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

文档序号:17836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集并分析缝纫机的生产信息和运转信息等的作业数据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能使缝纫机高效率地生产缝制物,开发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现有的作业分析装置测量/计算例如伴随时间经过的缝纫机的上轴的旋转数的推移或每个单位时间的缝制件数等的生产效率的指标,并将数值化或图表化的结果显示在操作面板上而通知用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时间顺序记录缝纫机的旋转数的变化和各个缝制作业单位的缝制作业时刻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测量缝制工厂的每个员工的缝纫机运转状况,并显示间隔图(pitch diagram)。由此, 能够从操作员的一个工序所需的作业时间观察工序分配(生产线平衡)。另外,能够进行用于把握缝制作业的达成状况的进度管理。另外,能够以时间顺序图示缝制速度而对操作员的动作进行分析。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缝制作业员的附近配置手按开关,缝制作业员每次进行一个工序的缝制作业时按下手按开关的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测量按下手按开关的时间间隔,从而测定一个工序的间隔时间 (pitch time)。另外,从缝纫机的切线信号的时间间隔测定间隔时间以代替手按开关。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以下的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其记录缝纫机电机的运转/停止、以及运转时的旋转速度,并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旋转数的图表显示。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操作员在一个工序的缝制作业所需的时间称为“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是从缝纫机的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间隔时间定义为表示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但间隔时间的定义并不限于此。间隔时间也可以是例如从拿取缝制前的布料的时刻至放置该缝制后的布料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也就是说,间隔时间只要是能够表示一次缝制作业的期间(一个周期)即可。其中,如果将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定义为间隔时间,则能够容易求出间隔时间,所以优选该定义。能够将操作员在一天内进行的作业分类为加工制品的一个工序中每次发生的作业时间即“定期作业时间”、以及加工制品的一个工序中不定期地发生的作业时间即“不定期作业时间”。定期作业时间为,操作员拿取缝制前的布料(拿取布料)一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 —拿起而转动缝制物一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一放置缝制物的、加工制品的一个工序中每次发生的作业时间。另外,不定期作业时间是指,包含操作员搬运制品、制品不良造成的调整、线断或针断等造成的故障处理、开会或商量、填写缝制记录书等的作业行为、以及看别处、闲聊等的作业以外的行为的时间,这些时间都是加工制品的一个工序中每次发生的作业以外的时间。另外,将相对于定期作业时间的不定期作业时间的比例称为“余量率”。通过抑制
该余量率,能够提高生产性。图la、图Ib是用于说明操作员的作业时间的图。图Ia表示重复定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图Ib表示插入了不定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如图Ia所示,操作员重复以下的作业来进行缝制拿取缝制前的布料一缝纫一拿起而转动布料一缝纫一放置缝制后的布料一拿取缝制前的布料一缝纫一...O上述从拿取缝制前的布料至放置缝制后的布料为止是定期作业中的一件制品的缝制。如上所述的是一件制品的缝制。另外,在图Ia中,以缝纫机的从切线至下一次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测量操作员在一个工序的缝制作业所需的时间即“间隔时间”。图Ib表示插入了不定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在图Ib中,在放置缝制后的布料后, 插入了不定期作业(这里为等待线交换作业)。如图Ib所示,操作员的作业时间是将定期作业和不定期作业相加所得的时间。间隔时间是缝纫机的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所以在插入不定期作业时,该作业的间隔时间变长。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600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0539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67069号公报然而,在这样的现有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无法将由缝纫机测定出的作业时间分类为“定期作业时间”和“不定期作业时间”。在操作员的旁边观看操作员的缝制作业并且使用跑表测量加工制品所需的作业时间,来求出其平均值。由于对所有操作员进行该测量作业,所以花费了极多的测量时间。(2)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相同,无法区别“拿取、缝制、放置”缝制物等的定期作业与不定期作业。另外,当然也无法区别“拿取、缝制、放置”等的定期作业的内容。若进一步详细地考虑“拿取、缝制、放置”,则“拿取”和“放置”的作业时间(“取放作业”时间)受到物料的放置方法或缝纫机的配置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进行缝制”的作业时间(“缝制作业”时间)容易受到操作员的技能或者被缝制物的材料或形状造成的缝制作业的难度的影响。在为了提高生产性而要缩短作业时间时,对“取放作业”和“缝制作业”采用的改善的处理不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无法仅区别定期作业中的“缝制作业”的时间。