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171969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编织过程中直接复合的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针织物必须采用的一定方式复合后才能使用,即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不同层的织物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传统的多层针织物复合通常采用的是化学助剂粘合或第二次叠加机械缝合而成型。
化学助剂粘合的过程是使用化学粘合剂,通过高温进行热压,其缺陷在于使用的化学粘合剂,无论在制作过程还是使用过程中均会释放出对人体有伤害、对环境有污染的甲醛与苯;同时粘合的部位在织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分离与脱落,复合效果差;同时,这样粘合而复合成型的织物,缺少弹性,影响织物的柔软手感与使用范围。第二次叠加机械缝合的过程是使用机械缝合设备,将多层面料及内衬物进行叠加缝合,其缺陷在于织物没有弹性,蓬松度差,衣着贴身舒适度差;而且增加了工艺流程,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编织过程中直接复合的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多种原料,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上进行编织,通过改变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在编织上下层的过程中利用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完成上下层的复合。进一步,本发明还通过改变上针盘与下针筒上编织系统的进纱张力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具体地,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所述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下针均用高踵针连续排列;所述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12个编织系统中,第一、三、五、七、九、十一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四、六、八、十、十二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所述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间隔五针集圈,具体为第二编织系统的上针不出针、下针第一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的上针不出针、下针第三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所述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针用高踵针和低踵针相间排列,下针用高踵针一插一空排列;所述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8个编织系统中,第一、五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三、六、七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所述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连续集圈,具体为第四编织系统的上针低踵针不出针、上针高踵针和下针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的上针高踵针不出针、上针低踵针和下针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原料,通过针织编织方式,将织物的上、下层(即正、反面)以及内衬材料一起复合在一起,具有生产工序短、成本低、寿命长的优点,织物内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织物的弹性良好、蓬松度极佳、衣着贴身舒适度高;而且,通过本发明,还可以在复合织物的两层分别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成不同的外观,让其拥有不同的风格与功能。


图I是本发明中实施例I的编织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I的三角排列 图3是本发明中实施例I的针织物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编织 图5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三角排列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如图I一图5所示,本发明采用多种原料,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上进行编织,通过改变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上针盘与下针筒上编织系统的进纱张力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在编织上下层的过程中利用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完成上下层的复合。实施例I :
如图I所示,以保暖棉的加工为例,采用三种原料织物的服用正面,使用τ/c原料15,以保证织物外观的光泽平整,颜色鲜艳,尺寸稳定,它是由单面编织方式来完成的;织物的服用反面,使用纯棉原料16,以保证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暖、贴身舒适的功能,它是由单面编织方式与集圈编织方式有选择地配合来完成的;中间夹层使用极具弹力与篷松度的涤纶纤维原料18,以达到增加织物的厚度,立体感以及保暖性。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图中未示出)上,将上述三种原料通过不同的编织系统输入,并在输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进纱张力。如图I所示,保暖棉的加工中,同一循环分为12个编织系统,依次为第一编织系统
I、第二编织系统2、第三编织系统3、第四编织系统4、第五编织系统5、第六编织系统6、第七编织系统7、第八编织系统8、第九编织系统9、第十编织系统IO、第^^一编织系统11、第十二编织系统12。如图I所示,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针21和下针31均用高踵针连续排列;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间隔五针集圈,具体为第二编织系统2的上针21不出针、下针31第一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形成集圈节点61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8的上针21不出针、下针31第三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形成集圈节点61完成上下层的复合;如图2所示,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十二个编织系统中,第一编织系统I、第三编织系统3、第五编织系统5、第七编织系统7、第九编织系统9、第十一编织系统11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编织系统2、第四编织系统4、第六编织系统6、第八编织系统8、第十编织系统10、第十二编织系统12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结合图I和图2,采用成圈三角编织时,在编织点形成成圈节点51。如图3所不,复合后的保暖棉在每一路的左右方向每隔五针有一个集圈节点61,每隔两路有集圈节点61,相邻两路的对应集圈节点61之间在左右方向间隔2针。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以法国罗纹的加工为例,采用两种原料织物的服用正面,使用纱长28cm/100N的30SBJ原料81 ;织物的服用反面,使用纱长30cm/100N的30ST原料82 ;中间夹 层纱长28cm/100N的30ST原料83。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图中未示出)上,将上述三种原料通过不同的编织系统输入,并在输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进纱张力。如图4所示,法国罗纹的加工中,同一循环分为8个编织系统,依次为第一编织系统A、第二编织系统B、第三编织系统C、第四编织系统D、第五编织系统E、第六编织系统F、第七编织系统G、第八编织系统H。如图4所示,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针用高踵针84和低踵针85相间排列,下针91用高踵针一插一空排列,其中92表示空位;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连续集圈,具体为第四编织系统D的上针低踵针85不出针、上针高踵针84和下针91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形成集圈节点93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H的上针高踵针84不出针、上针低踵针85和下针91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形成集圈节点93完成上下层的复合;如图5所示,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8个编织系统中,第一编织系统A、五编织系统E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编织系统B、第三编织系统C、第六编织系统F、第七编织系统编织系统G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结合图4和图5,采用成圈三角编织时,在编织点形成成圈节点8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在此基础上还有很多可变化的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种原料,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上进行编织,通过改变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在上下层之间利用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组分原料的双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通过改变上针盘与下针筒上编织系统的进纱张力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组分原料的双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下针均用高踵针连续排列;所述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12个编织系统中,第一、三、五、七、九、十一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四、六、八、十、十二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所述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间隔五针集圈,具体为第二编织系统的上针不出针、下针第一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的上针不出针、下针第三针踵针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 入口 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组分原料的双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为上针用高踵针和低踵针相间排列,下针用高踵针一插一空排列;所述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为在同一循环的8个编织系统中,第一、五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浮线三角、下针盘采用成圈三角,第二、三、六、七编织系统的上针盘采用成圈三角、下针盘采用浮线三角;所述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方式为连续集圈,具体为第四编织系统的上针低踵针不出针、上针高踵针和下针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第八编织系统的上针高踵针不出针、上针低踵针和下针同时出针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组分原料的多层针织物的复合成型方法,采用多种原料,在双层纬编针织大圆机上进行编织,通过改变上针盘织针与下针筒织针的排列方式、上针盘编织三角与下针筒编织三角的排列方式形成不同的上下层结构,在上下层之间利用上下织针的集圈编织完成上下层的复合。本发明通过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原料,通过针织编织方式,将织物的上、下层(即正、反面)以及内衬材料一起复合在一起,具有生产工序最、织物内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织物的弹性良好、蓬松度极佳的优点;而且,通过本发明,还可以在复合织物的两层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成不同的外观,让其拥有不同的风格与功能。
文档编号D04B15/14GK102719980SQ20111040495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余阳, 吴秀文, 周亚利, 唐明启, 张宇, 杨泽彬, 费楷 申请人: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