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线倍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02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线倍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制线倍捻机,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倍捻机通常只能将两股纱线进行并线及加捻处理。而当需要将多股纱线进行并线倍捻时,在现有的倍捻机上是无法一步完成的,而需要多次并线倍捻后才能实现。这样就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且生产出的制线捻度不均勻。同时,倍捻机的锭子处于高速转动的状态,在锭子内部需要安装一减速电机来使纱线主动卷绕至纱线筒子上。而由于锭子转轴的中央需要穿入纱线,因此,不能将电线从锭子外直接穿入锭子内,否则电线将卷绕在一起。如何将电能从高速转动的锭子外输送至锭子内的减速电机上是摆在业内的一项技术难题。再有,现有的倍捻机在卷绕纱线时容易造成纱线的重叠。而重叠卷绕的纱线在纱线筒子的两端容易脱落,影响正常的退解和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制线倍捻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效率高且捻线质量好的制线倍捻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线倍捻机,其包括箱体、转轴、 导电装置、过纱装置、传动装置、减速电机以及成型箱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安装于箱体上; 所述导电装置枢接在转轴上,其一端位于箱体外,另一端位于箱体内;所述过纱装置固持于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一端,其通过设置一传动轴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箱体内,其和成型箱装置连接并驱动成型箱装置。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装置和减速电机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滑环、第二滑环、第一碳刷架以及第二碳刷架;其中,所述第一滑环以及第二滑环分别定位于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碳刷架以及第二碳刷架通过轴承分别枢接于转轴上;所述第一滑环和第一碳刷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环和第二碳刷架相对设置;于所述转轴内设有一导线通道,于该导线通道内设有连接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的导线。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转轴中央设有第一过丝通道;所述过纱装置包括一飞翼,飞翼内部为中空结构而形成第二过丝通道,所述第一、第二过丝通道相连通。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装置和导电装置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该传动装置和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而传动轴和转轴之间亦通过皮带连接。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装置上亦安装有一飞翼。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型箱装置包括槽辊、第二转轴、差动轮组合、第二传动轴以及传动轮组合;其中,所述差动轮组合包括卡板、第一带轮、第二带轮、 滑环以及摆臂;所述槽辊以及卡板固持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带轮内设有一偏心滑槽,所述滑环收容于偏心滑槽内;所述摆臂通过一枢轴偏心地枢接在滑环上,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柱以及一传动柱;所述定位柱固定于第二带轮上;所述传动柱延伸出第二带轮并抵接在卡板上并驱动卡板转动,其能沿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运动;所述传动轮组合固持于第二传动轴上,其通过设置若干多锲带和第一带轮、第二带轮连接。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还可设置为于传动柱上设置一抵接柱,所述卡板上设有一缺口,所述抵接柱收容于缺口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可以将多股纱线一起并线并加捻,使该倍捻机的工作效率高, 生产出的制线捻度均勻,成型质量好;
2.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导电装置采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其能将电能从箱体外输送至箱体内,并通过控制外部电路来达到控制减速电机的运行;
3.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过纱装置通过将转轴和飞翼上的过丝通道对接,纱线通过气流驱动直接从飞翼上穿出,从而提高了穿纱的速度;
4.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成型箱装置采用带轮和多锲带驱动,从而使该成型箱装置无需加油润滑;同时,该成型箱装置通过设置一差动轮组合,从而来改变卡板、第二转轴以及槽辊的转速,其打乱了槽辊和导丝杆运动的轨迹,避免两者呈正比运动,也就避免了纱线重叠而造成落纱,使纱线筒子的成形质量较好。


图1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导电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过纱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成型箱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差动轮组合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差动齿轮组合的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的差动齿轮组合的传动柱改变位置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制线倍捻机,其由箱体1、转轴 2、导电装置3、过纱装置4、传动装置5、减速电机6以及成型箱装置7等模块装配形成。其中,所述转轴2安装于箱体上。于该转轴2内的中央设有一过丝通道21以及一位于过丝通道21 —侧的导线通道22。所述导电装置3枢接在转轴2上,其一端位于箱体1外,另一端位于箱体1内。该导电装置3和减速电机6电性连接并为减速电机6工作提供电能,其包括第一滑环31、第二滑环32、第一碳刷架33以及第二碳刷架34。其中,所述第一滑环31以及第二滑环32分别定位于转轴2的两端,其随着转轴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碳刷架33以及第二碳刷架34通过轴承35分别枢接于转轴2上。