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5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创新的纱线 结构相适应。一般环锭纺细纱机纺出的纱线结构单一,而且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人们高质 量、多样化的需求。为此,我们开发出具有紧密、赛络、缎彩纺特点的纱线。利用此方法生产 出的纱线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如条干好、毛羽少、强力较高,并有丰富的色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产品质量好的改进型环 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后罗拉、中罗拉、二罗拉和前罗拉,其特征 在于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上设置有由吊锭和喇叭口组成的喂入装置,控制后罗拉的伺服 电机上设置有变速智能控制器,变速智能控制器与安装在前罗拉上的编码器连接;前罗拉 的输出口上加装有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形管,异形管上套设有网格圈,网格 圈通过皮辊牵引。对环锭纺细纱机的改造,主要是加装了三种装置
(1)粗纱喂入装置,由吊锭和喇叭口组成;
(2)后罗拉变速智能控制器,其纺纱原理为细纱机前罗拉通过编码器测速到前罗拉 转速信号,传感到智能控制器,由变速智能控制器根据缎彩工艺参数要求,控制伺服电机变 速,带动后罗拉实现变速运转,达到粗纱须条间隙喂入到主牵伸区,因主牵伸区牵伸倍数是 一定的,从而实现了缎彩的生产;
(3)气动集聚装置,在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后再加上一对控制装置,其中,上面是皮辊,下 面是由有吸风聚集作用的异形管和网格圈组成,使须条较紧密地排列,大大减少了传统环 锭纺加捻三角区中须条带的宽度,有利于将须条中纤维可靠地捻卷到纱条中。并使牵伸和 集合的分离,牵伸区中无集合作用,集合区中无牵伸作用,从而避免了牵伸区中由于集合作 用的存在而影响了摩擦力界的分布,而牵伸后的须条再经集合后,减少了须条宽度,增加了 紧密度,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本设备的更优方案为
所述网格圈有直径为0.08mm的锦纶单丝制成,网格圈的空隙率为2圹27%,目数为 3600/cm2。所述异形管内的集聚真空度为2000pa,其集聚张力为1. 05。本设备的纺纱工艺为饰纱从后罗拉间歇喂入,基纱从中罗拉连续喂入,经前区的 前罗拉和二罗拉的牵引,合成的须条到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形管,受负压作 用吸附在网格圈表面对应槽口的位置,受集聚控制的须条随网格圈向前运动,由输出钳口输出。所述前罗拉上的编码器对前罗拉进行测速,并将转速信号传感到变速智能控制 器,变速智能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工艺参数要求,控制后罗拉的伺服电机变速,实现后罗拉上 饰纱的间歇喂入。经改造后的设备结构特殊,使纺纱具有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条干水平好因为多根粗纱同时被牵伸,起到一定的并合作用,多根须条互相弥补, 改善条干,减少细节、粗节;
(2)毛羽少由于有多根被牵伸后的须条在一起加捻,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 的纺纱加捻三角区,以及气流的收缩和聚合作用等因素,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成纱结 构最为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纱线加捻螺旋结构清晰可见,纤维几乎没有内外转移。 毛羽可降低15 20%,其中大于3mm的长毛羽几乎为零;
(3)强力高因纱具有股线的特点,纤维排列有规律,故强力提高,纱线的断裂强度可提 高8 15%。耐磨性也好;
(4)布面效果好用此方法纺出的纱织成的织物表面清晰,硬挺度好,布面毛羽少,具有 股线织物的风格。同时由于基纱与饰纱可有多种选择,因而可形成多种系列的缎彩纱,该品 种可用于高档西服面料及时装面料。本发明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纺纱条干好、毛羽少、 强力较高,并具有丰富的色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罗拉,2 二罗拉,3中罗拉,4后罗拉,5饰纱,6基纱,7须条,8喂入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依次设置的后罗拉4、中罗拉3、二罗 拉2和前罗拉1,所述后罗拉4和中罗拉3上设置有由吊锭和喇叭口组成的喂入装置8,控 制后罗拉4的伺服电机上设置有变速智能控制器,变速智能控制器与安装在前罗拉1上的 编码器连接;前罗拉1的输出口上加装有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形管,异形管 上套设有网格圈,网格圈通过皮辊牵引。以三根粗纱喂人为例,一根饰纱5从后罗拉4间歇喂人,二根基纱6从中罗拉3连 续喂人,经前区的前罗拉1和二罗拉2牵伸,到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型管(其 表面套有网格圈,网格圈受输出罗拉摩擦传动),须条7受负压作用吸附在网格圈表面对应 槽口的位置,须条7在受集聚控制的同时随网格圈向前运动,由输出钳口输出。基纱6用本 色纱或浅花灰纱,饰纱5用单彩纱或多彩纱。饰纱的粗细、长短、间隔用工艺的方法控制,使 一段段饰纱在基纱上呈现缎彩效应。纺纱技术要点为
