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9973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不同纱线的末端彼此捻接的捻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形成针织物或机织物时,需要使不同的纱线末端彼此接 头。在接头中,使用了形成结头的打结器或在暂时解开纱线末端的纤 维的捻之后以络合的方式加捻而形成接头的捻接器等。由打结器形成 的接头是由不同的纱线的末端彼此形成结头而进行的,因此结头产生 在接头部。结头部分的直径变大,在形成针织物或机织物的装置的中 途等处会产生钩挂,从而难以顺利地进行动作。在由捻接器的接头中, 可以抑制接头部直径的增大,因此易于顺利地连续进行编织或织造动 作。
捻接器用于在形成巻绕纱线并安装在织机等上的锥管的络纱机等 中的接头。捻接器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为使形成接头的纱线的末端方 向一致而进行,末端彼此络合形成的接头部从以直线状连接的纱线起
横向延伸,以所谓T字形状形成接头部的捻接器(例如,参见日本特 开2004 — 27463号公报);另一种为使纱线末端的方向彼此相对而进 行,以接头部覆盖以直线状连接的纱线周围的方式进行络合,以所谓I 字形状形成接头部的捻接器(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131276号公 报)。
由于针织物基本上是由一根针织纱形成的,因此,若接上不同的 纱线,则可提供由相同的纱线不能获得的性质或颜色的变化等。在编 织机中,也可以交替使用多根纱线,但是若在形成的织物中使用相同 纱线的部分分离,则会产生过渡纱。如果在接头切换纱线,则不会产生过渡纱。另外,即使在编织机中可以使用多根纱线,由于供给纱线 的部分局限于狭窄区域,因此也限制了可以使用的纱线的数量。在编 织机中需要接头的情况下,使用形成结头的打结器等。在使用打结器 的情况下,在结头部分纱线的直径变大,从而会阻碍装置的顺利动作, 从而即使对形成的针织物而言也需要进行使结头不在表面露出的处 理。若通过捻接器进行接头,则希望能够简单地实现接头部分的处理。 然而,以往设置在络纱机中的捻接器较大,不能设置在编织机等的纱 线供给路径上。
在日本特开2004 — 27463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4 — 131276号公 报中,没有记载用于使各个部分的配置和装置实现小型化的具体结构。 在编织机中使用的捻接在例如切换颜色的情况下,在上述I字形的接头 部中,接头部会形成中间颜色部分。如果对于上述T字形的接头部而 言,由于接头部伸出至前后纱线的外部,因此能够没有中间颜色地切 换前后纱线的颜色。在编织机中,在改变颜色的图样的边界部分进行 接头,也可以实现使接头部隐蔽在针织物的里侧等处的控制。因此, 在编织机等中,优选能够形成上述T字形的接头部的捻接器。在日本 特开2004 — 27463号公报中,对接头用的头部部分的机构进行了详细 说明。为了装入编织机等中,需要使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自动地插入 头部内。在日本特开2004 — 27463号公报中,没有记载可以使纱线自 动地插入头部内的纱线插入机构。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 — 27463号以及日本特开2004—131276号 公报中,对于防止由纤维粉尘等引起的动作不良的结构,并没有作出 任何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捻接装置,其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可 以防止由纤维粉尘引起的动作不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捻接装置,能够使多根纱线中的至少一根纱线 在使用中与另外至少一根纱线进行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部,保持多根纱线中未处于使用中的纱线的前端部分; 选择部,从保持部所保持的纱线中选择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 头部,在从与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的入口至保持部侧的出口形成的 槽内,通过压縮流体的流动来接合由选择部选择的纱线和使用中的纱 线以进行接头;
纱线引导杆,钩住由选择部选择的纱线而引导至头部的槽的入口;
第一驱动部,驱动纱线引导杆;
抽吸器,在头部的槽的出口附近吸引纱线;
切割器,在头部的槽的出口附近将进行接头的使用中的纱线和所 选择的纱线切断;
第二驱动部,驱动切割器以与纱线引导杆连动;
底座,其具有隔壁,并以保持彼此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支承保持 部、选择部、头部、纱线引导杆、第一驱动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 第二驱动部,以至少将保持部、头部、纱线引导杆、切割器以及抽吸 器配置在隔壁的一侧,至少将第一和第二驱动部设置在隔壁的另一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包括-
供给控制用电磁阀,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并控制压縮流体向头部 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和