因此,存在无法详细地确定效率差的原因,无法发现作业改善的要点的问题。(3)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能够记录“拿取、缝制、放置”的动作,但存在无法判断作业时间的偏差的问题。通常,“缝制作业”是受到操作员的技能的影响的作业,其为作业时间的偏差较少的作业。作为该缝制作业时间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够考虑(1)操作员未进行适当的作业;以及(2)起因于缝制物的材料或形状的缝制作业的难度,也就是由于材料的起毛/弯曲等材料不稳定,造成缝制作业的困难等。这样,改善方法是因作业而不同的,所以需要对作业进行分类而明确何处存在问题。现有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仅将操作员的作业分类为主作业(缝纫机进行动作的时间)和除此以外的作业,无法应用于适当的改善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详细地分析操作员的作业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间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间隔时间;缝制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缝纫机的起动时刻即缝制开始时刻和缝纫机的停止时刻即缝制结束时刻;计算单元,基于所述缝制开始时亥_所述缝制结束时刻,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拿起而转动时间;以及输出单元,将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和/ 或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这里,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是指,在形成连续的缝迹的途中停止缝纫机,操作员变更握持缝制物的位置,或者变更相对于缝纫机的缝制物的方向或姿势,这里将拿起而转动缝制物所花费的时间设为拿起而转动时间。另外,缝制物的取放时间是指,在缝纫机的起动前,拿取用于缝制的布料并设置在缝纫机上的动作,以及在切线后,从缝纫机卸除缝制物并放置的动作,这里将缝制物的取放所花费的时间设为取放时间。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间隔时间;获取缝纫机的起动时刻即缝制开始时刻和缝纫机的停止时刻即缝制结束时刻;基于所述缝制开始时刻和所述缝制结束时刻,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拿起而转动时间;以及将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根据本发明,能够区别工序中的缝制时间、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以及不定期作业时间。由此,能够在操作员之间比较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或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能够更详细地分析操作员的作业。


图la、图Ib是用于说明操作员的作业时间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操作员所进行的作业的图。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作业分析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缝制数据(间隔时间数据) 的图。图7a、图7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操作员所进行的作业的图。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操作员所进行的作业的图。图9a、图9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操作员所进行的作业的图。图10a、图IO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操作员之间的比较显示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 N、11 N 缝纫机;100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10 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20 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30:计算单元;140 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计算“定期作业时间”和“不定期作业时间”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系统的例子。如图2所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系统包括多台缝纫机1、2.....N ;路由器10,其
连接各台缝纫机1、2.....N ;以及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其通过路由器10收集并分
析连接的各台缝纫机1、2.....N的信息。路由器10可以是有线LAN或无线LAN。作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使用个人电脑或工作站(workstation)。图3是表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包括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10、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计算单元130、以及输出单元140。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10测量缝纫机的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即间隔时间,并基于多次的测量值计算平均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是缝纫机运转中的时间即动作时间和缝纫机停止中的时间即停机时间的合计值。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获取测量出的间隔时间中包含的、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
