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3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特别是一种锭子尖端,包括一个带有一引纱口的引纱通道,该引纱口用于将纱线从所述喷气纺纱装置的涡流室中引出。
背景技术
此种类型的部件为DE 103 00 411 Al中的现有技术。所述部件在DE 103 00 411 Al中被称作为锭子尖端,该部件包括一个用于将纱线从所述喷气纺纱装置的涡流室中引出的引纱口。所述锭子尖端放置在一个锭子形部件旁边,该部件包含一个引纱通道的延续部件。所述锭子尖端包含一个喷射通道,该喷射通道用于将纱线的末端引回。为了在纱线发生断头的情况下,喷气纺纱装置的纱线能够继接,一个用完的纱线的末端通过喷气纺纱装置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引回并导入牵伸装置的区域内。纱线的末端被引回时, 所述喷射通道与一个压缩空气源连接在一起。喷射通道中的空气流入引纱通道并在引纱通道中产生一个与纱线引纱方向相反的气流。在现有的实施方案中,在引纱通道内会产生空气涡流,该空气涡流将阻碍规定的纱线末端的引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改进部件,从而改善纺织继接时纱线末端的引回。为了达到此目的,所述部件至少含有一个与所述引纱通道相连的排气口,该排气口用于纺织过程中将引纱通道内的空气排出。本发明部件可以通过一个可适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锭子形部件构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锭子形部件由多个部分组成并且包含一个被称作为锭子尖端的元件。 在此情况中,所述锭子尖端即为本发明中的部件。通过所述排气口,部分经喷射通道流入引纱通道的空气可以有针对性地重新从引纱通道内排出。该排气口优选的汇入所述涡流室内或者一个位于所述锭子尖端附近的排气通道。排气口有如下优点,即并非引纱通道内所有的空气都必须通过引纱通道的引纱口排出。由此可减小引纱通道内的空气涡流现象,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续接过程中纱线末端的引回。同时也可避免引纱通道内纱线末端的混乱或者卡住。优选的,所述部件包含一个喷射通道,该喷射通道用于纺织过程中将纱线的末端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回,该能与压缩空气源相连的喷射通道可以与位于引纱通道内的汇入口相连,并且与位于引纱通道内的引纱口反向布置。优选的,一个排气口连接在位于引纱通道内的引纱口和喷射通道位于引纱通道内的汇入口之间。通过这种布置形式,部分由喷射通道吹入引纱通道的空气能以特别优选的方式通过所述排气口重新从引纱通道内排出。仅有一小部分的空气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引纱通道的引纱口流出。这种布置方式在以下情况是特别有利的,即引纱通道的引纱口含有一个畅通的截面区域,该截面区域小于喷射通道位于引纱通道的汇入口的畅通的截面区域。优选的,所述引纱通道(沿纺织过程中的纱线的引纱方向)含有一个附加截面。该附加截面优选的与引纱通道的引纱口间隔放置(沿纱线的引纱方向向上),且间隔距离非常小,此间隔距离优选为2 mm和3mm之间。特别优选的,所述附加截面放置于引纱通道的引纱口与喷射通道的汇入口之间。引纱通道的引纱口到喷射通道的汇入口的间隔距离优选的小于20 mm,甚至可以处于3 mm至 5 mm之间。优选的,一个排气口连接在所述附加截面和喷射通道位于引纱通道的汇入口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引纱通道(沿纱线的引纱方向)含有多个依次排列放置的附加截面。优选的,两个附加截面之间至少放置一个排气口。多个附加截面与排气口之间的依次排列放置,可以提高引纱通道内的气流稳定性,从而大大地改善了纱线末端的引回。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一个排气口大致上垂直衔接于引纱通道,此种垂直衔接于引纱通道的排气口,可以很容易地加工出来。多个排气口可以有规律地放置在引纱通道的周围,从而有利于改善排气问题。优选的,排气口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引纱通道引纱口的开口面积。为了由喷射通道吹入的空气可以很好地排出,排气口的开口面积会设定在弓丨纱通道弓I纱口的开口面积的2倍至10倍之间。当排气口的开口面积至少为弓I纱通道弓I 纱口的开口面积的4倍的时候,如果引纱口十分小,比如引纱口的直径为0.8 mm或者小于 0.8 _,就可以达到一个特别良好的通风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参见下文所说明的实施例。图1为带有本发明配件的喷气纺纱装置的放大纵剖面图。图2为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本发明配件的一种方案的进一步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图1中描述的喷气纺纱装置1用于将须条3加工成纱线2。一牵伸装置4放置于该喷气纺纱装置1的前端。用于纺纱的须条3沿牵伸方向A输送到牵伸装置4,作为纱线2沿引纱方向B引出并进一步传入一卷绕设备,此卷绕设备在此不做描述。所述牵伸装置4只做简略描述,该牵伸装置4优选为一个四罗拉牵伸装置,一共包含四对罗拉,每对罗拉含有一个上罗拉和一个下罗拉,该上罗拉作为压力罗拉,该下罗拉作为驱动罗拉。此处仅仅对受牵伸装置的牵伸区域限制的传输罗拉对5,6进行描述。借助这样一种牵伸装置4,可以通过现有的方式将须条3牵伸到所需的纤细度。牵伸完成的细纤维束7将从牵伸装置4的传输罗拉对5,6的切面连接线引出,该细纤维束7还处于未加捻状态。