吸引控制用电磁阀,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并控制抽吸器对纱线的 吸引以及吸引停止。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保持部由压縮流体驱动, 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而设有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通过保持部控 制用电磁阀控制压縮流体向保持部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包括纱线夹持器,该纱线夹持器由第二驱动部驱动,在选择的纱线与使用中的纱线嵌入槽内的状态下,堵 塞槽的入口部侧,并且夹持选择的纱线与使用中的纱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包括导纱件,该导纱件引导使用中的 纱线,比头部的槽更靠近选择部侧配置,并且,在从头部的槽沿槽深 度方向脱出的位置处,形成引导使用中的纱线的引导面。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底座具有沿连接上述多根纱线的 供纱侧和纱线使用侧的方向延伸的隔壁,
选择部比隔壁更靠近纱线的供纱侧配置,并且,由底座的端部中 纱线的供纱侧端部支承,
比选择部更靠近纱线的使用侧且在隔壁的另一侧,将上述第一驱 动部以及上述第二驱动部分别支承在底座上,
在隔壁的一侧,保持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头部在从纱线的供 纱侧朝纱线的使用侧以保持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头部的顺序排列 的状态下,分别支承在底座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驱动部为具有输出轴的马达; 上述纱线引导杆设置成能够绕与马达的输出轴平行的角位移轴在 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角位移。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二驱动部为马达, 切割器以及纱线夹持器经由凸轮机构由马达驱动。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明确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以及 优点。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捻接装置的正面图。 图2为表示捻接装置1的左侧视图。图3为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捻接装置1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捻接装置1的透视图。
图5为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捻接装置1的透视图。
图6为表示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的平面图。
图7为表示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的透视图。
图8为表示从下方观察埝接装置1的透视图。
图9为表示捻接装置1中接头控制所需要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IO为简化表示了处于选择用于进行接头的纱线12a的状态下的
捻接装置1的正面图。
图11为简化表示了处于图8的状态下的捻接装置1的左侧视图。 图12为简化表示了处于通过纱线引导杆14的前端14a钩挂住选
择的纱线12a的状态下的捻接装置的正面图。
图13为简化表示了处于通过纱线引导杆14的前端14a将选择的
纱线12a导入捻接喷嘴7的入口的状态下的捻接装置1的正面图。
图14为简化表示了使接头的纱线12a、 12b嵌入捻接喷嘴7的槽
7a内的状态下的捻接喷嘴7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为简化表示了处于使纱线夹持器31以及切割器30起作用的
状态下的捻接喷嘴7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表示了包含图10 图15所示状态的接头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编织时的纱线位置200以及接头时的纱线位置 201的图。
图18为放大表示导纱件20附近的平面图。
图19表示了将捻接装置1安装在横机60上以将针织纱61作为纱 线12进行接头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捻接装置1的正面图。图2为表示捻接装置1的左侧视图。图3以及图4为表示从正面观察捻接 装置1的透视图。图5为表示从背面观察捻接装置1的透视图。图l
图3以及图5表示了接头动作开始附近的状态,图4表示了接头动作 结束附近的状态。另外,在捻接装置1中,虽然设有抑制在接头时产 生的纤维粉尘飞散的盖子以及清扫机构等,但是在图1 图5中省略了 对它们的记载。
