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29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指织物具有凹凸表面,并具有优美的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
背景技术
为使纤维及织物的颜色更加生动而富于变化,以往有许多研究,一般是经向纱及纬向纱使用2种差异很大的颜色来达到闪色的效果,通常只有选用差异最大的互补色才能看到些微的闪色效果。日本专利Publication number JP2001336041 (A)揭露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织物,并且使用具有光学反射、散射特性不同的异形断面纤维,来加强其闪色效果,同时也扩大了颜色选用范围,然而其织物因比较不具立体效果,其闪色效果仍然不佳。另外美国专利US2008163952 (Al)揭露一种利用纹版设计(织物组织设计),织出具有浮纱的组织,并于该浮纱二侧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色纱而使得织物外观在不同角度观察时会分别看到不同的颜色,然而由于该组织设计的浮纱立体差异很小,所以在相同角度观察时其闪色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系在于提出一种立体结构明显的梭织织物,并含有2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色纱来达到优美的闪色效果。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该织物由多条A 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中A向纱至少含有2种收缩率不同的纱线,分别为收缩率较高的Yl以及收缩率较低的Y2,其中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在编织时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收缩率较高的特性使得织物于该配置区域的B向纱受到挤压而向上弯曲,故而呈现凸出结构,使得织物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该些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包含第一颜色纱线与第二颜色纱线 Cl、C2,由于B向纱纱线具有立体位置的差异,经由适当的配置,即产生优美的闪色效果。其中,前述的B向纱不同颜色纱线Cl与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左侧至少配置1条颜色纱线Cl,而右侧则未配置任何颜色纱线Cl。其中,前述的B向纱不同颜色纱线Cl与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于左侧、右侧皆至少配置1条颜色纱线Cl,而最左侧及最右侧则未配置任何颜色纱线C2。其中,前述的B向纱不同颜色纱线Cl与C2,颜色纱线Cl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而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其中,前述的A向纱所使用的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为沸水收缩率比较大的纱线, 而收缩率较低的纱线Y2为沸水收缩率比较小的纱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仅借助A向纱至少含有2种收缩率不同的纱线,其中收缩率较高的纱线在编织时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收缩率较高的特性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呈现凸出结构,而使得织物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由于B向纱纱线具有立体位置的差异,经由适当的配置,利用简单的结构即产生优美的闪色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的编织组织配置图,纬纱为A向纱且含有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与收缩率较低的纱线Y2,经纱为B向纱且含有2种不同颜色的颜色纱线Cl与C2以及没有染色的C3纱线,及图2,显示取自图1于I-I位置的截面图,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配备区域而没有染色的纱线C3则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具体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等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制。图1是揭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图2,则是取自图1于I-I位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该织物由多条A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中A向纱至少含有2种收缩率不同的纱线,分别为收缩率较高的Yl以及收缩率较低的Y2,其中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在编织时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收缩率较高的特性使得织物于该配置区域的B向纱受到挤压而向上弯曲,故而呈现凸出结构,使得织物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l及C2。上述纱线Yl与Y2可以选自不同的弹性收缩率纱线,也可以选自不同的沸水收缩率纱线。如为选自不同的弹性收缩率纱线,其弹性收缩率的差异最好大于5%,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凹凸结构,例如纱线Yl有包覆Spantex弹性纱,而纱线Y2没有包覆Spantex弹性纱。如为选自不同的沸水收缩率纱线,其弹性收缩率的差异最好大于5%,当编织后经过高温处理后则可以产生比较明显的凹凸结构,例如纱线Yl为高收缩聚酯纤维,而纱线Y2为一般聚酯纤维。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的颜色色差值越小则其闪色效果越差,其颜色纱线Cl 与颜色纱线C2的颜色色差值Δ E最好不低于8。当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同时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时,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左侧至少配置1条颜色纱线Cl,而右侧没有配置任何颜色纱线Cl时,其织物表面效果在观察者从织物表面左边向织物表面右边观看时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l的颜色,而从织物表面右边向织物表面左边观看时则看不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l的颜色。