(1)喂人的粗纱定量较轻,定量的选择需要配以合适的粗纱捻系数才能保证半成品的 质量及纺纱的顺利进行;
(2)细纱喇叭口两眼的距离要偏小选择;
(3)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减小,便于色纱的间歇喂入;(4)细纱钳口隔距块的选配应有利于纤维的控制和牵伸力的稳定,对缎彩纱而言,需偏 大掌握,最好在平均号数和基纱号数之间选择;
(5)细纱前罗拉速度的设定一般比普通纱要低10%左右;
(6)钢领、钢丝圈配套。钢领一般选用PGl型钢领,有利于减少气圈张力大小的波动。 钢丝圈的选配是纺纱的难点,按照钢丝圈重量在基纱号数与平均号数之间选择时,往往要 经多次反复比较才能确定,钢丝圈的截面形状以高弓型为宜;
(7)细纱捻系数。除用户特定要求外,捻系数一般比正常纱高10%左右;
(8)集聚张力1.05较好,过小集聚区纤维堆积,部分纤维呈游离状态不被卷入而形成 毛羽,过大集聚区纤维被拉直后不经过集聚槽;
(9)集聚真空度在2000pa(70mm汞柱)左右。对于负压值的确定,应以满足集聚效果、 减少毛羽为原则,如果负压值过小,起不到理想的集聚效果,纱线毛羽不会减少。反之如果 负压值过大,固然可能集聚效果相对更为理想,但负压电机负载过大造成能源的消耗、成本 的提高。另外对于各锭之间的负压值的大小要保证一致,对各锭进行逐锭测试以减小锭与 锭之间的差异;
(10)网格圈的选用。锦纶单丝较好,直径0.08,密度60根/cm,空隙率为对 27%,网格 圈的目数在3600/cm2。网格圈长度差异在1.4mm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后罗拉(4)、中罗拉(3)、二罗拉(2)和前 罗拉(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4)和中罗拉(3)上设置有由吊锭和喇叭口组成的喂入 装置(8),控制后罗拉(4)的伺服电机上设置有变速智能控制器,变速智能控制器与安装在 前罗拉上的编码器连接;前罗拉(1)的输出口上加装有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 形管,异形管上套设有网格圈,网格圈通过皮辊牵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圈有直径为 0. 08mm的锦纶单丝制成,网格圈的空隙率为24 27%,目数为3600/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管内的集 聚真空度为2000pa,其集聚张力为1. 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饰纱(5)从后 罗拉(4 )间歇喂入,基纱(6 )从中罗拉(3 )连续喂入,经前区的前罗拉(1)和二罗拉(2 )的 牵引,合成的须条(7)到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形管,受负压作用吸附在网格圈 表面对应槽口的位置,受集聚控制的须条随网格圈向前运动,由输出钳口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罗拉 (1)上的编码器对前罗拉(1)进行测速,并将转速信号传感到变速智能控制器,变速智能控 制器根据设定的工艺参数要求,控制后罗拉(4)的伺服电机变速,实现后罗拉(4)上饰纱 (5)的间歇喂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该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后罗拉、中罗拉、二罗拉和前罗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上设置有由吊锭和喇叭口组成的喂入装置,控制后罗拉的伺服电机上设置有变速智能控制器,变速智能控制器与安装在前罗拉上的编码器连接;前罗拉的输出口上加装有开有吸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形管,异形管上套设有网格圈,网格圈通过皮辊牵引。本发明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纺纱条干好、毛羽少、强力较高,并具有丰富的色彩。
文档编号D01H1/02GK102071500SQ20101061732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会军, 韩云广, 高加平 申请人:山东华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