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39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尤其与一种纺纱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喷气涡流纺纱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纺纱时,棉条或粗纱经牵伸装置后输出平行 纤维束,纤维束经涡流管入口处的纤维输入通道进入涡流室。喷射气流从气流喷射孔中高 速喷出,在涡流室形成旋转涡流。纤维束中部分纤维的前端进入引纱管,而尾端由于受到旋 转涡流的作用从纤维束中分离出来形成自由端,并倒伏在引纱管锥面上,随涡流的旋转而 旋转,从而加捻包覆于正在形成的纱线上,而未从纤维束中分离出来的纤维则成平行状被 包缠在纱线中间形成纱芯。纺纱过程中或纺纱断头后启动时,难免会有纤维残留于涡流室 而影响纺纱品质和纺纱效率,通常在涡流管尾端连接负压腔,通过负压作用将残留物吸走 达到清洁涡流室,但是由于引纱管与涡流管内腔壁之间间隙不能过大,导致残留纤维在被 负压吸引时容易堵塞于引纱管与涡流管内腔壁之间的间隙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喷气涡流纺纱装置存在的残留纤维容易造成 涡流管内腔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涡流管内腔流通顺畅、能有效消除堵塞的纺纱装置。为 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纱装置,包括中空涡流管、锭子状引纱管、负压腔和主气流通道,涡流管管 体上设置有与涡流管内腔连通的气流喷射孔,气流喷射孔出口处的涡流管内腔形成涡流 室,气流喷射孔进口与主气流通道相连,引纱管从涡流管内腔下端插入,引纱管的引纱口承 接于涡流室,引纱管外壁与涡流管内腔壁具有间隙,涡流管下端与负压腔连通,其特征是 所述的纺纱装置还包括副气流通道,所述的涡流管管体上还设置有气流喷射通道,气流喷 射通道出口位于涡流室与负压腔之间,气流喷射通道进口与所述的副气流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负压腔与负压气源及纤维收集装置连接,主、副气流通道与高 压气源连接。棉条或粗纱经牵伸装置后输出平行纤维束,纤维束经涡流管入口处的纤维输 入通道进入涡流室。喷射气流从气流喷射孔中高速喷出,在涡流室形成旋转涡流实现纺纱。 未形成纱线的纤维残留由负压腔的负压进行吸引,通过涡流管内腔壁与引纱管之间的间隙 进入负压腔,输出到纤维收集装置。喷射气流从气流喷射通道喷出,在涡流管内腔壁与引纱 管之间的间隙处也形成旋转气流,使纤维残留始终处于运动中,能连续顺利被吸引入负压 腔,防止纤维残留堵塞于间隙内。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负压腔设置于负压管,负压管上设置有涡流管安装孔和副气流通道,副气 流通道与涡流管安装孔相通,所述的涡流管安装于该涡流管安装孔,使气流喷射通道与副 气流通道相连。所述的主气流通道设置于主气流管,主气流管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主气流通道相通并套装于涡流管外壁,使气流喷射孔与主气流通道相连。所述的负压管上设置有引纱管安装孔,所述的引纱管通过套管安装于该引纱管安 装孔。所述的气流喷射孔与主气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环形储气腔,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与 副气流通道之间设置有环形储气腔,起到气流流通和稳定气流作用,使气流能通过各个气 流喷射孔均勻进入涡流室。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为孔,与所述的涡流管内腔连通,出口位于所述的涡流室与 负压腔之间。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还可以为设置于涡流管外表面的凹槽,凹槽贯通于涡流管下 端面。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涡流管上设置气流喷射通道喷射 气流,防止了纤维残留堵塞于涡流管内,实现了连续纺纱,提高了纱线效率,同时也提高了 纺纱品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涡流管7、锭子状引纱管8、负压腔16、主气流通 道3和副气流通道5,涡流管7的管体上设置有气流喷射孔11和气流喷射通道14,气流喷 射孔11出口处的涡流管内腔形成涡流室2,涡流管内腔上端为纤维输入通道,涡流管7下端 与负压腔16连通,气流喷射通道14为孔,其与涡流管内腔连通,出口位于涡流室2与负压 腔16之间,负压腔16设置于负压管6,负压管6上设置有涡流管安装孔、引纱管安装孔和副 气流通道5,副气流通道5与涡流管安装孔相通,涡流管7安装于所述的涡流管安装孔,气流 喷射通道14的进口与副气流通道5相连,引纱管8通过套管9安装于所述的引纱管安装孔 并从涡流管内腔下端插入,引纱管8的引纱口承接于涡流室2,引纱管8的外壁与涡流管内 腔壁具有间隙。