捻接装置1为朝相同的方向使不同的纱线的末端彼此重合,并且 向重合的部分作用压縮流体,在暂时解开各根纱线的捻之后,使各根 纱线再次相互缠绕而加捻的装置。捻接装置1在底座2的隔壁100上 支承有纱线选择部3、作为第一驱动部的第一马达4、作为第二驱动部 的第二马达5、空气机构部6以及捻接喷嘴7而构成。底座2具有沿上 下左右方向延伸并垂直配置的板状隔壁100。隔壁IOO支承上述被支承 体3 7以使它们在空间上具有适合的位置关系。纱线选择部3设置在 隔壁100的上方。空气机构部6以及捻接喷嘴7相对于隔壁100设置 在作为一侧的靠前侧,第一以及第二马达4、 5相对于隔壁100设置在 作为另一侧的里侧。
纱线选择部3设置在底座2的最上部,并具有多个纱线选择板10。 各个纱线选择板IO通过单独设置的螺线管可以产生摆动位移。在附图 中表示了选择图1所示的右端的纱线选择板10并将前端的环11引入 图1的里侧的状态。其它的纱线选择板10同样也能够将环11引入里 侧。使纱线12穿过各个环11。纱线12的前端附近由纱线保持件13保 持。作为保持部的纱线保持件13包含在空气机构部6中,例如由大气 压开闭,并且在闭合状态下能够同时保持多根纱线12的前端。为了易 于理解,在所选择的纱线选择板、其环以及插入该环的纱线的符号上 添加了尾标"a"。如图所示,选择例如一个纱线选择板10a后,将穿 过环lla的纱线12a引向图l里侧。其他的纱线12保持待机状态。使 用中的纱线(为了易于理解,在符号上添加了尾标"b" ) 12b的前端 并没有被线保持部13保持,而是被引向捻接装置1的下方。被第一马达4驱动进行角位移的纱线引导杆14能够在前端14a钩 挂所选择的纱线12a。在纱线引导杆14的中间部设置侧面突起14b,从 而能够在角位移的途中钩挂使用中的纱线12b。在纱线引导杆14与纱 线保持件13之间设置有隔纱板(separator) 15。纱线保持件13、纱线 引导杆14以及隔纱板15相对于隔壁100设置在靠前侧,并以纱线保 持件13、隔纱板15以及纱线引导杆14的顺序从靠前侧向里设置。使 用中的纱线12b在隔纱板15以及纱线引导杆14之间通过并被向下方 导引。待机中的纱线12通过纱线选择板IO的前端的环11并通过隔纱 板15的靠前侧,由纱线保持件13保持。
纱线引导杆14绕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水平轴线产生角位移。通过 第一马达4进行纱线引导杆14的角位移。第一马达4,至少马达主体 相对于隔壁100设置在里侧。马达主体为除了输出轴以外的部分。第 一马达4以输出轴为与图1纸面垂直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底座2上。第 一马达4的输出轴既可以直接驱动纱线引导杆14,或者也可以通过变 速机构等驱动。第一马达4的输出轴和纱线引导杆14的连接通过形成 于隔壁100上的孔实现。纱线引导杆14被驱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 运动。第一马达4与纱线引导杆14的角位移的方向的切换相一致地切 换旋转方向。
捻接喷嘴7为进行接头的头部,其设置在相对于隔壁100的靠前 侧、纱线保持件13的下方。捻接喷嘴7形成有从入口向出口沿上下延 伸的直线状的槽7a,在槽7a内嵌入使用中的纱线12b和被选择的纱线 12a,并在槽7a内暴露于压縮流体流中,由此能够进行接头。槽7a沿 上下延伸并且在作为与纱线保持件13相反一侧的下方侧具有入口,在 作为纱线保持件13的一侧的上方侧具有出口 。作为在捻接喷嘴7中使 用的压縮流体,使用在空气机构6使用的压縮空气。
第二马达5,至少马达主体相对于隔壁100设置在里侧,并且安装在底座2上。第二马达5以输出轴朝向图1上方的方式安装。第二
马达5的输出轴进行接头机构18的驱动。接头机构18包括在捻接喷 嘴7的槽7a的入口附近和出口附近进行各种与接头相关的处理的部件。
抽吸器19的前端在槽7a的出口附近开口,并且能够在吸引周围 空气的同时,也吸引纱线的末端等。抽吸器19包含在空气机构部6中, 并在喷出压縮空气的负压产生用喷嘴的周围产生负压以导引产生的吸 引力,吸引纱线的末端等。另外,在捻接喷嘴7的出口附近设有引导 使用中的纱线的导纱件20。
该导纱件20相比于捻接喷嘴7的槽7a配置在更靠近纱线选择部3 侧,在从槽7a沿槽的深度方向脱出的位置处形成引导使用中的纱线的 引导面20a。具体来说,导纱件20为隔纱板15的下端部,形成于与抽 吸器19的吸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上。导纱件20形成于隔壁100 与隔纱板15之间并具有V字状槽。该V字状槽由随着沿抽吸器19的 吸引方向前进前端逐渐变细形成的2个引导面形成。引导面与抽吸器 19以及捻接喷嘴7的槽7a相比,向与抽吸器19的吸引方向相反的方 向更为突出。另外,连接对从捻接装置1排出的使用中的纱线进行引 导的导纱部202和上述引导面的直线偏离捻接喷嘴7的槽7a。
进而,在作为纱线保持件13的上方的纱线选择部3侧附近的位置 处设置压纱器23。压纱器23包含在空气机构部6中,并与纱线保持件 13相同,能够按压纱线12。纱线保持件13以及压纱器23分别由空气 缸实现并由压縮空气驱动。
在相对于隔壁100的里侧设置将供给控制用电磁阀和吸引控制用 电磁阀单元化而成的第一电磁阀单元130,并且将其固定在底座2上。 供给控制用电磁阀控制压縮空气向捻接喷嘴7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 并且控制由捻接喷嘴7实现的纱线12的接头处理动作的执行和停止。 吸引控制用电磁阀控制用于产生吸引力的压縮空气向负压发生用喷嘴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并且控制由抽吸器进行的吸引以及停止吸引。 在图中省略了将压縮空气导入捻接喷嘴7的管路以及负压发生用喷嘴 和与其相连的管路等。进而,在相对于隔壁100的里侧,设有将纱线 保持控制用电磁阀和压纱控制用电磁阀单元化而成的第二电磁阀单元
