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67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Nadelschloss), 所述针三角被构造成组合的成圈和移圈三角,利用所述针三角,通过可部分移调的三角部分(Schlossteil),可产生用于布置在针床针槽中的织针的传动脚的不同的通道曲线(Durchgangskurve ),以便实现织针的进行成圈、形成集圈、移圈和接圈 (Maschenubernahme)的功能,所述针三角具有关于其中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弯纱三角。
背景技术
例如由US 4,729,230已知这种组合的用于横机的成圈和移圈三角,其具有位于弯纱三角内侧的多个可调的三角部分。利用这些三角系统,织针可以根据所希望的功能成圈、形成集圈、移圈或接圈而挺出和再次回退。但目前还无法利用针三角上的三角部分,根据有待编织的花样或所使用纱线来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系统,其允许如此单独地适配调整织针的挺出位置。在这里,针三角的结构宽度不会变大。该目的通过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三角系统,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即在弯纱三角内侧布置有可移调的附加三角部分,利用这些附加三角部分可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移圈和/或垫纱。利用布置在弯纱三角内侧的附加三角部分,可以根据针织技术上的相应要求最佳地适配调整织针的挺出位置。从而可以在调节针织位置时考虑所使用的针织纱线、有待形成的花样,以及还考虑所使用的织针,特别是织针的针钩形状。由此可以缩短横机对新花样的调整时间,并能提高机器的运行可靠性。将附加三角部分布置在弯纱三角内侧能使得针三角的结构比较狭窄。这样就能将多个针织系统设置在机器上,且能缩短针织时间。优选可以给每个弯纱三角都配设一个附加三角部分。但也可以给每个弯纱三角配设多个附加三角部分。附加三角部分优选可以是可直线移调的滑板(Schieber)。由此可以相对简单地调设附加三角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促动附加三角部分。这些附加三角部分可以与其相关弯纱三角一起来移调,和/或独立于所述弯纱三角进行移调。若与弯纱三角共同地移动,则可以使得附加三角部分与弯纱三角的运动机械地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将省去附加三角部分的自己的驱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先设定附加三角部分相对于弯纱三角的相对位置。 相反,如果为附加三角部分设置自己的驱动机构例如步进电机,则可以独立于余下三角部分的运动来调设附加三角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所使用的织针、所使用的纱线以及有待产生的花样,自由选择地适配调整织针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移圈和垫纱。根据三角系统的一种优选设计,将针三角调设为成圈三角,该成圈三角具有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上靠前的弯纱三角和相关的附加三角部分,可以调节织针的最大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在这种情况下,附加三角部分和弯纱三角在三角中优选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另外在垫纱时,可以利用设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上靠后的弯纱三角的内侧的附加三角部分,来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将纱线可靠地垫放在针钩中是针织机可靠运行的基本前提。利用后弯纱三角的附加三角部分,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纱线和织针针钩形状来优化为此所需要的织针位置。针三角无论调设为成圈三角还是调设为移圈三角,都可以利用附加三角部分的这种功能。如果针三角被调设为移圈三角,则例如也可以在形成所谓的复合线圈时进行垫纱。如果针三角被调设为移圈三角,则可以利用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上靠前的弯纱三角来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线圈预拉伸,且可以利用相关的附加三角部分来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移圈。根据三角系统的一种优选设计,针三角可以在三角系统的每个运动方向上都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触动位置,在这些触动位置,视针三角作为成圈三角或者作为移圈三角的调设位置而定,织针传动脚分别可与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之一进行接合。将织针的有待由针三角引起的四个不同的运动过程划分成两个用于针踵的选针位置,其中在每个选针位置,通过调设可移调的三角部分,分别可形成两个可行的通道曲线之一,由此,三角系统利用比根据现有技术的针三角少的三角部分就足以胜任。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第一触动位置布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上靠前的弯纱三角之前,第二触动位置布置在该弯纱三角之后。弯纱三角于是与位于其内侧的附加三角部分一起,对织针传动脚的每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形成侧向限制。这里进一步优选的是,在针三角被调设为成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使得织针传动脚与该针三角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成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形成集圈。相应地,在针三角被调设成移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使得织针传动脚与该针三角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移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接圈。因而根据针三角被调设为成圈三角还是移圈三角,即可在第一触动位置在成圈或移圈之间进行选择,且可在第二触动位置在形成集圈和接圈之间进行选择。利用本发明的三角系统的针三角,优选可以移动只有一个传动脚的织针。与具有多个致动脚的织针相比,只有一个传动脚的织针长度比较短。进一步有利的是,在触动位置可使得织针传动脚从沉降在针床中的位置过渡到突出于针床的位置。此点例如可以利用选针和/或沉降片三角单元来进行。但也可以在织针的非选针情况下,由压针三角部分或织针的弹性区段将织针传动脚沉降到针床中。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三角系统的优选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Ia为具有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Ib为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织针的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通道;
