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9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衣物的烘干的衣物烘干机以及具备洗衣功能和衣物烘干功能的洗衣烘干机。
背景技术
以往,滚筒式的衣物烘干机或洗衣烘干机通过风路向滚筒内送出烘干用空气,使烘干用空气与投入到滚筒内的衣物接触而从衣物夺取水分来烘干衣物,并且向滚筒外的风路排出含湿气的高湿度的烘干用空气。尤其因在有限的狭小滚筒空间内进行衣物的烘干, 所以存在烘干后的衣物成为严重褶皱的状态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已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8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如该图所示,在以往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中,在烘干工序通过从第一风路121和第二风路122向旋转滚筒123内部吹出烘干用空气而增加风量,来促进自衣物124的水分蒸发从而缩短烘干时间。此外,在第二风路122,从设置于旋转滚筒123的开口部下部的第二吹出口 125朝向旋转滚筒123内的衣物124高速地吹出高压空气。由此,通过吹出的空气将衣物124提起并搅拌,从而抑制衣物124产生褶皱,以提高烘干效果。然而,根据上述以往的结构,对衣物124吹出高压高速的空气,但通常为了更高压高速地吹出同一风量的空气,作功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因此送风风扇用马达的耗电增大。另夕卜,根据上述以往的结构,为了增加对旋转滚筒123内部吹出的风量而使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耗电进一步增大。因此,上述以往的滚筒式衣物烘干机作为实现烘干时间的缩短或褶皱展开的结构,在低耗电化方面存在课题。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7250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耗电量来实现褶皱较少的烘干的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收容部,收容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第一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前方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送风部,以如下方式送出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风量大于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的风量的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以便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根据本发明,可降低送风部的耗电量,因此可实现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褶皱少的烘干的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可充分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另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说明而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第一风路切换时机的一例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第二风路切换时机的一例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第三风路切换时机的一例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第四风路切换时机的一例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第四风路切换时机的另一例的时序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进行说明。此外, 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加以具体化的一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侧视剖面图。在图1中,收容洗涤物的在前面开口且具有底面的筒状的滚筒1(收容部)内含在被支撑于筐体100内并贮存洗衣水的筒状的水槽2中。在水槽2的背面安装有使滚筒1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旋转的滚筒驱动马达3 (滚筒驱动部)。在筐体100上与滚筒1的开口端侧相向设置有门体35,使用者可通过打开门体35 向滚筒1放入洗涤物(衣物)或从滚筒1取出洗涤物。另外,水槽2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设置有供水阀的供水管及设置有排水阀27的排水管40。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用空气由送风部4送出,从滚筒1内的洗涤物夺取水分而成为潮湿状态后,通过位于滚筒1的侧面周围的排出口 5向滚筒1外排出。排出的烘干用空气由除湿部6除湿。经除湿部6除湿的烘干用空气由加热部7加热。经加热的烘干用空气被导入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中的任一者并再次向滚筒1内吹出。在此,第一风路9具有在滚筒1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8。另一方面,第二风路11具有在滚筒1的前方周侧面开口的第二吹出口 10。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于第二吹出口 10,且与第二风路11相比压力损耗少,可向滚筒1内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外,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第一吹出口 8,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可向滚筒1内吹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通常,在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情况下,旋转的滚筒1的前方与水槽2之间的间隙形成得尽可能地小以免衣物夹入。因此,在该微小间隙设置开口宽且压力损耗少的吹出口,这从空间上而言较难,但能够设置空气通过截面积比较小且吹出高压高速的风的第二吹出口 10。另一方面,在滚筒1的后方深处的底面存在设置具有比较大的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8的富余空间。而且,如果利用由可通风的多个小径孔形成的开口率大的罩26覆盖第一吹出口8,则衣物不会夹入该第一吹出口 8。因此,可在滚筒1后方的底面设置压力损耗比较少的第一吹出口 8。另外,在使滚筒1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而旋转来搅拌衣物时,袜子、手巾、内裤等小件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的后方深处,另一方面,长袖内衣、衬裤、长袖敞领衬衫、长袖睡衣等较长的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的前方。因此,当在小件衣物及较长衣物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烘干时,如果从位于滚筒1的后方深处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则烘干用空气将先接触偏向滚筒1深处的小件衣物。