所述细纤维束7将通过一输纱通道8输入所述喷气纺纱装置1。然后细纤维束7 将被引入一个涡流室9,该涡流室9用于对细纤维束7进行加捻,从而产生纱线2,该纱线通过引纱通道10沿引纱方向B引出。在纺织过程中,由于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喷嘴11吹入涡流室9,该压缩空气喷嘴 11切线地汇入涡流室9,一个流体设备会在涡流室9内产生一旋转的漩涡流。运行时所述压缩空气通过一个压缩空气通道12输入喷气纺纱装置1中。通过所述压缩空气通道12,压缩空气首先到达一个环绕涡流室9的圆形通道13,所述压缩空气喷嘴11直接连接在该圆形通道13上。由压缩空气喷嘴11出来的压缩空气将通过一个排气通道14排出。所述排气通道14圆形环绕地放置在一个锭子形部件15的周围。所述锭子形部件15包含所述引纱通道10,该锭子形部件15在运行中处于静止状态。一个作为涡旋栅栏的输纱区域的边角16放置于涡流室9的区域内。该输纱区域的边角16与引纱通道10区域内的引纱口轻度偏离放置。所述引纱通道10的引纱口 17放置于所述锭子形部件15的锥形底端。所述锥形底端被称作为纺纱尖端或者锭子尖端18。在所述喷气纺纱装置中,用于纺纱的纤维一方面保持细纤维束7的状态从输纱通道8输入引纱通道10的引纱口 17,该细纤维束7基本上没有经过加捻处理。另一方面,用于纺纱的纤维在输纱通道8和引纱通道10之间的区域内受到涡流室内漩涡流的作用。通过此漩涡流作用,所述纤维或者至少所述纤维的末端范围从引纱口 17沿径向被推开,并将已经进入引纱通道10的纤维包裹住。因此,该通过所描述的喷气纺纱装置加工出来的纱线 2拥有一个芯线和一个外包层,所述芯线主要由沿纱线纵向的基本未加捻的纤维或者纤维段组成,所述外包层内纤维或者纤维段包绕着芯线。此种类型的喷气纺纱装置允许非常高的纺织速度,其纺织速度处于300至600 m/min的数量级之间。当所述细纤维束7或者所述纱线2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断头现象,首先,所述牵伸装置将被关闭,须条的传输也将被中断。然后,上文没有描述的卷绕设备也将被切断。在重新启动纺织过程之前,必须清除被绊在涡流室9内的纤维残留物。为此,所述锭子形部件15 将顺着引纱通道10沿引纱方向B移动,从而将锭子尖端18从涡流室9移出。然后,堵塞在涡流室9内的纤维积聚物可以通过与一低压源相连的排气通道14吸出,该低压源在前文未被描述过。一个喷气纺纱装置的基体19含有一个圆柱形的插孔20,所述带有一个圆柱形的滑动面21的锭子形部件15可活动的插入该圆柱形插孔器20内。两个磁体22放置于所述基体19上。所述锭子形部件15含有一个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支承面23,该支承面23与磁体 2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所述磁体22将锭子形部件15保持在工作位置。为了对涡流室9进行清洁,可以顺着圆柱形滑动面21沿引纱方向B移动锭子形部件15,该引纱方向B与磁力方向相反。该锭子形部件15的移动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完成,或者通过一个可沿喷气纺织机器移动的操作车辆完成。用于移动锭子形部件15,可以设计一个隐藏执行元件M。在锭子形部件15内设有一个汇入引纱通道10的喷射通道四。此外,在锭子形部件15内还有一个压缩空气接口 30,该压缩空气接口 30可以通过压缩空气短时间地填补喷射通道四的供给。在纺织过程中所述喷射通道四是必须存在的。所述喷射通道四与引纱通道10内的汇入口观相连。所述喷射通道四与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引纱口 17反向布置,从而使由喷射通道四流入的压缩空气在引纱通道10内产生一个与引纱方向B反向的定向气流。 由此,一条加工好的纱线2的一个末端可以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经喷气纺纱装置被引回到牵伸装置4的区域内,并在此区域内与须条3相连。优选的,所述锭子形部件15至少由两个元件组成。所述锭子形部件15的第一个元件包含所述圆柱形的支承面21,所述引纱通道10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压缩空气接口 30。所述锭子尖端18被设计成一个独立的部件并作为所述锭子形部件15的第二个元件。一个包含所述磁性支承面23的钢圈33作为所述锭子形部件15的第三个元件。
所述锭子尖端18包含所述引纱通道10的一部分,所述引纱通道10的引纱口 17, 所述喷射通道四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喷射通道四的汇入口 28。该锭子尖端18通过圆柱形的插入面34插入锭子形部件15内并通过一个螺纹销钉35将其固定。为了确保喷射通道 29与锭子尖端观之间链接的密封性,可以在插入面34内放置一密封圈36。所述锭子尖端 18在其外轮廓区域含有一双锥体结构,在所述引纱通道10的入口区域内,底部含有一个较小的锥角,领近处含有一个较大的锥角。为了改善纺织过程中引纱通道10内的排气功能,将设计一个排气口 25。所述排气口 25链接在位于引纱通道10的引纱口 17和喷射通道四位于引纱通道10的汇入口 28之间。该排气口 25汇入涡流室9和排气通道14内。优选的,所述排气口 25设计为一个处于锭子尖端的小锥角区域内的钻孔,且垂直衔接于引纱通道10。多个排气口可以有规律地放置在引纱通道的周围。在纺织过程中,部分由喷射通道四吹入、用于引回纱线的末端的压缩空气可以通过该排气口 25从引纱通道10内排出。特别优选的,所述引纱通道10 (沿纱线2的引纱方向B)含有一个附加截面沈。该附加截面沈放置在引纱通道10的引纱口 17 和喷射通道四的汇入口 28之间。所述排气口 25放置在附加截面沈和汇入口 28之间。通过所述排气口 25,部分由喷射通道四吹入、但并未到达附加截面沈的空气将从引纱通道10内排除。