束时刻。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收集操作员、即各台缝纫机1、2.....N的所有作业时间。
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指定作为对象的操作员、工序和期间,并获取要分析的缝制数据。计算单元130将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成对地使用,并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单元130计算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时间和/或取放时间的平均时间。计算单元 130如下计算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以及取放时间。(1)计算单元130将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期间内存在的缝制结束和下一缝制开始的一对作为一次,并计数该数而求出拿起而转动次数。然后,计算单元130将拿起而转动次数除以缝制数据中包含的切线次数,从而计算一个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值。(2)另外,计算单元130合计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期间内存在的从缝制结束至缝制开始为止的所有时间,以求出拿起而转动时间。然后,计算单元130将该合计值除以缝制数据中包含的切线次数,计算每一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值。例如,定期/不定期的区分如下。另外,在“拿起而转动” “缝制”的区分前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区分、以及定期/不定期作业时间的计算。例如,计算单元130基于间隔时间,计算间隔时间的频度分布,并基于计算出的间隔时间的频度分布,将作业时间分类为定期作业时间和不定期作业时间。另外,计算单元 130从操作员的总作业时间减去计算出的总定期作业时间来计算总不定期作业时间。从操作员的总作业时间S(秒钟)中去除了总定期作业时间A(秒钟)的时间得到不定期作业时间B (秒钟)。(3)另外,计算单元130合计从切线至下一缝制开始为止的所有时间,并削除不定期作业时间,从而求出取放时间。然后,计算单元130将削除了不定期作业时间的合计值除以从切线至下一缝制开始为止的出现次数,计算每一缝制的取放时间的平均值。输出单元140将计算出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输出单元140以能够比较的方式显示对每个操作员计算出的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和/或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例如,输出单元140将操作员的作业分析结果和熟练者的作业分析结果一并作为一览或图表输出。具体而言,输出单元140是显示/印刷分析结果的显示单元/印刷单元、 向外部存储器等输出分析结果的输出端口、或者通过有线/无线发送分析结果的通信单兀。以下,说明如上构成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的动作。将操作员在一个工序的缝制作业所需的时间称为间隔时间。一般而言,以该间隔时间为30秒钟 120秒钟的方式进行工序分配。在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性而进行改善时,需要分析实际的作业。一般而言,如下分类操作员进行的作业。图4是用于说明操作员进行的作业的图。如图4所示,操作员在整个作业中进行拿取布料等的材料(参照(1))、缝纫(参照(3))、转动(参照(2))、缝纫(参照(3))、放置(参照(1))。另外,操作员进行开会(参照(4))、拿取材料(参照(1))、缝纫(参照(3))、转动(参照(2))、等待作业(参照(4))。上述取放作业(参照(1))、拿起而转动作业(参照(2))、以及进行缝纫的主作业 (参照(3))是定期作业。另外,开会和等待作业等的其他作业(参照G))是不定期作业。取放作业(参照(1))是拿取和放置材料等的作业。取放作业所需的时间受到材料的放置方法或缝纫机的布置等的影响。拿起而转动作业(参照O))是拿起材料改变方向并叠合相应材料等的作业。拿起而转动作业的次数或所需时间受到操作员的技能的影响。这样,影响到作业时间的项目因作业而不同,改善方法不同,所以需要对作业进行分类而明确何处存在问题。
图5是表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的作业分析动作的流程图。在该图中,S表示流程的各个步骤。在步骤Sl中,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10测量缝纫机的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即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10计算间隔时间中包含的、缝纫机运转中的时间即动作时间和缝纫机停止中的时间即停机时间的合计的平均值,并计算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即间隔时间。在步骤S2中,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获取测量出的间隔时间中包含的、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在步骤S3中,计算单元130将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成对地使用,并计算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时间和/或取放时间的平均时间。在步骤S4中,输出单元140将计算出的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和/或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与熟练者的作业分析结果一并作为一览或图表输
