和轴承3,转子轴两端支撑在活动转子座上,转子轴中部安装转子轴承,活动转 子座位于固定转子座内,活动转子座两侧的外伸轴2 — 1由一对与转子轴轴线垂直的轴承 3支撑,该对轴承对称的固定在固定转子座内。上述结构可使转子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一方 面绕自身轴线转动,另一方面可以绕轴承3的轴线自动做角度调整,以保持与凸轮的正常 接触状态。由图2可见,活动转子座为盒装,其顶部开放,底部设有油孔2-l。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螺栓固定到琵琶架上,由活动转子座上部注入润滑油,润滑油 经油孔流到固定转子座内,润滑油保持一定的液面高度,以润滑任何转子轴承4和轴承3。
权利要求1.一种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构成中包括固定转子座(1)、转子轴(5)和安装在转子轴中部的转子轴承(4),其特征在于增设活动转子座(2),转子轴两端位于活动转子座上,活动转子座位于固定转子座内,活动转子座两侧的外伸轴(2-1)由一对轴线与转子轴轴线垂直的轴承(3)支撑,轴承(3)位于固定转子座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转子座为 盒装,其顶部开放,底部设有油孔(2-1)。
专利摘要一种双绕度细纱机成型转子,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细纱机成型转子与凸轮之间接触状态无法调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构成中包括固定转子座、转子轴和安装在转子轴中部的转子轴承,改进后增设活动转子座,转子轴两端位于活动转子座上,活动转子座位于固定转子座内,活动转子座两侧的外伸轴由一对轴线与转子轴轴线垂直的轴承支撑,轴承位于固定转子座内。本实用新型可使转子轴承在转动的同时自动调整其轴线角度,无论更换转子轴承还是更换凸轮始终可使两者在工作中保持正常的接触状态,避免偏磨及点接触,从而提高了转子轴承和凸轮的使用寿命,并可提高成型转子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文档编号D01H13/00GK201317838SQ20082022771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
发明者侯成才, 李跃增, 苏金席 申请人: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