而且,该烘干用空气透过小件衣物也到达滚筒1前方的较长的衣物。因此,小件衣物及较长的衣物均可高效地烘干,特别是小件衣物可在褶皱比较少的状态下烘干。另一方面,对于容易因烘干过程中的搅拌导致袖子等缠绕而产生褶皱的较长的衣物,由于容易偏向滚筒1的前方,所以从位于滚筒1的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风(烘干用空气)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加快烘干速度。此外,通过使从第二吹出口 10喷出的高压高速风(烘干用空气)接触于该较长的衣物,较长的衣物容易展开, 并且较长的衣物随风较好地摆动,从而褶皱降低效果大。风路切换部12设置在形成于送风部4下游侧的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该风路切换部12将烘干用空气的通路切换为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中的任一者。 风路切换部12包括可转动地枢支于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阀12a以及驱动该阀12a转动的未图示的驱动部。而且,当阀12a向图1中的a侧旋转而关闭第二风路11 时,第一风路9侧打开,由送风部4送出的烘干用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另一方面,当阀12a 向该图中的b侧旋转而关闭第一风路9时,第二风路11侧打开,由送风部4送出的烘干用空气通过第二风路11。循环风路13的途中设置有送风部4和风路切换部12,依次经过滚筒1、排出口 5、 除湿部6、加热部7这一风路后,再次从第一吹出口 8或者第二吹出口 10向滚筒1送入烘干用空气,从而使烘干用空气在滚筒式洗衣烘干机内循环。送风部4设置在加热部7与风路切换部12之间,向循环风路13的下游侧送出经加热部7加热的烘干用空气。该送风部4包括送风用风扇4a和送风用风扇马达4b。在送风部4,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时,以通过第一风路9的风量成为大于第二风路11的风量的指定风量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4a旋转。另外,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二风路11时,以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成为高于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的指定风速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4a旋转。例如,可设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为 lOm/s左右,设通过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为50m/s以上。此外,通过第一吹出口 8及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高于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的条件则可设定为任意风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中,通过第一风路9的风量大于通过第二风路11的风量,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高于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 且在烘干工序途中使风路切换部12动作来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排出口 5设置在距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比距第二吹出口 10的距离相对远的位置 (换言之,排出口 5位于相对地靠近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出口 8的位置)。因此,排出口 5被设置成与滚筒1的后方相比更靠近滚筒1的前方。排出口 5也可设置在位于滚筒 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附近,以使其距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达到最远。
另外,排出口 5设置在滚筒1的上方侧,可有效地向上方排出与衣物接触后的烘干用空气。此外,在无洗衣功能的滚筒式衣物烘干机中,也可在滚筒1上方以外的部位设置排出口 5,但在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中,由于受洗衣水的影响,优选设置在洗衣水的水位的上方。此外,第二吹出口 10在滚筒1的前方上部开口。据此,可有效地对因滚筒1的旋转而被提起的运动中的衣物吹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提高褶皱的降低效果。在水槽2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damper) 14,其支撑水槽2,并且衰减在脱水等时因滚筒1内的衣物的偏置等造成的重量失衡状态下旋转滚筒1时的水槽2的振动。在该减振器14上安装有衣量检测部15,其通过检测因所支撑的水槽2内的衣物等引起的重量变化而减振器14的轴上下移位的移位量来检测衣物量。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为进行热泵方式的除湿及加热的结构,其具备热泵装置。该热泵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6 ;释放经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热量的放热器17 ;用于降低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节流部(throttle portion) 18 ;利用经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周围吸收热量的吸热器19 ;以及连接这4个部件而使制冷剂循环的管路20。而且,该热泵装置中的吸热器19为上述的除湿部6,放热器17为上述的加热部7。此外,滚筒式洗衣烘干机并不限定于进行热泵方式的衣物烘干的结构。例如,除湿部6也可为直接对烘干用空气喷水雾的水冷式,另外加热部7也可为加热器。如图2所示,滚筒式洗衣烘干机具有控制部70。该控制部70根据由使用者经由输入设定部32输入的设定信息和各部的动作状态监视,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烘干这一系列运行动作。例如,控制部70在烘干工序中通过马达驱动电路22控制滚筒驱动马达3的旋转,并控制送风部4及热泵装置50的动作,此外还控制风路切换部12来切换第一风路9 与第二风路11。控制部70例如可包括未图示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程序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在执行各种处理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RAM(Rand0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连接它们的总线。另夕卜,控制部70具有用于计测后述的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的计时器71。作为该计时器71,可采用作为控制部70的动作上的内部功能而组装的内部计时器。此外,作为计时器 71,也可采用独立于控制部70的计时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只设置了一个,但也可设置多个第一吹出口 8。同样地,示出了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只设置了一个的例子,但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吹出口 10。