出ο接着,说明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的实施例。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以能够比较的方式,将操作员的作业分析结果和熟练者的作业分析结果一并显示,并通知操作员的哪个部分与熟练者不同。指定作为对象的操作员、工序和期间并获取要分析的缝制数据。首先,说明操作员的作业分析。[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是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拿起而转动次数(平均值)]图7a、图7b是用于说明缝制工序的图。图7a表示一个工序内的作业的项目。在图7a中,(1)-(6)是各个作业的开始/结束时刻。图7b表示在图7a的作业时刻(1)-(6) 绘制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例。在图7a的缝制数据例中,获取数据1.缝制开始时刻(参照(1))、数据2.平均旋转数、数据4.缝制结束时刻(参照(2))、数据5.缝制开始时刻(参照(3))、数据6.平均旋转数、数据7.缝制结束时刻(参照(4))、数据8.缝制开始时刻(参照(5))、数据9.平均旋转数、数据10.切线(缝制结束)时刻(参照(6))、...。[缝制时间(平均值)]如下计算每一工序的缝制作业的时间即缝制时间的平均值。通过合计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间隔时间的期间内存在的从缝制开始至下一缝制结束为止的所有时间,求出图7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中包含的缝制时间。缝制时间的合计值A = ((2)-(1)) + ((4)-(3))+......(1)其中,上式⑴中的从⑴至(4)是图7的缝制结束时刻和缝制开始时刻。如下计算每一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值。能够通过将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一个工序时间的期间内存在的从缝制结束至下一缝制开始作为一次拿起而转动作业,并计数该数,从而求出图7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中包含的拿起而转动次数。将该计数值除以缝制数据中包含的切线次数,从而能够计算每个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值。[拿起而转动时间(平均值)]如下计算每一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值。通过合计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一个间隔时间的期间内存在的从缝制结束至下一缝制开始为止的所有时间,求出图7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中包含的拿起而转动时间。具体而言,根据下式(2)来求出。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合计值B = ((3)-(2)) + ((5)-(4))+......(2)其中,上式⑵中的从⑵至(5)是图7的缝制结束时刻和缝制开始时刻。接着,如下式C3)所示,将缝制数据中包含的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合计值B除以缝制数据中包含的切线次数(缝制件数),计算每一工序的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值。拿起而转动时间(平均值)=B/切线次数(缝制件数)...(3)[取放时间(平均值)]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发生了不定期作业时的、操作员进行的作业的图。图8a表示操作员的一个工序的作业。在图8a中,(1)-(9)是各个作业时间的开始/结束时刻。图 8b表示在图8a的作业时刻(1)-(9)绘制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例。在图8a的缝制数据例中,获取数据1.缝制开始时刻(参照(1))、数据2.平均旋转数、数据4.缝制结束时刻(参照(2))、数据5.缝制开始时刻(参照(3))、数据6.平均旋转数、数据7.切线时刻(参照(4))、数据8.缝制开始时刻(参照(5))、数据9.平均旋转数、数据10.缝制结束时刻(参照(6))、数据11.缝制开始时刻(参照(7))、数据12.平均旋转数、数据13.切线时刻(参照(8))、数据14.缝制开始时刻(参照(9))、...。计算每一工序的取放时间的平均值。如上所述,作为不定期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例如,基于间隔时间,计算间隔时间的频度分布,并基于计算出的间隔时间的频度分布,将作业时间分类为定期作业时间和不定期作业时间。首先,根据下式G),求出图8的缝制数据(缝制记录数据)中包含的取放时间的合计值C。取放时间的合计值C = ((5)44)) + ((9)-(8))+...-不定期作业时间合计值…⑷其中,上式(4)中的(4)、(5)、⑶和(9)是图8的切线时刻、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另外,也能够根据下式(5),求出取放时间的合计值C。取放时间的合计值C =总间隔时间(总作业时间)-缝制时间的合计值A-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合计值B-不定期作业时间合计值...(5)接着,如下式(6)所示,将取放时间的合计值C除以切线次数,计算每一缝制的取放时间的平均值。取放时间(平均值)=C/切线次数...(6)接着,进行操作员之间的比较显示。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的比较数据生成单元170(参照图3)生成将操作员的作业分析结果和熟练者的作业分析结果一并显示的比较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80(参照图幻将生成的所述比较数据作为一览或图表输出。在一览表或图表上以能够比较的方式显示出操作员的作业分析结果和其他操作员的结果,从而工厂的管理者等能够得知哪个部分不同。图10a、图IOb是用于说明操作员之间的比较显示的图。图IOa表示操作员A(熟练者)和操作员B的一个工序的作业。图IOb是通过一览表示利用上述方法分析图IOa的两位操作员的缝制数据的结果的例子。如图IOb所示,对分析项目([每一工序的作业时间(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以能够比较的方式表示操作员A(熟练者)和操作员B。由图IOb所示的比较结果可知,在所有分析项目中,操作员B劣于操作员A。也就是说,可知与操作员A相比,操作员B的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较长、拿起而转动次数较多、拿起而转动时间较长、取放时间较长、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较低。