131并且将其固定在底座2上。纱线保持控制用电磁阀控制压縮空气向 纱线保持件13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并控制由纱线保持件13对纱线 12的保持的执行以及停止。压纱控制用电磁阔控制压縮空气向压纱器 23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并且控制压纱器23对纱线12的按压的执行 以及停止。
图6为表示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的结构的平面图。图7 为表示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的结构的透视图。图8为表示从 下方观察捻接装置1的透视图。在图6以及图7中,为了易于理解, 仅表示了捻接装置1的一部分结构。切割器30设置在捻接喷嘴7的槽 7a的出口附近。在捻接喷嘴7的槽7a的入口附近设置有纱线夹持器31 。 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包含在接头机构18中,并由第二马达5 驱动。
在第二马达5的输出轴5a上安装有凸轮36。凸轮36相对于隔壁 IOO设置在里侧。切割器30具有固定刀刃30b和可动刀刃30a。在相对 于隔壁100的靠前侧设有由连杆机构实现的切割器动作机构110,并 且该机构由固定在底座2上的连杆支承轴35、 45支承。在切割器动作 机构110的一根连杆上固定可动刀刃30a,在另一根连杆上固定穿过隔 壁100的孔设置的凸轮从动连杆111。在凸轮从动连杆111上设置有与 凸轮36的凸轮面抵接的从动件112。凸轮机构以包括凸轮36以及凸轮 从动连杆111的方式构成。另外,设置有向切割器动作机构110以及 凸轮从动连杆111中的任意一个施加弹簧力而使从动件112与凸轮36 的凸轮面抵接的从动件抵接弹簧113。因此,通过第二马达5驱动凸轮 36,驱动切割器30的可动刀刃30a经由切割器动作机构110被驱动相 对于固定刀刃30b位移。纱线夹持器31具有固定部31a和可动部31b。固定部31a设置在 夹持捻接喷嘴7的槽7a而分割的两个突起部中的一个上。可动部31b 可角位移地支承在一个连杆支承轴35上,并通过反冲弹簧40,跟踪切 割器30的可动刀刃30a的角位移而产生角位移。可动部31b形成为可 以从捻接喷嘴7的另一侧的突部向一侧的突部移动。可动部31b构成 为通过角位移,在通过槽7a的入口附近而与固定部31a抵接的抵接位 置和从固定部31a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可动部31b向抵接位置移 动,由此能够夹持收容在捻接喷嘴7的槽7a中的纱线以实现夹纱。这 样纱线夹持器31在选择的纱线12a与使用中的纱线12b嵌入槽7a内的 状态下,堵塞槽7a的入口,并且将选择的纱线12a与使用中的纱线12b 在固定部31a和可动部31b处夹紧。这样,能够将设置在捻接喷嘴7 的槽7a中的纱线从与其轴线垂直的方向夹持,并强力夹紧纱线。
在捻接装置1中,在相对于隔壁100的靠前侧,从上向下顺序配 置有压纱器23、纱线保持件13、抽吸器19、导纱件20、切割器30、 捻接喷嘴7、纱线夹持器31。
图9为表示捻接装置1中用于接头控制所需要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控制部50接受进行接头的指示和选择哪根纱线来切换为使用中的纱线 的指示。另外,控制部50,对于纱线选择部3,选择用于使与被选择 的纱线对应的纱线选择板摆动位移的螺线管而进行电气驱动。进而, 控制部50对于纱线保持件13、压纱器23、捻接喷嘴7及抽吸器19, 电气地进行第一以及第二电磁阀单元130、 131中各电磁阀的开闭,并 分别单独进行压縮空气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从而分别进行驱动控制。
第一以及第二马达4、 5例如可以使用步进马达,并能够以驱动脉 冲的发生数等调整角度位置以及旋转方向。控制部50在第一马达4的 控制中,响应来自检测纱线引导杆14的原点位置的杆原点传感器135 以及检测作用位置的作用位置检测传感器136的信号,在原点位置和
13作用位置之间使纱线引导杆产生角位移。纱线引导杆14的原点位置为
纱线引导杆14从各根纱线12避让的位置。作用位置为能够使被选择 的纱线12a嵌入槽7a内的位置。控制部50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二马达 5的控制下,响应来自选出凸轮36的原点位置的凸轮原点传感器137 的信号,提供以凸轮36的原点位置为基准进行角位移达到规定角度位 置的数的脉冲。凸轮36的原点位置为打开切割器30的各刀刃30a、30b, 并且纱线夹持器31打开槽7a的入口的位置。第1以及第二马达4、 5 以与一定角度范围对应的方式往复驱动。
图IO为简化表示了处于选择用于进行接头的纱线12a的状态下的 捻接装置1的正面图。图11为简化表示了处于图10的状态下的捻接 装置1的左侧视图。图12为简化表示了处于通过纱线引导杆14的前 端14a钩住选择的纱线12a的状态下的埝接装置的正面图。图13为简 化表示了处于通过纱线引导杆14的前端14a将选择的纱线12a导入捻 接喷嘴7的入口的状态下的捻接装置1的正面图。图14为简化表示了 使接头的纱线12a、 12b嵌入捻接喷嘴7的槽7a内的状态下的捻接喷嘴 7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5为简化表示了处于使纱线夹持器31以及 切割器30起作用的状态下的捻接喷嘴7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6 为表示了包含图10 图15所示状态的接头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接头动作由控制部50的控制来执行,并且在需要更换纱线12时 开始。在步骤sl中,分别使纱线12穿过多个纱线选择板10的前端的 环11。