当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同时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时,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于左侧、右侧皆至少配置1条颜色纱线Cl而最左侧及最右侧没有配置任何颜色纱线C2 时,其织物表面效果在观察者从织物表面左边向织物表面右边观看时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l的颜色,而从织物表面右边向织物表面左边观看时也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l的颜色。当颜色纱线Cl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而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时,此时也会产生闪色效果,但闪色效果比较差。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其中也可至少1条颜色纱线使用不同的异形断面,借助不同的异形断面具有不同的光泽,而增加闪色效果,尤其是颜色纱线Cl的光泽度较高而颜色纱线C2的光泽度较低时,其闪色效果最佳。B向纱也可以含有至少3种不同颜色纱线Cl、C2及C3,经由适当的配置,可以产生两边闪烁不同颜色的特殊效果,例如,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含有至少3条B向纱且颜色纱线 Cl、C2、C3皆配置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且颜色纱线Cl位于左侧、颜色纱线C2位于中央而颜色纱线C3位于右侧,其织物表面效果在观察者从织物表面左边向织物表面右边观看时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l的颜色,而从织物表面右边向织物表面左边观看时则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颜色纱线C3的颜色。其中Cl与C2的色相差值Δ E为将Cl与C2分别绕卷于纸板上再由Datacolor分光仪型号SF600在D65光源所测得的CIE Lab分析中的Δ E值差异,ΔΕ为(AL平方加Aa 平方加Ab平方的总和)的平方根。以下即提出一具体实施例并说明如下经纱为B向纱且含有2种不同颜色的颜色纱线Cl与C2,以及没有染色的纱线C3, 颜色纱线Cl为红色且其CIE Lab值为L = 49. 65,a = 55. 16,b = 27. 25,颜色纱线C2为黑色且其CIE Lab值为L = 26. 46,a = -0. 09,b = -0. 99,颜色纱线Cl与颜色纱线C2的色差值ΔΕ为66. 24。纬纱为A向纱且含有2种不同弹性收缩率的纱线Yl及Υ2,纱线Yl的弹性收缩率为51%,纱线Υ2的弹性收缩率为26%,经纱与纬纱的编织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颜色纱线Cl与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且颜色纱线Cl位于凸出结构的两侧而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中央部位,没有染色的纱线C3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其织物表面效果在观察者从织物表面左边向织物表面右边观看时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红色,而从织物表面右边向织物表面左边观看时也会看到织物表面闪烁红色。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该织物由多条A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A向纱至少含有2种收缩率不同的纱线,分别为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 及收缩率较低的纱线(Y2),其中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在编织时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而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产生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 2种不同颜色纱线,该些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包含第一颜色纱线(Cl)与第二颜色纱线 (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向纱所使用的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为弹性收缩率比较大的纱线,而收缩率较低的纱线(Y2)为弹性收缩率比较小的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向纱所使用的收缩率较高的纱线(Yl)为沸水收缩率比较大的纱线,而收缩率较低的纱线(Y2)为沸水收缩率比较小的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向纱第一颜色纱线(Cl)与第二颜色纱线(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左侧至少配置1条第一颜色纱线(Cl),而右侧则未配置第一颜色纱线(C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向纱第一颜色纱线(Cl)与第二颜色纱线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于左侧、右侧皆至少配置1条第一颜色纱线(Cl),而最左侧及最右侧则未配置第二颜色纱线 (C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向纱不同颜色纱线中,第一颜色纱线(Cl)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而第二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该织物由多条A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中A向纱至少含有2种收缩率不同的纱线,其中收缩率较高的纱线在编织时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收缩率较高的特性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呈现凸出结构,而使得织物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由于B向纱纱线具有立体位置的差异,经由适当的配置,即产生优美的闪色效果。
文档编号D03D15/04GK202064102SQ20112006007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蔡志成 申请人:佳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义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