以下,详细说明以上结构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动作及作用效果。首先,研究在衣物烘干中的褶皱的产生等。在狭小滚筒内烘干衣物时,衣物上产生并残留较多的褶皱,因此会招致使用者的不满。这是因为在狭小滚筒内无法在衣物完全伸展的状态下进行烘干。尤其含棉较多的衣物易于产生褶皱,存在烘干后的效果较差的倾向。当衣物为棉纤维时,在纤维内存在水分的状态下,纤维可彼此自由活动,因此,即便衣物因滚筒的旋转而被搅拌,因机械力而折弯,如果之后施加伸展方向的力,则弯曲部分会伸展,不会作为褶皱而残留。但是,随着烘干的进行,纤维内的水分减少,从而棉纤维彼此的结合力增强,纤维的活动变得困难。此时纤维如因机械力而折弯,则容易维持其状态。随着烘干的进一步进行,纤维内的水分更加减少,则即使此后施加伸展方向的力,纤维也会保持弯曲而不伸展。该状态被称作褶皱固定。为了烘干衣物必须使水分蒸发,但水分减少后出现褶皱固定这一矛盾现象。褶皱的固定越多,烘干的效果越不理想。在狭小滚筒内纤维成为弯曲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减轻褶皱,重要的是减少褶皱数及避免纤维的折弯成为锐角而牢固地固定。因此,较为理想的是使纤维中已折弯的部位伸展而使其他部位折弯,这样频繁地改变折弯的位置,从而使纤维在一会儿伸展一会儿折弯的状态下烘干。另一方面,在纤维伸展的状态下进一步烘干而水分基本被去除的状态下,即使此后作用弯曲方向的机械力,由于纤维之间的结合牢固,因而不易折弯而成为新的褶皱。由此可知,在烘干工序中,根据衣物的烘干状态,存在褶皱容易固定的区域以及并非如此的区域。如以由最容易产生褶皱的棉纤维构成的衣物为基准的烘干率进行说明,则约85% (85%前后)到约100% (100%前后)的区域为褶皱容易固定于衣物的区域。尤其, 以由棉纤维构成的衣物为基准的烘干率为约90% (90%前后)到约100% (100%前后)的区域为褶皱最容易固定于衣物的区域。此处,烘干率(%)由下式表示。烘干率=(标准的衣物质量/含水分的衣物质量)X 100此处,标准的衣物质量是在气温20°C、湿度65%的条件下测量的衣物质量。另外,即使就一件衣物的烘干状态而言,也不是均等地烘干,会局部地产生烘干不均。例如,在长袖衬衫的情况下,腋下部分干得最慢。因此,通常烘干结束时的烘干率不是以100%为目标,而是设计成达到超过100%的过度烘干的状态的烘干率(例如烘干率为 102%至105%)时结束烘干工序。因此,如基于烘干率区分烘干工序的区域,则分为从刚结束脱水到烘干率90%前后为止的褶皱难以固定的烘干初期区域、从烘干率90%前后到 100%前后的褶皱容易产生且固定变多的烘干中期区域以及烘干率超过100%而难以产生褶皱的烘干后期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烘干中期区域,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增大衣物的伸展而具有褶皱减轻效果的高压高速的风并使其与衣物接触。而且,在烘干初期和烘干后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风。如此在烘干工序通过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可减少褶皱的产生并且实现省电化。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以及烘干后期的时期可根据自烘干工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推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基于自烘干工序开始起的时间,判断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以及烘干后期的时期,控制风路切换部12适时地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0将自烘干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判断为烘干初期。另外,控制部70将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至自烘干工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比第一指定时间长的第二指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判断为烘干中期。另外,控制部 70将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的期间判断为烘干后期。如上所述,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适时地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由此可通过1 个送风部4有效地减少褶皱的产生。此外,在烘干工序的途中设置了以比高风速耗电少的大风量进行烘干的区域,所以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向滚筒内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 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驱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情况相比,可降低总耗电量。如此,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既可实现省电化,又可实现衣物的褶皱少的良好的烘干效^ ο
8
另外,将排出口 5设置在靠近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出口 8的位置。这样,由于在滚筒1的前侧设置排气口(应为“排出口”)5,因此第一吹出口 8与排出口 5的距离变长,在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送风的期间,从该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用空气在滚筒1内大范围流动。因此,在滚筒1内衣物与烘干用空气高效地接触,从而能以较少的耗电量烘干衣物。另外,即便排气口(应为“排出口”) 5设置在第二吹出口 10附近,在从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送风的期间,由于从该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因此烘干用空气也可从滚筒1的前方到达后方。据此,烘干用空气与衣物的接触不会变差,通过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可维持展开褶皱的效果。图3是表示风路切换时机的一例的时序图。以下,说明适用该图所示的第一风路切换时机的情况下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动作。在烘干工序,在开始烘干运转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并接触于衣物。即,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而开始烘干运转。另外,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运转的同时开始计时器71的计时,并保持第一风路 9的打开状态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此时,由于第一风路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比较低而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初期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而且,在自开始烘干运转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的烘干中期期间及自开始烘干运转起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至第二风路11,提高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根据纤维的种类、布的织法等,脱水结束后的衣物的水分含有量具有较大差异。