主气流通道3设置于主气流管4,主气流管4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主气 流通道3相通并套装于涡流管7的外壁,气流喷射孔11进口与主气流通道3相连。气流喷 射孔11与主气流通道3之间设置有储气腔12,气流喷射通道14与副气流通道5之间设置 有环形储气腔15。主气流管4与涡流管7之间设置由密封圈10和密封圈13,密封圈10和 密封圈13分设于储气腔12上下,对气流起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负压腔16与负压气源及纤维收集装置连接,主气流通道3、副 气流通道5都与高压气源连接。棉条或粗纱经牵伸装置1后输出平行纤维束,纤维束经涡 流管7入口处的纤维输入通道进入涡流室2。喷射气流从气流喷射孔11中高速喷出,在涡 流室2形成旋转涡流实现纺纱。未形成纱线的纤维残留由负压腔16的负压进行吸引,通过 涡流管内腔壁与引纱管之间的间隙进入负压腔,输出到纤维收集装置。喷射气流从气流喷 射通道14喷出,在涡流管内腔壁与引纱管之间的间隙处也形成旋转气流,使纤维残留始终 处于运动中,能顺利被吸引入负压腔,防止纤维残留堵塞于间隙内。[0018]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气流喷射通道14还可以为设置于涡流管7外 表面的凹槽,凹槽贯通于涡流管7的下端面。
权利要求一种纺纱装置,包括中空涡流管(7)、锭子状引纱管(8)、负压腔(16)和主气流通道(3),涡流管(7)管体上设置有与涡流管(7)内腔连通的气流喷射孔(11),气流喷射孔(11)出口处的涡流管内腔形成涡流室(2),气流喷射孔(11)进口与主气流通道(3)相连,引纱管(8)从涡流管(7)内腔下端插入,引纱管(8)的引纱口承接于涡流室(2),引纱管(8)外壁与涡流管(7)内腔壁具有间隙,涡流管(7)内腔下端与负压腔(16)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纱装置还包括副气流通道(5),所述的涡流管(7)管体上还设置有气流喷射通道(14),气流喷射通道(14)出口位于涡流室(2)与负压腔(16)之间,气流喷射通道(14)进口与所述的副气流通道(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腔(16)设置于负压 管(6),负压管(6)上设置有涡流管安装孔和副气流通道(5),副气流通道(5)与涡流管安 装孔相通,所述的涡流管(7)安装于该涡流管安装孔,使气流喷射通道(14)与副气流通道 (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14)为 孔,与所述的涡流管(7)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14)为设 置于涡流管(7)外表面的凹槽,凹槽贯通于涡流管(7)的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流通道(3)设 置于主气流管(4),主气流管(4)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主气流通道(3)相通并套装于涡 流管(7)的外壁,使气流喷射孔(11)与主气流通道(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管(6)上设置有引 纱管安装孔,所述的引纱管(8)通过套管(9)安装于该引纱管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喷射孔(11)与主气 流通道(3)之间设置有环形储气腔(12),所述的气流喷射通道(14)与副气流通道(5)之间 设置有环形储气腔(15)。
专利摘要一种纺纱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现有喷气涡流纺纱装置存在涡流管内腔容易被残留纤维堵塞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涡流管、锭子状引纱管、负压腔、主气流通道和副气流通道,涡流管管体上设置有气流喷射孔和气流喷射通道,气流喷射孔出口处的涡流管内腔形成涡流室,气流喷射孔进口与主气流通道相连,引纱管从涡流管内腔下端插入,引纱管的引纱口承接于涡流室,引纱管外壁与涡流管内腔壁具有间隙,涡流管内腔下端与负压腔连通,气流喷射通道出口位于涡流室与负压腔之间,气流喷射通道进口与副气流通道相连。通过气流喷射通道喷射气流,防止纤维残留堵塞于涡流管内,提高了纱线效率和纺纱品质。
文档编号D01H4/02GK201574228SQ20092011814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0日
发明者石国忠, 陈国樑, 陈均礼 申请人: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