其中,至少一根纱线12b处于使用中。其它纱线12的末端由纱 线保持件13保持。在隔纱板15的靠前侧进行待机中的纱线12的末端 在纱线保持件13中的保持。使用中的纱线12b以通过隔纱板15的里 侧并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与待机中的纱线12分离。作为各部分的状态, 压纱器23处于OFF,为不按压纱线的状态。纱线保持件13处于ON, 为保持待机中的纱线12的末端的状态。抽吸器19处于OFF,为不吸 引纱线的状态。切割器30处于OFF,为两个刀刃30a、 30b处于打开 的状态。纱线夹持器31处于不堵塞捻接喷嘴7的入口的状态。g卩,凸轮36处于原点位置。捻接喷嘴7处于0FF,为不产生用于接头的压縮 流体的流动的状态。纱线保持件13以保持的纱线12的前端从纱线保 持件13向下伸出的方式进行保持。若使抽吸器19变为ON,则能够吸引 从纱线保持件13的下方伸出的纱线12的前端。纱线引导杆14处于原 点位置。
在步骤s2中,如图10、图11所示,控制部50在纱线选择部3 选择至少一根纱线12a。特别如图11明确所示,所选择的纱线12a在 与纱线引导杆14的角位移的移动轨迹相关的位置移动至由前端14a钩 挂的位置。纱线引导杆14的侧面突起14b设置在能够钩住使用中的纱 线12b的位置处。
在步骤s3中,控制部50控制第一马达4,并开始从纱线引导杆 14的原点位置向作用位置的角位移。在纱线引导杆14进行角位移的期 间,如果在前端14a钩住由选择部3选择的纱线12a,则如图12所示, 能够向侧面拉出。纱线12a的末端与待机中的其它纱线的末端均由纱线 保持件13保持,但省略了对其它纱线的图示。在纱线引导杆14的角 位移途中,由侧面突起14b钩住使用中的纱线12b。使用中的纱线12b 通过隔纱板15的里侧直至钩挂在侧面突起14b上。钩挂在侧面突起14b 后,通过纱线引导杆14的角位移,如图12 图13所示,越过隔纱板 15的侧端,向隔纱板15的靠前侧移动,并进入处于OFF的打开的压 纱器23内。如图IO所示,待机中的纱线12也进入压纱器23内。但 是,当选择在使用中的纱线12b右侧的纱线12c时,不使用侧面突起 14b,选择的纱线12c与使用中的纱线12b连动。通过使压纱器23变为 ON,可以暂时保持这些纱线12、 12b。
在步骤s4中,纱线引导杆14到达作用位置,控制部50结束角位 移。纱线引导杆14的前端14a将选择的纱线12a引导至捻接喷嘴7的 下方的入口,选择的纱线12a嵌入设置在捻接喷嘴7中的接头用的槽 7a。选择的纱线12a的末端侧由捻接喷嘴7上方的纱线保持件13保持。使用中的纱线12b越过隔纱板15的侧端,插入处于OFF的打开状态下 的压纱器23内,并延伸至纱线选择板10b的环1 lb。
在步骤s5中,控制部50控制吸引控制用电磁阀以使抽吸器19变 为ON,与此同时,控制压纱器控制用电磁阀以使压纱器23变为ON。 由于抽吸器19变为ON,则如图13所示,包含所选择的纱线12a,由 纱线保持件13保持的纱线12、12a从纱线保持件13向下方伸出的前端 由抽吸器19吸引。另外,通过压纱器23按压使用中的纱线12b。
在步骤s6中,控制部50控制第二马达5,并使凸轮36从原点位 置开始进行角位移。由此纱线夹持器31的可动部31b进行角位移,并 变为ON,堵塞捻接喷嘴7的槽7a的入口,同时,嵌入槽7a内的所选 择的纱线12a以及使用中的纱线12b与固定部31a配合运动而被夹持。 另外,通过使凸轮36从原点位置开始进行角位移,切割器30变为ON, 在槽7a的出口附近切断所选择的纱线12a以及使用中的纱线12b。这 样,在步骤s6中,从图14的状态运动至图15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7中,控制部50控制供给控制用电磁阀以开始向 捻接喷嘴7的槽7a供给压縮空气,开始接头。在捻接喷嘴7的槽7a 中设置压縮空气的喷嘴,形成从入口向出口方向的空气流,在空气流 内暂时解开纱线12a、 12b的捻之后再次缠绕以进行基于捻接的接头。 在步骤s8中,控制部50控制纱线保持控制用电磁阀以使纱线保持件 13处于OFF,从而解除对纱线12的保持。所选择的纱线12a的端部从 纱线保持件13释放,并作为纱线屑由抽吸器19吸引。由于在步骤s6 中使压纱器23处于ON,因此包含使用中的纱线12b、待机中的纱线 12b由压纱器23按压。例如,若抽吸器19的吸引力充分,则即使不设 置压纱器23,仍能够使纱线保持件13变为OFF。
在步骤s9中,控制部50控制供给控制用电磁阀以停止向捻接喷 嘴7的槽7a供给压縮空气,结束接头。在步骤sl0中,控制部50控制纱线保持控制用电磁阀以使纱线保持件13处于0N,并保持处于待机 状态的纱线12的末端附近。使用中的纱线12b由纱线保持件13保持 从步骤s6中切割器30的切断位置起上方的部分,成为待机状态。在步 骤sll中,控制部50控制第二马达5,以使凸轮36沿与步骤s6的角 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角位移至原点位置。纱线夹持器31变为OFF 而释放被接头的纱线,捻接喷嘴7的槽7a的入口打开。进而,切割器 30也变为OFF而打开刀刃。
在以下的步骤sl2中,控制部50控制吸引控制用电磁阀以及压纱 器控制用电磁阀,以使抽吸器19和压纱器23同时变为OFF。停止抽 吸器19对纱线12的吸引,并停止压纱器23对纱线12的按压。在步 骤sl3中,控制部50使第一马达4,向与步骤s3相反的方向旋转,使 纱线引导杆14返回至原点位置,结束接头动作。
图17是用于说明编织时的纱线位置200以及接头时的纱线位置 201的图。图18为放大表示导纱件20附近的平面图。如图18所示, 捻接喷嘴7的槽7a形成以V字状凹入的V字状空间7b以及与V字状 空间7b最深区域相连的接头空间7c。接头空间7c以比V字状空间7b 的最深区域鼓起的方式形成。