含有较多化纤的衣物脱水后的水分含有量即初期烘干率非常高,接近 90%。对于这样的衣物,烘干初期及烘干中期期间包含容易产生褶皱并固定的期间,但通过从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吹出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据此,在烘干中期期间及烘干后期期间,从空气通过截面积比第一吹出口 8小的第二吹出口 10,送出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以高转速旋转而得到的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即,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运转后经过第一指定时间时,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提高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其后,控制部70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保持第二风路11的打开状态。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图4是表示风路切换时机的另一例的时序图。以下,说明适用该图所示的第二风路切换时机的情况下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动作。在烘干工序,在开始烘干运转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及烘干中期期间(middle drying period),利用第二风路11,从吹出口附近的空气通过截面积较小的第二吹出口 10,送出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以高转速旋转而得到的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并接触于衣物。即,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 侧而开始烘干运转。另外,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运转的同时开始计时器71的计时,并保持
9第二风路11的打开状态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为止。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之后,在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 烘干后期衣物中所含的水分量较少,该较少的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而蒸发的过程比较费时。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向滚筒1内送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以增加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的机会,优选以低耗电得到大风量。因此,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并接触于衣物。即,控制部70 在开始烘干运转起经过第二指定时间时,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降低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其后,控制部70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保持第一风路9的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第一风路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 的转速比较低而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后期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图5是表示风路切换时机的另一例的时序图。以下,说明适用该图所示的第三风路切换时机的情况下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动作。在烘干工序,在开始烘干运转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并接触于衣物。即,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而开始烘干运转。另外,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运转的同时开始计时器71的计时,并保持第一风路 9的打开状态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此时,由于第一风路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比较低而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初期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接着,在自开始烘干运转起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的烘干中期期间,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至第二风路11,提高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据此,在烘干中期期间,从空气通过截面积比第一吹出口 8小的第二吹出口 10,送出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以高转速旋转而得到的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即,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运转后经过第一指定时间时, 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9(应为“11”)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提高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其后,控制部70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为止保持第二风路11的打开状态。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然后,在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 烘干后期衣物中所含的水分量较少,该较少的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而蒸发的过程比较费时。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向滚筒1内送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以增加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的机会,优选以低耗电得到大风量。因此,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并接触于衣物。