如上详细地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包括间隔时间测量单元110,测量缝纫机的从切线至下一切线为止的时间间隔即间隔时间;以及缝制数据获取单元120,获取测量出的所述间隔时间中包含的、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另外,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100包括计算单元130,将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成对地使用,并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以及输出单元140,将计算出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输出单元140以在包含熟练者的操作员之间能够比较的方式,输出计算出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更详细地分析操作员的作业。也就是说,在现有例中,仅将操作员的作业分类为主作业(缝纫机进行动作的时间)和除此以外的作业,无法应用于适当的改善活动。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操作员之间比较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 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或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例如,可知作为对象的操作员的取放作业(时间),所以在与其他操作员比较其而其间存在差异时,可知材料的放置方法或缝纫机的布置等的计划中存在问题,以明确改善要点。另外,可知作为对象的操作员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所以在拿起而转动次数比熟练者多时,可知该操作员不习惯作业而无法连续地操作缝纫机,或者材料的拿取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以这些技能为中心进行训练,从而能够高效率地提高生产性。另外,可知作为对象的操作员的拿起而转动时间,所以在该时间比熟练操作员长时,可知该操作员在材料的拿取方法或拿起而转动方法方面费时,并以该技能为中心进行训练,从而能够高效率地提高生产性。以上的说明只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只限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操作员之间对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取放时间、以及缝纫机的平均旋转数进行比较的形态,但只要使用这些中的任一个以上即可。例如,也可以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仅对间隔时间、拿起而转动次数、以及取放时间进行分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的名称,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装置也可以为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缝制线诊断系统, 方法也可以为缝制作业分析方法等。另外,构成上述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的各个单元,例如分析装置的种类、与缝纫机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以及缝纫机的管理件数等,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对工业用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生产管理方法极为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间隔时间;缝制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缝纫机的起动时刻即缝制开始时刻和缝纫机的停止时刻即缝制结束时刻;计算单元,基于所述缝制开始时刻和所述缝制结束时刻,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拿起而转动时间;以及输出单元,将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业时间分类单元,基于测量出的所述间隔时间,将作业时间分类为定期作业时间和不定期作业时间;所述计算单元使用所述定期作业时间,计算缝制物的取放时间;所述输出单元将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所述取放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的平均次数、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的平均时间和/或所述取放时间的平均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在包含熟练者的操作员之间比较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所述取放时间,并进行输出。
5.一种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测量间隔时间;获取缝纫机的起动时刻即缝制开始时刻和缝纫机的停止时刻即缝制结束时刻;基于所述缝制开始时刻和所述缝制结束时刻,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拿起而转动时间;以及将计算出的所述拿起而转动次数和/或所述拿起而转动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更详细地分析操作员的作业的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包括间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间隔时间;以及缝制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测量出的所述间隔时间中包含的、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将缝制开始时刻和缝制结束时刻成对地使用,并计算缝制物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以及输出单元,将计算出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输出。输出单元在包含熟练者的操作员之间比较计算出的拿起而转动次数、拿起而转动时间和/或取放时间,并进行输出。
文档编号D05B19/00GK102443971SQ2010102979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藤本美音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