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褥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8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被褥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由热风供给装置供给的热风来干燥被褥的被褥干燥机。
背景技术
使用被褥干燥机,将热风送入放置在被褥(褥子及被子)之间的气垫(air mattress)中,从而利用其热量干燥被褥。作为这样的被褥干燥机的现有技术,例如,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非透气性的气垫的技术。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 1所记载的技术中,将非透气性的片材(sheet)的周围部分以规定的宽度折回,从其中空部分向中央部供给热风,来进行被褥的干燥。另外,在作为气垫而使用非透气性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利用100%聚酯或者100%尼龙的片材构成气垫,而且,进行了丙烯酸等的涂覆。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规定的透气性的气垫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使用了袋状的气垫,由热风供给装置送入中空部的热风从气垫的表面、被面放出,从而进行被褥的干燥。一般而言,在被褥干燥机中,使用在罩极电动机上安装有风扇的设备作为鼓风机, 虽然根据干燥的被子的种类的不同存在差异,但具有能够以0. 5 2. OmVrnin的排气量将空气送入气垫的性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59-462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34509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以往的被褥干燥机中,存在下述的A C所示的各种问题。A.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被褥干燥机中,在被子重的情况下,由于其重量而使气垫的中央部凹陷,有时热风不能高效地循环(参照图10)。B.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被褥干燥机中,存在如下情况在被子轻的情况下,气垫膨胀得较大,褥子和被子之间被过度撑开,无法有效地进行干燥。而且还存在如下情况由于气垫膨胀得较圆,因此在床上使用时,轻的被子从气垫上滑落。C.在将气垫铺在床单的下面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若气垫膨胀得较大,则在气垫萎缩时,床单上出现许多大的褶皱。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被褥干燥机中,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将气垫铺在床单的下面(在铺在床单下面的状态下就寝),或者,整理床单的褶皱的后处理需要大量时间。另外,在将气垫配置在床单的上面来进行被褥的干燥的情况下,每次进行被褥的干燥时,都需要进行将气垫放置在被褥之间的工作,并且在干燥结束后进行收起气垫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褥干燥机,该被褥干燥机防止在干燥被褥时气垫凹陷或过度膨胀,且即使在将气垫铺在床单等的下面的状态下进行被褥的干燥,床单等也不易产生褶皱。本发明的被褥干燥机将由热风供给装置供给的热风暂时储存到气垫的内部,从而使被褥干燥,气垫包括多个第1风路部,该多个第1风路部由于被供给热风而膨胀成管状, 且在内部沿气垫的长度方向形成风路;第2风路部,该第2风路部连接第1风路部的各自的风路;插入口,该插入口用于插入与热风供给装置连接的软管(hose),第1风路部沿气垫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其整个宽度,第2风路部在内部沿气垫的宽度方向形成风路,插入口以在第2风路部的内部开口的方式设在气垫的边缘部。根据本发明的被褥干燥机,能够防止在干燥被褥时气垫凹陷或过度膨胀,即使在气垫铺在床单等的下面的状态下进行被褥的干燥,床单等也不易产生褶皱。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被褥干遅I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气垫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D部分详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被褥干遅I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被褥干遅I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被褥干遅I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被褥干燥机的课题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相当于同一部分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简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被褥干燥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1是内置在主体2中的热风供给装置,其包括鼓风机3和发热体4。热风供给装置1利用发热体4加热来自鼓风机3的空气,从设在主体2的肩部的吹出口 5供给热风。另外,热风供给装置1也能够通过停止发热体4的加热功能,来从吹出口 5喷出常温的空气。即,热风供给装置1也具有仅作为鼓风装置的功能。而且,若在主体2内具有冷却空气的功能,则还能够从吹出口 5供给温度低于常温的冷风。例如,若构成为能够在主体 2的吹出口 5附近等设置冰、冷却了的低温隔热材料,则能够从吹出口 5喷出由冰等冷却了的空气。6是构成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气垫。气垫6用于在内部暂时储存由热风供给装置 1供给的热风,从而使被褥干燥。在使用本被褥干燥机的情况下,将气垫6夹在被褥(褥子及被子)之间,将与主体2的吹出口 5连接的软管7安装到气垫6的插入口 8,向气垫6的内部送入热风。另外,软管7例如由用于插入上述插入口 8的连接部7a和波纹管部7b构成其主要部分,上述波纹管部7b从连接于主体2的端部达到连接部7a。
