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9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布机械的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用传统方法纺纱织布,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根据传统原理设计的纺纱织布机器,仍是世界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但是50年代以来,已经创造出一些新的工艺方法,部分地取代了传统方法,以高得多的效率生产纺织物,如转杯纺纱、无纺织布等。新的工艺方法孕育着新的纺织设备,新的纺织设备成熟与推广,又促使纺织工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近代,人们对纤维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因而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工艺方法,这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纤维和织物的特性。为了配合这个发展,现代纺织机械运用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特别是弱电技术创造出门类繁多、性能各异的加工机器。现生产出来的织布机械带有自动注油器都带有自动注油器,但是当自动注油器出现问题不能注油,或是注油器中的油用完时,织布机械则会停止,工作人员加完油,当自动注油器自动注油时,织布机械才会继续工作,影响了生产的进程。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作为储备注油器、且可随意注油的注油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油装置,它包括内部具有容腔且开口向上的本体、完全覆盖于所述的本体顶端的抽油部件、以及用于输送位于所述的容腔内的机油的导油管,所述的抽油部件内部具有储油腔以及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导油管包括位于所述的容腔内的机油液面之下并用于将机油吸出至所述的储油腔内的吸油管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储油腔内的机油输出的输油管,所述的储油腔内还滑动的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的储油腔容量的活塞,且所述的活塞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的活塞固定连接的把手,所述的活塞连接有复位部件,当外力作用于所述的把手时,所述的储油腔容量增大时,所述的单向电磁阀控制所述的吸油管导通从而使得机油吸出至所述的储油腔内;当在作用于所述的复位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的储油腔容量减小时,所述的单向电磁阀控制所述的输油管导通从而使得机油输出。更优的是,所述的导油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件,且所述的导油管通过所述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的导管相固定连接。更优的是,所述的复位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的本体上的压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注油装置作为备用注油器,解决了当传统的机械自动注油装置出现问题时不能注油的现象,可随意注入所需的油,且注油方便,有效。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处于静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附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把手拉至左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把手拉至左端过程中抽油部件、本体以及导油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把手拉至最左端时抽油部件、本体以及导油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把手推至抽油部件过程中的抽油部件、本体以及导油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的把手推至抽油部件不能移动时的抽油部件、本体以及导油管的剖面结构示意中1-导管;2-导油管;21-输油管;22-吸油管;23-连接部件;3_本体;4_抽油部件; 41-把手;42-活塞;43-储油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注油装置,它包括内部具有容腔且开口向上的本体(3)、 完全覆盖于本体(3)顶端的抽油部件G)、以及用于输送位于容腔内的机油的导油管O)。如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所示,抽油部件4内部具有储油腔43以及单向电磁阀,导油管2包括位于容腔内的机油液面之下并用于将机油吸出至储油腔43内的吸油管 22以及用于将储油腔43内的机油输出的输油管21,储油腔43内还滑动的设置有用于改变储油腔43容量的活塞42,且活塞42 —侧设置有与活塞42固定连接的把手41,活塞42连接有复位部件,当外力作用于把手41时,储油腔43容量增大时,单向电磁阀控制吸油管22 导通从而使得机油吸出至储油腔43内;当在作用于复位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储油腔43容量减小时,单向电磁阀控制输油管21导通从而使得机油输出。其中,导油管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件23,且导油管2通过连接部件23与导管1 相固定连接,复位部件为设置在本体3上的压簧。以下详述本发明注油装置的工作原理总的来说,本发明通过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实现注油工作,当注油装置开始工作时,向左拉动把手41,把手41的拉动带动固定在把手41 一端的活塞42,抽油装置4内的大气压减少,则此时本体3内的机油从吸油管22中吸入储油腔43内,当机油充满储油腔43 时,此时压簧将处于最左端的把手41拉回靠近抽油部件4 一侧,同时活塞42也随着把手的移动推至储油腔43内的另一侧,此储油腔43内的大气压强增大,则迫使储油腔43内的机油从输油管21中输出至导管,这样则完成了注油的整个过程。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部具有容腔且开口向上的本体(3)、完全覆盖于所述的本体(3)顶端的抽油部件G)、以及用于输送位于所述的容腔内的机油的导油管 O),所述的抽油部件内部具有储油腔G3)以及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导油管(2)包括位于所述的容腔内的机油液面之下并用于将机油吸出至所述的储油腔G3)内的吸油管02) 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储油腔G3)内的机油输出的输油管(21),所述的储油腔03)内还滑动的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的储油腔^幻容量的活塞(42),且所述的活塞0 —侧设置有与所述的活塞G2)固定连接的把手(41),所述的活塞02)连接有复位部件,当外力作用于所述的把手Gl)时,所述的储油腔^幻容量增大时,所述的单向电磁阀控制所述的吸油管 (22)导通从而使得机油吸出至所述的储油腔G3)内;在作用于所述的复位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的储油腔G3)容量减小时,所述的单向电磁阀控制所述的输油管导通从而使得机油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件(23),且所述的导油管( 通过所述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的导管(1)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的本体(3)上的压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油装置,它包括内部具有容腔且开口向上的本体(3)、完全覆盖于本体(3)顶端的抽油部件(4)、以及用于输送位于容腔内的机油的导油管(2),抽油部件(4)内部具有储油腔(43)以及单向电磁阀,导油管(2)包括位于容腔内的机油液面之下并用于将机油吸出至储油腔(43)内的吸油管(22)以及用于将储油腔(43)内的机油输出的输油管(21),储油腔(43)内还滑动的设置有用于改变储油腔(43)容量的活塞(42),且活塞(42)一侧设置有与活塞(42)固定连接的把手(41),活塞(42)连接有复位部件。本发明的注油装置作为备用注油器,解决了当传统的机械注油出现问题时不能注油的现象。
文档编号D03J1/00GK102433669SQ20101029606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俊松 申请人:吴江市吴中布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