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77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自动络筒机、并线机和倍捻机中对纱、线断头无接头捻接的空气捻接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
背景技术
空气捻接器是纺织工业生产无接头纱线的重要器材,其主要由气路系统、退捻系统及加捻系统构成。现有技术中,一种空气捻接器的上壳体5结构如图1、图2所示,在上壳体5中开有捻接室9的腔室19、退捻气阀腔室17、加捻气阀腔室18及沟通上述腔室的气道,上述气道包括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与下壳体的e通道及d通道、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与捻接室 9的腔室19的i通道及j通道、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与退捻气阀腔室17的f通道、沟通退捻气阀腔室17与退捻器的g通道与主气道16及h通道。其中,退捻气路由d通道、e通道、加捻气阀腔室18、f通道、退捻气阀腔室17、g通道、主气道16及h通道构成,h通道的两端形成退捻气A出口及退捻气B出口 ;加捻气路由d通道、e通道、加捻气阀腔室18、i通道、j通道构成,j通道通过捻接室进气口 15与捻接室9的腔室19相通。上述加捻气路中,i通道与j通道垂直相交,从而导致引入捻接室进气口 15的气路过长,并且气路通道不畅,造成气流损失、延长气流进入捻接室9的腔室19的时间,直接影响纱线的加捻效果。上述退捻气路中,h通道相对于主气道16倾斜设置,h通道的轴线与主气道16轴线的垂线之间形成α角度,该角度一般为22° 30°。由于该角度的存在,导致退捻气A 出口及退捻气B出口的气量分配不均勻,从而造成退捻不稳定、不充分甚至一侧不退捻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该上壳体的加捻气路通道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中开有捻接室的腔室、退捻气阀腔室、加捻气阀腔室及沟通上述腔室的气道,上述气道包括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与下壳体的e通道及d通道、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与所述捻接室的腔室的i通道及j通道,所述j通道倾斜设置,直接连通所述i通道与所述捻接室的腔室。所述j通道的轴线与所述i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45°。所述气道还包括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与所述退捻气阀腔室的f通道、沟通所述退捻气阀腔室与退捻器的g通道与主气道及h通道,所述h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主气道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α为0°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改进了加捻气路, 加捻气路通道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不同品种纱线的加捻要求;本实用新型还改进了退捻气路,退捻气量合理分配,纱线退捻均勻、充分,适应了不同品种纱线的退捻要求。

图1为现有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捻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图广图6中,包括进气接头1、下壳体2、五槽主凸轮3、第一控制杆4、上壳体5、 加捻气阀组件6、腔盖组件7、导纱板8、捻接室9、退捻气阀组件10、第二控制杆11、步进电机12、第三控制杆13、退捻器14、捻接室进气口 15、主气道16、退捻气阀腔室17、加捻气阀腔室18等。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固定连接在下壳体2上,见图5。在上壳体5中开有捻接室9的腔室19、退捻气阀腔室17、加捻气阀腔室18及沟通上述腔室的气道。上述气道包括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与下壳体的e通道及d 通道、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与捻接室9的腔室19的i通道及j通道、沟通加捻气阀腔室18 与退捻气阀腔室17的f通道、沟通退捻气阀腔室17与退捻器14的g通道与主气道16及 h通道,h通道的两端设置有退捻气A出口及退捻气B出口。本实用新型首先对加捻气路进行了改进,将j通道由现有技术中的与i通道垂直相交改为倾斜设置,直接连通i通道与捻接室的腔室9的腔室19。j通道的轴线与i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β最好为45°。i通道通过倾斜的j通道进入捻接室的腔室进气口 15, 气路畅通,缩短了气流进入捻接室的腔室9的腔室19的路经和时间,从而使一部分高支、高捻纱线的强力增大,外观改善,并能使高支、高捻的捻接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其次,本实用新型还对退捻气路进行了改进,将h通道的轴线与主气道16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α由现有技术中的22° 30°改为0° 3°,使退捻气A出口及退捻气B 出口气量分配均勻。由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使两端出气量达到合理的分配,避免了纱线一侧退捻效果好,另一侧退捻不充分或根本不退捻,对于那此高支高捻纱线效果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5、图6所示,五槽主凸轮3通过步进电机12提供动力源,该电机12由电脉冲来遥控旋转,从而驱动圆筒的五槽主凸轮3,依靠五槽主凸轮 3的机械运动的传递,带动第三控制杆13内侧滑轮I,滑轮I沿着主凸轮3第二条槽轨迹运动,第三控制杆13外侧滑轮II带动退捻气阀第二控制杆11向下运动,同时打开退捻气阀组件10,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头1的进气口进入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f通道、 g通道、h通道后分别进入退捻气A出口及退捻气B出口,从而进入两个退捻器14。五槽主凸轮3继续圆周运动,第三控制杆13在沿着五槽主凸轮3第二条槽轨迹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三控制杆13,第三控制杆13外侧滑轮III带动第一控制杆4向下运动,同时打开加捻气阀组件6,压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i通道、j通道进入捻接室的腔室进气口 15进入捻接室的腔室9的腔室19,同时腔盖组件7合上,完成两个纱线端的无结捻接。 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改进了加捻气路,加捻气路通道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不同品种纱线的加捻要求,特别对弹力包芯纱捻接效果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还改进了退捻气路,退捻气量合理分配,纱线退捻均勻、充分,适应了不同品种纱线的退捻要求。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捻接器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提高了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了使用范围,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保养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所述上壳体(5)中开有捻接室(9)的腔室(19)、 退捻气阀腔室(17)、加捻气阀腔室(18)及沟通上述腔室的气道,其特征是上述气道包括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18)与下壳体的e通道及d通道、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18)与所述捻接室(9)的腔室(19)的i通道及j通道,所述j通道倾斜设置,直接连通所述i通道与所述捻接室(9)的腔室(1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其特征是所述j通道的轴线与所述i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4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其特征是所述气道还包括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18)与所述退捻气阀腔室(17)的f通道、沟通所述退捻气阀腔室(17)与退捻器(14)的g通道与主气道(16)及h通道,所述h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主气道 (16)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α)为0° 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捻可靠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中开有捻接室、退捻气阀腔室、加捻气阀腔室及沟通上述腔室的气道,上述气道包括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与下壳体的e通道及d通道、沟通所述加捻气阀腔室与所述捻接室的i通道及j通道,所述j通道倾斜设置,直接连通所述i通道与所述捻接室。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改进了加捻气路,加捻气路通道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不同品种纱线的加捻要求。
文档编号D01H4/48GK202107835SQ20112018872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唐建荣, 张文琴, 钱贤萍 申请人: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