图加为具有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图2b为图1的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被触动的织针传动脚的可能的通道曲线;
图3为图1的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对三角部分进行了可行的移
调;
图如为具有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4b为图1的被调设成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通
道;
图5a为具有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恥为根据图4的被调设为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织针传动脚的可能的通道曲线;
图6为图4的被调设为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对三角部分进行了可行的移调。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a、2a3a和fe均为织针200的示意图,该织针具有设置在其端部上的传动脚 210,该传动脚可有限摆动地布置在针杆230的弹性区段220上。织针200位于针床250中。 所示的织针200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利用图中所示的针三角来促动其它具有传动脚的针结构,所述传动脚可在沉降到针床中的位置与提升到针床上方的位置之间移调。在图Ia中,织针200的传动脚210未被触动。在这种状态下,该传动脚并不突出于针杆230,因而也不能与图Ib所示的针三角100接合。传动脚210因而在其运动期间在箭头方向110上沿着点划线所示的水平延伸的线300经过针三角100。织针200并不挺出。根据图Ib的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Strickschloss)。该成圈三角具有在运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AbzUgteil)120以及靠后的弯纱三角130。桥形接片状的三角部分140、150与弯纱三角120、130刚性连接。在弯纱三角120、130内分别设置有滑板状结构的附加三角部分160、170,在所示范例中,这些附加三角部分直接贴靠在相关的弯纱三角120、130上。三角100关于其中线M呈对称结构,以便在针三角100所属的三角系统的两个运动方向上实现相同的织针运动,在该三角的中心处设置有梯形的静止的三角部分 180。在该静止的三角部分上面有一个可调的三角部分190,该可调的三角部分如同三角部分180 —样为梯形结构。移调三角部分190以及带有相关的内侧附加三角部分160的前弯纱三角120,就可将针三角100由成圈三角调转为移圈三角。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即位置 ASl或AS2触动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但图1所示情况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并不是利用针三角100来移动织针200。图2b示出针三角100也被调设为成圈三角。全部三角部分120、130、140、150、160、 170、180和190都位于与图Ib所示相同的位置。但根据图2a,织针200的传动脚210现在被触动,从而该传动脚突出于针杆230,因而可被针三角100夹住。如果在触动位置ASl进行触动,则传动脚210沿着点划线ST被前弯纱三角120挺出,经过弯纱三角120与桥形接片状三角部分140之间的通道,然后经过附加三角部分160,接下来被附加三角部分170和后弯纱三角130又向下移动。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ST移动,则可以利用相关的织针200形成线圈。相反,如果在布置于前弯纱三角120和相关的附加三角部分160之后的触动位置AS2才触动织针200的传动脚210,则传动脚210经过前弯纱三角和附加三角部分 160,接下来沿着通道曲线FA移动,该通道曲线沿着三角部分160、190的一边,接下来沿着后弯纱三角130又向下伸展。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FA移动,则可以利用相关的织针200形成集圈。前弯纱三角120的和相关附加三角部分160的上端共同地形成一个线圈挺出区域 MB,在成圈时,该线圈挺出区域确定织针的挺出位置。而附加三角部分170的下端则形成了一个垫纱区域FB,在垫纱时,利用该垫纱区域来确定织针位置。现在图3示出针三角100的各个三角部分的移调方案,该针三角如同在图1和2中那样被调设为成圈三角。前弯纱三角120如同附加三角部分160—样可以沿着双箭头125、 165的方向移调,其中两个部分120、160的运动可以机械地关联,但也可以彼此独立。通过这种移调运动,三角部分120、160和140可以处于实线所示的位置,或者例如可以处于虚线所示的位置。在成圈时,利用三角部分120和160可以确定织针的挺出高度。附加三角部分170也可以直线地沿着双箭头175移调,由此可以在垫纱时调节织针位置。如同图Ia中一样,图如示出织针200处于未被触动的位置。传动脚210不能被针三角100夹住。因而如图1中一样,该传动脚在水平轨道300上经过三角100。但与图 Ib相反,图北示出针三角100被调设成移圈三角。相比于调设为成圈三角的情况,前弯纱三角120与三角部分140和附加三角部分160 —起已向上移调了一段距离。三角部分190 也已向上移调,从而在两个三角部分180和190之间产生一个通道。现在图fe示出具有被触动的传动脚210的织针200。传动脚210现在可以被针三角100夹住,所示的针三角也被调设为移圈三角。在这里,要么在触动位置ASl要么在触动位置AS2触动针踵。如果在位置ASl进行触动,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OG进行移动,该通道曲线沿着弯纱三角120向上伸展,在弯纱三角120与桥形接片状三角部分140之间穿过,经过附加三角部分160,在后附加三角部分170和后弯纱三角130处又向下伸展。如果传动脚210沿着曲线OG进行移动,则织针200挺出,以便进行移圈。相反,如果在位置AS2 触动传动脚210,则仍未被触动的传动脚210经过前弯纱三角120和附加三角部分160,然后沿着通道曲线ON进行移动,在三角部分180和190之间穿过,到达弯纱三角130,并在该弯纱三角处又向下移动。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ON进行移动,则可以利用织针200 进行接圈。