其它剩余的空气将经附加截面沈、引纱口 17流出,但是该空气的涡流性较弱,所述纱线的末端依然可以可靠地通过引纱通道10被引回。特别优选的,纱线的末端以一个规定的速度沿与引纱方向B相反的方向通过引纱通道10被引回。优选的,纱线的末端必须在到达汇入口 8和附加截面沈的区域内之前,达到所定义的速度。纱线的末端到达该区域的时候,降低其引回速度是有利的。优选的,被引回的纱线以恒定的速度通过附加截面沈的区域。以恒定的速度引回纱线的末端,可以提高整个引回过程的可靠性,从而避免纱线的末端卡在附加截面沈上。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引纱通道10 (沿纱线2的引纱方向B)含有多个依次排列放置的附加截面26和26’。此外,附加的排气口 25’放置在两个附加截面沈和 26’之间(如图2所示)。图2所示为锭子尖端18在喷射通道四的汇入口观和引纱通道 10的引纱口 17之间的区域,其中排气口 25和25’沿纱线2的引纱方向B放置在附加截面沈和沈’的上方。利用这种放置形式,可以特别好地避免引纱通道10内的空气涡流现象, 从而更加可靠地将纱线的末端引回。
权利要求
1.用于喷气纺纱装置(1)的部件(18),其包含一个带有一引纱口(17)的引纱通道 (10),该引纱口(17)用于将纱线(2)从所述喷气纺纱装置(1)的涡流室(9)中引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18)至少含有一个与所述引纱通道(10)相连的排气口(25,25’),该排气口(25,25’)用于纺织过程中将引纱通道(10)内的空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18)包含一个喷射通道(29),该喷射通道(29)用于纺织过程中将纱线的末端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回,该能与压缩空气源相连的喷射通道(29)与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汇入口(28)相连,并且与位于引纱通道 (10)内的引纱口(17)反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排气口(25)连接在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引纱口( 17 )和喷射通道(29 )位于引纱通道(10 )内的汇入口( 28 )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通道(10),沿纱线2 的引纱方向B,含有一个附加截面(2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一附加截面(26)放置在位于引纱通道内 (10)的引纱口(17)和喷射通道(29)的汇入口(28)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排气口(25)连接在附加截面(26)和喷射通道(29 )的汇入口( 28 )之间。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通道(10)含有多个依次排列放置的附加截面(26,2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附加截面(26,沈’)之间至少放置一个排气口 05’)。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一排气口(25)大致上垂直衔接于引纱通道(10)。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排气口(25)有规律地放置在引纱通道(10)的周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排气口(25)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引纱通道(10)引纱口( 17)的开口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排气口(25)的开口面积至少为引纱通道 (10)引纱口(17)的开口面积的4倍。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特别是一种锭子尖端,包含一个带有一引纱口(17)的引纱通道,该引纱口(17)用于将纱线(2)从所述喷气纺纱装置(1)的涡流室(9)中引出。所述部件至少含有一个与所述引纱通道(10)相连的排气口(25),该排气口(25)用于纺织过程中将引纱通道(10)内的空气排出。所述部件可以包含一个喷射通道(29),该喷射通道(29)用于纺织过程中将纱线的末端沿与引纱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回。所述能与压缩空气源相连的喷射通道(29)可以与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汇入口(28)相连,并且与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引纱口(17)反向布置。所述排气口(25)可以连接在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引纱口(17)和喷射通道(29)位于引纱通道(10)内的汇入口(28)之间。
文档编号D01H4/02GK102471951SQ201080031862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K·齐格勒, 乌韦·海特曼, 彼得·阿茨特, 海因茨·穆勒, 约克·黑尔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