如图18所示,导纱件20的引导面20a以向与抽吸器19的吸引方 向相反的方向离开接头空间7c预定的第一设定距离Dl以上的方式形 成。由此,编织时的使用中的纱线在被引导至纱线引导部20的同时, 被引导至对从捻接装置1排出的使用中的纱线进行导引的导纱部202。 通过施加张力,如图17所示,纱线拉伸,使用中的纱线从接头空间7c 脱出而位于V字状空间7b中。由此由通过比接头空间7c更宽的区域, 能够顺利地进行纱线的抽出。
另外,如图13所示,设置在作用位置的纱线引导杆14的前端14a 以沿抽吸器19的吸引方向离开接头空间7c预定的第二设定距离D2以上的方式形成。由此,在接头时,使用中的纱线由纱线引导杆14的前
端14a引导而配置在接头空间7c中。同样,被选择的纱线也由纱线引 导杆14的前端14a引导而配置在接头空间7c中。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引导纱线。另外,导纱件20与隔纱板 15相连,由此能够设置在抽吸器19附近,并且,能够防止与捻接喷嘴 7及纱线引导杆14发生干涉。
图19表示了将捻接装置1安装在横机60上并将针织纱61作为纱 线12进行接头的结构。捻接装置1也可安装在织机或络纱机等其它装 置上。横机60例如作为日本专利申请2004 — 303761号提出方案。虽 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横机60的上部放置有可以分别供给不同颜色、 性状的多种纱线的锥管。在横机60中的针织物的编织是通过搭载在沿 针床62移动的三角座滑架63上的凸轮机构选择性地驱动配置在针床 62上的织针而进行。为了对织针供给针织纱61,三角座滑架63使喂 纱器64连动。在横机60中,虽然能够选择多个喂纱器64来切换针织 纱61,但是可使用的喂纱器64的数量有限制,因此可变更的针织纱 61的数量也有限制。若能够通过捻接装置1切换针织纱61,即使喂纱 器64为一个,仍可以将供给的针织纱61切换为多根,从而能够大幅 提高在编织的针织物中使用的针织纱61的数量。
可以在针织纱61的张力变化较小的条件下预先计算求出在编织 的针织物中编入的针织纱61的长度。由于为了提高编织的针织物的品 质也优选避免急剧的张力变化,因此设置了针织纱的定量输出装置65。 如果与针织物中切换针织纱61的位置相一致地调整以捻接装置1进行 针织纱61切换的时间,则切换针织纱61种类的接头部在针织物中切 换纱线的部分附近被编入。也可以进行编织处理以使从针织物的表面 看不到接头部。
如上所述,在安装于横机60侧面的捻接装置1中,底座2是以多根针织纱61的喂纱线侧为上方并以针织纱61的使用侧为下方的配置,
在最上部支撑纱线选择部3,并且在纱线选择部3的下部支承第一马达 4和第二马达5,因此能够在下方连接选择的纱线61。由于第一马达4 以水平方向的轴为中心驱动纱线引导杆14产生角位移,因此能够将选 择的针织纱61在上方钩挂在纱线引导杆14上并向下方引导。由于设 有输出轴向下的第二马达5,因此第二马达5能够在下方进行用于接头 的驱动。抽吸器19设置在捻接喷嘴7的槽7a的出口附近,因此能够吸 引并除去由接头产生的纱线屑。
由于底座2在第一马达、第二马达以及抽吸器19的下部,以出口 为上并且入口为下的方式支承捻接喷嘴7,因而在向下引出所使用的针 织纱61的部分成为捻接喷嘴7的入口而结束对从使用中的针织纱61 中选择的针织纱的接头时,能够立刻将使用中的针织纱61切换为被选 择的纱线。
但是,由于捻接装置1的动作几乎不受重力的影响,因此各个部 分的配置例如也可以上下颠倒而进行从下方向上方供给纱线。
在捻接装置1中,在可以使多根纱线12中的至少一根纱线12b使 用中与其它的至少一根纱线12a接头。例如,也可以选择两根纱线12a, 使它们与使用中的纱线12b—起以三根纱线形成接头。纱线保持件13 保持多根纱线12中没处在使用中的纱线12的前端侧,纱线选择部3 从纱线保持件13保持的纱线12中选择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12a,因此 可以从多根纱线12中选择任意的纱线12a以进行接头。由于捻接喷嘴 7在槽7a内通过压缩流体的流动使纱线选择部3选择的纱线12a与使 用中的纱线12b接合而接头,因此在捻接喷嘴7的入口处连续连接使 用中的纱线12b与选择的纱线12a。
纱线引导杆14将由纱线选择部3选择的纱线12a钩挂在前端14a 上并引导至槽7a的入口而配置于槽7a中,在用于引导的移动途中,也钩住使用中的纱线12b并将其引导至槽7a内,并与所选择的纱线12a 一起配置在槽7a中。纱线引导杆14由第一马达4驱动。抽吸器19在 槽7a的出口附近吸引纱线12。由于纱线夹持器31在使选择的纱线12a 以及使用中的纱线12b嵌入槽7a内的状态下,在接头期间,堵塞了槽 7a的入口,因此能够防止压縮流体从入口泄漏,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 接头。另外,纱线夹持器31在捻接喷嘴7进行接头期间,在槽7a的入 口附近,夹持使用中的纱线12b和由纱线选择部选择的纱线12a,并在 接头结束之后解除夹持,因此能够在接头期间在槽7a内形成的接头部 上不会作用有施加于纱线的张力。
由于切割器30在槽7a的出口附近切断用于接头的使用中的纱线 12b和所选择的纱线12a,因此能够限制形成的接头部的长度。由于第 二马达5与驱动纱线引导杆14的第一马达4分别设置,因此可独立于 纱线引导杆14而控制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例如对于较软的 纱线而言,使纱线引导杆14低速进行角位移,而其它机构则以正常速 度运转等,这样来获得控制的灵活性。