即,控制部70 在开始烘干运转起经过第二指定时间时,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降低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其后,控制部70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保持第一风路9的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第一风路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使送风风扇用马达4b的转速比较低而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后期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图6及图7是表示风路切换时机的另一例的时序图。以下,说明适用这些图所示的第四风路切换时机的情况下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动作。如上所述,控制部70基于自烘干工序开始起的时间(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判断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以及烘干后期的各期间的时期,但烘干工序整体的时间以及各期间的长度根据烘干对象衣物量而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衣量检测部15检测烘干对象衣物量,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变更作为各期间的判断基准的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衣量检测部15在开始洗涤之前检测投入到滚筒1内的衣物量(质量)。具体而言,衣量检测部15根据水槽2为空的状态(在水槽2内没有水,且未向滚筒1内投入衣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14的轴位置与开始洗涤之前且向水槽2中注入水之前的状态(在水槽2内没有水但滚筒1内有衣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14的轴位置的差,检测投入到滚筒1 内的衣物量。然后,控制部70基于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设定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图6表示烘干对象衣物量少于图7的情况。在衣物量较少的图6中,控制部70将第一指定时间设定为Al,将第二指定时间设定为A2。另一方面,在衣物量较多的图7中,控制部 70将第一指定时间设定为Bi,将第二指定时间设定为B2。在图7的情况下,烘干工序整体的时间比图6的情况长,烘干率达到90%或100%的时间也比图6的情况晚。因此,控制部 70将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设定为,Al < Bi、A2 < B2。即,烘干对象衣物量越多, 控制部70将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设定得越长。如上所述,根据烘干对象衣物量,优化烘干初期、烘干中期、烘干后期的时间,从而能够在烘干工序有效地切换第一风路9和第二风路11。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另外,根据衣物量检测结果变更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的结构可应用于图 3至图5所示的第一至第三风路切换时机中的任意其中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衣量检测部15,例示了检测减振器14的轴的上下移位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检测使滚筒1旋转的滚筒驱动马达3 的转速、驱动电流、转矩等的变动量,并根据滚筒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检测滚筒1内的衣物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控制部70根据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自动地变更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的结构,但也可设为如下结构当不存在衣量检测部15 时,由使用者经输入设定部32输入衣物量,控制部70根据该使用者的输入变更第一指定时间及第二指定时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兼具洗衣功能及衣物烘干功能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应用于不具有洗衣功能的衣物烘干机。作为衣物烘干机的结构例,可采用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除去洗衣功能的结构。例如,作为不具有洗衣功能的衣物烘干机,无需对图1的水槽2连接供水管或排水管40,而是将水槽2单纯地作为滚筒1的外槽,其他基本结构与图1的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相同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滚筒式洗衣烘干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定于滚筒式。即,本发明的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可降低送风风扇用马达的总耗电量,且缩短烘干时间,能够以低耗电量实现褶皱少的烘干,因此还可应用于滚筒式以外的柜式(hang dry-type)或波轮方式(pulsator-type)的立式洗衣烘干机等用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收容部,收容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第一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前方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送风部,以如下方式送出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风量大于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的风量的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以便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根据上述结构,根据从烘干开始到结束为止的烘干工序期间的衣物的烘干进展程度和褶皱固定方式,区分减少耗电量而进行烘干的工序和使衣物始终运动从而伸展纤维以免褶皱固定的工序来执行烘干工序。即,作为向收容衣物的收容部导入烘干用空气的风路,设置有第一风路及第二风路这两个风路,该两个风路可通过风路切换部进行切换。在此,第一风路的第一吹出口与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大,压力损耗少。而且,在选择该第一风路时,从在收容部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风量大于选择第二风路时的风量的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在烘干运转初期的衣物中含有较多水分的状态下,通过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使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接触于衣物,使较多的水分蒸发,缩短烘干时间。此时,由于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以比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通过大风量的风缩短烘干时间及减少耗电量。