所述第一滑环31和第一碳刷架3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环32和第二碳刷架34相对设置。于所述转轴2的导线通道22内设有连接第一滑环31 和第二滑环32的导线36,从而将电能从箱体1外传入箱体1内。当转轴2转动时,第一碳刷架33相对于第一滑环32滑动,从而将外部电能依次通过电源输入线、第一碳刷架33、第一滑环31、导线36、以及第二滑环32上;再通过第二碳刷架34相对于第二滑环32滑动最终将电能传递至第二碳刷架34上,并通过电源输出线输出供减速电机6使用。所述过纱装置4固持于转轴2上,该过纱装置4包括一飞翼41,飞翼41内部为中空结构而形成第二过丝通道42,所述第一过丝通21、第二过丝通道42相连通。在穿线时, 先将纱线9穿入第一过丝通道21并在气流的带动下,从第二过丝通道42穿出飞翼41,纱线 9在飞翼41的带动下形成纱线气圈,从而提高了穿纱的速度。所述传动装置5安装于箱体1的一端,其和导电装置3分别位于箱体的不同端。 该传动装置5将外部动力传输至该倍捻机上,其进一步通过设置一传动轴51驱动转轴2转动。具体的说,该传动装置5和传动轴51之间通过皮带52连接,从而驱动传动轴51转动; 而传动轴51和转轴2之间亦通过皮带52连接,从而驱动转轴2转动,并带动固持于转轴2 上部件转动。所述减速电机6设置在箱体1内,其和成型箱装置7连接并驱动成型箱装置7工作。所述成型箱装置7包括槽辊71、第二转轴72、差动轮组合73、第二传动轴74、传动轮组合75以及导纱装置(未图示)。其中,所述导纱装置用于摆动纱线,从而使纱线沿筒子的轴向排布,由于导纱装置为习知的部件且并未作改进,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差动轮组合73包括卡板731、第一带轮732、第二带轮733、滑环734以及摆臂 735。所述槽辊71以及卡板731固持于第二转轴72上,并通过卡板731的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2转动,进而带动槽辊71转动,最终将纱线卷绕至纱线筒子上。所述滑环734以及摆臂 735位于第一带轮732、第二带轮733之间。所述第一带轮732和第二带轮733套设在第二转轴72上。所述第一带轮732内设有一偏心滑槽736,所述滑环734收容于偏心滑槽736内。所述摆臂735通过一枢轴78偏心地枢接在滑环734上,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柱737以及一传动柱738。所述定位柱737 固定于第二带轮733上;所述传动柱738延伸出第二带轮733并抵接在卡板731上并驱动卡板731转动,其能沿第二转轴72的径向方向运动。进一步的,于传动柱738上设置一抵接柱739,所述卡板731上设有一缺口 79,所述抵接柱739收容于缺口 79内,从而驱动卡板 731转动。所述传动轮组合75固持于第二传动轴74上,其通过设置若干多锲带76和第一带轮732、第二带轮733连接。该成型箱装置7通过设置一差动轮组合73,并通过偏心滑槽736以及摆臂735偏心安装于滑环734上来改变传动柱738的位置(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进而改变传动柱 738的转动线速度(由于传动柱738离第二转轴72轴线的距离变化造成),随之改变卡板 731、第二转轴72以及槽辊71的转速,避免了纱线重叠而造成落纱,使纱线筒子的成形质量较好。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转轴、导电装置、过纱装置、传动装置、减速电机以及成型箱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安装于箱体上;所述导电装置枢接在转轴上,其一端位于箱体外,另一端位于箱体内;所述过纱装置固持于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一端,其通过设置一传动轴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箱体内,其和成型箱装置连接并驱动成型箱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装置和减速电机电性连接, 其包括第一滑环、第二滑环、第一碳刷架以及第二碳刷架;其中,所述第一滑环以及第二滑环分别定位于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碳刷架以及第二碳刷架通过轴承分别枢接于转轴上; 所述第一滑环和第一碳刷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环和第二碳刷架相对设置;于所述转轴内设有一导线通道,于该导线通道内设有连接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的导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转轴中央设有第一过丝通道; 所述过纱装置包括一飞翼,飞翼内部为中空结构而形成第二过丝通道,所述第一、第二过丝通道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和导电装置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该传动装置和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而传动轴和转轴之间亦通过皮带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上亦安装有一飞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箱装置包括槽辊、第二转轴、差动轮组合、第二传动轴以及传动轮组合;其中,所述差动轮组合包括卡板、第一带轮、 第二带轮、滑环以及摆臂;所述槽辊以及卡板固持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带轮内设有一偏心滑槽,所述滑环收容于偏心滑槽内;所述摆臂通过一枢轴偏心地枢接在滑环上,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柱以及一传动柱;所述定位柱固定于第二带轮上;所述传动柱延伸出第二带轮并抵接在卡板上并驱动卡板转动,其能沿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运动;所述传动轮组合固持于第二传动轴上,其通过设置若干多锲带和第一带轮、第二带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线倍捻机,其特征在于于传动柱上设置一抵接柱,所述卡板上设有一缺口,所述抵接柱收容于缺口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线倍捻机,其包括箱体、转轴、导电装置、过纱装置、传动装置、减速电机以及成型箱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安装于箱体上;所述导电装置枢接在转轴上,其一端位于箱体外,另一端位于箱体内;所述过纱装置固持于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一端,其通过设置一传动轴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箱体内,其和成型箱装置连接并驱动成型箱装置。本发明的制线倍捻机具有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生产效率高且捻线质量好等诸多优点。
文档编号D01H1/36GK102321936SQ20111026300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梁朝阳 申请人: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