接着,参照图2 图6,具体地说明气垫6的结构。图2是表示气垫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C-C剖视图,图6是图2中所示的D部分详细图。气垫6例如其外形呈长度为L、宽度为W的大致长方形,包括用于形成热风的风路的风路部9及10。风路部9(第1风路部)构成由于被供给热风而膨胀为管状的部分。风路部9通过膨胀为管状,而在其内部沿气垫6的长度方向形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风路。在气垫6中设有多个风路部9,风路部9沿气垫6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气垫6的整个宽度。风路部10 (第2风路部)构成使上述风路部9的各自的风路相互连接的部分。通过向气垫6内供给热风,风路部10在其内部沿与风路部9的风路正交的方向、即气垫6的宽度方向形成风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垫6的两端部(与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部),遍及气垫6的宽度方向设有风路部10,在该风路部10之间平行地形成有多个风路部9。S卩,风路部9的各一端与风路部10的一方连接,各另一端与风路部10的另一方连接,各风路借助风路部10的风路连接在一起。另外,插入软管7的插入口 8以在风路部10的内部开口的方式设在例如气垫6的角部等边缘部。11是设在气垫6的内侧的用于开闭插入口 8的粘扣带。在使用本被褥干燥机时,在将软管7插入插入口 8的状态下,利用粘扣带11关闭软管7周围的插入口 8,由此来防止从插入口 8漏出热风。接着,对缝合两片的片材12及13,从而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垫6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制造气垫6时,将片材12及13对合并缝合各边缘部,由此形成呈大致长方形的袋状。另外,Ha是由缝合了片材12及13(气垫6)的长度方向的各边缘部的部分构成的缝制部,14b是由缝合了片材12及13的宽度方向的各边缘部的部分构成的缝制部。此时,片材12及13的一个角部没有像其他的角部那样完全缝合各边缘部,而是在包含顶点的部分形成开口。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一个角部形成有L字状的开口, 该L字状的开口在气垫6的长度方向上具有Cl的尺寸,在气垫6的宽度方向上具有C2的尺寸。即,在上述一个角部处,缝制部Ha止于距顶点为Cl的距离的跟前,并且,缝制部14b 止于距顶点为C2的距离的跟前。由该开口形成上述插入口 8。另外,软管7的波纹管部7b、连接部7a的直径一般为60 80mm左右。因此,例如将上述Cl及C2设定成比连接部7a的直径大20mm左右,从而容易将软管7插入插入口 8。另外,在缝制部14a及14b的内侧部分,以与缝制部Ha平行的方式以规定的间隔缝合片材12及13。15是沿片材12及13的长度方向以一直线状缝合缝制部1 及14b的内侧部分的缝制部。利用缝制部Ha及15之间的片材12及13、相邻的缝制部15之间的片材12及13形成上述风路部9。另外,在对缝制部14a及14b的内侧部分进行缝制时,关于片材12及13的两端部 (与长度方向相对的各端部),其缝制在到达缝制部14b的跟前时停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缝制部15的各端部与缝制部14b之间,在片材12及13的长度方向上隔有Ll的距离。即,利用配置在缝制部14b和缝制部15的各端部之间的片材12及13,形成上述风路部 10。另外,Ll具有比上述Cl大的值(Li > Cl)。
根据上述结构的被褥干燥机,能够在干燥被褥时使热风遍布气垫6的整个内部, 能够切实地防止由于被子的重量而导致气垫6凹陷。而且,由于在上述气垫6中沿其宽度方向并列形成有多个风路部9,因此能够适度地抑制其膨胀,例如,即使被子为较轻的如毛巾被那样的被子,气垫6也不会过度地膨胀。因此,能够适度地保持气垫6的膨胀,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被褥的干燥。而且,即使在气垫6铺在床单等的下面的状态下进行被褥的干燥,床单等也不易产生褶皱,使用者能够在气垫6铺在床单等的下面的状态下就寝。气垫6的大小是配合被褥的尺寸来设定的,例如,在气垫6为单人被褥用的情况下,使长度L = 1610士 10mm、宽度W = 770士 10mm。在由热风供给装置1向气垫6供给热风时,风路部9的截面膨胀为大致圆形。此时,优选以风路部9的直径在150mm以下且在软管7的波纹管部7b的直径以上的方式设定风路部9。例如,当气垫6的宽度W为770mm, 缝边a为IOmm时,若如图2所示那样设有4个相同宽度(W1 = W2 = W3 = W4)的风路部 9,则一个风路部9的宽度Wl为(770-10X2)/4 = 187. 5mm,一个风路部9的圆的直径为 187.5X2/3. 14 = 119.4mm。通过这样的设定,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气垫6。另外,上述气垫6也可以由具有规定的透气性的原材料构成。例如,作为气垫6的原材料,若使用20%的棉、80%的聚酯的原材料,则利用JIS L 1096A法的测量,透气度为 0.3至1.0cc/cm2/sec。而且,此时,不在气垫6的表面及被面进行丙烯酸等的涂覆。根据该结构,气垫6自身能够吸收汗,使用者能够在气垫6铺在床单等的下面的状态下舒适地进行睡眠。另外,此时,若如图2所示地将插入口 8形成在气垫6的一个角部,则在就寝时粘扣带11不会妨碍就寝。实施方式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被褥干燥机的主要部分的图,例示了气垫6的具体的结构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气垫6的一端部并遍及气垫6的宽度方向,形成有风路部 10,在气垫6的其他部分的整体内形成有风路部9。S卩,在从风路部10到气垫6的另一端部的部分,风路部9并列配置于气垫6的整个宽度,各自的仅一端与风路部10连接,各风路借助风路部10的风路连接在一起。以下,对缝合两片的片材12及13并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垫6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制造气垫6时,将片材12及13对合并缝合各边缘部,由此形成缝制部Ha及 14b,形成呈大致长方形的袋状。此时,关于片材12及13的一个角部,没有像其他的角部那样各边缘部完全缝合,而是例如,在缝制部14a的端部部分形成开口,设置软管7用的插入 Π 8。另外,在缝制部14a及14b的内侧部分,以与缝制部Ha平行的方式并以规定的间隔缝合片材12及13,从而设置缝制部15,利用缝制部1 及15之间的片材12及13、相邻的缝制部15之间的片材12及13,形成上述风路部9。此时,关于片材12及13的一方的端部,其缝制在到达缝制部14b的跟前时停止,在另一方的端部,缝制部15与缝制部14b交叉。由此,利用配置在缝制部14b和缝制部15的各一端部之间的片材12及13来形成上述风路部10。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采用本结构的气垫6,也能够取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实施方式3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被褥干燥机的主要部分的图,例示了气垫6的具体的结构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气垫6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中央部并遍及气垫6的宽度方向, 形成有风路部10,与该风路部10相对地,在气垫6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这两侧都形成有风路部9。