另一方面,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与第一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而且,在选择第二风路时,从在收容部的前方开口的第二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压力和速度大于选择第一风路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展开衣物 (容易偏向收容部的前方的长袖衣物等),因此可降低褶皱的产生。而且,通过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采用如上结构的第一风路及第二风路(例如在衣物上难以产生褶皱的期间利用第一风路,在容易产生褶皱的期间利用第二风路),从而能够通过一个送风部烘干衣物,并且在烘干途中以与高风速时相比耗电少的大风量进行烘干,因此也能以低耗电量实现褶皱较少的烘干。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将所述烘干用空气向所述收容部外排出的排出口被设置在相对更靠近所述第二吹出口而更远离所述第一吹出口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排出口、第一吹出口及第二吹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排出口与第一吹出口靠近,排出口与第二吹出口远离。由此,通过使排出口与第二吹出口的距离变长,在从第一吹出口送风的期间,收容部内的衣物与烘干用空气高效地接触,能够以较少的耗电量有效地烘干衣物。另一方面,在从第二吹出口送风的期间,即便排气口(应为“排出口”)位于第二吹出口附近,由于从第二吹出口吹出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因此烘干用空气也可到达远离排气口(应为“排出口”)的位置,衣物与烘干用空气的接触不会变差,能够维持展开褶皱的效果。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部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烘干效果。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至少在所述收容部内的衣物的烘干率为约90% 至100%的烘干中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在上述结构中,可以说衣物的烘干率为约90%至约100%的烘干中期期间为烘干工序中最容易产生褶皱并固定的期间。至少在该烘干中期期间从第二吹出口吹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有效地减少褶皱的产生。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在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的烘干中期以后的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在上述结构中,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 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使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接触于衣物。此时,由于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以比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利用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缩短烘干时间及减少耗电量。然后,在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的烘干中期以后切换为第二风路。该烘干中期以后虽然包含容易产生褶皱并固定的期间,但通过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部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再次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 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期间是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的时间比所述第一指定时间长的期间。根据上述结构,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再次切换为第一风路。该烘干后期期间衣物中所含的水分量减少,该较少的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而蒸发的过程比较费时。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向收容部内送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以增加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的机会,优选以低耗电得到大风量。对此,利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使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接触于衣物。此时,由于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后期期间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能够进一步减少总耗电量。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以及烘干中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在经过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以及烘干中期期间,利用第二风路。根据纤维的种类、布的织法等,脱水结束后的衣物的水分含有量具有较大差异。含有较多化纤的衣物脱水后的水分含有量即初期烘干率非常高,接近 90%。对于这样的衣物,烘干初期及烘干中期期间包含容易产生褶皱并固定的期间,但利用从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吹出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始终展开衣物,因此褶皱减少。其后,在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利用第一风路。如上所述烘干后期期间衣物中所含的水分量较少,该较少的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而蒸发的过程比较费时。对此,在烘干后期期间,从第一风路的第一出口(应为“第一吹风口”)向收容部内送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增大水分与烘干用空气接触的机会。此时,由于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缩短烘干后期期间的烘干时间及减少在此期间的耗电量。据此,与以往例那样始终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且为了进一步增加风量而始终使用两个送风部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总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也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检测所述收容部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时间或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在上述结构中,如收容部内的衣物量多,烘干时间也相应地延长,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延长第一指定时间或第二指定时间。