底座2包括纱线保持件13、纱线选择部3、捻接喷嘴7、纱线引 导杆14、第一马达4、抽吸器19、切割器30以及第二马达5,并且以 保持彼此位置关系的方式支承各个部分,因此能够以减小所需的空间 的方式配置各个部分,紧凑地支承各个部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 且由于底座2具有隔壁100,因此能够抑制由接头产生的纤维粉尘在设 有纱线保持件13、捻接喷嘴7、纱线引导杆14、切割器30、抽吸器19 以及导纱件20等的隔壁100的靠前侧向配置了第一和第二马达4、 5 以及第一以及第二电磁阀单元130、 131的隔壁100的里侧飞散。因此 能够防止因纤维粉尘进入第一和第二马达4、 5以及第一和第二电磁阀 单元130、 131内所引起的动作不良。这样,能够实现优良的捻接装置 1。并且能够实现装入有电磁阀的捻接装置1。
另外,由于第一马达4的输出轴和纱线引导杆14的角位移轴是平行的,因此能够减小为了通过第一马达4驱动纱线引导杆14所需的空间。纱线引导杆可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角位移,并能够将使纱线引导杆产生角位移所需要的空间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从而能够减
小为了设置纱线引导杆所需要的空间。另外,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经由凸轮机构由第二马达5驱动。因此,能够使切割器30以及纱线夹持器31的动作同步地对它们进行驱动。
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实现本发明。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不限于说明书。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变形或者变更均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捻接装置能够从不处于使用中的纱线中选择任意纱线并使其与使用中的纱线接头。由于头部在从入口至出口形成的槽内,
通过压縮流体的流动使选择的纱线与使用中的纱线接合而形成接头,因此暂时在槽内解除纱线末端之间的捻,之后使它们相互缠绕以形成接头部,在头部的入口处连续连接使用中的纱线与选择的纱线。驱动纱线引导杆的第一驱动部与驱动切割器的第二驱动部分别设置而能够独立控制,从而能够获得控制的灵活性。由于底座是以保持相互位置关系的方式支承保持部、选择部、头部、纱线引导杆、第一驱动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第二驱动部,因此能够以减小所需空间的方式配置各个部分,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由于底座具有隔壁,因此能够抑制由接头产生的纤维粉尘在设有保持部、头部、纱线引导杆、切割器以及抽吸器的隔壁的一侧向配置有第一和第二驱动部的隔壁的另一侧飞散。因此能够防止由纤维粉尘进入第一和第二驱动部所引起的动作不良。
根据本发明,组装有控制压縮流体向头部供给以及停止供给的供给控制用电磁阀以及控制由抽吸器对纱线的吸引以及停止吸引的吸引控制用电磁阀。由于这些供给控制用电磁阀以及吸引控制用电磁阀设 置在隔壁的另一侧,因此能够防止纤维粉尘进入供给控制用电磁阀以 及吸引控制用电磁阀内所引起的动作不良。因此,能够实现组装有供 给控制用电磁阀以及吸引控制用电磁阀的优良的捻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控制压縮流体向保持部的 供给以及停止供给。由于用于控制保持部的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设置 在隔壁的另一侧,因此能够防止由纤维粉尘进入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 内所引起的动作不良。因此,形成通过压縮流体驱动保持部的结构, 并能够实现装有用于控制保持部的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的优良的捻接 装置。
根据本发明,纱线夹持器由第二驱动部驱动,在选择的纱线和使 用中的纱线嵌入头部的槽内的状态下,堵塞头部的槽的入口,因此能 够抑制在头部的槽内接头的压缩流体从入口泄漏,从而能够有效地进 行接头。进而,可以由纱线夹持器夹持选择的纱线和使用中的纱线, 因此能够在使选择的纱线和使用中的纱线嵌入头部的槽内的状态下牢 固地进行保持,并且能够防止接头的不良。
根据本发明,纱线引导杆的引导面设置在从头部的槽沿槽深度方 向脱出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向使用中的纱线上施加张力,能够使纱线 拉伸,从而能够防止成为纱线嵌入头部的槽内的状态。由此能够实现 顺利的编织动作。另外,纱线引导杆相对于底座可采用固定式,从而 能够简化结构。另外,由于无需驱动纱线引导杆,因此能够简化捻接 装置的结构。另外,无需在底座上形成传递来自用于驱动纱线引导杆 的驱动源的动力的贯通孔,能够防止纤维粉尘侵入底座里侧,从而能 够防止驱动部的动作不良。
根据本发明,底座具有沿连接多根纱线的供纱侧和纱线的使用侧 的方向延伸的隔壁。在底座端部中的纱线的供纱侧的端部设有选择部,从该选择部向纱线的使用侧配置保持部、抽吸器、切割器及头部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使选择部选择的纱线从该选择部在纱线的使用侧与使用中的纱线接头。进而,从保持部开始,按抽吸器、切割器以及头部的顺序,从纱线的供纱恻向纱线的使用侧排列,头部以槽的出口作为纱线的供纱侧、槽的入口侧作为纱线的使用侧的方式配置。因此从使用中的纱线向选择的纱线的接头结束时,能立即将使用中的纱线切换为所选择的纱线,并且通过抽吸器能够吸引选择的纱线由切割器切除的不需要部分。