如果在位置ASl触动传动脚210,该传动脚进而沿着曲线OG进行移动,则前弯纱三角120的上端形成线圈预拉伸区域VB,附加三角部分160的上端形成移圈区域Μ ,在进行移圈时,该移圈区域确定织针200的挺出位置。在针三角100的运动方向110上靠后的附加三角部分170的下端也形成垫纱区域FB,该垫纱区域在垫纱时确定织针的挺出位置,例如用于编织复合线圈(Split-Masche)。图6示出相应于图3的针三角100,其被调设为移圈三角。三角部分190已提升离开静止的三角部分180,并保持在该位置。前弯纱三角120可以与桥形接片状的三角部分 140 一起沿着双箭头125的方向直线移动。位于弯纱三角120内侧的附加三角160也可以在双箭头165的方向上移调。在这里,这种移调可以与弯纱三角120的移调关联地进行,但也可以与其无关地独立进行。三角部分120和160由此可以处于实线所示的位置,且例如可以处于虚线所示的位置。这里也可以例如使得附加三角部分160处于比弯纱三角120高的位置。于是,图恥所示的线圈预拉伸区域VB的位置低于移圈区域Μ 。也可以例如使得附加三角部分160处于比弯纱三角120低的位置。于是,图恥所示的线圈预拉伸区域VB 的位置高于移圈区域Μ 。 位于后弯纱三角130内侧的附加三角170也可以沿着双箭头175的方向直线地移调,由此可以产生垫纱区域FB的不同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100),所述针三角被构造成组合的成圈和移圈三角,利用所述针三角,通过可部分移调的三角部分(120、130、140、150、160、 170、190),可产生用于布置在针床(250)的针槽中的织针(200)的传动脚(210)的不同的通道曲线(ST、FA、UG、(]N),以便实现织针(210)的进行成圈、形成集圈、移圈和接圈的功能,且所述针三角具有关于其中线(M)对称布置的两个弯纱三角(120、130),其特征在于,在弯纱三角(120、130)的内侧布置有附加三角部分(160、170),利用所述附加三角部分可调节织针(200 )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移圈和/或垫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弯纱三角(120、130)都配设有至少一个附加三角部分(160、17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附加三角部分(160、170)是可直线移调的滑板。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附加三角部分(160、170) 与其相关弯纱三角(120、130) —起移调,和/或独立于所述弯纱三角进行移调。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该成圈三角具有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120)和相关的附加三角部分(160),可以调节织针(200)的最大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垫纱时,可以利用设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110)上靠后的弯纱三角(130)的内侧的附加三角部分(170),来调节织针(200)的挺出位置。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针三角(100)被调设为移圈三角,可以利用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120)来调节织针(200)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线圈预拉伸,且可以利用相关的附加三角部分(160)来调节织针(200) 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移圈。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针三角(100)在三角系统的每个运动方向上都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触动位置(AS1、AS2),在所述触动位置,视针三角(100)作为成圈三角或者作为移圈三角的调设位置而定,织针(200)的传动脚(210)分别可与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ST、FA、CG, Ν)之一进行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触动位置(ASl)布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120)之前,第二触动位置(AS2)布置在该弯纱三角 (120)之后。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ASl)使得织针的传动脚(210)与该针三角(100)接合,即可利用织针(200)进行成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AS2)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形成集圈。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针三角(100)被调设成移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ASl)使得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与该针三角(100)接合,即可利用织针(200)进行移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AS2)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 (200)进行接圈。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针三角(100)可使得只有一个传动脚(210)的织针(200)移动。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触动位置(AS1、AS2)可使得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从沉降在针床(150)中的位置过渡到突出于针床(150)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100),所述针三角被构造成组合的成圈和移圈三角,所述针三角具有关于其中线(M)对称布置的两个弯纱三角(120、130),其中在弯纱三角(120、130)的内侧布置有可移调的附加三角部分(160、170),利用所述附加三角部分可调节织针的挺出位置,用于进行成圈、移圈和/或垫纱。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2234871SQ20111010212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A.迪博尔德, S.迈尔 申请人:H. 斯托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