即,风路部9在风路部10的两侧并列配置于气垫6的整个宽度,各风路部9的一端与风路部10连接,各风路借助风路部10的风路连接在一起。以下,对缝合两片的片材12及13并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垫6的方法进行具体地说明。在制造气垫6时,将片材12及13对合并缝合各边缘部,由此形成缝制部14a及 14b,形成呈大致长方形的袋状。此时,关于片材12及13的中央部分的一边缘部,没有完全缝合而是形成开口,设置软管7用的插入口 8。另外,在缝制部14a及14b的内侧部分,以与缝制部Ha平行的方式并以规定的间隔缝合片材12及13来设置缝制部15,利用缝制部1 及15之间的片材12及13、相邻的缝制部15之间的片材12及13来形成上述风路部9。此时,从片材12及13双方的端部朝向中央部缝制成一直线状,并在到达片材12及13的中间点的跟前时停止该缝制。由此,利用配置在缝制部15的各端部之间的、没有缝制的部分的片材12及13来形成上述风路部10。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采用本结构的气垫6,也能够取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实施方式4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被褥干燥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 3中,说明了风路部9的宽度全部相同的情况(W1 = W2 = W3 = W4)。在图9中,例示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情况,S卩,在沿气垫6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风路部9中,配置在其中央部的风路部9的宽度(膨胀后的直径)最大。在该情况下,例如,以越靠外侧配置的风路部9其宽度越小的方式,或者以其宽度阶段性地变小的方式,形成风路部9。通过具有上述结构,在使来自热风供给装置1的送风停止时,能够使气垫6从直径小的外侧的风路部9顺次萎缩。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在将气垫6配置在床单16和褥子 17之间来使用时,也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床单16产生的褶皱。这样的结构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1至3中所示的各气垫6。附图标记说明1热风供给装置2 主体3鼓风机4发热体5 吹出口6 气垫7 软管
7a连接部
7b波纹管部
8插入口
9、10风路部
11粘扣带
12、13片材
14a、14b、15 缝制部
16床单
17褥子
权利要求
1.一种被褥干燥机,其将由热风供给装置供给的热风暂时储存到气垫的内部,使被褥干燥,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垫包括多个第1风路部,上述多个第1风路部由于被供给热风而膨胀成管状,在内部沿上述气垫的长度方向形成风路;第2风路部,上述第2风路部将上述第1风路部的各自的风路连接起来;插入口,上述插入口用于插入与上述热风供给装置连接的软管,上述第1风路部沿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并列地配置于其整个宽度,上述第2风路部在内部沿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形成风路,上述插入口以在上述第2风路部的内部开口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气垫的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风路部在上述气垫的两端部遍及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地设置, 上述第1风路部的各自的一端与上述第2风路部的一方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风路部的另一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风路部仅在上述气垫的一端部遍及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地设置, 上述第1风路部的各自的一端与上述第2风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风路部在上述气垫的中央部遍及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地设置,上述第1风路部设置在上述第2风路部的两侧,各自的一端与上述第2风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被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在沿上述气垫的宽度方向并列地配置的上述第1风路部中,配置在其中央部的第1风路部的直径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被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垫由具有规定的透气性的原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在干燥被褥时气垫凹陷或过度膨胀,且即使在气垫铺在床单等下面的状态下进行被褥的干燥,床单等也不易产生褶皱的被褥干燥机。本被褥干燥机具有气垫(6),该气垫(6)包括多个的风路部(9),其由于被供给热风而膨胀成管状,且在其内部沿气垫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风路;风路部(10),其连接各风路部(9)的风路;插入口(8),其用于插入与热风供给装置(1)连接的软管(7)。上述风路部(9)沿气垫(6)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在气垫(6)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另外,风路部(10)在其内部沿气垫(6)的宽度方向形成有风路。并且,插入口(8)以向风路部(10)的内部开口的方式设在气垫(6)的边缘部。
文档编号D06F58/20GK102337663SQ20111020291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元木和茂, 稻见淳一, 莲浩二 申请人: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