同样,如衣物量少,烘干时间也缩短,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缩短第一指定时间或第二指定时间。对此,设置检测收容部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部, 并根据衣物量设定第一指定时间或第二指定时间。由此,根据烘干对象衣物量,优化烘干初期、烘干中期、烘干后期的各期间,从而能够在烘干工序有效地切换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 据此,能够提高耗电量的降低效果,并且实现衣物的褶皱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收容部为筒状的滚筒,所述衣物烘干机还包括滚筒驱动部,驱动所述滚筒旋转;除湿部,对从所述滚筒排出的潮湿状态的烘干用空气进行除湿;加热部,加热由所述除湿部除湿后的烘干用空气;以及循环风路,所述送风部及所述风路切换部被设置在途中,使烘干用空气依次经由滚筒、除湿部及加热部后从第一吹出口或第二吹出口再次流入滚筒的顺序循环。如上述结构,可采用将收容部作为滚筒的所谓的滚筒式衣物烘干机。滚筒式衣物烘干机因在有限的狭小滚筒空间内进行衣物的烘干,所以在省电的同时实现褶皱较少的良好的烘干效果较为困难,但根据本发明,可实现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褶皱少的烘干的滚筒式衣物烘干机。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吹出口在所述滚筒的前方上部开口。 据此,对于因滚筒的旋转而被提起的运动中的衣物,可有效地从滚筒的前方上部吹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提高褶皱的降低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衣烘干机包括上述的任意其中之一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收容部并贮存洗衣水的水槽。由此,可通过适用上述的任意其中之一衣物烘干机实现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褶皱少的烘干的洗衣烘干机。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所说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不过是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本发明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而进行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主旨以及所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本发明。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可适合用于滚筒式、柜式、波轮方式等各种衣物烘干机或洗衣烘干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部,收容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第一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前方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送风部,以如下方式送出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风量大于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的风量的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时,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向收容部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选择所述第一风路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以便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烘干用空气向所述收容部外排出的排出口被设置在相对更靠近所述第二吹出口而更远离所述第一吹出口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至少在所述收容部内的衣物的烘干率为约90%至100%的烘干中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一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在经过第一指定时间后的烘干中期以后的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再次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期间是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的时间比所述第一指定时间长的期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至经过第二指定时间为止的烘干初期以及烘干中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从第二吹出口吹出,在经过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后的烘干后期期间选择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收容部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时间或所述第二指定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筒状的滚筒,所述衣物烘干机还包括滚筒驱动部,驱动所述滚筒旋转;除湿部,对从所述滚筒排出的潮湿状态的烘干用空气进行除湿; 加热部,加热由所述除湿部除湿后的烘干用空气;以及循环风路,所述送风部及所述风路切换部被设置在途中,使烘干用空气依次经由滚筒、 除湿部及加热部后从第一吹出口或第二吹出口再次流入滚筒的顺序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吹出口在所述滚筒的前方上部开口。
10.一种洗衣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收容部并贮存洗衣水的水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以及洗衣烘干机。衣物烘干机包括具有在收容衣物的滚筒(1)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8)的第一风路(9);以及具有在滚筒(1)的前方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第一吹出口(8)的第二吹出口(10)的第二风路(11),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在选择第一风路(9)时,从第一吹出口(8)吹出风量大于选择第二风路(11)时的风量的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选择第二风路(11)时,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选择第一风路(9)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
文档编号D06F33/02GK102482839SQ20108003844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
发明者中井厚仁, 中本重阳, 古林满之, 寺井谦治, 尾关祐仁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