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的输出轴与纱线引导杆的角位移轴是平行的,因此在通过马达的输出轴直接驱动纱线引导杆或经由齿轮等传动机构驱动纱线引导杆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所需的空间。纱线引导杆可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角位移,能够将使纱线引导杆角位移所需的空间也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从而能够减小设置纱线引导杆所需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切割器以及纱线夹持器经由凸轮机构由作为第二驱动部的马达驱动。因此能够使切割器以及纱线夹持器的动作同步地对它们进行驱动。
权利要求
1. 一种捻接装置,能够使多根纱线中的至少一根纱线在使用中与另外至少一根纱线进行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部,保持多根纱线中未处于使用中的纱线的前端部分;选择部,从保持部所保持的纱线中选择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头部,在从与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的入口至保持部侧的出口形成的槽内,通过压缩流体的流动来接合由选择部选择的纱线和使用中的纱线以进行接头;纱线引导杆,钩住由选择部选择的纱线而引导至头部的槽的入口;第一驱动部,驱动纱线引导杆;抽吸器,在头部的槽的出口附近吸引纱线;切割器,在头部的槽的出口附近将进行接头的使用中的纱线和所选择的纱线切断;第二驱动部,驱动切割器以与纱线引导杆连动;底座,其具有隔壁,并以保持彼此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支承保持部、选择部、头部、纱线引导杆、第一驱动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第二驱动部,以至少将保持部、头部、纱线引导杆、切割器以及抽吸器配置在隔壁的一侧,至少将第一和第二驱动部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供给控制用电磁阀,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并控制压縮流体向头部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和吸引控制用电磁阀,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并控制抽吸器对纱线的吸引以及吸引停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部由压縮流体驱动,配置在隔壁的另一侧而设有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通过保持部控制用电磁阀控制压縮流体向保持部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纱线夹持器,该纱线夹持器由第二驱动部驱动,在选择的纱线与使用中的纱线嵌入槽内的状态下,堵塞槽的入口部侧,并且夹持选择的纱线与使用中的纱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纱件,该导纱件引导使用中的纱线,比头部的槽更靠近选择部侧配置,并且,在从头部的槽沿槽深度方向脱出的位置处,形成引导使用中的纱线的引导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具有沿连接上述多根纱线的供纱侧和纱线使用侧的方向延伸的隔壁,选择部比隔壁更靠近纱线的供纱侧配置,并且,由底座的端部中纱线的供纱侧端部支承,比选择部更靠近纱线的使用侧且在隔壁的另一侧,将上述第一驱动部以及上述第二驱动部分别支承在底座上,在隔壁的一侧,保持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头部在从纱线的供纱侧朝纱线的使用侧以保持部、抽吸器、切割器以及头部的顺序排列的状态下,分别支承在底座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部为具有输出轴的马达;上述纱线引导杆设置成能够绕与马达的输出轴平行的角位移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角位移。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驱动部为马达,切割器以及纱线夹持器经由凸轮机构由马达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可以防止由纤维粉尘引起的动作不良的捻接装置。利用纱线引导杆(14),使通过纱线选择部(3)从纱线保持件(13)保持的纱线(12)中选择的纱线(12a)嵌入捻接喷嘴(7)的槽(7a)内,与使用中的纱线(12b)接头,并且由切割器(30)切断使用中的纱线(12b)以切换纱线。由抽吸器(19)吸引产生的纱线屑。底座(2)具有隔壁(100),驱动纱线引导杆(14)、切割器(30)的第一以及第二马达(4、5)相对于隔壁(100),设置在纱线保持(13)、纱线引导杆(14)、捻接喷嘴(7)、抽吸器(19)、切割器(30)的相反侧。
文档编号B65H69/06GK101466628SQ20078002141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中井健司, 有北礼治, 畠山泰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